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长寿镇,还有湖南人记忆中的故乡模样
蓝墨水上游的汨罗江,这里盛产寿星与将军,在千年古镇里,我们通过古桥、古街、古祠堂,感受着老街里的悠然时光;在长寿街、西溪桥、万寿桥、河南桥、方氏宗祠游走,倾听着久远的传说与古老的故事。
长沙吃喝玩乐
跨越144.7公里
来到了平江长寿镇
在老街里去追寻一段老街里的历史古迹......
今天,当旅游成为时尚,生活重归自然时,那些江河与大山,则向世人展现了一种田园浪漫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人们回归的最好去处。
古街的早晨,是在一声声淳朴地吆喝声中,慢慢苏醒来。
巷子里一扇扇厚重的木门,被主人家推开,“嘎吱”一声,似抖落下千年心事;巷口的娭毑,正在洒扫清除,弓成90度的身子,重复着她的劳作;街道两边的商铺一间间地打开,整理着货物,准备迎客;街道两边,叔叔阿姨们背着竹篓,占领位子,开始长达两小时的赶集。
当都市人一周一次地逛超市,贮存生活必需品时,老街的人们却依然保留着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的“赶集”习俗。
除了年关,老街里赶集的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男人、中年妇女和小孩,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了。于是,集市上便没有从前人声鼎沸的盛况。
赶集虽比逛超市更自由、惬意,但讲究一个快字。
因八点之后,老街里赶集的商贩或人群会逐渐散去。
所以,清晨五点半,方圆一二十里甚至更远的村民都会来到长寿街,久而久之,成为了这条古街上一道独特风景。
因不是节假日,集市上并不拥挤,临街店铺的主人把货物摆到店面以外了,使得左右两边的街道更为狭窄了,但集市上摆摊路段也只有两百多米,却苦坏了这些推三轮车、自行车的商贩们。
六点一刻,街道上早已人满为患,妇女们身上都挎着个大篮子,里面装着各种新鲜的食材,一只羊腿露了出来,鸡鸭在大篮子里,伸长着脖子,倒像个宠物,顶板上搁着个羊头,拿刀的肉贩正割肉 28 54382 28 15264 0 0 3423 0 0:00:15 0:00:04 0:00:11 3423秤算价。
地上都是大簸箕,里面装着各种干货,长寿街没什么海鲜水货,鱼的品种也不多,大概就是草鱼和鲫鱼。唯一多的就是自家烘焙的火培鱼,几乎每个地摊上,都有售卖。
三轮车里,坛子里的甜酒,簸箕里的糍粑,竹笼里的鸡鸭鹅,还有那推车上载着用报纸裹着的一扎扎的红薯粉。
黄的炸肉,一坨坨堆成小山;绿的碱水粽,却被当地人拿来做早餐,娭毑阿姨买完,便撕开粽叶,边走边逛。
黄的豆芽菜,整齐地装在水缸里,如要购买,随手抓起一把就是。
各种野生菌,堆在编织袋中,稍低头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香气。
最惊讶的是,长寿街盛产不知名的草药。据商贩讲,这些晒干的草药,可熬汤煲粥或掺杂在炒菜中,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又觉得神乎其神。
仔细观察,这些逛集市的人,十分有趣。大人牵着小孩,在一个个地摊前,捏捏菜瓜、翻翻蔬菜,问问价格,却并不着急买,一看就晓得是要“货比三家”的当家人。
匆匆忙忙且有目的性地购买,一般都是乡政府或收购乡货进城去卖的商贩,大量采购,买好就走。
一路上,看得令人不亦乐乎,在城市生活的我们,从未经历这样的美妙感受,与自然这般贴近,毫无戒备之心与每一位陌生人交流。
