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人的一周
写在前面:今日霾,嗓子干,无视频。
六神磊磊的新作《左冷禅的管家》又被删除了,短短二十天他就完成了帽子戏法,在「被猎杀榜」上与王五四并驾齐驱。
我现在已经养成了好习惯,王五四和磊磊一旦有推送了,我必第一时间打开阅读并保存,不给侩子手任何机会。
《左冷禅的管家》我看了,还没等它会叫一声爸爸就夭折了。六神磊磊几乎用最隐晦的笔法借古讽今了,但还是没躲过有关部门的魔爪。一个可怕的事实浮出水面:舆论监控者正在像我们一样用心理解文章,他们的工作可不再是简单地用「敏感词库」比对文章,而是像智能机器人一样学会了「语义分析」。当然我可能把他们想的过于高明了,或许磊磊、五四只是进入了重点监控的「黑名单」而已。
互联网似乎给侩子手递了刀,让他们通过检索就能一键查杀。但互联网又加剧了他们的工作难度,因为我们无数次见到那些被封杀的文章「春风吹又生」,网友像400米接力一样,把「另一种声音」用最现代的方式(云或其他)传递。
有一次饭局我问六神磊磊,你怎么能记得住金庸著作里的细节呢?他笑而不语。我没继续追问,武林中人传女不传男,可以理解。我想(意淫)他肯定经历了精读、记录、思考这一过程才能触类旁通,在解构现世生活中做到融会贯通。
我今天编了一个段子发在了朋友圈,很多人表示有同感。段子是这么写:「主要看气质」能玩一天,「8090年龄表」能玩一天,「优步被封」能玩两天,「12306」能玩三天,这就是不读书人的一周。
回忆一下,最近一周,你社交平台上的议事日程是不是被这些所谓的热点把控?你是不是也成为了参与创作、传播的一份子?
说实在的,我也想把吴彦祖、金城武、三表等帅哥的头像放一起让大家找出最不帅的那个,后来放弃了,不是对自己的颜没有信心,而是觉得这玩意有什么鸟用呢?
我有时候甚至怀疑咱们国家是有个秘而不宣的「热点制造」部门,吸收了一些根红苗正的段子手,时不时在人民被雾霾、强拆、拥堵、食品安全折腾的死去活来时,放出一些低门槛、易参与、又好笑的段子游戏,来消解痛苦,让人们陷入一场集体无意识的狂欢中。拍一张灰色的天,配上「主要看气质」的文字,大家嘻哈一笑,等风来。
这样的热点刷屏真是一场灾难,我们找回了广播体操的感觉,大家按照固定的格式,用整齐划一的动作在社交平台制造垃圾。很难给这样的行为点赞,因为你既不能为这种贫瘠的创造力所折服,也不能看到其中蕴含的志趣、态度与美学。
我倒不是认为这是一种罪恶,只是觉得有点空洞、乏味,如果你是属穆桂英的——阵阵不落下,参与了以上提到的全部游戏,我就想问问:你真的不读书吗?你不能输出更有价值的东西吗?哪怕是给朋友圈的人介绍一道菜、一只猫、一本书呢?
我朋友圈有5000人,理论上不会落下任何热点,我因为节目需要也在观察热点,但不是套用热点做填字游戏,我想找寻其背后的文化、社会根源,试图传递一些价值观。我几乎每天都在输出,不读书是不行的,总有一天山穷水尽,写一篇《雾霾借势哪家强》类似的盘点文章毫无意义。
有人说我们一天天上班累成狗了,表哥你看点书写点东西还能换点广告费,咱们在朋友圈刷刷段子乐呵乐呵碍着你他妈啥了?
你骂的都对,不过你再想想。胡适先生解释为什么在百忙的学生生活里那样起劲写札记时说:「要使你所得印象变成你自己的,最有效的法子就是记录或表现成文章。」
我很赞同胡适先生的观点。现在回看自己七八年前写的博客,往事历历在目,得失与成长一目了然。我影友群里有几个小朋友也开了公众号,阅读量都不高,但坚持记录自己的生活与感悟。他们可不是闲人啊,有的还在复习考研。我会集中一段时间去阅读,偶尔打赏,真的希望他们一直写下去,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总有些刚接触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小朋友来问我具体的工作方法,一问基本都是没有系统写作过的,文字的感觉可不像做爱一样,抚摸两下就来了,你平时没积累,连QQ空间都没认真写过,上来就要捷径,呵呵,想的比美图秀秀还美。
我喜欢的公众号作者基本都是有大阅读量的。科技作者阑夕,每篇文章信息量都很大;苹果叛将池建强,看点啥都写在了公众号里;阿里叛徒冯大辉,也是经常在朋友圈晒书的。
这些朋友他们的创作内容不是一图流、不是编译海外来料、不是知乎搬运工、不是八卦加点评,是有一种强烈的价值取向的,称得上是真原创、纯原创,不看书、不积累,怎么能有那么多拥趸呢?在微信公众平台,娱乐化、空洞化、嬉皮化是显学,所以更可贵了。
自媒体人越富有、越成功就越没空读书了,要跑会、要演讲、要炖鸡汤、要拜码头、要跑步,文章都交给小弟写、公关写了,看完《浪潮之巅》、《沸腾十五年》基本就可以在百家、搜狐、网易开坛了,所谓IP,就是大旗不倒,开枝散叶。
就写到这里吧,我还要刷朋友圈呢。
你还可以看:
你当然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支持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