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郑州争雄,成为天下之中的五大挑战

2017-01-16 罗天昊 决策杂志

           

 武汉郑州争雄,成为中国中部中心的五大挑战

 

 

罗天昊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  著有《大国诸城》

罗天昊公众微信(罗天昊国与城,ID:Luotianhao99)

 

 

国家中心,人心振奋。

近期,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钦定,纵然可喜,但是,如何在现实中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挑战不小。

 

笼统的国家中心城市,不足以体现武汉的抱负,成为中国中部无可争议的中心,加冕中部王者之城,才是武汉最恰当的定位。武汉能否加冕中国中部中心,存在五大挑战。

 

一,郑州是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

 

从成长性方面来讲,中部诸雄都有极大增长潜力,中国未来最大的希望,就是中部腹地。南昌、长沙、合肥,太原,武汉,郑州,都值得期待。

 

但是,从战略意义上说,因为武汉的存在,合肥,长沙,南昌和明显无法与武汉抗衡,武汉在长江中游的唯一性,无可争议。

 

长江中游与长江中上游存在竞争,也就是武汉与成都、重庆未来也存在非常重要的竞争关系,但是,武汉与成渝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外部性方面。

 

但是郑州不一样。

 

在国家战略意图中,武汉无疑既是中部崛起的龙头,也是长江流域崛起的最大变数。但是,郑州是黄河流域腹地崛起的最大变数,华北腹地崛起的龙头,一带一路的大陆中心,战略重要性几可与武汉抗衡。

 

从地理和交通而言,郑州也是武汉的最强劲对手。

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居中国天元之位。郑州也算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中心,中国传统上以河南为天下之中,郑州在河南之中,也算是天下之中。武汉为中国大陆的经济地理中心,对于国内市场统一至关重要,但是而郑州的战略外延,则可以西接中亚,与一带一路战略挂钩,这是武汉没有的优势。

 

在交通方面,此前数十年郑州强压北京和广州,雄踞中国铁路交通中心,武汉屈居其下。而在武汉铁路局独立组建,高铁时代兴起之后,武汉成为中国高铁中心,但是,郑州也始终非常强势,未来仍然是武汉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武汉可以视偏居东部的北京为无物,但是不能丝毫放松天下之中郑州的威胁。

郑州是武汉最大的竞争对手。竞争具有极大的内部性,战略性,决定性。

 

当下。以经济总量而言,武汉已经超过1万亿,郑州约为7000多亿,约为武汉的70%左右。两座城市均为高速发展之中的城市,预计未来短期内,这个格局不会改变。

 

    但是,郑州有三点胜出武汉。一是民营经济,郑州的民营经济占比,多年前就超过60%,是中部民营经济重镇,而武汉最近几年民营经济占比才超过50%,在经济活力方面,郑州更胜一筹。二是,郑州所在的河南省,总体经济实力要强于武汉所在的湖北省。三是,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实力,超过以武汉为核心的8+1城市圈。

 

    武汉要成为中部无可争议的王者,必须要正视郑州的挑战,而且必须取得压倒性优势,而非仅仅是相对优势。

  

 

二武汉需要率先实现产业升级,应对中四角的挑战

 

一城独大,雄视四方。

 

武汉在湖北以及整个中部地区有很高的首位度。但辐射能力还不强。中四角战略提出之后,一直无法落实,不仅造成了武汉的困局,也造成了周边城市战略选择的缺失与迷失。

 

武汉没有形成与长江中下游其它城市的产业互补与产业梯度,长江中游城市群提出来后,几个省的态度不一,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江西、安徽长期徘徊,东向长三角则省内各自为战,西向武汉也没指望。近年来南昌、合肥的战略摇摆,武汉作为中部领袖,也难辞大责。

 

未来武汉需要率先完成产业升级,形成产业落差,方才可以整合中四角。

 

  武汉需要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成为中部的龙头。打破目前跟湖南、江西、安徽的平行竞争关系,形成互补关系。这样长江中游城市群最终才能形成合力。武汉要成为中部发展的发动机。

 

当下武汉上百亿的高新技术制造业,达到了13个,两百亿以上的,也有7个,而南昌的百亿高技术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武汉近年崛起了众多的千亿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规模已成,大器渐显,未来需要惠及南昌等其他中四角城市,让他们从东向发展,改为东西兼顾,也就可以为其他三省的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把它们变为武汉的腹地,扩大武汉的战略空间。

 

三,提升在全国的交通地位,补齐空港交通短板

 

