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疫情 || 临大学子王伟科,泰山好人

临沂大学 临沂大学 2022-05-02

“守门人”

“采购员”

“疏导员”

“泰山好人”


在抗击疫情攻坚战中

尽显当代学子的青春风采

展示“90后”的实干力量


志愿服务  奉献爱心  先进人物

他就是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2017级学生

王伟科



王伟科,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7级公费师范生,班长、教育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成员。在战疫情期间,用实际行动谱写“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春乐章,体现了“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临大特质。

强信念勇担当,战疫情献力量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王伟科一直秉持着志愿服务的坚定信念,不曾放弃。在疫情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王伟科想到每当国家有难,冲在第一线的是军人和医生。作为一名学生,虽然这次没有去往武汉支援的机会,但是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平淡朴实的话语,更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志愿服务的坚定信念



春节伊始,疫情愈发严峻,当时他和我们一样安稳地待在家中,时刻关注着新闻内容与疫情动态。王伟科的老乡岳茂奎是一名医生,同时也是第一批前往武汉的医护志愿者;另一名老乡贾庆臣牺牲在了防疫第一线,逝者安息,生者奋进。这些人对王伟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伟科发现寒冬中在社区防疫一线大部分都是社区的女干部,于是他立刻联系社区有关负责人,报名参加志愿者。他对这次疫情的深刻印象就如他在战“疫”笔记中写的那样:“二十四小时防守大门,绝不敢马虎大意。这部分工作是危险性最大的,也是最需要有耐心的”。



在战疫期间,王伟科一直在行动。防控疫情一线,做好居民“守门人”;志愿进行采购,做好居民“采购员”;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员”。在疫情期间,令他难忘的是一名高三学弟,由于疫情影响,不能如期开学,加之父母的殷切期盼,学弟压力重重。王伟科发现后,立刻与学弟取得联系,帮助他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高考的焦虑情绪,他以自己为例,介绍备考经验、认真开导;解封后,也经常与学弟共同散步,帮他疏解压力。在王伟科的贴心帮助下,学弟信心倍增,黎明拂晓便起床背书,学习的精气神也更加强烈。王伟科不仅帮助了学弟,对社区的其他叔叔阿姨们也是尽己所能、倾情奉献。社区居民们对他的评价是:“志愿者小小年纪,一点也不退缩,有他们防守,我们放心。”

牢记三尺讲台梦,勇挑教师接力棒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优秀的人,往往依靠自己平日的努力,提升素养,陶冶情操。王伟科在成长路上不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不断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015年 泰安市优秀学生干部

2015年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优秀志愿者

2014-2017年 多次获得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校级优秀学生、十佳班长、优秀共青团员

2016年 泰安市青少年“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比赛中学组二等奖

2016年全国“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决赛二等奖

2018年 校级优秀宿舍

2017—2018年 学院教师文化素养节获得多项荣誉

2018年 临沂大学书法比赛三等奖

2019年 临沂大学优秀班级,临沂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19年 二等奖学金

2019年 泰安市暑期志愿服务优秀大学生

2020年 泰安好人


愿服务活动,是王伟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中,他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大学期间,他一如既往地参加了不枚胜举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天缘益智关爱活动、荣军医院服务行、科技馆之旅、参观孟良崮、沂水红嫂纪念馆等。每一项活动,他都全身心投入,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回忆。



临沂大学历来重视对青年志愿者的培养,为同学们提供了优质的志愿服务平台。在科技馆中,身披志愿者红马甲,给小朋友等游客讲解知识。在他眼中,通过大学生的讲述,让祖国的花朵了解我国的科技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一件非常自豪和光荣的事。



在荣军医院,他陪老人们聊天、打扫卫生。直接接触到一位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听他们讲述战争的故事,感受到最真实的战争场面。和老兵交流的时候,聊着聊着就一同唱起了《沂蒙山小调》和《东方红》等红色歌曲,至今王伟科回想起那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仍历历在目。



前年暑假三下乡活动中,他与云飞支教队一同去了沂水院东头镇。先后参观桃棵子村红嫂祖秀莲故居、沂蒙革命根据地旧址、祭拜林墓、学习了沂蒙红嫂救助八路军郭伍士的故事。在他眼里,这是学习接触沂蒙精神最近的地方,能够切身感受到,沂蒙人民朴实善良与 “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



三下乡活动中支教的学校令他印象深刻。学校里大多学生的父母都趁着暑假打工,所以有许多留守儿童,老师就把他们组织起来集中上课。那时候是大一暑假,也是他第一次教小学生,由紧张到熟悉,给他们拍照,教他们唱歌,给他们讲红色故事……王伟科动情地说:“孩子们的眼中有着满天星河,是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学会新知识的笑靥,如最璀璨的阳光,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当聊起这些活动时,王伟科说,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他觉得自己未来的任务很艰巨,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怎样传授知识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如何给他们一个活泼健康的童年。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还是要注重“育”人的过程,要着眼于时代伟大格局与祖国的发展,不断进步,实现自我——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有情怀的优秀人民教师!

