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分享整理】第27期:2017年纳税评估应对策略

正坤财税 2019-05-07

读完本文

大约需要

15分钟


2017年纳税评估应对策略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微分享第27期的活动,那么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坤财税顾问有限公司的高级税务顾问。在09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同年进入广州市国家税务局工作,一直都是从事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代表省市国税局去参加一些行政复议和诉讼方面的工作,现在在正坤财税主要是负责一些抗辩类业务工作,其中包括一些评估稽查的应对,还有行政复议诉讼的提起申请还有之后的法律程序。 

那么说到评估,可能很多企业或者我们以前叫做大全,做评估都没有什么概念。很多企业是没有接触过评估,因为评估业务毕竟是涉及面比较少的业务,虽然现在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谨和高要求了。那究竟什么是评估?它有什么标准或者有什么政策口径?还有如果被评估以后对企业会产生什么后果和风险呢?我们今天就会主要围绕评估应对方面做出一个讨论,那我们先看一下政策层面上是怎么形容纳税评估的。


根据国税发2005年43号文《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第二条里面说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的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这是很笼统的一个形容,但是对从税局里面出来的人或者从事财务人员是理解到评估最简单的一个形容就是税局。税务机关认为大家当期或者前几期交的税款数额不够,所以他需要通过一个合法合规的手段去提高大家的税负,这是评估的目的。

那说到评估,刚才说到当期和前几期,也就是说:评估是可以延伸时间段的,不只是我刚申报完的第一季度的增值税,还可以是可能上一年度或在上年度的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等税收税款都可以纳入评估的范围。然后大家又会想,究竟什么企业的什么情况会被税局纳入评估的对象呢?


现阶段以广州国税为例,它现在新增了一个业务科室叫做风控中心,它们写新建了一个风控模型,这个模型去是给我们广州税局方面设定一个预警,如果大家企业某些数据触碰了这个预警时就会产生这个风险,这个风险分三个等级,低风险的时候可能是管理分局的管理员去处理相关的风险,如果是中级的风险可能就是我们处发到我们现在的评估业务,然后再高一等级的风险就会触发警戒,当然这个风控模型也不是非常完美的,他现在都是基本上通过风控模型筛选完一批数据以后,再要经过人工筛选或者是重点抽样筛选,才能最终确定当期这个月份、这个季度的评估名单,那么这个风控模型主要是怎么构成的呢,那么我们也可以回到这个纳税评估管理办法里面,看到他们说评估指标预警值是指:税务机关根据宏观税收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核算情况信息,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来的算术加权平均值,以及合理变动范围测算预警值会综合考虑到地区类型生产经营税种等因素,同时考虑同行业同规模同类型的纳税人各览相关指标的若干年度的平均水平,听起来是非常复杂的。对于普通的一个企业财务或者甚至是税局自己内部的非评估人员看到这句话也是蒙的,也不知道究竟数据是用什么标准去定这个所谓的预警值,但其实如果大家再看这个预警值的测算标准,基本上它在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差异是非常大的。简单来说,这个仅仅是一个参考数,并不是一个固定数值,所以我会有时候遇到一些客户问我:税负率要达到百分之几才好?或者我的一个增值税或者所得税要交多少钱才不会触碰这个所谓的预警值?我们通俗地把这个预警值叫做红线,但是我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


因为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的评估人员的考虑标准都决定了这个企业会不会被纳入评估名单,那为什么我刚才把这个评估的预警值形容的这么好像这么浮动这么大,但是数据还要坚持。做这个风控模型呢?其实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如果纳税人问到评论员为什么会被那个评估,评估人员可以直接跟他说这是系统筛选的数据,是系统自己选择的纳税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如果税局相关人员评估人员向需要向上级报告相关情况的时候,他也是可以用这个理由就是用系统这个理由去回应上级咨询,但我还是要强调一句话,这个数值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不要说全中国,只是全广州都不会有这一个标准,固定的标准好了,那么可能有些客户就会问:那么在撇开这个预警值,还有什么情况可能会被重点的评估呢?回到我们刚才说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里面,其中他会针对重点税源户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岁负和负税负担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发现较多问题,会被列入重点分析对象。我相信除了零税赋和赋税副这两个词比较容易理解以外,其他词都很难理解,但这个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反而不需要去纠结我们为什么会被评估或者我们为评估是什么情况,那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万一真的遇到评估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当然呢我这边也会跟大家说一下。今年据我个人估计,在同行业就整个评估行业里面有些重点的范围大家肯定要关注:第一个是上亿元最新营改增的企业,所以我相信这会是这一年甚至往后三年的重点评估对象。第二个就是有一些企业可能对收入和成本的入账有瑕疵的企业。第三种是一个税负率比较低,就低于同行,在这还是要税负率,这个问题说不清,只是说有些明显,税负占你们的利润过于不合理的情况也会触发到评估这个风险。


