查看原文
其他

被挖,对自己而言可能是个大坑 | 岚姐手记#3

2016-10-10 刘宛岚 品途商业评论

在这里引发商业思考

品途商业评论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优秀,因为工作之后没几年,就开始一直被挖,总不缺追着我的工作,于是我以为这就是优秀的标志了。

 

后来,回过头看自己的职业生涯,虽然每一次换工作都有很好的理由,但本质上自己知道更多的是把跳槽看作解决问题的办法。每当工作上遇到瓶颈或者不顺心,就通过猎头找新东家,然后问题也不需要解决了,工资还涨了。

直到创业之后,没有了退路,工作没法换,必须死磕着解决问题,那时才发现,自己缺的太多。很多基本功都没有打扎实,在很多事情上的功力跟自己的工作年限来比并不成正比。能有更高的工资,坐在更高的职位上,其实并不能说明一个人有了更强的工作能力,那只能说在那个时点上市场上有对你的需求。但是这个需求会动态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大,如果能力没有跟着增强,就会慢慢失去优势。所以,有没有人来挖你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甚至并不是一件好事,会让你以为自己很棒,其实远没有你以为的那么棒。是不是真的成长了,应该有一套更科学的方法来衡量。 


是什么呢?接下来要郑重推出我的研究成果啦,那就是,你有没有一套工作方法论可以输出,这才是检验自己工作的最佳指标。只有当一个人可以把工作的方法总结成一套体系,并且能把这体系清晰地表达出来的时候,才能说明他在这个工作上是胜任的,可以升职或者换工作了。在此之前,别动,先死磕方法论。 


为什么能把工作方法论说清楚很重要呢?即便是能完成工作任务,那也不表示你能够把这次任务的完成复制到下一个任务上,更不表示你能带领团队去完成任务,因为你都说不清这事该怎么干。更有甚者,能把事情做成的主要原因是所在的平台,而不是你。 


工作方法论的输出有不同的形式,可以写成文章,像韩叙把他的运营工作方法发表在“运营狗的工作日记”上;或者做成课件,像阿禅在“有可能学院”里给大家讲课;或者在在行、行行等平台上被约见;或者公开演讲,等等。每一次表达,都是对自己经验的梳理,看上去是对听者有帮助,实质上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这样做的,其实已经有一位祖师爷,那就是TED的创立者理查德 沃曼,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最棒的认知分享给别人,而沃曼自己也是这么做的,除了自己也去演讲,每当他发现有一个问题想知道答案,就编一本书,他出版了《理解美国》、《信息焦虑》等一系列广受好评的书。 


在学校里,我们的任务是上课,是通过考试。而到了职场,考察的方式应当变成是否能给别人上课(当然,形式多样,不一定是像老师那样死板的讲)。亲爱的你,你能上什么课?我们成立了一个“三人行学院”,互相上课玩儿。感兴趣的朋友请回复你能上什么课,一起耍呗。如果现阶段只想听,不想讲,捧个钱场也行哈。


 

最后,再说个正事儿

品途商业评论招!人!啦!


我们需要你


面对采访对象,你要耍得了帅,卖得了萌;
面对选题,你得扛得住压,出得了货;
热爱互联网;
常混网络,如逛论坛、写微博;

当然有自己的微信订阅号、自媒体更好


如果你无所畏惧就请投递简历和作品到:tougao@pintu360.com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报名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