从本质上说,交通的便捷是高效率和低成本。

 

武汉的铁路交通已经独步全国,进步巨大,无需多言。水路交通,尚未达最佳状态。但

是,最大的短板,是空港交通。

空港交通意味着什么?高端人才的流动与高端政治、商业与社会要素的流动性与吸引力。特别是对于武汉与全国、全球的资源与信息流动方面,至关重要。

 

根据民行总局数据统计,按照旅客吞吐量计算,2015年中国十大机场排名分别是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深圳宝安机场、上海虹桥机场、昆明长水机场、西安咸阳机场、重庆江北机场和杭州萧山机场。有东部,也有西部。武汉作为中国大陆中心,竟然未入前十之列,甚至昆明、厦门、南京都城市都胜过武汉。

 

而从总量来说,北京首都机场2015年的吞吐量,为8,994万人。武汉为1894万人,武汉仅为北京的五分之一。而成都达到了4200万人,重庆为3239万人。 对于国家而言,中部腹地的重要性胜过西南,而中部之中的武汉,机场重要性远远落后于成渝。

 

在新的规划中,武汉通同郑州、南昌、合肥、太原等一道,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机场建设定位为区域枢纽。但是,未来能够提升多大幅度,直接决定武汉真正能否晋升国内机场枢纽,先不要说国际空港了,落实国内枢纽再说。

 

四,成为中国制造的三大王牌之一

 

制造业对于武汉具有决定性战略意义。毋庸置言。

 

未来,中国制造业,将出现三大集团,一是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国家高精尖制造业,总量少,但是技术处于最顶尖行列,领域也只集中在影响国家基础研究前途命运的方面。这些城市也不以制造业为主流。

二是以长三角的无锡苏州,珠三角的佛山东莞为代表的大众制造业的高端制造业中心,其技术先进,基础雄厚,在制造业体系中处于节点位置。三是当下承接产业转移最集中的大陆腹地城市,如武汉,重庆,成都,长沙,南昌,合肥等地。

 

未来,中国制造业的三大集团,都有自己的王牌。第一集团的王牌是北上深,尤其是深圳,高技术制造业表现突出,独步全国。其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惊人的66.2%, 第二阵营的王牌,是苏州无锡和佛山东莞,第三阵营的王牌,则应该出自中部经济重镇。

 

武汉的竞争对手,不是北上广深,也不是佛山无锡,而是两大类型的城市,一是同为中部的长沙、南昌、合肥、郑州等经济重镇,一是成都和重庆等西南经济重镇。

 

武汉已经成为国家制造2025的试点城市之一,就工业总量而言,武汉独步中部,而且其高技术制造业比较强势。2015年,武汉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84%,仅次于深圳等国内极少数城市,超过了成渝,也超过了南昌、合肥、郑州等中部诸镇,在研发强度上,武汉也达到了3%,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了成渝。其推行多年的工业倍增计划,初见成效。前十年制造计划,基本告成。目前武汉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后十年需要调整计划,高端制造与中端制造,各占其半数。

 

  当下,全国性的产业转移如火如荼,这是再造中国经济版图、实现全面崛起的重要时机。未来十年是武汉发展制造业的最好时机,应争取成为中国制造业的第三张王牌。

 

 

  五  抢占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内陆改革之胆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作为天下之中,武汉最有天赋成为中国的内陆改革高地。但是重庆率先提出建成内陆开放高地,武汉、郑州等更有天赋的城市反没有及时意识到内陆改革高地这一旗帜的重要性。

 

武汉当下已经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但是,这种大批发的试验区太多,武汉的抱负不应该止步于此。

 

   如果以传统的东中西划分的话,武汉至少应该成为中国三大改革改革高地之一,如果以改革时期划分,武汉则应该成为未来时期改革的先锋。

 

  未来武汉成为内陆改革高地,既需在硬件方面成为全国资源交换的枢纽,又需要在软件方面成为全国制度变革的源起。

 

   武汉经济总量独步中部,但是,还需要在改革领域领先,才可实现全面发展。

 

作为一个普通小县,神木敢于率先在全国推动全民免费医疗,作为一个非中心城市,佛山敢于推行大部制改革,改革不在先后,也不再等待沿海动了才动,改革首先需要勇气和胆气。

 

  当下,武汉的改革,小有所成,其电视问政,也已蜚声全国。但是,武汉的改革,还缺少大成,缺少建立自己的独立模式,留声于一个时代的大力度,大勇气与大能力。在这个方面,重庆已经快人一步。

 

武汉能否成为内陆改革之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