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年,13位志愿者,3080公里,临大的这支队伍一直在负重前行!

新媒体中心 临沂大学 2021-10-09


《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你听说了吗?

临沂大学有这么一支队伍

不把负重前行当吃亏

也不躲进小楼成一统


他们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用实际行动 阐释对青春的理解

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快跟Linda一起来看看吧



云飞支教队


云飞支教队是临沂大学教育学院立足师范专业特色,秉承“奉献 仁爱 坚守 进步”精神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



三年来,云飞支教队依托沂蒙精神,结合师范专业特色,扎实开展支教帮扶活动,先后派出13位支教志愿者远赴3080公里外的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烂泥箐乡支教。



支教团通过七彩课堂、入户走访、集市宣讲、广场调研等形式,在义务支教、调研国语普及状况的同时推动红色基因与彝族文化深度融合,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被光明网、中国青年网、大学生在线等30余家媒体报道,受到教育部、团中央来函表扬



支教 ● 我们在路上


2018年3月,我院选派优秀学生李云飞走进大山——云南省小凉山区宁蒗彝族自治县烂泥箐乡,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义务支教。


2018年6月,李云飞与支教学校的老师、学生代表一行7人来到了临沂,搭建起了沂蒙山和小凉山友谊的桥梁。


2018年7月28日,云飞支教队带着团中央推普脱贫任务,跨越千里,回访凉山


(↑蜿蜒曲折的金沙江↑)

(实践队员在路上)


历时两天  横跨8省

穿越3080.2公里

看过山间云雾缭绕

驱车逆流金山江  穿越山间十八弯

终与宁蒗相遇



云雾缭绕十八弯,推普路上不平坦。

风雨兼程志不悔,友谊长存沂凉山。

驱车逆流金沙江,山上山脚两重天。

轻雾拂面春风意,今生有缘小凉山。

——带队教师  王建民


支教 ● 入户走访


2018年3月我院李云飞千里支教宁蒗县与沙务加结缘于烂泥箐乡;

2018年8月推普脱贫实践队员跨越八省回访小凉山,重逢沙务加


(图右一为沙务加)

(实践队员前往沙务加家)


小雨已经连续下了七八天,前往烂泥箐乡的道路也是充满泥泞,翻过六座大山,经历了众多弯曲环绕的山路,我们终于抵达沙务加的家里。



迎接我们的是沙务加和她的爷爷,沙爷爷是一名拥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曾入伍参军,于1975加入中国共产党。


见到实践队员们,老人用带有浓厚乡音的普通话热情的欢迎我们,将家中一大半洋芋煮熟拿出来招待实践队员,大家围坐在火堆边,专注的聆听着那些鲜活的回忆,被带入到那“艰辛困苦的岁月”。



走进沙务加家中,满墙的奖状映入眼帘。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用电器,少有光亮的木屋几根破旧的电线是这个家里“独特的景象”。



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沙务加的父亲在外打工因意外离世,母亲改嫁远嫁他乡,留下幼弟与一间漏雨的木屋。加上小叔家的三个弟弟妹妹,家里在读生多,主要经济来源于七十岁高龄的爷爷奶奶种田卖菜补贴家用,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



我们把准备好的学习用品、衣服、小零食等礼物送给沙务加,并嘱托她要认真学习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收到礼物的孩子们开心地跳绳舞蹈,尽力用仅学的普通话向实践队员道谢。相信小沙家里墙上满满的奖状,或新或旧,都将是支撑这个家走下去的最强信念。



近些年在国家脱贫政策的推广下,烂泥箐乡在经济建设、农村医疗、乡村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给沙务加一家庭带来了希望。“虽然孩子很小,但我一直跟孩子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咱这家人,只有共产党时刻想着老百姓,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回报社会”沙爷爷说道。



随着交流的深入,沙爷爷对实践队员们表达了他殷切的期望:“希望你们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担起新时代大学生的重任,掌握必备的知识,日后能够扎根偏远山区奉献支教,帮助我们的孩子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支教团日记


01【静待一朵花开的时间】


“用一朵花开的时间相遇,在最美的年华,为远方的孩子带去欢乐与陪伴,去遇见更好的自己。”我是2018届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李云飞。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的一员,我主动吸收红色沂蒙精神,砥砺提升自我素养。


在听闻我院黄梓琪同学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事迹后,我深受鼓舞,决心学习她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内质,在奉献自我中充分实现个人价值。2017年末,我抓住去云南支教的契机,开始了憧憬已久的云南支教故事……



初入凉山,大出所料,眼前的困顿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没有熟悉的朋友、衣食住行一切都得靠自己……内心真的很害怕。”“不如,回去吧?”我的脑子里一直纠缠着这个声音。


到达烂泥箐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时,正赶上学校邀请当地返乡学子为学生做演讲。人群中,我不难注意到一名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演讲台,她叫沙务加。当时正是下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在寻找阴凉的地方。


然而,沙务加却全场坚持站着倾听演讲,笃定而专注。阳光洒在她通红的脸庞上,眼睛里的光芒,明亮且炽热看着那一张张温暖的笑脸,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我顿时明白了自己的初衷,并决心扛起这条我自己选择的道路。



教育的事业是充满爱和幸福的。每当这些孩子围着我叽叽喳喳叫着李老师的时候,我就好像什么烦恼也没有了。在陪伴他们读书学习的时候,我自己也在不断成长,我看到了一个与之前不同的我,一个更自信、更坚强、更敢于追逐的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研习社在云南撒下的红色文化种子,将传播给青年大学生,燎原到乡村学校,让红色沂蒙精神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发芽生根、焕发出它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李云飞


02【支教,直到这里不再需要支教】


白驹过隙,转眼我在山上已经待了一段时间,从初见到相识再到相知,想来这真是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过程。



慢慢了解,他们在物质上并不匮乏,而他们真正缺少的是知识,缺少的是爱。平时偶尔跟当地代课老师聊天,他们说这里学生的父母其实是很重视孩子的学习问题的,只不过他们的想法跟做法不对。



他们以为只要给予孩子足够充足的物质条件就可以让孩子安心读书,有的甚至不惜欠债甚至于高利贷都要供孩子读书,给他们好的物质条件。大部分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这里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其实这些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好的陪伴比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



之前同学给五年级的学生上品德课,就觉得他们的思想比较顽固:他们认为自己永远改变不了这种现状,认为上学是没有用的,觉得是在浪费钱,认为自己最后的结果都是要留在山里放牛,务农。


当我同学说那你们才更要好好学习改变这种现状不是吗?他们回答的干脆利落:学习好的生来就是天才,我们再怎么学都是没用的。



有时候觉得自己的言行对他们来说是杯水车薪,可有时候你的付出总能得到回报,他们总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惊喜与感动,他们的一点点变化与进步都会让你觉得这杯水车薪的付出是值得的。


可能就像老师所说:支教,直到这里不再需要支教


——江雪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愿每一位青年

都不虚度青春 

乘风破浪 扬帆远航




公众号改版

    记得星标Linda喔🌟




教育厅长颁奖,我们必须晒出来!

俯首拼搏的临大人忽略的风景……看一眼就拥有一天的好心情

首次国家登记!七枚金牌,特等奖、一等奖N项......LYUer也太优秀了叭!

夏天,临大限定版水果已上线,请注意查收~

 LYU 

| 讲述临大 聆听临大  |



编辑  /  王迪

审核  / 宋宇 刘涵

责编  / 王金铭  徐红玉

编审 / 赵长芬


「 临沂大学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

微信号:lyu1941

投稿邮箱:810763667@qq.com

联系我们:Linda(微信号:sdllyu)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