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年烧15亿,谷歌亚马逊BAT入局,小小音箱到底有多大市场?丨品途出品

2017-08-08 赵子潇 品途商业评论

探寻商业本质

预见商业未来


品途解读:创新而不是借助“AI的噱头”博眼球,这是目前科技企业应该普遍思考的问题。但过去十年间与商业模式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屈指可数。


文/赵子潇

编辑/尹天琦


在科技领域已经大张旗鼓的开启了一场关于“音箱”的竞赛。小小的音箱不仅吸引了谷歌、亚马逊、苹果等巨头,也吸引了国内如阿里、京东等新电商的驻足。与此同时,众多创业公司也开始推出类似产品。大小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到底是跟风还是有什么隐秘利益?品途商业评论走访了多家智能音箱企业带您了解这背后的商业逻辑。


今年7月,雷军在发布小米5X手机之后,把保密已久的人工智能音箱作为压轴新品发布,引得现场一阵惊呼。


“简直太便宜了,小米真的是性价比之王啊。”在现场的人纷纷议论。虽然之前也有不少国内企业在做智能音箱,但是小米智能音箱以299元的价格杀进来,基本上是市场最低价了。


近年,智能音箱成为了众多企业追逐的硬件设备,参与者不乏巨头:


2017联想全球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发布带有语音功能的智能音箱SmartCast+,并声称要拿全部身家性命押注AI。


京东是最早开启智能音箱市场的企业之一,在2015年初就和科大讯飞成立合资公司灵隆科技,在同年的8月份灵隆科技便推出了首款智能音箱。


7月6日,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旗下首款智能语音终端设备天猫精灵X1,售价499元。


喜马拉雅FM、酷狗音乐也在布局智能音箱,以旗下的内容为亮点,打造一款硬件。


创业公司中,出门问问、Rokid等公司也纷纷推出产品或相关计划,更不用说国外的谷歌、亚马逊、苹果等巨头。据粗略统计,中国智能音箱厂商有200余家。不过小米以299元横扫低价市场,除了巨头和明星创业公司,小厂商的生存空间恐怕越来越难。


百箱大战已经开启,但市场未必如愿



“这是名副其实的百箱大战。”出门问问李志飞对品途商业评论表示。


很大程度上,中国智能音箱热潮来源于亚马逊在2014年推出的Amazon Echo。这款智能音箱产品在发售之后销量口碑稳步上升,成为了亚马逊旗下的主打产品。人们在家可以用它听音乐,设定闹钟、和其他智能家用电器联动,甚至打车、购物等技能也可以实现。在家里,智能音箱的作用替代了手机,解放用户的双手。


很明显,让音箱变成一个中心,背后去控制各种设备,这是入口级别的产品,谁夺得了这个市场谁就能拿到人工智能时代的第一张船票,而中国还没有出货量级较大的企业,绝佳的机会已经产生。


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公司希望抢到人工智能时代的红利,移动互联网叱咤风云的巨头不想错过下一个风口;创业公司有充分的理由去相信巨头做不好的事情可以由他们来完成……在没有更好形态的智能硬件载体出现之前,智能音箱是人们能想到的最棒的设备,更何况已经有亚马逊这样的标杆企业在前。


然而,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真的可以容纳这么多企业吗?


根据eMarketer今年4月数据显示,亚马逊Echo美国市场占有率达70.6%,远远领先于第二名 Google Home的23.8%。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Analytics指出,2016年智能音箱全球出货量590万台,并将在2022年增长10倍,市场价值达到55亿美元。


中国市场则远没有美国市场活跃。据Counterpoint估计,今年中国智能音箱销量可能仅为200万台,而美国则高达1400万台。


鉴于中国国情,未来基于语音的AI服务载体可能不是欧美用户偏爱的音箱,而是家用电器。IHS Markit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用户买走了全球65%的智能联网家用电器,到2020年此类产品在中国的保有量将高达9510万台。


出门问问曾做过一个调查,美国80%的用户都知道智能音箱,“智能音箱市场有什么产品,主要能干什么。”在中国,这个数字可能20%都不到。“可能媒体、科技圈特别热闹,但是普通老百性,尤其是苹果的HomePod还没出来之前,所以人的认知度不一样。”李志飞说到,在美国智能家居的成熟度,还是大于中国。另外,还有使用场景的问题。比如美国房子比较大,很多人喜欢DIY,喜欢智能家居的东西,这些情况在中国都是不具备的。


易观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智能音箱正处于探索期(2011-2018年),经过消费者普及,厂商才能够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当然在这期间部分玩家会困于资本或技术,退出市场或转型,之后稳步增长,经历启动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只是时间上尚不确定多久才能真正触达。


模式有何不同?



