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或许不差人、不差钱、不差地,到底差什么?
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但是一提到乡村振兴,不少人尤其是基层干部会摆出“老三难”——缺人、缺钱、缺地。毋庸置疑,这些难题的确存在,但是只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部署,积极转换脑筋,创新思想方法,“老三难”就会妥善解决。
2月23日,安徽太和2018年全县干部春季培训班上,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季翔应邀为2400多名太和干部做了题为“问答乡村振兴”的专题报告,围绕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怎样实现乡村振兴、国外乡村振兴经验4个方面做了深刻而生动的解读。
报告中,季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乡村振兴差不差人?差不差钱?差不差地?”这一问题,结合学习思考和自身工作经历,以及众多省内外实际案例,季翔极有说服力地给出了或许“不差人、不差钱、不差地”的理由,使在场听众耳目一新、精神一振。
乡村振兴如何不差人、不差钱、不差地?小编以问答形式重现报告现场季翔对这一问题的解读。
培训班现场
用人三招
答:这些难题的确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参悟透领会好、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动脑筋转换思维,这些所谓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首先看“缺人”,县里同志感到最难的是在谋划发展、选择项目、技术攻关、研发创新的时候缺人才、缺专家,按照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要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要指示,我认为,用人有三招:
第一招,不要人到心不到智慧不到的各类专家;
第二招,可要人不到心到智慧到的各类专家;
第三招,更要人到心到智慧到的各类专家。
第一招毋庸置疑,第三招是理想状态。
重点谈第二招,通过现代化通讯交流手段,完全可以做到人不到,但心到智慧到。
这里有两个方面可以作为,从乡村振兴的市场主体来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诚心诚意,即使给的报酬稍微低一点,那些技术人才和专家总是愿意帮助你的;
第二,企业可以按照股权、期权等现代市场经济合作方式吸引人才和专家过来,这样一来,即使他人不到,也会心到、智慧到,从而帮助解决企业的疑难杂症。
从政府层面来说,我认为政府至少可以做两类事情。第一,企业找不到的专家,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企业听不到、看不到、想不到、请不到的人才,政府替他找到,这也是政府的责任和服务能力。
第二,政府还可以对市场主体聘请专家进行补贴、奖励和引导。如果有这两个方面的努力,相信专家们会非常愿意过来帮助你。可能他人在北上广,却心系安徽、心系皖北、心系太和,完全有可能的;然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专家的满意,吸引邀请更多的专家来振兴乡村。而且,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者多劳,各类专家如果不充分发挥才华,我想,对有关各方都是莫大的损失。
以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师”为例,上海的工程师利用周末一天的时间到江浙去帮助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解决难题,正是这种跨越时空的支持,直接促成了江苏、浙江两大经济强省。今天的皖北,在基础设施、交通通讯、政策支持等方面,很多地方不比当初江浙的条件差,甚至更好,没有理由吸引不到专家和人才。
资源整合的四种形态
答:整合资源有四种形态。
一是自己不被作为资源;
二是自己被作为资源;
三是自己不会整合资源;
四是自己会整合资源。
这里面最理想的是自己被作为资源,又会整合资源,但现实中往往不是这样的。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自己不被作为资源,但会整合资源;最痛惜的是自己被作为资源,却不会整合资源。基于整合资源的四种形态,我认为基层政府、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创业创新群众,非常有必要每日“两问两答、自问自答”:自己被不被作为资源?!自己会不会整合资源?!
