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富士康IPO前夜:智能手机市场已饱和 代工龙头日子还能好过吗

2018-03-02 小禾子 品途商业评论


品途解读:尽管富士康在A股IPO的道路上快马加鞭,但上市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富士康若想实现代工厂模式的转型和产品毛利率的提升,仍有诸多难点需要解决。


作者/小禾子

制图/小禾子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代工企业,富士康已经在证监会网站上预披露IPO招股说明书,正式开启其A股的IPO之旅。


2月9日,富士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招股书显示,富士康的大股东为中坚公司,而中坚公司是鸿海集团100%控股的子公司。鸿海精密是全世界电子产品的“代工巨头”,创始人是郭台铭。


富士康股份主要从事各类电子设备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与销售业务,依托于工业互联网为全球知名客户提供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务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涵盖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公司目前在中国大陆拥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31家,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3545.44亿元,净利润158.68亿元。



2015-2017年,富士康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728亿元、2727亿元及3545亿元;其中2016 年营业收入较2015年微降0.03%,2017年营业收入较2016年增长30.01%。


在净利润方面,富士康2015-2017年分别为143.5亿元、143.7亿元和158.7亿元,其中2016年净利润较2015年增长0.11%,2017年净利润较2016年增长10.45%。


资产负债方面,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总资产1486亿元,总负债1204亿元,负债率约81%,相比于截至2016年底的43%上涨了近一倍,同时,这一数值也远高于其可对比公司均值——57.73%。


富士康表示,公司通过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的重组资产所带来的应付重组成本余额在2017年末计入其他应付款,导致公司流动负债大幅增加。


毛利率低于行业均值 营收来自哪?


在电子设备智能制造领域,富士康可谓是行业领军者。据IDC数据,2016年全球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制造中,富士康占全球总产值的40%以上;全球网络设备制造中,富士康占全球总产值30%以上;全球电信设备制造中,富士康占全球总产值20%以上。


对富士康而言,虽然行业地位遥遥领先,且在过去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都达到了20%左右,远高于大部分A股企业,但其略高于10%的毛利率却在下滑中,且其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富士康2015-2017年综合毛利率保持在10%左右,主营业务中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的毛利率最高。2015-2017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10.50%、 10.65%、 10.14%,低于通讯设备行业毛利率。 公司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订单规模较大、销售和采购价格相对稳定,综合毛利率较为稳定。


单从毛利率来看,富士康这几年处在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通信网络设备一栏的利润率从2015年到2017年跌了1个多点,但由于富士康的产值巨大,1个点的毛利率下降,对整体的影响还是不可小视的。



分项来看,2015-2017年,通信网络设备的毛利率为14.74%、 15.88%、13.65%;云服务设备的毛利率为4.96%、4.64%、4.65%;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的毛利率为41.46%、47.61%、49.23%,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产品多为高端定制产品,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毛利率较高。


费用支出方面,富士康则呈逐年递增态势,这主要是由于研发和员工薪酬的管理费用上升。作为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提升对公司薪酬支出的抬升明显。


研发费用非常少


从富士康公布的数据来看,富士康2015-2017年研发费用分别为47.84亿、54.86亿、79.34亿,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75%、2.01%和2.24%。尽管这些数字远高于中国各种A股上市公司的投入,但作为一个代工企业,不应该按照通常的方法计算其R&D的费用比例,富士康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还是略低的。



按照国际级大公司的研发投入来看,富士康的投入就显得非常少了。欧盟委员会日前公布了2017年工业研发投入(R&D)排行榜,其中,德国大众以137亿欧元(合人民币1063亿元)的研发投入连续4年蝉联榜首,来自美国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微软以129亿欧元(合人民币1000亿元)和124亿欧元(合人民币962亿元)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华为以104亿欧元(合人民币806亿元)超过苹果(95亿欧元,合人民币741亿元),排名全球第六、中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10名榜单中,华为的成绩非常瞩目,研发费用投入每年都有大幅增长。根据欧盟委员会的统计,华为在过去十年中研发投入总额达450亿美元,2016年华为研发投入达110亿美元,成功跻身前十;2017年,华为全球研发投入104亿欧元,占据营收的19.2%,位居全球第六名;苹果研发投入95亿欧元,占据营收的4.7%,位居全球第七名。在研发投入增长率方面,华为研发投入增速为29%,超越苹果25%的增速。


排名前100位的企业按国家和地区来看,美国占36家,位居首位。接下来是日本14家,德国13家,中国10家(含台湾3家)。


智能手机行业进入饱和期


说到富士康所处的智能制造行业,与其最为密切的无非是智能手机了,然而这一行业似乎已经处于瓶颈期,这无疑给富士康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从智能手机行业前景来看,最新的销售数据显示,无论是世界市场还是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整体出货量并不乐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1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3906.4万部,与2017年1月相比下降16.6%。



1月国内上市新机型51款,同比下降19%,其中国产品牌上市新机型45款,同比下降22.4%,国产手机上市新机型占同期国内手机上市新机型数量的88%。2017年我国手机市场出货量迎来首次下滑,今年1月出货量继续下降,这意味着国内手机市场开始进入饱和期。目前中国手机市场正处于换机时代的疲劳期,手机品牌市场集中度持续升级,手机行业在2018年将全面进入洗牌期。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富士康在这个时候IPO的一个重大的原因是苹果“见顶”,甚至是全球智能手机的“见顶”。这与小米提出在香港IPO相类似,此时再不IPO,以后就可能卖不出什么价钱了。而IPO如果成功,在行业寒冬来临之际,企业便可以用补充的弹药熬过。


总体来说,富士康IPO背后存在的问题并不简单。一方面是资本的压力,另一方面,苹果作为富士康的单一最大用户人尽皆知,但苹果的“见顶”使得富士康的前景也变得不容乐观。从宏观数据来看,也进一步印证了苹果的没落,中国的智能手机销售数据从去年开始大跌,今年1月份又跌了将近2成,说明苹果的高端、高毛利率策略可能已经在华为、OPPO、vivo等中国企业的冲击下失败,苹果产业链的辉煌时代已渐行渐远。


智能制造可行否?


随着智能手机销量的下滑,富士康未来如何转型,也考验着郭台铭、陈永正等高管的智慧。


过去一年,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生产基地昆山迎来了多项涉及电子制造方面的智能制造投资项目。多家全球顶级电子制造企业纷纷加码,富士康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去年上半年开始加速调整生产线,升级产品结构,有意推动公司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无人化”的智能制造转型。


富士康似乎希望通过押宝智能制造领域来实现突破,公司计划使用173亿元用于智能制造相关项目,包括51亿元投向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与应用、87亿元投向智能制造产业升级、35亿元投向智能制造产能扩建。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情况来看,三个项目均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增强智能手机结构件在产业中的竞争力——通过改善生产技术的方式来提升净利率。


尽管上述三个项目,各自均细分为三个建设周期,每个建设周期均用时1年就能达产,但考虑到总建设期长达3年,对于行业变化速度非常快的消费电子行业来说,项目达产时能否适应行业最新的变化,仍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尽管富士康在A股IPO的道路上快马加鞭,但上市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富士康若想实现代工厂模式的转型和产品毛利率的提升,仍有诸多难点需要解决。



【转载须知】


1.文章为品途商业评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2.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文章转自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作者标注原文作者。


如果您对此类文章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门文章。


人数较多 ,请耐心等待


精彩文章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