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策|观察】徽商凤还巢,宿松县是怎样做到的?

2016-12-15 夏自钊 姚成二 决策杂志

点击关注决策杂志,您身边的新型媒体智库


       201571日,宿松县经开区孵化器厂房的6条半智能手机生产线试生产成功,第一部“酷米”手机下线,填补了安徽没有一家大型手机生产企业的空白。



安徽酷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隶属深圳赛博宇华集团旗下,是一家“凤还巢”企业,主要生产智能手机终端、平板、可穿戴设备等数码类电子产品。截至2016年9月,安徽酷米公司已生产销售酷米手机及穿戴产品180万部,产值2亿元,出口400万美元。

近年来,宿松县在全省较早启动徽商“凤还巢”,由于政府服务到位,徽商回乡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满意度很高。宿松县政府还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实施集群化招商,引导回乡企业相互配套,推动集群化发展,效果明显。在安徽省大力推进“徽商回归工程”的大背景下,宿松县的做法值得很多地方借鉴。


南方智能电子科技园的台前幕后

据宿松县招商局统计,近三年来,宿松实现徽商回归项目163个,占近三年招商项目的50.6%,其中一产项目11个,二产项目122个,三产项目30个,亿元以上项目22个,尤其是在酷米电子、顺科电子、柳溪机械等一批重点企业的带动下,大批徽商企业正在准备“回家”,这些徽商的回归,加速了宿松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早在上世纪80年,改革的春风从深圳吹起,吸引无数宿松人到深圳寻梦淘金。珠三角地区宿松企业家协会会长熊立新就是在那时成立了深圳柳溪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并带领一大批宿松亲友创业致富。


1997年春节后,九江长江大桥正式投入使用,合肥至深圳的火车也随即开通,大大方便了宿松人出行到深圳。一时间,失学的年轻人和失业的中年人陆续加入赴深圳打工的行列。

2000年前后,随着MP3和手机等时尚产品的流行及相关数码配件的悄然兴起,善于捕捉商机的宿松人大显身手,沾亲带故的从事MP3和手机的生产研发与零售批发,一步步抢占了深圳的数码市场。“以数码产品著称的华强北,在2007年前后就成了宿松人的天下。走在大街上,满耳都是宿松话讨价还价。”安徽酷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何永祥告诉《决策》。

也正是从那时起,深圳的宿松商人开始崭头露角,宿松籍富豪与日俱增。这一群人,不仅在个人的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带动了宿松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4年,在每年一次的宿松籍在外成功人士新春座谈会上,宿松县委县政府得知宿松籍在深圳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圳吉祥星晨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雄、深圳赛博宇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红祥等拟扩大投资规模,但鉴于深圳项目用地紧张,难以满足扩张用地需求,有外迁意向。于是,宿松县委、县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六赴深圳上门对接,游说这些在外游子回乡创业。

“吴建雄、金红祥等企业家有着情系桑梓的情怀,都想助力家乡建设,但由于家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薄弱,内心一直很犹豫。最后在县委、县政府诚挚邀请及县领导们高效的办事效率、开明开放的务实作风影响下,他们决定组团宿松籍在深从事电子产业的同乡回宿松投资建设南方智能电子科技产业园。”宿松县招商局局长张天生告诉记者。

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下,卡为集团、宝捷讯、科宝电子、成微电子等一批实力电子企业陆续返乡投资,宿松电子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据了解,南方智能电子科技产业园由吴健雄、金红祥牵头组团投资建设,总投资10亿元。未来五年,该园区将建成集研发、生产配套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建成后年产智能电视机约10万台、平板电脑约100万台、数码机顶盒约50万台、智能手机约200万部、车载GPS约40万部,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未来几年,南方智能电子科技产业园将成为华东地区智能终端产业链新兴板块,宿松县也将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那么,这样一个“高大上”的项目落户宿松的背后有哪些故事?仅仅是乡情和政策优惠就能吸引徽商回归吗?



优质项目和政策之实的吸引力


2014年初,宿松在招商中了解到珠三角地区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的徽商企业有向内地转移的意向,加上前期已有若干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回归,于是提出发展首位产业,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并确定“首位产业、首要任务、首先支持”的战略原则。


“因为宿松财力和资源有限,如果平均用力、均衡发展的话,产业是发展不起来的。在提出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之后,我们在珠三角召开了几次专题推介会,现在在外徽商大多都知道宿松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宿松县招商局副局长程椿年告诉《决策》。

有了大的发展方向之后,还需要深度谋划项目,没有优质项目,同样吸引不了“凤还巢”。为此,宿松县加强项目调研和论证,在谋深谋细谋实上下功夫,围绕宿松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深度谋划了一批产业关联度高、针对性强、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集中资源推进集群式发展,南方智能电子科技产业园就是这批重大项目之一。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优质可行的项目对在外徽商形成了极强的吸引力,一些与宿松产业发展方向契合度比较高的企业就回来了。

“回乡的初衷之一是,我们也想谋求出路,在珠三角之外布局,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宿松大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把电子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和我们不谋而合。不光我们,在珠三角的宿松籍企业家都想抓住这个机遇,都想回来参与。”安徽品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祝建军告诉记者。

据了解,南方智能电子科技产业园两家主导企业安徽酷米公司和安徽品炫公司下一步发展战略,是以园区为依托和平台,把上下游的配套企业吸引过来,做大做强品牌。

采访中,企业负责人表示,另一个吸引他们回归的是宿松招商政策的“实”。“所谓‘实’,就是各项政策承诺都落实到位了,而不是停留在文件上,是真正的政策兑现,这是我们很强烈的一个感受。”祝建军告诉《决策》。