七点五十,人群逐渐散去,这些商贩挑着卖空的簸箕、推着只剩下几颗菜瓜的三轮车,原路返回乡间山野。而属于长寿街的一天,从这刺破厚厚云层的第一道曙光里,才真正拉开了帷幕。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明总是沿着大江、大河、大路传播,但对于长寿镇这座千年小镇而言,文明仿佛总是姗姗来迟,即使是“长寿之乡、将军之乡”,也依旧“养在深闺人未识”。
工业文明的缺位,使得长寿街保存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植被、河流都是纯洁干净,没有丝毫污染。
多样的气候,复杂的地貌,良好的生态,在长寿街孕育出了美丽而富饶的土地,并生长了各种风味独具的特产,五香酱香干、炒米、炸肉……每一种特产,更是个性十足,原汁原味,绿色鲜美,传递着自然美和本真美。
那天,我们在老街上转悠,清晨的集市、街道两旁敞开的门店里,都陈列、出售着长寿街的各类特产及风味小吃,也出售着长寿人的热情好客。每一样都是长寿街所特有的,凝结着一方山水的灵性,汇聚着一方人们的性情。
在长寿街308省道宝丰村,开了一家经营了20多年的长寿老酱干作坊,这里生产的酱干,乌黑油亮、味道醇厚,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一天要卖出200斤酱干的长寿老酱干作坊,到了逢年过节,供应量更大,据方师傅讲可达到一天售卖2000斤酱干。可见这张代表长寿街土特产文化的美味名片,早已飞出乡镇,传递到了全国各地。
“从前,长寿酱干因是豆腐制品,极易生霉变质,我们都是当天生产、当天售卖,这也极大限制了酱干的销售市场,只能养在深闺,走不出山门。改革开放后,采用现代保鲜技术生产的酱干,配上真空包装,再加上这几年政府大力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长寿酱干从此走出山门,畅销各地,饮誉海内外。”
凌晨5点就要起床做酱干的方师傅,每天风雨无阻,300斤的八月黄豆,要历经筛选、浸泡、磨浆、滤浆、煮浆、点浆、装箱、压榨、成型、卤制、调味......近12道古法制作工序,确保后天的备货。
12岁就开始学习制作酱干的他,在长寿街老酱干厂里学得一身好本事。1996年国企改革,方师傅便与家人在家开了这一家长寿老酱干作坊,这一做就是近20多年。
作坊里,女工们的脸蛋被这蒸汽养得红润白皙,仿佛是沾了豆腐的光,每天做着免费的美容SPA。
每一步工序考究师傅们的心细,必须全神贯注着手里的活:石磨出浆后的豆浆,纯白润滑,稠淡相宜,浓得像牛奶。豆腐汁入榨箱襟布压制成二分厚薄,再切成一寸见方的豆腐片,即入卤锅卤制一盏茶的功夫。
八角、小茴、肉桂、公丁、母丁、孜圆、波扣等中草药材,采自山林,是天然绿色的好食材。当然,卤汁中最重要的调料就是酱油了,选用本地酿制的酱油,不但上色快,更是馨香窜鼻。
卤汁好的酱干,再入鸡汁汤锅里煮沸,出锅上篾折,在炭火上反复烘烤。出灶后,即可浸润在麻油中,这样卤制出来的酱干,乌黑油亮、芳香四溢。
“以前我们就喊酱干,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改良其口味,于是就有了五香酱干,集豆香、卤香、鸡肉香、烘烤香及麻油香于一身,使得酱干黑中透红,回味无穷。 ”
如今,走出山门的长寿酱干,还研发出了不同品种,其中的黄酱干,口感爽嫩多汁,是当地人最爱拿来做小炒的下饭菜。另外,蘸着自制辣椒油的酱干,嚼劲十足,则是男人们的下酒菜。
鲜、嫩、咸、辣还透着一丝丝甘甜的余味,这嚼在嘴里的长寿酱干,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一份浓浓酽酽的乡情。