还有就是以广州这边为例,他每一个区在年初的时候已经跟市局上报过,每个区可能唉每个去选择的一个重点评估行业,例如例如天河区有他一个行业,比如荔湾区是一个酒店业这样子,然后我刚才就说最重要的是怎么去应对这个评估,而不是纠结于为什么会被评估,那我们怎么应对呢?先从税局机关的一个角度看一下他们用什么方法去分析企业可能产生的风险或者一点,我们反推去应对这个评估一般对于数据来说,它分析企业一点的时候会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一个标准,不同的数据之间的比对。

我举个例子就是不同税种之间有些关联性不合逻辑,比如增值税和所得税之间有个明显的差异,甚至是增值税比所得税的入账收入还有更多,这种情况就可能就必定会产生这个评估的问题,这就是数据分析这客观上分析的一个重点对象。至于主观方面的话,唉,税局除了对数据有一个分析,在还还会加上一些评估人员所谓的累积的经验,再加上它对一些它觉得不合理情况的分析以及他对一个行业理解去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

这两个是明确写在刚才我说的办法里面,就是说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有明显问题,是它觉得你们有问题,至于它觉得你们有问题,这个理由和解释口径是在,就是解释权是在税局里面,而且这个也是评估最大一个特色,因为每一个评估人员赔评估的经办人,甚至他的部门的一个主管领导,他们的经验不同,业务能力不同,出发点不同,甚至他们表述描述问题的方式不同,对我们客户就是纳税人来说可能应对的策略也有不同。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个评估人员,他只是想应付每一个月或者每一个周期一个绩效任务的话,他可能对问题的把握程度或者是问题的深究程度就跟一些比较想往上一层跳跃的税务干部研究程度比较浅,那如果我们遇到一些经验少一点的评估人员,会遇到一个经验丰富的评论员,我们应对着,难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然后说完这个问题的分析方法,我们稍微说一下评估其实是一个是一个怎么样的流程,基本上评估是这样的,税局他的风控系统弹出你们就纳税人名单,它们人工筛选完以后,它会评估,人员会逐个打电话给纳税人,然后跟他们说你们出现了这个评估,这里面被评估了,然后会约谈企业的法人和财务负责人,这个阶段,它们其实对初步的问题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还没有明确结论,他们主要是想了解情况,而且在约谈的时候会想市场也好,会想一下企业的法人和财务负责人一些可能在日常经营情况上的一个瑕疵,所以你会如果大家遇到评估的时候会发现评估人员经常第一个问题是问那个法院你是不是实际经营者,所以他靠这个去判断这个法人。他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或者可信度去到什么位置,然后约谈以后就会叫企业回去自查我他们经常就是说你们有这个这个问题可能会罚款,可能会什么移送稽查之类的,然后就要大家回去深刻的检讨啊自我批评啊之类的。

这个说完以后企业就回去,回去以后肯定就比较紧张,然后去翻阅整理一些发票啊凭证啊汇总表啊之类的资料,然后这时候就会需要到做一个书面的情况,说明这个情况说明给到税局,评估人员根据里面说明,在反复提出问题去寻找你们,说明里面的漏洞,然后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找到问题之后就会跟你们做一个口头上的问题定性,当你们对这就睡句和企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初步定型以后,会有一个大概的一个,讨论以后就会书面的咨询函,通过书面咨询去走其它程序。

走完笔录啊还有很多的,一个就是去到后面可能要出一份责令限改通知书啊或者是补缴通知书啊之类的文件,然后就把整个评估按键结了,然后这个为什么他一开始不会直接去出书面的通知书,因为这个评估是相对于数据来说是有个期限的,因为我金税三期的系统录了这个案件以后立了作案以后到结案之间是有一个时间要求,如果这个时间去需要去延长的话,是需要一定级别的领导去审批的,那所以他们会为了要不要减变化,为了有时怕纳税人会拖着,所以他们一般不会马上进系统,但这一段没有进系统,只是自查阶段,反而是整个评估案件的最关键时间点,就是说我们也好,或者企业也好,一定要把握这个时间,把所有问题理顺。很在和税局谈判的地方谈妥,否则万一如果这时时间段里面没谈妥,所以就真的是入了系统,他们就会用一个稍微更加强硬或者稍微更加严格的一个态度去处理这个问题。


