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是我喜欢的村上春树
点击上面蓝字 ▲ 订阅
在日常的荒诞、艰辛与疲乏中,构筑诗意的城堡。 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CSCS208209) |
题
记
一切都将一去杳然,
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
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且听风吟,我想这是我喜欢的春树
文 | 村上春树
译 | 一个人的兵戈铁马(一天一本共读群)
几个自己喜欢的句子:
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2、再也无须前思后想,一切岂非已然过往。
3、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惶,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只是风。
4、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
5、什么自信之人,那样的人根本不存在,有的不过是能够假装自信的人。
6、从事写文章这一行业,首先要确认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间的距离,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
7、随意为之的文字往往发自内在的天性,而天性无疑最为恒久和稳定。
8、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9、那时我没有写多伟大小说的打算,也没有写让人感动的东西的愿望,我只是想在那里建造一个能使自己心怀释然的住起来舒服的房间——为了救助自己。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小说写得自然真实,没有世俗的牵绊,有的仅是单纯的创作,诚如第9句所言:“那时我没有写多伟大小说的打算,也没有写让人感动的东西的愿望,我只是想在那里建造一个能使自己心怀释然的住起来舒服的房间——为了救助自己。”
或许这只是29岁的春树,回望8年前的自己,对自己的救赎,自我疗养的一种尝试。
像是一种印证,诚如第7句所言,“随意为之的文字往往发自内在的天性,而天性无疑最为恒久和稳定。”《且听风吟》便是这样。
小说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了我在1970年八月八日到八月二十六日这段时间发生的几件琐碎的小事,期间夹杂着主人公的回忆与感受,地点多在杰氏酒吧,出场的人物有我、鼠、杰和少了一根小拇指的女孩。字里行间透露着青春的味道,是那个年纪该有的样子,沉浸在那个年龄才拥有的漫长的时光中——可以无所顾忌的烂醉,可以无忧无虑的兜风,谈谈不咸不淡的恋爱。然而,回望起来,却有莫可名状的伤感。“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对于本书隐藏的深意,我不太习惯去深究。我喜欢去认为这只是一次单纯的创作,只是难免会带上时代的影子。而不是为了体现一个时代的缩影而刻意为之。那么下面的文字,我只摘录,仅供参阅:
书中的人物性格冷漠而孤独,似乎于世界格格不入。但如果结合时代背景来看,或许便得到了解释。对于日本来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战后日本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超速发展的经济将日本变成一台巨大的金融机器,导致日本传统精神价值体系崩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孤独成为每个日本青年、尤其是都市群体无法逃避的生活状态。《且听风吟》以二战后日本社会为背景,揭露了当时扭曲社会环境背景下艰苦度日的日本青年一代群体,他们有着空虚寂寞的内心,但却不能改变现状。
战后的日本青年有属于自己的无奈,无奈之中放空自己、回归故乡不失为一种灵魂的拯救, 以求释放长久以来灵魂与行为分离的焦虑感。“落叶归根”并不只是一种身体的行为,从其本质意义上来说,更多地体现为精神的回归。当早已远去的往昔岁月再次被唤醒时,对于仍在现实生活中苦苦挣扎、疲惫不堪的日本青年就有了“治愈”作用。故乡带来了久违的温情和诗意的情怀,充实了破碎的青春之梦,在颓废的精神世界点亮了点点希望之灯。
往期推荐,点击可阅读 我爱这凋敝的十一月的光景
投稿邮箱:2479791180@qq.com
“金钱能买到的最好的东西就是时间和自由。” 你怎么看? 请在右下角“写留言”中可留下你的评论。 |
文 艺 连 萌——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好物推荐
——————
《唐诗宋词》书签套装
▼▼▼套装已在森林工坊上架,如需购买,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