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榜啦!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行,你的家乡排第几?

2017-08-15 安徽财经大学 决策杂志
↑↑↑ 点击上方“决策杂志”关注我们


县域



县域经济竞争力是判断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县域经济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反映县域经济对区域中资源和市场的吸引力及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


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角度,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评价,对于安徽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及县域经济振兴工程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皖北县域上升快、涡阳上升最快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主要选取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代表性指标,具体包含基本竞争力、发展速度、基础设施、资源禀赋、产业竞争力、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活力、环境保护能力、政府能动力、社会发展水平、特色经济和城乡协调等13个二级指标、115个三级指标。


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2016届排名中,皖北地区的太和县、怀远县和临泉县进入至综合竞争力十强,进一步表明皖北地区县域的综合实力上升较快。


在连续13届排名中,排名前十的县域总体情况变动较小,第一名始终被肥西县和肥东县占据。



肥西县、肥东县凭借着靠近省会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竞争力。特别是肥西县自2009年以来已经连续八届排在第一位,其他各项经济指标排名也相对靠前。


而在十名之后的位置每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有些县域上升速度较快,也存在一些县域在排名上发生较大下滑。


在2016届排名中,涡阳县成为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升最快的县域,其基本竞争力和人才优势得分分别为0.15和0.03,其综合竞争力得分从2015届的0.05上升到2016届的0.18,排名从第43位上升至第19位;综合竞争力排名下降最快的是枞阳县,其产业竞争力和发展速度水平得分分别为-0.28、-1.5。


从发展速度竞争力看,排名发生明显变化。



2016届排名第一的是太和县,该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20亿元,增长34.30%;实现进出口总额4.10亿美元,增长25.7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家,新增数量居全省县域第一;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40.60亿元、增长40%;外商投资力度加大,到位资金151亿元,增长35%;基本竞争力明显增强。


南陵县排名第二,该县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增长26.50%,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60亿元,增长31.10%,增速较快。


进入产业竞争力排名前十位的县域没有较大的变动,这些县域的经济均具备扎实的增长动力,在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也都位于前列。



肥西县凭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优势,连续八年排名第一,其2015年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增加值分别达到46.48亿元和12.4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为714个,均远远高于安徽省其他县域的总体实力。


肥东县二三产增加值、二三产占GDP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在全省均位居前列,较好地拉动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在2016届排名中继续保持第二位。


安徽县域人才优势竞争力排名变化也不大。其中2014-2016年,无为县连续保持安徽省县域人才优势竞争力第一的位置,其优势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且该县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2015年分别达到6582件和2852件,均位居安徽省前列。



依靠人才方面的优势,无为县近些年发展速度也有所提升,这也充分显示出人才资源对县域发展的重要性。


县域经济新变化


➤其一,安徽县域经济以资源依赖型和低端产业型为主导,对宏观环境的敏感性强,对创新型和技术型的产业敏感较弱。


随着环境与政策的变化,县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率先做出反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安徽62县的经济发展速度均呈现出较大的下降幅度。



2015年,全省62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781.99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2378.28亿元,年均增长8.66%,低于全省GDP平均增速。


➤其二,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政策效应迟缓。


安徽62县按三大功能区划分,农产品主产区占县域63%,重点开发区仅占县域13%,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在“十二五”期间,虽然绝大多数县把工业强县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但大多是以资源型和低端产业为主,既缺少技术含量,也未形成品牌特色,更没形成产业集群,盲目仿效、低端扩张,尽管带来了产值的增加,但由于环境成本高,技术含量低,受经济低迷的影响大,增速下降快。



与全国相比,安徽县域产业结构中,一产所占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产所占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虽然有所缩小,但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产所占比重长期低位徘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三,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战略的政策利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从县域经济的总量和竞争力来看,依托于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等大城市辐射带动的县域,明显高于缺乏大城市带动的皖北、大别山、皖南等县域。县域经济融入全省大战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县域政府的能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面对新变化,把握新环境,找准新定位,才能确立振兴县域经济的新思路。


应该看到,县域经济将迎来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新机遇、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红利、政策效应叠加释放的新时期、“五化”协同发展的新阶段与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契机等机遇,也面临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面临两难选择、行政体制改革下政府职能与思想观念面临激烈碰撞、产业换代升级下产业转移与低端产业面临艰难抉择、战略调整下后发优势与区位劣势面临双重压力,以及新型城镇化下政府指导与市场行为面临难以协调等挑战。


总体来看,虽然安徽县域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


抓住机遇,该怎样做

县域必须以开放的视野审视发展中的问题,科学地、准确地把握重要转折时期和关键阶段的时代特点与发展思路;


必须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必须在完善体制机制、转变增长方式方面上迈出坚实步伐;


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拼搏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实现追赶跨越、奋力崛起的目标。


原载于《决策》杂志2017年第8期

作者:安徽财经大学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大家都在读:

有官员“边腐边升”25年!贪腐超长“潜伏期”是怎么炼成的?

组织部长的“担当观”:就看敢不敢做这五件事

发力!这些城市经济超越副省级

“月薪”1万!这个贫困县村干部是怎么做到的?

山西怎么办?省长这样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