那么至于刚才说到,如果被评估可能会出现触到什么风险,呢当然第一种是最好的,是评估人员找不到问题或者它发生的所有问题都被企业反驳了,但是最多出现情况是什么,补税不是罚款,甚至一星期查都这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好了就说道被评估程序之后我们会想到万一我们有一天真的接到了评估人员电话,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我也举一个我自己做的案为例子,当时我们的我的客户他就接到税局电话,他就可能因为经验比较就那财务,其实接到这个电话可能有点慌,就第一反应是真的,是比较如实的把部分的资料贴上去,这个他的问题就是一个一个销售企业,他把这个货摆在仓库,要开了提单给对方,对方去提货,要不这个时间点税局认为他开票时间应该是在交货给仓库的时间,但这个企业他开票时间是对方提货的时间,这这里就会出现了一个纳税义务时间的差,然后这个差就会产生滞纳金,所以当时我这边的客户就把这个一些表格类的一个汇总表,包括什么时候或转什么时候对方收货的一个表格和一个文字说明交给了税务机关,那么这种情况我个人是觉得可以处理得更好的。譬如一开始先不要急着去,真的按税务机关的要求那个时间点去交,而是在冷静以后在整理好证据,真正的研究透这个纳税义务时间在增值税暂行条例里面是怎么形容它分很多款的?

这个企业我们现在是用是哪一款,真正研究后以后再去看,自己回头看这些证据是不是有瑕疵,我是不是有问题再去应对,会比你开始就把什么东西交上去,正好所以万一大家有一天真的接到评估电话或者约谈,第一次拖第二次拖,第三次都是拖,怎么说呢,第一个打电话来,我们就说我要回去,如果是法院接电话,我要回去问财务,我要回去问销售或财务的,说我要回去查上车,查完帐册,找一些比可能更加专业的机构去帮大家去处理这个证据啊问题去处理这个来方案怎么制定,然后怎么落地的问题,那么可能会对企业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更大。


当然大家还要注意一个就是记得如果你们发了邮件给税局或者是用书面,特别是盖公章给收集的证据基本上是无法推翻的,即使后面你发现升值情况和你们的报告情况是不一致,这个推翻的可能性也极少,所以我真一个法律人的角度跟大家说这种书面证据,你要非常谨慎地处理好才交给税局,毕竟对于涉及评估人员来说它们的经验它们处理案件可能比普通企业财务经验更加丰富,他可以从一个很细微的瑕疵里面找到很大的问题或者延伸查询很大问题,所以这个交证据提供正确报告的的时候要非常非常谨慎,我们到现在要真的需要跟税局谈判,我们有什么好一些的技巧和方式能够更好地去把整个评估事项处理好处理完呢?首先,我觉得作为企业态度要端正一点,也毕竟很老实,说顺序找到你,他肯定有一个信心,就是它相信它,或者她推断每一个企业或者是被评估的企业的政策或多或少总有一点瑕疵,否则他们这个出发预计的这个可能性非常少,所以作为企业财务或者法人最起码不能有一种对抗,忽然觉得税局就是刁难自己的,一个情绪或者之后的谈判会非常困难,当然也不要想去爱用一些其他手段去跟税局协调沟通。

毕竟现阶段的税务机关的内部,特别是基层税务机关我在那边里面出来的经验来说,基本上一切都是按章办事的。同时大家也要稍微理解一下评估人员,他是的确是案件数量和金额的压力,所以大家如果用一种温和点态度或者是去面对这个事情就好了,也不用慌张,不用太紧张了,毕竟这只是一个评估,还没去到稽查阶段的话也可以很容易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地解决。然后我们就需要去先听后谈,先听听三个方面,第一个要判断税局他提出的风险或者一点依据是什么,它们手上有的证据是什么,它们初步的定性是什么?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要听出这一位评估人员的业务能力去哪里,因为很简单,如果有些评委的业务能力或者他的唉处理手法有瑕疵的话,会对企业更有利。第三还有点难度,就要稍微听出评估人员希望企业去承担某种的结果,譬如它是只是想补税或者它是想去了罚款还是去到什么结果,这这个其实也可以从税务机关它们表达出来的一些口吻,一些思路里面可以摸索到。


当然,对于企业来说,听完以后不要急着回答,也是我刚才强调的听完以后回去想清楚,想好再回答,然后回到什么。我强调一点:行业生存很困难,企业生存更困难,第二个跟税局实打实的谈业务什么是谈业务呢摆政策摆证据摆观点,刚才我也说了税局是按章办事,他不会基本上大部分税务机关人员,工作人员是不会刻意刁难纳税人的,无论出于各种原因也好,他们也只是想把这个工作完成。当大家有足够的证据和唉理论依据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就可以出一个比较容易被双方接受的方案,我的意思是不是完全把涉及的嗯要求推翻或疑问推翻,也不一定说完全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一个立场。评估其实归纳到最后就只有一个字,“谈”。应对评估最终的落脚点也是怎么谈谈什么,政坛就当然是跟税务机关,还有他肯定会涉及到境外人员和还有经办人的这个上级领导就可能是一个评估分局的分局长或者是评估科室的科长,这样子谈完了事情就可以解决掉好了,时间有限,非常感谢大家今晚的收听。




编辑 | Levi

----------------------------

广州正坤财税顾问有限公司

想要了解更多财税资讯

想要参与更多有趣的活动

请添加我们的美女daimo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