如果说,长沙人的早上是被一碗肉丝米粉唤醒,那么长寿人的白天黑夜,就是一碗腊肉面。
在当地,白天可作早餐,夜晚可作夜宵。当地人还要喊上一句:“来了就是长寿人,吃的就是长寿面。”
腊肉面的面,不是普通的挂面,当地人称“米面”。腊肉,则是选择无任何肥膘的前腿肉。
另外,这里的配菜格外丰富,豆芽、田豆池、黑酸菜、剁辣椒、藕丝等等,一碗腊肉面吃完,逛到中午都不觉得饿。
带着浓厚地方风味的面点食品,炸肉,属于长寿街特有的传统美味。它与五香酱干、火焙鱼、盐果子和黑酸菜齐名,堪称长寿街五大地方特产。
制作炸肉,全凭经验与手感。将肥膘丁、鸡蛋、麦穗、麦籽全干无砂籽,调匀的面糊,盛入板瓢,入油锅去“泡”(平声,土话,意味炸)。待面团泡成金黄,掏出即成。因其表皮爆裂而约定俗成,被冠名为“炸肉”。
俗话说,冷炸肉不讨人钦敬,炸肉是不能冷吃,因油腻伤胃而致病,炸肉之妙烹调在于热。
长寿炸肉有几种吃法,其一纯吃,即出油锅,你一坨我一坨地抢食;其二煮汤,将炸肉切成薄片,与白豆腐,河虾煲成鲜嫩可口的靓汤,夏季成为长寿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其三蒸食,这是最传统的吃法,逢年过节年,家家户户的八仙桌上,炸肉作为头一道菜肴。
入口醇厚香甜,似肉非肉,蒸好的炸肉,人们还喜欢夹起一块,蘸蘸各自菜碟里的汤汁。在长寿人眼中,炸肉与任何菜肴都可搭配。
据说,长寿街的火焙鱼,是选择生长于山河溪水池塘里的小嫩子鱼,肉质细嫩,鲜甜可口。
以文火焙制而成,半干半湿,外黄内鲜,兼备了活鱼的鲜、干鱼的爽、咸鱼的味,即可小炒又可煮汤。
当地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门,无论煎炒蒸汆都是开味的好菜。据说,长寿街有一道菜叫酸辣酸辣火焙鱼熬豆腐。
红锅冷油,抓上一撮火焙鱼丢进去,稍作翻炒,开半锅汤,放盐、姜、酱、醋、大蒜、紫苏叶,青椒或干椒皆可。
盛上一碗,口味浓郁,令人食欲大振,是三伏天里的一道开胃汤。
长寿街的郊区有近两万亩油菜。春末,油菜籽炸成菜油,油菜的嫩叶子就做成酸菜。于是,黑酸菜便在长寿人的智慧中诞生了。
精选的青菜,切得细碎,揉挤出菜叶茎中的水份,可略放点精盐,,再铺在一张张草席上,在烈日下晒成干黑色。
放入木甑中蒸熟再晒,如此反复蒸晒三四轮,这样黑酸菜充分被糖化。据说,勤快的长寿人为达到最佳口感,最多者甚至七蒸七晒。
大蒜拍碎,青椒滚刀切块,与晒好的黑酸菜一同在茶油里翻炒。酸菜,油黑发亮,闻之香气扑鼻,实属夏季三伏天里的一道开胃菜。
也可配扣肉一同蒸煮,清香爽口,解油腻。
用来打汤,味道鲜美,可咽三大碗。
在长寿人眼中,黑酸菜,即使主菜又可当配菜。
平江炒米,最早出现于平江县长寿、官塘地区,已有两百年历史。
炒米的出现,是因从前交通不发达、便捷,很多赶路人,自己制作一种便于携带的干粮。
在长寿街,炒米的做法颇多,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用大米直接炒,俗称“赤锅炒”。
赤锅炒,就是将铁锅烧红,投入洗好的大米,用筅帚将大米来回不停的翻动,注:“不是用锅铲,用锅铲不易把结成团的米粒分开,只有筅帚才方便。”
当大米由白色转为黄灿灿的米粒后,香喷喷的“炒米”就炒成了。
在长寿街的街边,当地人还创新出了多样吃法,与花生、核桃、瓜子仁、黄豆一同掺进炒米中。这样还不嫌够丰富,封口的那一刻,还要撒上一层黑芝麻。
炒米,直接抓着吃就因为很韵味了。上了年纪的爹爹、娭毑最喜欢将炒米当早饭,干吃或撒一把在米粥上。
另外,刚炒出来的炒米,不可直接食用,待冷却后才可食用。否则容易上火,口腔打泡。
梅子、李子、杨梅、紫苏、生姜、刀豆、苦瓜、白辣椒......配料丰富的盐果子,是长寿人的日常零食、小吃。其口味也是多样化,喜甜者,糖渍;偏咸者,盐腌;且一年四季都有。