李志飞告诉品途商业评论,他们的音箱还是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


“看中音质,加强语音交互,运用不同的策略。”这是李志飞想打出的差异化。出门问问核心的能力是语音交互,在语义理解上,一个问题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去问,问问音箱都可以答出来;另外,在出门问问的开发者平台上,开发者用几十分钟时间就能定制一个新的场景,比如在音箱里支持记账功能。


更重要的是,出门问问打算依托谷歌的优势,在海外也开拓市场。因为谷歌是其C轮投资方,问问音箱在海外仅需提供硬件产品,内部搭载的是Google Assistant,相对来说更加本地化。


李志飞十分看重海外市场:“做硬件说白了要达到所谓的规模效应,只有这样才有更多的用户支撑你在这方面的承诺,你的投入、售后其实都需要一定的量,才能使得你不停的迭代下去。所以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希望做一个全球化的产品。”


而对于小米来说,一贯的低价策略是其杀手锏之一。小米智能音箱的进入,较大的意义在于普及到大众消费者,使更多人用到产品。不过,也有不少人质疑299元的音箱最多是个高级玩具,无法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


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王川则认为,创新和高毛利没有任何关系,今天绝大多数创新,都是创业公司带来的。“当前小米的毛利率很低,我并不担心小米的创新精神,但是如果未来毛利上来了,我还真担心了。”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X1是和Amazon Echo最相似的。500元的定价比较平均,依靠强大的销售体系以及阿里一直宣传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巨头打造的产品更让人担心——通过终端,阿里很有可能打通内容资源、电商资源、O2O资源、发展真正的消费级AI产品。也有分析人士称,阿里在生态上较完善,但在硬件和智能家居领域布局有限。


赌注未来的背后是跟风



智能音箱一时间风光无两,随着竞争越发激烈,泡沫破裂的时间可能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快。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我们已经熟悉过不止一次,VR和共享经济火了之后,市场迅速做出反应,泡沫也随之而来。


智能音箱和他们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BAT不再是反应最慢的,也不是依靠买买买和布局来完成在这个领域的激烈竞争,他们这次选择了亲力亲为。


表面上看,创业公司和巨头的终极目的都是一样的:押注未来,夺取接下来一二十年即将到来的红利。百度、联想等企业甚至作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定,全身心投入到AI之上。不过集中在智能音箱这一小小的设备之上,反应的是还是这些公司的焦虑。


李志飞从2012年创办出门问问起,就不停在寻找公司的商业模式。从软件到软硬结合,再到现在的多场景联动,出门问问不断覆盖适合语音交互的硬件载体。他甚至坦言,羡慕今日头条那样的公司,利用一些核心技术快速做出了一家具有海量用户且有很高用户黏性,最后实现了商业变现的公司,模式比较清晰。“我们这几年半,之所以不停地折腾,在外面看,是不停地换产品、换方向,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这么一个点。”


现在,李志飞把智能音箱等硬件看的很清楚,他们只是硬件载体,不能认为是终极的入口,所以商业模式还是在核心的语音交互上。


“智能音箱是一个战略性的产品。虽然我们明白这个量起来需要时间,技术成熟也需要时间,但是如果我们今天不开始做这个事情,你未来4年就算用户有这个需求,技术已经成熟了,也跟你没有关系。所以不管我们还是天猫,智能音箱都存在战略性的价值,需要做提前布局。”


奇怪的是,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中国,甚至copy from China的今天,智能音箱偏偏被中国错过,以至于现在需要大力追赶,跟风现象非常严重。