以太和县为例,太和没有医药大学,没有高端的医院,又是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但怎么就能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呢?这就要归功于全县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外走南闯北、开疆拓土的太和药商,太和本身没有医药资源,他们却非常擅长整合资源,培育了公认的省级现代医药产业基地。
上述“用人三招”和“整合资源的四种形态”,对于基层和后发地区解决用人难的问题应当有启发、有帮助。如果我们转换脑筋,就不存在缺人的问题。
如果人的问题解决了,有了一流的专家,我们就能够谋划出乡村振兴的好项目,有了好项目就不存在缺地的问题,从而实现人、钱、地的良性循环。缺地是个伪命题,如果真是好项目,不可能缺地,省里对一些好项目还点供呢!缺钱也是如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从财政、金融、社会资本方面推出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干货”,真正的好项目不会缺钱。
乡村振兴四策
答:建议一:创新思维
网络上一篇文章认为,思想才是第一生产力,对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 习总书记强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推动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有正确思想和政策,而且要有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后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不坚决按照习总书记新思想的明确要求,及时转换脑筋,创新工作方法,就会事倍功半;如果转换脑筋,就会一通百通、事半功倍。春节前,省委特意选在小岗村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我想也是动员号召全省干部群众不断开动脑筋、大胆开拓创新。
这里我引用一下毛泽东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每年的春夏之交,夏秋之交,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各要变换一次衣服。但是人们往往在那‘之交’不会变换衣服,要闹出些毛病来,这就是由于习惯的力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代,在高质量发展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习惯,按照以往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按照过去的发展路径,三农发展就会“闹毛病”,地方政府就会跟着难受。
建议二:扩大交流
基层政府分专题、有计划、经常性组织“三农” 干部外出实地学习、讨论;精准安排、奖励资助“能人”和企业负责人到县外、市外、省外、国外考察三农、洽谈合作。我曾经概括出三只青蛙的形象,三只青蛙,是指井底蛙、跳跳蛙、好运蛙。
井底蛙,是指人看不到,往往就会想不到;听不到,往往就会做不到。客观地讲,由于生命有限、学习有限、经历有限甚至性别有限等局限,一定程度讲,人们往往会是井底蛙。
跳跳蛙,是指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见贤思齐、取长补短、求知若渴,而不要吹毛求疵、熟视无睹、自暴自弃。
好运蛙,是指人们要想能够好运长久,必须先开窍,熟练组合运用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善于不断地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吸取智慧,既要反对土八股,又要反对洋八股;既要吸取土营养,又要吸取洋营养。
扩大交流的目的就是避免做井底蛙,力争做跳跳蛙,最终成为好运蛙。
建议三:职教兴县
没有转型升级,难有高质量发展;
没有技能提升,难有转型升级;
技能提升要从多形式职业教育培训做起。
地方职业教育应当遵循“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原则,抢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政策机遇,围绕美好生活奋斗目标,兼顾各类学员实际状况,始终坚持换位思考,聚焦乡村振兴各个关键领域,比如农业技术、科学加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全科医生等,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务实管用,既要“端菜”、又要“点菜”,既要小题大做、又要无中生有,既要立足本地、又要服务周边。
建议四:设计兴县
好发展要有好企业,
好企业要有好产品,
好产品要有好设计;
价格背后有品牌,
品牌背后有信任,
信任背后有品质,
品质背后有设计。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国家发展、地区进步、乡村振兴的最根本保障,是人人都喜欢、市场广泛接受的好产品、好服务。从发达国家和地区走过来的路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好产品的背后,除了技术创新,还有品牌创新、设计创新,其中我们最大的短板是设计创新。
当前,很多农业产业化企业、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缺乏设计意识,不善于整合创新资源,处于产业链底端,需要聪明设计来放大价值。对于设计师来说,其作品转化为产品,缺乏供应链支撑,设计服务缺少创新源泉,处于被动地位和浪费状态。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按照1号文件部署,积极支持设计师下乡,加上“人人皆人才、个个会创意”,广泛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典型产品示范、建立服务体系、浓厚设计氛围三个方面下大力、用巧劲,推动各类市场主体通过提供让消费者爱不释手、离不开的、层出不穷的好产品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 END --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2、山东终于意识到自己落后了!节后第一天,省委书记的话很实在(重磅推荐)
3、市委书记的开年“六争”,“震醒”了这座副省级城市!(强烈推荐)
为乡村振兴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