所有食材,焯水后,在大竹盘里晾晒,装坛备用。搁置半个月后,拿出来隔水蒸软,趁热拌入紫苏、糖、盐、辣椒粉、甘草粉、白醋等调味,即可食用。酸甜可口,生津开胃,还保留了各种蔬菜瓜果的本味。
虽说这种粗糙、乡俗的民间小吃,难登大雅之堂,但在长寿人眼中,从千百年的物质匮乏期,到消费主义当道的今天,盐果子一直占据了长寿人心中的一席之地。
采用长寿街当地小红椒与优质豆豉,将15°盐水浸泡豆豉,再放置备用。
加入切碎的小红椒、食用油、味精、麻油等调料。至于为什么叫“甜豆豉”,是因为豆豉内加入了冰糖。
装坛密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及转化,豆豉产生了化学反应。
用来炒肉、打汤,味道十分鲜美。或直接拌饭、拌面,都是不错的佐料。
长寿街,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一道特色小吃。
自家种的南瓜,去籽削皮,将南瓜蒸烂,调匀成面糊,挤成坨,过大油。
没有放任何调味,吃得就是南瓜与小麦粉天然的甜味。
这道特色小吃,颇受小孩与老人家的喜爱。
如当天没吃完,剩下的南瓜球,隔水蒸热一下,滋味又截然不同。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奏出悲欢离合调,演出历代恶与奸。”在长寿街,皮影戏是当地文化领域里的古董,它相比于电影、电视,更像年代久远的瓷器,显得有些陈旧,却网住了一代代人的文化记忆。
作为非物质文化,长寿街皮影戏根植于民众之中的湖南戏曲,氤氲着湖湘水土特有的韵味,演绎着地道的湖湘风情。
建于明代的千年老庙——上市庙,曾在清道光年间重修。庙内供奉城隍老爷,古色古色,香火旺盛。
大门两侧,有一幅警世名联:“牟人产,唆人讼,淫人妻女,任你一生多巧计;损汝禄,蹙汝寿,绝汝子孙,看我从来饶过谁。”此对联一直以来作为古镇一个道德评判的标准高着。
据当地的老人说,长寿街的夜晚是属于皮影戏的,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皮影戏都在老庙里演出。
咚咚锵锵,咚咚锵锵......急密的鼓点、闹腾的锣,刺耳的唢呐,高低起伏,一声紧接着一声,将人们的眼睛和耳朵都吊得老高,只盼着人影儿快些出场。
突然,一把雕花小背椅,从亮仓飞了出来,稳当当地贴在墙角处。一个虚浮的人影儿飞落下来,坐在雕花小背椅上,在唱声中得了各自的身份:帝王臣子、妖魔鬼怪,他们各自得了各自的喜怒哀乐,随着这高低起伏的唱腔,道不尽的人生百态,爱恨情仇。
而那幕后一双手将皮影杆子握、转、滚、夹、捻着,让这些人影儿赋予了角色及灵魂,在舞台上行走、奔跑、打斗,醉酒了打嗝,生气了跺脚。
时间稍长,台下的细伢子就坐不住了,纷纷离了长板凳,窜到后台,削尖脑袋去看后台人的表演。
三个皮影老艺人,打鼓敲锣、唱词帮腔,配合默契。一句呵斥,让观众的注意力都投向了人影儿上,一声吊嗓,让人开怀大笑或潸然泪下。灯光影影绰绰,就连身后的菩萨有了曲折来历,两边“四大天王”更是神情生动。
锣鼓声停了,声音嘎然止住,戏完了,人却陷入情景里还未走出来。
走出老庙,天地仍在,夜风拂过,刚才的一幕幕如同梦中醒来。不得不说,在长寿街看一场皮影戏,是独此一处的享受。
仲夏炎热时,以扇引风,是旧日里的习惯。
作为长寿街的老字号,长寿扇厂扎根于长寿街登仕巷30多年,这里盛产西班牙木扇、竹骨衡花绢扇、功夫扇、舞扇、宫扇、骨扇、印花纸扇等16大系列,1100多个华英品种,远销西班牙、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100多个国家及地区。
