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某村村民李氏一家七兄妹,其父母留下的祖屋被拆迁,政府补偿200多万元,但全部都落入了三兄弟的口袋。对此,四姐妹一纸诉状将自家三位兄弟诉至法院。近日,当地法院审理后认为,继承权男女平等,三兄弟应当按照份额向四位姐妹支付征收补偿款。
李某财,育有四女三子,1985年去世,留下一套带院子的房屋给妻子张某梅与子女们居住。1988年,李某财的3个儿子因分家将父母的房屋与空地进行了分割。2011年,张某梅去世,并未留下遗嘱。2015年底,因改造项目,政府征收了该房屋,并向李某财、张某梅夫妇的3个儿子发放了征收补偿款等。
李某财的4个女儿在得知祖屋因拆迁获得大笔补偿款后,找到自家三兄弟要求分配一份拆迁款,三兄弟予以拒绝。2016年10月,四姐妹一纸诉状将自家三个兄弟诉至法院,要求返还她们应分得父母遗产因拆迁所得利益262.5万元的七分之一,即每人37.5万元。
原告四姐妹诉称,她们和三被告属于亲兄妹,由于其父李某财生前并未留下任何遗嘱,所以位于海口市某村60号的祖屋是父母留下的遗产,应由7名子女共同继承、平均分配,即每个人享有七分之一的份额。
对于兄妹之争,大哥李某国辩称,四原告主张分得父母留下的祖屋毫无根据。父母年老多病,于1983年就召集三兄弟协商并决定将祖屋按现在的管业范围分拨给三兄弟居住使用。根据本地的风俗习惯,母亲又于1988年按父亲1983年决定分割的管业范围,立下《房屋及空屋地分管书》,将祖屋以书面形式确认分给三被告的管业份额。三兄弟在各自范围内进行管业至今已20余年,该祖业已按父母的意愿变迁,故不再是父母的遗产,四原告无权分割。
不过,三兄弟的说辞,并未得到法院认可,法院对此案审理后作出了如上判决。
法官释法
本案承办法官表示,这是一起简单的继承纠纷案件,但却是目前社会一个典型的缩影。本案中,按照1981年1月1日施行的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李某财去世后应由被继承人张某梅、四原告及三被告共同继承,女儿也应当享有继承权,故三兄弟应当向自家四姐妹按照份额分别支付征收补偿款。
在本案中,被告认为父亲李某财曾召集他们三兄弟商定将祖屋分拨给他们居住使用,母亲又根据本地的风俗习惯将祖屋以书面形式确认分给三兄弟的管业份额,该祖业已按父母的意愿变迁,原告四姐妹均被排除在外。
其实,在农村,分家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习俗。受传统思想和乡土风俗影响(家产“传子不传女”),在农村分家时,重男轻女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把女儿当作“泼出去的水”,女儿无论已嫁或未嫁,均无权参与分配。然而,风俗习惯不能对抗国家法律,不管农村有何村规村约或不成文的风俗习惯,均不能排除法律的适用。
法律链接
《继承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凡在行使继承权时歧视妇女,不尊重妇女的继承权的继承活动,妇女均有权提出异议,必要时可以诉诸法律,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继承法》中男女平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所有的继承人不分男女,一律平等地处于其应在的继承顺序之中。如第十条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是指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是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该顺序排列不因性别之异而区别对待。该法第十二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二、所有的继承人不分男女,一律平等地享有继承权,如第十三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这里的“一般”是指有特殊困难、无生活来源、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多分和有能力不尽扶养、赡养义务的继承人不分或少分的以外的继承人,应当均等。
三、代位继承的转继承男女平等。儿子先于父亲死亡,孙子女可代替父亲继承祖父母的遗产,女儿先于父亲去世,外孙子女可以代替母亲继承外祖父母的遗产。
《继承法》的这些规定,都体现了所有继承人无论男女均有平等地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
来源:韶关日报
编辑:廖卓敏
(长按以上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可直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