暴风集团是这股浪潮的例外。其CEO冯鑫表示,暴风不打算涉足智能音箱市场,巨头扎堆实在太严重。


冯鑫算了一笔账,每年全国对智能音箱大概有7、8千万台的需求,60%到70%市场会被前三家公司包揽,占据市场起码有保证2000万的销量。如果每台智能音箱赔上50元,一年要烧10亿,在争夺市场3年,至少要准备出15亿。


另一方面,虽然智能音箱的交互技术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做成人们想象中的样子,还有不少难点存在。


人工智能要产生自己的意识,除了表面的自然语言交互,还需要思考、推理,没有人知道机器该如何对物理世界建模、理解,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理解也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人工智能远未到成熟地步,此时的跟风恐怕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意义,公司焦虑正是商业缺乏创新的体现。


结语


iPod的成功,不仅仅是苹果公司为新技术提供了时尚的设计,而是把新技术与卓越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而且,苹果公司真正的创新是让数字音乐下载变得简单便捷:靠发放低利润的iTunes音乐来带动高利润iPod的销售。这一模式以全新方式对产品价值进行了定义,并为客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


创新而不是借助“AI的噱头”博眼球,这是目前科技企业应该普遍思考的问题。但过去十年间与商业模式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屈指可数。


在中国越发强大的现在,把创新科技结合到商业模式当中去,是一家企业的立足之本。当一个行业的“破坏者”而不是“跟风者”,才能摆脱刻板的印象!


【转载须知】


1.文章为品途商业评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2.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文章转自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作者标注原文作者。



精彩文章推荐

好文

AI高考数学考了134分,人类的噩梦开始

黄磊,以深夜的名义翻转《深夜食堂》

创业6天就被骗:金额近亿的关键词骗局!

7-ELEVEn如何赢了40年前那场“赌局” 

小龙虾千亿市场背后,却是少见盈利的创业者们

黑房东自述:我是怎样挖坑骗你们这群北漂的!

单车“捞尸者”:累累“尸骨”下谁捞到了真金白银

「刺死辱母者」血案折射出实体经济的惨状!

卓伟12年跟拍就为曝出40亿票房女王白百合猛料

“雄安新区”出世后,更意外的事接连发生

科技

马化腾、朱啸虎互怼,都是因为赛“大腿”!

1份押金骑8种单车,全能车的算盘怎么打的?

腾讯国内海投AI项目,意欲何为?

中国5G投入超1800亿美元!引爆AR、VR

在优衣库门前秀肌肉,共享单车走向"肉体"之争

滴滴获55亿美金融资,一招称霸,野心比天大!

冷扑大师完胜人类,人工智能商业价值空前巨大!

骑10公里挣10元,红包给的狠,对手被打击的更狠!

马云的“阴谋”和阿里的NASA是否会重击百度AI?


新零售

VR购物仍处于“占坑期”,阿里京东都过于激动了

新一佳破产Sears裁员,实体零售商注定消亡?

京东阿里厮战6.18,中国新零售拐点初显?

亚马逊会成为美国版的“新零售”标杆吗?

左whole food右eataly,盒马鲜生的自我修养

网易严选开酒店,是山寨MUJI,还是另有所谋?

创立17年,乐友的“新”零售之路

“厮杀”万亿级同城物流市场,谁能笑到最后?

电商为什么打不垮便利店?

从1到100,小米之家的每一步都埋着一个“雷”

文娱

这年头范冰冰、吴秀波、杨幂们都在这么玩儿!

“网大”拐点到来,头部集团如何分食线上“票房”?

中国电影跟《变形金刚》隔了100个《摔跤吧!爸爸》

广电整顿微博、A站,短视频行业都迷茫了!

直播平台洗牌的下半场将如何厮杀?

电视剧想出爆款越来越难,大剧和观众都累了 

原谅冯小刚胡言乱语,对赌协议把他逼急眼了!

电影《异形-契约》之外,你还应该了解些什么?

抱团阿里砸巨资布局院线,华谊能一扫颓势吗?

第20届上海电影节,我们为你收集这些重要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