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选调生,今日已升副省级!
1月31日上午,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省政府领导班子,吴政隆当选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樊金龙、缪瑞林、马秋林、王江、郭元强、费高云、刘旸、陈星莺当选副省长。
决策(juecezazhi)小编发现,在新一届江苏省政府领导班子中,有一个名字值得注意——费高云,他是9人中唯一的一名70后干部,也是全国罕见的几位“70后”副省级地方领导之一。此外,费高云还有一个受人瞩目的身份标签——选调生。
在江苏省新一届省政府领导班子名单中注意到,此前卸任南京市市长的缪瑞林已当选副省长,南京市长一职已由江苏省原副省长蓝绍敏接任。
全国罕见的“70后”副省级
费高云,1971年8月生,江苏淮安人。1993年8月,在扬州工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毕业后,作为一名选调生,进入扬州市邗江县施桥镇团委担任团委副书记、书记。在20年时间里,先后在邗江、仪征、南通、常州4地担任过近20个职位。作为江苏省选调生的优秀代表,费高云曾被邀请到江苏省委党校为年轻选调生做报告。
2000年11月,29岁的费高云从邗江县运西乡乡长的位置上晋升县级市仪征市副市长,开始了长达10年的县官生涯,37岁时升任仪征市委书记,成为当时江苏最年轻的县委书记。
2011年8月,费高云升任南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通州区委书记。2012年10月,南通启东排海工程事件引发全国关注,费高云临危受命兼任启东市委书记,全程负责处理此事。费高云以市委常委和组织部长身份同时兼任两个区县的书记,在江苏政坛极为罕见,虽然是特殊情况下的安排,但也证明了费高云处理复杂紧急问题的能力。
此外,南通市通州区是江苏近10年来首个县改区的地方,这一过程有3年过渡期,费高云主政期间顺利完成这一过渡,为以后江苏多个省辖市市区扩容带来经验。
2013年7月3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任命费高云为常州市代市长,他成为彼时江苏省第一位“70后”省辖市市长。此番履新副省长,费高云成为江苏省唯一的一位“70后”副省级干部。
决策(juecezazhi)注意到,放眼全国,“70后”副省级干部也很罕见。梳理发现,除刚刚履新副省长的费高云外,全国“70后”省部级地方领导仅有3位:
现任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诸葛宇杰,1971年5月生。
现任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刘捷,1970年1月生。
现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时光辉,1970年1月生。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11月,刘捷当选江西省委常委,当时,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党委常委中,刘捷是第一位任副省级的“70后”。
“70后”省部级为何罕见
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曾主持过一项调研,对100多名“70后”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认为,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勇于开拓创新,是70后干部最重要的特征,他们年富力强,接受新知识快;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具有国际眼光,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越来越高。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这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亲历了一个变革和发展的时期。
“70后”干部大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参加工作的,在20岁到40岁之间,他们经历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进程,一路走来,不论是国企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还是社会治理领域内的各项改革,他们不仅耳闻目睹,很多人更是亲身参与者。
尽管如此,“70后”的省部级领导,甚至是厅局级地方领导,为何比例如此低?
其实,现在“70后”干部的晋升速度正处在比较合理的范围。按照干部职务晋升制度规定,大学本科毕业生初任职务为科员,晋升副科、副处、副厅和副部职务时,要求在下一级职务上任职满3年以上;而晋升正科、正处和正厅职务时,则要求在下一级职务上任职满2年以上。这么一算,如果一点不耽误,本科毕业晋升至副部级职务最短时间要求18年以上,正常情况下,部级官员年龄最小应在40岁以上。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相对于“60后”,国内“70后”干部的仕途中,破格提拔经历变得越来越少,大部分的干部的成长路径都是在“按部就班”,他们从大学毕业到成为正厅级干部基本都经历了十七八年的历练。
此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干部代际更替逐渐放缓。以“70后”副省级官员时光辉为例,时光辉于2013年晋升上海市副市长,此时距离中国出现第一位“70后”正厅级官员(原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廖飞)已经有十年的时间。相较“60后”,“70后”晋升的速度明显要慢一拍。
中组部2014年下发的《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对班子年龄结构配备也指明了方向:要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但不再简单以年龄划线,不搞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和“一刀切”,年轻干部整体配备要和领导班子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不简单对每个领导班子搞硬性配备。
这一要求也让这些年轻干部们更加脚踏实地,使得他们在仕途的各个阶段都能有较为完整的任职周期,得到更加全面综合的锻炼。这种稳健的干部提拔模式,不仅让干部个人受益,也将对中国未来一二十年的科学、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受人瞩目的“选调生”官员
和费高云一样,前不久刚履新南京市长的蓝绍敏身上也有一个受人瞩目的身份标签——选调生。
费高云1993年8月毕业选调至扬州市邗江县施桥镇团委,2000年11月成为江苏省仪征市委常委、纪委书记。7年时间,费高云升职县处级。现已升至副省级。
蓝绍敏1981年9月大学毕业选调至共青团江苏省启东县委,1998年8月,成为如皋市委副书记。蓝绍敏升职县处级用了17年。2017年3月已升至副省级。
选调生作为“党政后备干部”来培养,最早的一批产生在1965年,后因“文革”中断。从1980年重新启动到1986年再次中断,全国共选调12700名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从1999年10月全面恢复选调生工作以来的10多年里,人数规模持续扩大。在安徽,从1999年开始,每年选调50名左右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2004年增加到115人,此后每年人数都在增加。
按照选调生的制度设计,他们的第一站都是下到乡镇基层。
与土生土长的当地干部相比,选调生是“空降兵”。他们一般会在实际工作中分化成四种不同的类型:积极进取型、满足现状型、无所作为型,还有一部分就是另辟蹊径型,他们选择离开选调生队伍,从事其他职业。
理论上说,一名政府公职人员从大学本科毕业到考取公务员,再到晋升乡镇或县直机关科级正职,最快可在28岁完成。但根据《决策》曾经做过的一个调查发现,庞大的选调生群体中,十人中仅一人能升至县处级。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
大家都在读
5、声音 | 临泉县委书记真情表达:到人口第一大县做书记是我的荣幸
6、太精辟了!中组部“笔杆子”徐文秀:中国年轻干部最缺这几样东西!
点个赞,每天都有好文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