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关将近,这些中华名吃你都尝过了吗

2017-01-13 新媒体中心 福师大协和团委



点击“蓝字”关注

福师大协和团委


        为庆祝公历新年等节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政府近日在市中心设立了新年集市。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集市吸引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商人,而首次登陆圣彼得堡的中国传统小吃糖葫芦竟意外走红,被俄罗斯人评为“新年最受欢迎的外国零食”。一位中国商人表示,糖葫芦每天的销量能达1000多串。




“民以食为天”

随着回归自然食品的兴起

传统美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接下来

协小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传统美食啦



冰糖葫芦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冰糖葫芦又叫糖葫芦,在天津又称糖墩儿,在安徽凤阳叫作糖球。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小吃,它是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


      在宋朝年间便开始了古式的做法,《燕京岁时记》记载: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茶楼、戏院、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现已成为中国传统小吃。冰糖葫芦具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


爆米花



      爆米花是一种古已有之的膨化食品,起源可上溯到宋朝。当时的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并解释说:“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娄,北人号糯米花。”为什么把爆米花叫做“孛娄”呢?爆米花想是模拟爆谷时的响声,因为当地的方言把打雷的声音叫做“孛辘”。
   

       爆米花松脆易消化,可作为日常的可口零食。爆米花的发明更折射出中国饮食的丰富多彩,它有更深的含义,就是开创了一种食物的加工方式澎化食品。说明中国古代的食品加工不仅仅是食品简单的加热作熟,而是通过物理的高温高压作用原理来改变食物的状态口感,这种加工方式就是现代新兴的膨化食品。这种加工方式使普通不合口的食品变为可口有特色的食品小吃,可以说千百年前的爆米花是近现代各种五花八门澎化食品零食小吃的祖先。


驴打滚



       驴打滚源于满洲。缘起于承德,由于清朝的八旗子弟爱吃粘食,“驴打滚”很快就传到了北京,成为北京的一种风味小吃。 因是用黄米夹馅卷成的长卷,因卷下铺黄豆面,吃时将长卷滚上豆面,样子颇似驴儿打滚,因此得名。
       

       驴打滚的原料是自古以来承德地区就盛产的一种黍米,据《热河志·物产》记载:“黍,土人称为黄米”。这种黍米,性粘,承德叫黄米,可闷干饭,或碾成粉用来做粘豆包、年糕和“驴打滚”。喜吃粘食本来是满族人的传统,因为满族的狩猎生活,经常是早出晚归,吃粘食耐饿。“驴打滚”就是在200多年前从粘食中演变出来的一种大众化小吃。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糖炒栗子



       糖炒栗子,是秋冬季时令风味食品。其制作方法是精选优质板栗,放进装有粗沙和糖稀的锅内翻炒而成。糖炒栗子,呈深棕色,油光锃亮,皮脆易剥,香甜可口。糖炒栗子是京津一带别具地方风味的著名食品,也是具有悠久传统的美味。

       

       南宋时,陆游在《老学庵笑记》中曾记述这样一段动人的故事。他说:“故都(指北宋的汴京,即今开封)李和炒菜,名闻四方,他人百计效之,终不可及。”接着写道:“绍兴中,陈福公及钱上阁,出使虏庭,至燕山,忽有两人持炒栗各十裹来改……自赞曰:‘李和儿也。’挥涕而去。”据此可以推知,汴京的炒菜专家李和在外族人侵时家破业敝,他的儿子带着炒栗的绝技流落燕山。他用献给故国使者的栗子,表达自己对统一祖国的热望。 


年糕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六世纪的食谱 《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早在辽代,据说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习俗。到明朝、清朝的时候,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吃,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年糕美味、香甜、醇香,具有浓重的历史气息。

      

       有这样一个传说: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吴国的国都。那时诸侯称霸,战火连年。吴国为防敌国进袭,修筑了一道坚固的城墙。这天,吴王摆下盛宴庆贺。席间群臣纵情酒乐,认为有了坚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无忧了。见此情景,国相伍子胥深感忧虑。他叫来贴身随从,嘱咐道:“满朝文武如今都以为高墙可保吴国太平。城墙固然可以抵挡敌兵,但里边的人要想出去也会同样受制。如果敌人围而不打,吴国岂不是作茧自缚?忘乎所以,必至祸乱。倘若我有不测,吴国受困,粮草不济,你可去相门城下掘地三尺取粮。”随从以为伍子胥酒喝多了,并未当真。没过多久,国王驾崩,夫差继承王位,听信馋言,赐伍子胥自刎。越王勾践便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这些糯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此后,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粉做“城砖”,(就是年糕样子的由来)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称作年糕了。


煎饼果子



       馃子属于油炸食品。在煎饼(加鸡蛋)里裹上油条(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山东北部的庆云县乐陵市等地称之为馃子),所以叫“煎饼馃子”。


       关于煎饼馃子的来历,比较严肃的考据是源于安徽蚌埠固镇,六百多年前天津建卫之初煎饼馃子已经出现。相传清朝末年,在山东省内,一人绰号老刀。擅长十八般武艺,最擅长使刀,可谓是出神入化,无人能及。一日,老刀在家中午休。突然门外传来嘈杂的打斗声。他走出房门。两个壮汉正在捶打一个瘦弱的老汉。老刀实在看不过去,大声喝住两个壮汉。说话间,老刀怒向胆边生,仓啷啷抽出腰中宝刀,三下五除二将两个壮汉斩杀。当老刀冷静下来,思考发生的一切,后悔已经没有用了,于是他开始了背井离乡的逃亡生活。一日,老刀实在饥饿难忍,看到手中的一小袋面粉和捡来的两根“炸秦烩”,心中思索着如何饱腹。老刀想到了饼,想到了煎饼。刀片子就是火灶,趁着余热,老刀将面汤倒入刀面,即刻成型。老刀心头释然,欲吃,又想到煎饼卷大葱。于是,将捡来的“炸秦烩”包入其中。由于饥饿,老刀三两口吃了一大半。回味产生了,如果有酱,辣酱,一定更有滋味。老刀构思着,应该起个名字,叫什么好呢?“煎饼...裹着..”嗯,就这么叫了。这就是煎饼果子的前身,“煎饼裹着”。它起源于青岛,由于老刀最后定居于天津卫,加上语言上的音变,就读成了“煎饼果子”。据传,老刀一直在叫“煎饼裹着”。果子是油条不是什么裹着。



讲了这么多

吃货们开始蠢蠢欲动了


协小团

却看到了满满的商机

比如

先立一个小目标

……

在俄罗斯把冰糖葫芦卖到可绕地球三圈



近期热门文章
来啊,来互相伤害啊

☞让所有人都舍不得放下手机的居然是它?

☞辞旧迎新丨与协小团“17”奔跑吧!
2017丨让协小团陪你更好地成长
☞回顾2016年,你Get√到了哪些表情包和网络流行语
(点击蓝字即可阅读) 




编辑:新媒体中心运营组  王旭宁 


微信公众号:fsdxhtw

投稿邮箱:cuctwnm@yeah.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