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文看懂决策文稿写作中的道、术、器

2017-07-14 决策杂志
↑↑↑ 点击上方“决策杂志”关注我们



 


做好决策文稿服务工作,最终目的都是服务科学决策。


决策的主体是领导。领导不同的学历、阅历,不同的思维、风格,都决定了决策文稿服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端正决策文稿服务的态度——道


很多秘书人员都有“天下文章一大抄,多半吃力不讨好”的想法,这种潜在的消极思想往往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我以为最根本的一条在于抱着什么态度写文章。


文稿起草必须行之有“道”。


“道”,是一个哲学概念,这里是指要从世界观、价值观角度来审视决策文稿服务工作,把内心的积极性和对社会的认知结合起来,把领导决策的需求和自己承担的业务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决策文稿服务工作“文胆推手”的作用,激发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


从某种角度看,决策文稿服务工作是一项“三无工程”,即无标准答案、无固定对象、无既定套路,往往要经历反复揣摩、反复修改的过程,又因众口难调,也很难得到高度认可。


相对于其他业务工作,文字工作者很难获得成就感、满足感,甚至很难保持自信。但反过来辩证地看,正是因为“三无工程”,才给智慧留下了可以驰骋的空间。


所谓“文胆”,需要操刀文章务必审时度势,在当下的环境中把领导的执政思想、工作思路适时适度地表达出来。


所谓“推手”,就是在实施一项具体想法的过程中,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筹安排。


从这个角度看,决策文稿服务不是单纯地码字,而是一项智慧含量很高的参谋服务工作,要力求做到支招支到点子上、说话说到火候上。


按照这个思维,“三无工程”便成了“三以工程”,即以文载道、以文辅政、以文化人


以文载道是指决策文稿服务工作既要体现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又要体现为政之道。


以文辅政就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理清思路,当好参谋,发挥好辅政作用。


以文化人就是通过谋篇、行文、分析让受众在思想上认同、接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这样的文字工作是在广泛的社会实践基础上渗透了思想、智慧的工作,所以文字工作者不是书呆子,而是社会实践大熔炉中的知识分子。



决策文稿起草的基本功——术


服务决策的文稿第一要能用,第二要管用。能用、管用到什么程度是好的文稿?


我理解有两个境界:


一是别人都没有意识到的事情,我们不但意识到了,而且能够清晰地提炼、概括、表达出来。


二是领导、同事在不同场合、不同程度、不同层面有所涉及,但是没有清晰地表达,我们能够清晰准确地概括表达出来。


因此,写好决策文稿,要靠思想和思路取胜。拼凑成不了行家里手,必须扎实练就基本功。


一是学会把握领导意图。


决策文稿实际是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只有理清工作思路,然后把工作思路转化为能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的文章,才能真正替领导分忧,帮领导解决问题。


要争取机会直接接触领导,多听领导在各种场合、会议、座谈中的发言,要能听出他的思维习惯、风格特点。


把握不好这些,就没有办法做到“投其所好”。尤其要认真琢磨领导的脱稿发言,脱稿发言多半就是领导风格最真实、最直接的反映。


要做好案头工作,深入研究上级的工作思路、相关文件、信息、简报,要把领导所面对的工作对象,以及工作的具体状况把握清楚。这些方面都要下狠功夫。


具体说来,起草文稿时,要以审视的态度,把握这个事到底要干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就工作的实际而言,能办到哪一步。


因此,文稿不是单纯的文字。如果只看“字”,就容易忽略“事”,进而忘记了事后面的“人”,这样是写不好领导讲话稿的。


二是看材料提高思考力。


首先要深入实践、深入基层。看材料不是单纯地看文字材料,要到一线去,看、听、问、论。


看和听是基本功,要会看、会听,否则就是熟视无睹、充耳不闻。


要会问,比如调研,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定要问,问到事情内在的、敏感的、关键的“神经”上去,抓住节点、焦点去问。


有了深入的问,论就自然展开了。这样获得的信息,抓到的内涵,跟别人是绝对不一样的。


其次要看本行业的具体材料。包括原始素材、典型材料、年度总结、专题汇报,等等。


看材料必须看到里面的“道道”,练出透视力,不管何人写的材料,多长、多短、怎么“忽悠”,一定要审视,看明白所要表达的、怎么表达的、符不符合现实,务必避免在大量的信息、材料面前“泥牛入海”。


再次要看本行业基础性的原理教科书。现在社会分工很广泛,隔行如隔山。


要熟悉相关行业内原理性的东西,在基础原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践不断去研究、丰富,能抓住关键点,这样写出来的材料才不外行,才得要义,才准确、透彻、传神。


三是看经典提高思想力。


思想力是上升到思想高度的思维能力,它比思考力更有原创性。如何提高思想力?