笃行志愿服务,绽放青春芳华


咬定青山不放松,历经风雨见彩虹。王伟科表示,在这场疫情中他学习到了很多。在国家层面,这次疫情充分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面对洪水我们勇敢治水,面对疫情我们的英雄纷纷出征,身为一名中国人,他感到无比自豪。



当然,对于前几天的西昌火灾他更加感觉到了保护生态,敬畏自然的重要性。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另外,还要实事求是、不造谣、不传谣,做积极守法的合格公民。



对于这次被评选为“泰山好人”,意外之余,他感到非常光荣。他认为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激励。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激励下,他会更加努力,承担起属于青年大学生的那份责任,在志愿服务与助人为乐的道路上做出更多的努力,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芳华!

赓续沂蒙精神,共创辉煌佳绩


精神赓续,薪火相传,无论何时,沂蒙精神始终是沂蒙大地鲜亮的精神底色。



王伟科认为,在当代,沂蒙精神最好的体现是“大临沂,新临沂”的伟大建设。不论是“物流之都”的美誉,亦或是“书法名城”的闻名,这些辉煌成就都是临沂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这都是对沂蒙精神最好的诠释。他认为在临沂大学中,沂蒙精神就体现在我们“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临大特质中。我们的国旗护卫队,我们的科研团队,我们的发展与进步,是老师们和同学们艰苦努力,不畏难关,勇往直前的最美彰显。在个人身上,他觉得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就要做到敢为人先,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勇于征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自信满满,始终保持一种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为国家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王伟科在临沂大学感到特别光荣与自豪,他知道临沂大学是在沂蒙精神滋养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在“实”的校风影响下,临沂大学踏踏实实搞科研,认认真真育人才。这些年取得了斐然的成就,特别是在这次疫情中,临沂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在全国人民面前大展风采,是我们非常值得骄傲的,相信临沂大学的明天会越来越辉煌灿烂。



广大教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王伟科谈到自从疫情开始,学校的老师们就时时刻刻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情况,每天组织签到与排查。临大的老师,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他想对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每一个学生、引导我们走好大学四年道路的老师们说一声辛苦和感谢



征程万里风正劲,任重千钧再奋蹄。王伟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我们需要思考,更需要努力。近年来一些人把目光过多地放在了娱乐新闻上,而过少地关注我国的科研事业与英雄的事迹。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应该崇拜英雄,更应该向英雄学习。无论是抗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亦或是耕耘田间的袁隆平爷爷,还是在四川大凉山火灾中牺牲的康荣臻、徐鹏龙、张帅、赵永等烈士,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崇拜与学习的英雄。他还认为我们要好好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各项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在青年时代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为学校为社会为民族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临沂大学还有许许多多像王伟科这样的学子,他们投身于抗“疫”阻击战,在所在社区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守门员”、 “战斗员”、“宣传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临大青年的任担当



尺素寄情  纸短情长

一封封给予肯定的信件

是对临大学子最好的褒奖

更是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待



临大的青春学子们都在疫情中用实际行动

诠释青春担当 彰显奉献希望

实践中增长本领

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

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



新时代  战疫情  奋前行

不求回报  无私奉献

采购员  疏导员  守门人

牢记初心  勇担使命

将沂蒙精神外化于行  以实际行动保卫家园



奋斗与奉献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将个人成长汇入时代洪流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与优秀比肩  同榜样共进

王伟科他们在路上

你我临大青年在路上



@准临大人,2020年山东省艺术类专业联考调整方案公布

宅在家中的你是哪类选手?请对号入座!

那些疫情教会我们的事

一个字!让我道尽你在家学习的常态~

 LYU 

| 讲述临大 聆听临大  |



图片 / 王伟科 临沂大学沂水校区 青春临大Lyuer

采访 / 秦嘉旭

文字 / 秦嘉旭 李贺 孟祥婷

编辑 / 孟祥婷 李贺

责编 / 刘鑫华
编审  / 王金铭  徐红玉

审核 / 赵长芬 


「 临沂大学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


微信号:lyu1941

投稿邮箱:810763667@qq.com

联系我们:Linda(微信号:sdlly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