推开长寿扇厂的大门那一瞬间,这栋老旧建筑里传来的“吱吱”机器声,仿佛流转了岁月。
2000年起,长寿扇年年参加广交会,并且成功将长寿扇远销西班牙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了旅游艺术品。
“工业化城市发展的今天,手工艺品已越来越稀缺,我个人认为像长寿扇这么好的文化产业,应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增强品牌价值,做大做强做优,让长寿街的文化产业创出国际品牌。”
其实,早在15世纪时,作为扇子大国的中国,将折扇传入西班牙,之后折扇在欧洲其他国家开始流行起来。
到了19世纪,折扇在西班牙进入了鼎盛时期,几乎每个西班牙女人手上都拥有一把精美绝伦的折扇。当时的西班牙皇室,女性更是将折扇象征身份及财富。
“制扇的工序是沿袭古法,虽然现在已经半机械化,但始终是个体力活。比如上漆,扇面上的油漆都是用手指一下一下涂上去的。不能用刷子,因为刷子会留下纹路。长此以往,到了冬天,手指经常会被冻得开裂、流血。”
如今,已从艺术舞台逐渐退去的长寿扇,开始凸显出它的装饰作用,为了适应新的形式,长寿扇厂的老艺人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革新。老艺人不愿意长寿扇被时代遗忘,而长寿扇,也不应该被遗忘。
离开扇厂,突然有些不舍,我回头凝望着正在认真制扇的老艺人,心存敬重。
扇谐音“善”,象征着善行。佛家说,善有善报。在我看来,长寿扇厂的老艺人是在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去完成一场善行——传承。
走在长寿街的麻石路上,老街、老店、老人,在时光里交错。此时,我更愿意静坐一旁,透过一把生于此地的折扇,去感受这座小镇另一面的人文温度与艺术情怀。
穿行在长寿街的乡野田园里,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一场农村包围城镇的生动实践——维夏中学、纯溪小镇、连云山、福寿山......对于久居城市的我们,这无疑是一场美丽的心动之旅,一种灵魂的安顿处,一种亲切而熟悉的乡音。
生活,并非一定要在城市,有人说,人生如梦,欲壑难填,不如归隐山林,山水最妙,是季节的真相,自自然然,空空冥冥,可以洗脱欲望的铅华。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背面,在平江的山水之间,有中国式梦想生活的蓝本纯溪小镇,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能进入这种有别于城市的柔软生活。
从长寿街出发,路过一大片荷花池,不禁被这眼前的美景停住了脚步。此时,正值荷花盛开季节,立在池中,放眼望去,荷叶、荷花在微风中摇曳着,从深处传来了清淡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近看,一个个含苞待放的花蕾,一朵朵怒放的荷花亭亭玉立,有的苞子上清水滴滴,一只只小青蛙在荷叶上轻轻跳跃,使得晶莹的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裸露出荷花素雅、高洁的美来。
远处,时而银灰色的水鸟凌空盘旋,时而楞楞地野鸭出没其间,好似一幅江南春荷图。真是“船在湖中走,人在画中行”。
赏完荷花池,我们继续前行,驱车近30公里,进入一种被水浸润的世界里,中国式现代生活梦想的蓝本——纯溪小镇,一处集娱乐、餐饮、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景区。
