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长沙这片安置区里,竟藏着长沙最有特色的布艺市场
后湖路的黄鹤小区,可以讲的故事有很多。
外表看似其貌不扬的老居民楼,却隐居着不少技艺精湛的老手艺人。
走进黄鹤小区,你会看见一楼的门面都是清一色做布艺生意的。
透过玻璃门,挂着琳琅满目的布料,沙发套、旗袍、窗帘、刺绣,都是从这打版制成。
行走在其中,仿佛可以听到剪刀裁布的“咔擦”声。
走走逛逛,目光瞬间被一家精致的旗袍店锁定。
抱着好奇心,推门而入,店里的老板正低头专心地在裁剪一整块红色的布料,旁边的店员则在一旁整理已经做好的旗袍。
一开始老板还怀疑我们是淘宝店主,说明了采访来意后,老板爽快的答应了我们,并一一跟我们介绍起来。
一件衣服,从头到尾由自己亲手完成的,才叫裁缝;厂房里以流水线工作完成的,只能称厂公。
——刘平安
40年的裁缝生涯,老板娘刘姐,从十六岁就开始学裁缝学徒。
拿起针线的那一刻,她的青春便交付给了眼前的这堆布和各色纽扣。
与师傅学了3年的刘姐,为裁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是,她便自己开了一家自己的店,开始往设计与细节钻研。
每天起早贪黑,在缝纫机前,一坐就是一天。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裁缝不如针线活。”
刘姐的手艺,在这片布艺市场里打出了自己的口碑。与我们交谈之时,刘姐一脸傲气的讲:你们晓得啵,这一片布艺市场里,就我一个做旗袍的嘞!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裁缝还是一个相当吃香的职业。
人们习惯扯好布料,量体裁衣定做衣裳,农村的女孩子,读书机会少,村里百分之八十的女孩都选择了学裁缝。
刚开始,学做旗袍的学徒,都希望通过手艺来改变自身命运。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所有的学徒都围在屋子里,从最基础的开始学,用最便宜的老布练手。
“如果师傅发现我们走神不专心,那一木尺就敲在了脑袋上。打归打,骂归骂,师傅都是为我们好,要想学出来,吃苦便是第一门修行。”
如今,技术精湛的刘姐,也曾想过把自己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在店内招聘了许多学徒,但无奈的是现在的细妹子,静不下心来,总做不了几天喊累、要回家。
“干我们这一行很枯燥,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要全神贯注地盯着手里的活。细妹子都喜欢新鲜感,做不得几天就跑路了。但我仍希望、仍在等待一个真正懂得旗袍文化或喜爱传统中国文化的人。”
三十平米不到的店铺内,就在这一张裁剪布料的工作台和一台“飞人牌”的缝纫机,刘姐从细妹子熬成了阿姨。
画线、裁剪、锁边、缝纫、编扣、熨烫......每天都是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着。
岁月在她的脸庞留了痕迹,使她的双手布满了老茧,但刘姐的青春却烙在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旗袍上。
“来我这里做旗袍的顾客,都已是几十年的老顾客了,她们的高矮胖瘦,款式喜爱,我都清清楚楚。”
店内的款式,有长到脚踝,也有短至膝盖或者臀部。
款式又分不同系列,以一滴水(胸前镂空)便装款,还有(日常穿得旗袍)以及古装款的正规旗袍为主。
因为热爱着这份行业,刘姐只要拿起针线,就可以废寝忘食。
她讲,这种最能体现东方女性美感的衣服,值得大力推广,但想要人晓得、想要人喜欢,首先就是我们这些做裁缝师傅要先担起来的责任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服装的品位和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做一些中年妇女的旗袍,刘姐也会做一些改良旗袍,年轻女孩穿在身上时尚修身。
旗袍除了讲究线条感,所搭配的扣子也十分讲究。
扣子的种类也分好几种,比如我们常见到的坨坨扣,或者是琵琶扣、一字扣、葫芦扣、蝴蝶扣,用布料一层层的卷起来,做成了我们看见的一个个精致的扣子,熟练的手法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手艺人对美的追求与想象力。
一双巧手,在布料上穿梭;一根针线,在衣服上游走,只有经历了用心的旗袍,才能焕发出它的美与生命力。
作为传统中国文化的旗袍,无论是选取面料还是做衣服,都是从穿着的角度出发。以客为尊是老式裁缝师傅不变的承诺!
这,也是冷冰的现代机械无法相比的!
“你们看看,我旗袍上的绣花精致啵?这可是对面那两个小伙子绣的咧。”
拿起衣服,仔细观赏着绣花,要不是刘姐亲口所说,我们难以想象这精致的绣花,居然是两位男士绣的。
给刘姐家旗袍绣花的这位男士,叫王远锋,毕业于服装设计学院。
因为喜欢这个行业,所以在毕业前就决定去杭州学艺,跟着一位老师傅学刺绣,认识了现在的合作人孟翔利。
从最开始的针法、走线、配色,两个人跟着师傅一步步学习。
老师傅,偶尔会有一点架子的,刚开始怕学徒不是用心来学,总喜欢使唤及教唆。
时间一长,看出学徒的诚意与用心,师傅便主动教学,将毕生的学艺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学徒。
“有时候,看着这些老师傅,心里很大的感慨。一辈子做成一件事,所付出的代价与心血,是无法用两眼三语来讲述的。所谓传承,就是一件大家都认为很平凡、很小的事情,有人却可以做一辈子。”
“因为做的都是戏曲方面的刺绣,戏曲又是中国的国粹,所以店名取名为国衣坊。
戏曲类刺绣的价位会稍微贵一点,有的做就是一整套的,定价就又不一样了。
一套衣服上面有很多个面,光绣花就有各种款式,十分花费精力。
做生意也好,专注手上的工艺也好,都讲一个诚字。为赶上客户订单,我们俩经常要通宵达旦地加班制作。
辛苦归辛苦,但每次看到顾客拿到衣服,一脸惊艳的模样,就觉得做什么都值了。”
传承好一门手艺,学好一手本领。作为八零后创业的这两个大男孩,在这条路上要经历的风雨还有更多。
但,我们相信只要有过硬的技术,用心的服务,他们会走得更好,走得更稳,且会走得更远。
出品:头等传媒·十分传播
主编:罗楚风
编辑:小赤佬
摄影:杨柳
未经授权拒绝转载
*法律顾问:人和人律所 • 陈俊男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