首先是在实践中脚踏实地不断观察积累,丰富、深化对于实践的认知。其次要善与智者“对话”。


大师们的智慧成果就是经典原著。研读经典原著是提高思想力的必由之路。要在学习经典原著中学习大师们认知世界、透视世界、表达世界的胸襟、视角、方法,风格、逻辑、气度。


初读原著要少而精,最好能把近代中国顶峰思想家经典名著与国外同类名著比较深读,比较他们对世界的洞察、对社会的透视、对真理的探求、对智慧的展示。


要有足够的定力和耐心,钻进去分析,看出内在的“条条”和“道道”。如果能以那样的思维和修养来面对自己行业的工作,我们的透视力、抽象力、概括力等就会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在学习经典原著中,智慧会有一个不断爬坡的过程,假以时日,定会领略到独特的智慧风光。



掌握决策文稿起草的具体办法——器


一篇好的决策文稿,从“器”的层面衡量,应该做到主题鲜明、纲举目张、逻辑清晰、语言简明


很多同志起草领导的讲话稿,都习惯标出“在××会议上的讲话(报告、汇报)”等标题,但冷不丁一问这份文稿的主题是什么,还真有被问得张口结舌的糊涂虫。


辛苦了半天而对主题不甚了了,不是文字本身的问题,从根子上讲其实是不知道当下工作的主题。


怎么把握主题?


一是把握大环境的主题。中央的路线、纲领、方针以及执政理念,是最大的主题。要跟上时代的主题,把握当下时代脉搏。


每一个时间段的重要文件出来了,一定要通读,而且还要看一两份好的辅导材料,通透主题内涵。


如果不把大的主题在思想深处正本清源地立住,再往下把握行业的很多主题时,就会走偏、不得要领,甚至本末倒置。


二是本地区、本行业的主题。不同的时间段本地区本行业有不同的主题。


地区、行业的主题是领导决策所依从的重要指导原则,要心中有数。否则,即使弄一堆材料,稿子也是没有魂的,不可能得其要领。


三是领导面对的工作对象的主题。不同的文稿面对不同的受众,起草者务必心中有数。


如果领导心中的“数”转化不成文稿中对应的“数”,文稿就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一定要分析领导的意图,掌握好这一坐标,否则稿子就“找不着北”。


四是具体的文稿主题。就是具体的业务、具体的事。


结合前面的三个主题,确定具体的问题,抓准当下的矛盾。要注意,文稿的目的是分析问题、提出思路,统一思想、推动工作。


因此,对于当下工作主要的矛盾点,消极的东西宜用正面的表达,这既是一个方法,也是一种智慧。


一篇文稿必须有一个逻辑架构、一个思路框架。


具体到服务决策的文稿,也需要在明确主题的大前提下,理清纵向的思路体系,这需要找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然后构思横向的观点体系,这需要找准工作中矛盾的主要方面。


倒过来讲,从关键的环节上入手,找突破口,找切入点,找结合点,这些“点”都是具体工作横断面上的点状分布的观点,把这些观点做分类归纳,就会理出工作的思路体系,提纲也就水到渠成了,文稿的基本逻辑就实现了纲举目张。


提纲和观点,前者需要系统思维,后者需要结构思维,两者缺一不可。


缺了系统思维,主题是立不起来的。因为工作是承前启后的,必须思前想后、牵住牛鼻子才能把握当下工作要达到的目的。


而没有结构思维意义上的具体观点,系统思维的提纲往往变成了抽象的形式,甚至被一些不接地气的花哨概念和华丽辞藻所遮蔽。


无论是系统思维的提纲,还是结构思维的观点,都必须从实践、实际、实事中来。系统思维与结构思维相结合,文稿的纲就立起来了,文章的目也张开了。


通过谋篇布局,文稿主题明确、纲举目张之后,起草工作就可以落实到文章的行文思路、行文语言上了。


行文最重要的是逻辑清晰。思路要严密,语言要简明。语言简明就是要说明白话。


决策文稿是为领导服务的,是用来指导推进工作的,也是为群众服务的,所以一定要走群众路线,说通俗易懂的话,多用短句子,慎用、不用长句子


来源:《秘书工作》杂志

作者:王强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更多精彩阅读👇:

      这位市委书记的任职发言不按“套路”出牌

      让领导最满意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办公室主任必看!大会致辞这样写

      优秀机关干部的三个“隐性能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