沿着溪流与浓荫一路前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种清灵的密境当中,在青峰、碧波、鸟啾......一颗因燥热而浮躁的心,顿时变得清澈、清凉起来。
阳光,时不时地透过在微风摇曳中的层层绿叶,星星点点地洒落在山间小路、溯溪、河床以及我们的脸庞上。而属于这座大山的柔情,也因我们的到来,悄然苏醒。此时此景,更是唤醒了我们内心对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向往。
丛林中的溪流,让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季节的背面,岩石上、岩洞中的地面,层层落叶又被新生的绿叶覆盖着,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往事;被山泉不断冲刷过的岩璧上,苔藓坚强且缓慢地爬满每个角落;泛着绿色光泽的树木,把阴凉溢满了整个景区。
峡谷里的天空湛蓝而纯净,比天空更纯净的则是这里的水,它们从纯溪小镇未知的巨石、大树之下渗出,汇流成溪,容纳成潭,积蓄其一汪汪清澈的诗意,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倒影,清晰而清瘦。
站在“纯溪山泉”旁,双手碰触着这冰凉清爽的溪水,无数个水珠在空气中划出一道道若隐若现的小彩虹。这样的清凉,让我们全身都氤氲着水汽,变得柔润起来。
富含游离二氧化碳、氟、硒、氢等微量元素,对心血管、肠胃、结石等疾病有奇特疗效,这样的山泉水,又被当地人酿成了竹子酒、谷酒。
越往里面走,心情变得越欢快起来,仿佛整个人都轻盈起来。经过无数架木板吊桥或铁网吊桥,急流在脚下穿梭,一处接着一处的河床,让人眼花缭乱。
山石、丛林、岩洞在溪流中的自然结合,水滋润了岩石,磨去了各种崚角,变得光滑润泽。横纵交错的岩石,又使得溪流错落有致,美感动人。大概,溯溪的魅力,就是在于处处可见的移动风景,而每一处却又给人不一样的惊喜。
气喘吁吁却又异常兴奋,如同在丛林中探险,站在金龟石旁的溪流边,用凉快的溪水给自己洗了把脸。稍作休息,又开始一鼓作气的前行了。
进入探险区,地势越来越高,有些危险的路段,需要同伴相互提醒,但这样的惊险感又特别适合胆大心细的游客。
沿着这样的峡谷行走,平视的目光总是被挡住,视野也总是被隔绝,唯有仰望,朝这种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崖壁深深的凝视,直到每一块巨石、每一帘瀑布、每一根藤蔓都慢慢变得清晰起来,才真正明白每个自然生命的背后,以及那些陌生的名字背后,都有着诗意的支撑。
抓着铁皮桥的锁链,弯腰或弓背慢慢前行,一路攀登。高处溪流形成了一段段瀑布,水流声在耳边轰隆隆地狂叫着,我的心吊到了嗓子眼,却又异常兴奋。
脸上、身上、背面早已湿成一团,已分不清是雾气还是汗液。体力的大量流失,却因这天然氧吧的深度呼吸,脸庞变得红润起来。身后的摄影师开心地说:“这样的行走,让多日长坐在办公室的身体变得活动起来,可以治疗亚健康哩。”
在一侧陡峭的羊肠小路上,一路弯腰缓慢前行,身心不知不觉隐身于这茂密的绿意中,与自然紧紧依偎。
深入其中,因身旁高耸的岩石壁的不断阻隔,使得空间越发狭小而悠长,就变天空都变成了一道细节。
幽深的丛林里,纯溪小镇的郁闭度几近100%,外面的世界是盛夏酷暑,这里的气温却清凉如春,可堪称是湘中的避暑胜地。而这近2个小时的纯粹水路,让我们不断向高处沿行,内心因这美景滋生出一种“人往高处走”的体验感慨。
如今,还处在开发中的纯溪小镇,大量保持着自然风光、山林原貌,这样一个清澈纯净的慢生活小镇,想必人人来了都会流连忘返。
