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领导低调私访的背后
2016年春节前,云南省副省长陈舜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参团旅游,遭遇强迫购物经历。云南旅游乱像以超出预料的方式再入公众视野。
2016年9月11日上午,江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刘奇对当地进贤县冒雨“私访”,走街巷、看实况,详察环境整治和保护情况,推动美丽城乡建设。
罗志军
2015年10月16日,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不要市县乡领导陪同,直接驱车来到连云港市周徐村,与村民面对面深入交谈。
2014年8月31日,时任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带队到西山煤电马兰矿突击检查,目标是安全生产。而在2016年7月22日,时任湖南省长杜家毫也率少数几个部门负责人,不发通知暗查暗访危化品、道路运输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工作。
李小鹏
2014年5月25日,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轻车简从、未打招呼,专程到武昌火车站调研、检查安保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低调私访不断涌现,也常见诸媒体,这正验证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党和群众密切联系在于具体的日常实践,不仅强调开门欢迎人民群众监督,也更体现在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同他们推心置腹交朋友、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
低调私访:完成工作任务的“船”
工作方法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问题。毛泽东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领导低调私访是一种工作方法,但它并不是新鲜事物。微服私访这种行为早在战国时代便有记载,《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齐桓公微服以巡民家。”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都曾多次南巡,出游各省,体察民情。
现在是经济科技都比较发达的时期,虽快速便捷,却存有广度和深度的不足。尤其是党群之间、政民之间感情沟通、心灵沟通仍然离不开“面对面”交流。
再者,党政领导干部深入群众的优良传统要继续发扬,党的群众路线要切实践行仍然需要“到群众中去”。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工作方法实践中,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党员领导干部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十八大之后新一届党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群众路线的再认识和实践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基层洞察民情工作上真可谓是轻车熟路,对于深入基层做好群众工作,既有要求更有以一贯之切身躬行。
早在青年时期,在陕北“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在河北正定,“习总书记来了以后,首先把调查研究作为他的第一要务,就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各个公社,各个生产大队,还有农户里去调查研究。”
担任总书记之后,习近平轻车简从去基层了解情况的场景众多:深入农家询民情,围坐帐篷问冷暖,盘腿坐炕唠家常,揭开锅盖看伙食,拿起水瓢舀水喝,打开粮仓看收成……
省级领导干部们以低调私访的形式深入基层、接近群众,体现出他们深入一线、贯彻群众路线在方式方法上的深化和创新,也是他们领导力和领导方法的魅力展示,更是他们卓越领导力的具体表现。
领导干部的低调私访,轻车简从甚至故意绕开“既定线路”,需要一种自信和勇气。“去看不常见的”和“做不常做的”是一种魄力,也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捷径。如同一个偏食的人易患营养不良一样,领导干部按照“惯例”去工作也会遭遇事倍功半。
具有探索精神,能够与时俱进的领导,一方面,要用常规办法,即过“桥”到达河对面;另一方面,要去尝试用新的思路和方式方法去解决新问题、难问题。通过低调私访——乘“船”到达对岸,以便精准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少数领导干部下基层是提前做好了规划:线路、地点、陪同人员、甚至具体到某家某户、在某个地方停留多久、在某处用餐都有详细的设计。
认真规划领导下基层调研无可厚非,不少领导干部也习惯于沿着预先安排好的线路走一趟,但是这样的调研效果如何?能否实现找出问题、找准问题、发现问题的背后原因这样的调研目的呢?
当然,不同性质的调研需要不同的调研方式方法。经验推介交流式的调研,或许需要把经验、成绩等闪光点显示到“聚光灯”下。但对于更多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调研,需要突破“路径依赖”的“惯性”思维和做法。因为,有些调研形式大于内容,“投入”多于“收获”。
尤其是上级领导干部下到基层,该级别以下的各级领导层层陪同,使得面对当地基层领导在场,出于情面,甚至害怕“秋后算账”,或者影响到乡村社区街道的“荣誉”等,被调研群众一般不说话、少说话或者只挑好的说,只谈基层领导的业绩,极少会涉及到问题、不足和对领导意见的内容。
这种走马观花过一趟、唱赞歌式的调研过程,可以形象地描述为“三手”式调研:即调研领导和被调研群众之间握握手、拍拍手、挥挥手,这样也就结束了调研活动,其效果质量可想而知。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对时间、财力和精力的浪费,这样的调研不要也罢。
拓展与深化:低调私访的持续生命力
省级领导的低调私访,一方面展现了领导干部本身的魅力,同时也深受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只要官员不声张,愿意给被了解对象更直接、不一样的感觉体验,完全可以“微服私访”,一是可以拉近干群心与心的距离,二来可以看到、了解到“原生态”状况,“接地气”的信息。
旅游景点宰客问题、扶贫开发问题、乡村建设、安全生产等问题,这些事关热点、难点和基本民生问题,甚至反复出现的问题,使用常规做法效果就不会太好。这些地方大员低调私访之后,问题的解决都相当理想。
领导低调私访要切实设计好、把握好,不要认为低调私访改变线路是随意之举。领导私访是受欢迎且有效的调研形式,有必要将其深化和拓展。把好事做好,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低调私访的质与量。过多过滥调研会影响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不能所有的工作都使用低调私访,常规的工作使用常规的办法。
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领导低调私访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深入调研,抓住不放,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二是完善配套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可以直接、较长期获取联系点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诉求。
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始终关心基层联系点,关心联系点的群众,真心实意地交朋友、拉家常,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
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是过去常用的一种调研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依然是管用的,可以有选择地开展蹲点调研。
三是领导干部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高。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少数领导干部要摈弃“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错觉,抹去不需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思想误区;要树立甘当小学生的学习精神,学习群众的语言,说群众能听得懂的话,能沟通、善沟通、接地气能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关注、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原载于《决策》杂志2017年第4期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铁道党校
编辑:纪海涛
审稿:王运宝
更多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