那么,宿松招商政策之“实”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加大扶持、夯实平台。宿松县紧紧抓住电子信息产业良好的发展机遇,举全县之力,聚全县之智,按照“首位产业、首要任务、首位扶持”原则,制定专项扶持政策,不断夯实承接平台,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对签约落户的电子项目,优先安排标准化厂房,按需及时供应用地;对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的电子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财政补助,同时设立电子信息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重大项目享有基金支持、代建厂房等政策支持,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其次是夯实承接的硬件环境。宿松县拥有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县经开区、临江产业园以产城一体的综合效应为契机,坚持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一张图”,完善各项基础配套,搭建信息、人才、商务、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并完善生活类公共服务配套,极大提高了项目落户综合承载能力。

第三是实行基金支持。宿松设立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县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两只基金,对成长性好、具有一定潜力的徽商回归项目,采取基金入股、代建厂房等方式,激发企业信心,解决企业后顾之忧。“据我个人了解,大多数产业基金都是市级层面的,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县域发起两只基金,非常难能可贵,这也提升了我们投资的信心。”何永祥告诉《决策》。


招商局长的“回归经”


11月1日,当记者来到宿松县招商局采访时,与记者同时抵达的还有邻县湖北省黄梅县招商局一行,巧合的是,他们此行也是考察学习宿松的“回归经”。

宿松县招商局局长张天生从事招商工作已有7年,谈及徽商“凤还巢”,他感触颇深。在张天生看来,尽管“凤还巢”是产业转移大势下的必然,但抓住这一大势促进发展的地方病不多,宿松近几年回归的企业数量多、质量高,有自己的一套“回归经”。

“我自己的感受是,‘凤还巢’首先要宣传推介到位。”张天生开门见山。


近7年来,宿松县坚持每年春节初四,在县政府举行宿松籍在外成功人士新春招商座谈会,从09年春节到今年春节,从未间断。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将在外创业的知名徽商悉数请到,一方面对宿松的县情和发展大势进行介绍,部分已经回乡的企业家现身说法,同时也请外面的企业家谈一些新理念和新思维,对宿松的发展献计献策。

“一方面是叙叙亲情友谊,同时更重要的是听听他们关于发展的建议。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才有效果,至少我们出去以后,他们愿意跟你交往,他有信息愿意提供给你。我现在无论走到哪个城市,只要有宿松人的地方,都会给我提供信息。”张天生认为,招商的功夫是用在平时,不是临时抱佛脚,平时的功夫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013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经济下行,客商投资意愿不强,于是,宿松在招商的思维理念和方向目标上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调整。

“认清这个形势后,我们确定了一个大胆的理念,即招商引资由盲目招商向精准招商转变、向选商选资转变。以前都是搞所谓的大型活动来招商,现在我们只针对性的举办小型专题的活动。”张天生举例说,连续4年在深圳和昆山举行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主题招商活动,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企业都是在这样的专题推介会上萌生了回归的念头,企业负责人均认为宿松选项目的视野很开阔,同时又比较切合实际,不“假大空”。

今天,企业的投资都很理性,而宿松县在招商洽谈时也不讲过头话、不讲套话“官话”,而是和客商一起进行专业理性的分析,诸如为什么到宿松?宿松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宿松做了哪些?不足在哪里?如何弥补这些不足?

“经过一番综合考虑,企业觉得我们是务实坦诚的,发展方向也很明确,于是就都回来了。然而,仅有宣传推介和政策支持,服务不到位都是空的。”在张天生看来,服务是招商中最重要的一环,必须要把企业当成兄弟姐妹来看待,把每一个项目当做自己的子女一样来培养,没有这样一种情怀,徽商回归就不可持续,落地的项目也不会健康发展。

据了解,宿松县对“凤还巢”企业的服务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全程帮办,项目从开始引入到建成,都有专门的人负责追踪。另一种是二对一帮办,“二”就是除了引进单位,还确定一个帮办服务单位,例如一个项目是政府办引进的,同时还确定一个人手少的部门(通常为编制少于6人)进行专门的服务。据了解,这种二对一的帮办形式,在全国并不多见。

“人手少的部门到外面招商很困难,我们就在考核上进行创新。帮办服务单位可以不招商,但服务好了客商,客商对你的服务是满意的,就视同你今年完成任务。这样一来,帮办服务单位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张天生告诉记者。

除了一个引进单位,一个服务单位,县招商局还有一个专门的服务中心全程跟踪帮办,同时项目的落户地,比如园区和乡镇也提供服务,即四个单位为一个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

此外,宿松还建立了“五位一体”的机制,“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套班子、一抓到底”,而且经常进行通报和调度。通过这一系列保障机制和服务机制,宿松营造出了一个全社会各个单位都关心客商、扶持客商、亲商安商的环境,让企业感到宾至如归,对在外企业形成了很强的吸引力。

(原载于《决策》杂志2016年第11期)


喜欢此文的人也喜欢👇:

【策|观察】安徽县域投资潜力全国第二,要抓住哪些积极变化?

【策|观察】界首之痛到界首之变,一个皖北县域凭什么进全国前十❓

【策|观察】大数据解读真实基层公务员:面临三大潜在风险

【策|观察】电商2.0时代,“西北农产品电商第一县”是怎样长成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