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食卡 · 中国名厨达人】孙立新:百年传承中的新味道
风清扬在华山对令狐冲说:“剑术之道,讲究如行云流水,任意所至”。见孙大师下厨,不知怎地,脑中自动跳出风清扬指点令狐冲的这个桥段。
▼
孙大师学习川菜出身,师从服务过三朝领导人的当代“御厨”庹代良;在香港学习粤菜;在上海练习苏菜;后来潜心研究鲁菜,成为鲁菜传承人。东渡日本、南下西洋、西出荷兰,行万里路,尝百种鲜,几大菜系合纵连横,抛开门派之别,唯有“好吃”至上,研发蔬香酥烤鸭,帮助六百年历史的老店便宜坊重回京城美食排行榜。这样的大师如果是惜字如金的高冷范儿,我们一点也不意外。
▼
但是,生活是个磨人的小妖精,总让我们活在意外里——孙大师竟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巨蟹暖男。不论你是谁,只要愿意聊和厨艺有关的话题,孙大师绝对往往一句话,就点破个中门道。比如,常常有人说,炖肉炖很久,但就是炖不烂。孙大师一看肉的颜色,就知道是放了盐炖的缘故。因为蛋白质会和盐发生反应,那是怎么炖都塞牙。还有,在外面喝汤,舌头发涩,一准儿是放了味精,喝完必定龙缺水。这些对我们都是一番无形的调教。
就像没有小演员,只有小角色一样,在孙大师眼里,没有小菜,每一样菜品都会走心来创作。就连市场上常见的酱猪蹄,孙大师也能玩出不一样的效果。选材,秉承“前吃、后看”的原则,必须得是肉多骨少的猪前蹄,每个八两半,还得是没进过冰柜的。
▼
制作也有三句十二字方针:蔬菜腌制、先炖后焖、普洱熏烹。这么一道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的贴地飞行的小菜,制作者却花了这么多心思,随心所欲,自成一派。当然,一味的加东西,并不能显示大师的水平。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天兴居的包子,孙大师就在调馅儿的时候,减掉用了几十年的料酒,没想到包子馅儿反而更香了。
时下年轻人喜好重口味,各种香辣海鲜横空出世,吃完海鲜,还能看见一盘子调料配菜。孙大师说,海鲜最适合做减法,一鲜提百味,假如恰好遇到黄海海域野生的鱿鱼,只要用把晾干的贵州花溪辣椒炒糊,用酱油和鱿鱼拌起来,就会得到一盘带有烤白薯香气的香辣鱿鱼,其他什么调料都可以省了。
▼
这种大胆的搭配,来自孙大师对各地食材的熟悉。孙大师深知“橘生淮南”的道理,就连同一种食材,他也会选择最能满足口感要求特定产地的。比如咱们国家北到辽宁沿海、南到广东福建海域都生长着海笋贝,这种贝类因形似竹笋而得名。
而孙大师只会选辽宁东港地区的海笋贝。理由很简单,那里气候冷,海水水温低,海笋贝生长期长,自然口感好。做法反倒简单到只有两步:整只海笋贝切小段抄水或过油,然后凉拌。
▼
如此种种的小窍门,孙大师信手拈来,锦上添花。
做汤时,怎样让汤头清亮?孙大师说蒜不要煸,就能清汤。麻辣火锅,油水分离,视觉效果不够香,孙大师说汤里加点南瓜蓉。麻辣汤底一下子就水乳交融,而且底味儿更香甜。灌汤包子的汤不够多,就加上茄子拌馅儿,做出来的灌汤包子直往出滋汤。这些孙大师自己积累的一招鲜,他都会无偿的告诉大家。因为在他眼里,会觉得这是他的责任。只要有人愿意知道,他就会耐心的一遍一遍的讲。
▼
孙大师有句“名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大师指路。只要需要我,我就愿意做那盏灯。开始我们都开玩笑说大师您真是巨蟹男,够絮叨。后来,时间长了,我们忽然觉得,这就是一位前辈的道德,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分明,这就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文化气质。
(图文综合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奥食卡
奥食卡汇聚全球一流厨艺明星,展现人类美食烹饪之真谛
本栏目由 广采网 冠名
了解更多“广采网中国名厨达人秀”
请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