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来了】余妈妈丨减肥就要先吃饱!
看了题目一定有人会说:余妈妈,你站着说话不嫌腰疼,都要减肥了还要吃饱?!
什么是“能量平衡”?
我们通过吃食物摄入一定的能量,又通过身体活动消耗一定的能量,摄入能量-消耗能量=0,提示收支平衡,体重会维持不变,摄入能量-消耗能量=正数,即摄入>消耗,能量正平衡,人体会长胖,摄入能量-消耗能量=负数,即摄入<消耗,多运动就能增加消耗,产生能量负平衡,人体会变瘦。
对胖瘦适度的成人来说,收支平衡是最好的,想减肥的话,收支必须负平衡。
对长身体的儿童来说,当然要求能量正平衡,否则,不仅很廋,也影响长个儿。有妈妈会说:孩子很能吃啊,为什么就是不长重呢?如果没有疾病影响的话,一定是还没有吃够。因为个体差异,每个人活动度不一样,要求的“饭量”也不一样。
对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减肥过程中不能始终收支负平衡,而是逐渐减少正平衡。
吃什么东西让人长胖?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七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能给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种,含有这三种营养素的食物摄入超过身体需要时,这三种营养素都会以脂肪形式储存从而让人变胖。
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种类和比例不同:米面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少量蛋白质,没有脂肪;肉类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越肥的肉脂肪越多,越廋的肉蛋白质越多。
三种产能营养素可以互相转化互相替代吗?
有一定转化,但是不能完全互相转化。
糖类虽然在体内起着结构作用(机体某些结构成分含有糖类),但糖类主要作用是细胞的能量来源,从糖类得到的葡萄糖是身体很多功能的最佳能源。身体可以将多余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占三分之一,用于在血糖供应不足是补充血糖,供给大脑和其它组织,但是只能储存4-6小时可利用的糖原;肌糖原占三分之二,只用作肌肉活动。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存储量是有限的,如果还有多余的葡萄糖就会被转化为储存更持久的化合物—脂肪。虽然多余的糖类可以转化成脂肪使人发胖,但是,比起脂肪来说,发胖的作用就小多了。每克糖类产生能量是4kcal,而每克脂肪产能是9kcal。所以,想控制体重食物需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也就是要吃饱饭。“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是有科学道理的。
脂肪也在体内起着结构作用(机体某些结构成分含有脂类),多余脂肪当然被储存在脂肪细胞,让机体发胖。当食物摄入减少,或/和身体能量需求增加时,身体会利用储存脂肪产生能量。需要提出的是,身体利用脂肪提供能量时,需要糖类参与,缺乏糖类的话身体会发生“酮症”(其结果会导致身体酸碱失衡,严重者危急生命)。所以,不含碳水化合物的减肥饮食对身体是有害的。
蛋白质对身体的作用是其它营养素不可替代的。蛋白质可以帮助细胞更新、身体修复,产生身体需要的酶、抗体、蛋白质等等。缺乏蛋白质的话人体修复能力会变差伤口不容易愈合,不能产生抗体抵抗力会变差,蛋白质减少引起贫血等等。人体为了自身某些重要蛋白质的合成,如果不能通过自己摄入蛋白质,就会分解身体自身蛋白质。
总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都可以转化为脂肪,蛋白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和脂肪,碳水化合物可以转化为脂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不能转化成蛋白质,脂肪就是脂肪,减肥想燃烧脂肪时必须有碳水化合物“陪葬”,否则会发生“酮病”。
不要再限制通过碳水化合物只吃肉类减肥了!
每顿都吃饱怎么减肥啊?
饱感实际是一种自身感受,感觉饱了就饱了。
一方面,要吃“足够”的食物让我们产生饱感。但是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1.种类多样化,什么都要吃;
2.多吃米面蔬菜粗粮,有节制地吃大鱼大肉;
3.不要用含油多的糖类拌饭;
4.饭前喝水,可以让我们提前产生饱感;
5.慢慢吃,以免不小心就吃多了;
6.一旦有饱感就离开餐桌或者把食物撤走,免得让自己忍不住又多吃,多吃就多长肥肉啊。
注意观察同餐桌不同体型的人吃饭的习惯,廋,一定有廋的道理!
另一方面,让胃变小装不了太多东西,也可以让我们在不吃太多食物情况下产生饱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腰上系皮带,逐日收紧,每一餐你都会在没有吃太多食物的情况下就感觉饱了。
想吃零食怎么办?
1.想想几乎所以零食都含有“不菲”的热卡;
2.想想上次因为太胖了没买成的漂亮衣服;
3.想想同伴歧视的目光,虽然歧视别人是不对的;
4.想想“代谢综合征”,这是跟肥胖密切相关的综合征,常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会让你早早限于这些慢性病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5.实在想吃,就喝白水,吃不太甜含纤维素多的水果如柚子,不要吃干果类,能量太高,太容易长胖!
总之,减肥就要先吃饱,以低热卡食物填饱肚子,就不会随时去找吃的了!
大家的“余妈妈”
余涛
余涛 女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具有20余年临床工作经验,从事儿童保健专业,擅长儿童营养、生长发育状况评价,擅长生长发育相关疾病如矮身材、性早熟等的诊治。作为儿科医生,工作的对象自然是儿童。儿保科的余教授看着一个个孩子从出生一个月成长到7岁,每一步都离不开她的指导照料。久而久之,“余妈妈”就变成了一种称呼,就像余教授对每一位小朋友有像妈妈一样的责任感,也让小朋友对“余妈妈”有着像妈妈一样的亲切感。
更多健康资讯请戳:
· 【大咖来了】PAC丨被“黑化”的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COC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医院要闻、就医攻略、健康科普、大咖来了、联盟医院、留言回复、专家介绍、停诊通知等服务,每天更新,欢迎大家关注!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微信号 :hxdeyy
新浪微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