九月的福寿山,清风轻抚万物,一朵花就能香浓整个山谷,一片树叶就能撑起一个季节,一滴露珠就能映照出整个世界,柔软、清新、饱满。阳光正好,我们走走停停,伫石远眺,低头观景,一切的停顿都正好,流水舒缓,鸟鸣啾啾,绿色丰盈。
这座被誉为“小华山”的仙姑岩红军营旧址,曾也被当地人称为仙姑涯,漫山遍野均为壮美开阔的丹霞地貌。山上处处都散落着浓浓的红色印记,且历史悠久,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红军营旧址。
从营门进去,拾级而上的第一道关口便是百步云梯哨卡,大约180多级,这是通往两座山相对形成的狭长山谷的路口。
登阶而上,经过祖师殿,便在山间小道上松软的泥土上前行,路边的绿树植被吐露着山林应有的色泽与气息。在这样一个天然大氧吧里穿梭,内心恍如一片澄澈的湖水。
停在半山腰处休息,山谷里的风,像一双温柔的双手,从我们的脸庞拂过,令人感到异常舒适。在微风中摇曳的树枝,发出醉人的沙沙声。鸟鸣、虫鸣配合着风声,编织着一曲动人旋律,像是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来欢迎我们的到来。
站在原地,看着远处的山峦,头顶着天空的澈蓝,思绪与想象力通过视觉上的无所羁畔渐渐地净化为心灵上的开阔和舒展。忍不住从口袋掏出手机,录制着这自然界里的一切美好。
驻守在另一边的山顶上玉真观,道观应有些古老了,斑驳的门楣,长满杂草的屋檐,布满苔藓的石墙,倒使得道有了些仙风道骨的神韵了。
从山顶上的玉真观下来,返回到祖师殿,从右侧的阶梯上行,来到了镶嵌在悬崖上的仙姑庙。据当地人介绍,庙里香火旺盛,很多刚结婚的年轻夫妇都会来此诚心祭拜仙姑,希望来年能抱个胖娃娃。
从仙姑庙里出来,走过干净宽敞的过道,便开始攀爬仙山天梯了。这拾人工凿出来的天然石梯,处处都有刀劈斧削的痕迹。
登上海拔280多米高的山顶,远处一重又一重的青山,隐秘在云雾里。“一览众山小”,开阔的视野,不但能让我们饱览沟壑纵横、造型奇异的丹霞地貌,又可俯瞰远眺整个长寿街的全景。
“来了就是长寿人。”在山顶,与长寿老人亲密接触,调皮的孩子窜上台阶,伸出小手抚摸着长寿老人的肚子或仙鹤,好沾沾福气。在此的旅客,纷纷拿着手机或相机,站在长寿老人前合影留念。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在仙姑岩红军营旧址,更能让人体验到:“上山难,下山更难。”
从山顶向另外一侧下山,呈现90度的天然石梯,让人有些晕眩。如有恐高症的人,怕是早已吓得双腿发软了,不敢往下看了。
下山的感觉,如同经历了人生种种,其中的害怕与恐惧,不断地催促我们去尝试,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前行。当顺利抵达目的地时,心情顿时豁然开朗起来,回头张望这一望无际的阶梯,才发现自己早已收获种种。
后记:
有人曾这样评价过自己的家乡——长寿街,她讲:“长寿街,这三个字与欢乐谷一样,看着普通的三个字,凑在一起,就会凑出古龙小说里的味道来。三省交界,湘楚之北,五里八将军的霸气,山山水水的灵气,盐米油盐的烟火气,组成了这条街独一无二的味道。这是我的故乡,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小镇,但这个小镇在地图上有个圈圈,这是我常引以为荣的事情。”
正如她所言,长寿街是一条被人间烟火腌渍入味的老街。然而,作为外来者的我们,长寿街更像嘴里嚼着的这块酱干,有滋有味,耐人寻味。
出品:头等传媒·十分传播
编辑:廖美丽
摄影:小赤佬
主编:罗楚风
未经授权拒绝转载
*法律顾问:人和人律所 • 陈俊男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