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举报老领导

决策杂志 2018-10-27

刷屏了!


10月24日,“伊利谣言案”宣判后不久,伊利在官网发布万字长文《关于谣言案更多真相的公开信》,举报公司前董事长郑俊怀诋毁伊利、挪用2.4亿公款,并且恳请彻查郑俊怀及其“保护伞”。


举报自家前董事长,这种一般在电视剧里才有的情节,引发巨大关注:伊利谣言案是怎么回事?为何要举报自家前高管?郑俊怀是何其人也?真相到底是什么?


来源:伊利官微截图


伊利在公开信中直指:

 

种种迹象显示,伊利谣言案与郑俊怀脱不了干系,今年3月谣言案案发前,郑俊怀北京密会刘成昆,诋毁伊利的谣言文章随即出炉。

 

郑俊怀挪用2.4亿公款,14年来无人处理。伊利23日已向中央巡视组递交了举报材料。

 

原国家级领导、多位省部级领导、厅局级领导充当郑俊怀“保护伞”,人为抹掉郑俊怀数亿元犯罪事实,运作假减刑。

郑俊怀何许人也?

 

郑俊怀,伊利前董事长,现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据了解,郑俊怀2004年12月因涉嫌挪用公款罪入狱,2005年12月31日被判刑6年。2008年9月,因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获得两次减刑机会,郑俊怀刑满释放。


2011年,郑俊怀加入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并于2015年1月出任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一直至今。


对于伊利公开信内容,郑俊怀代理律师——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杨航远24日称“还不知情”,暂不回应。



郑俊怀与伊利谣言案有何关系?


今年3月,闹得沸沸扬扬的“伊利董事长潘刚被查”传言一事,是这次伊利公开信的导火索。


3月24日起,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作者刘成昆陆续在其公号发布《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出乌兰记——童话故事》三篇文章,暗示性地把“小说”所指与伊利董事长潘刚联系在一起。

 

3月26日上午,自媒体人邹光祥在其公号发文称“光祥财经获悉,潘刚已于近期回国,很快被有关部门带走并协助调查。”


这是伊利多年来遭遇的一次最大危机。伊利随后发布澄清公告称,相关报道不实,市场传言均为谣言。


5月初媒体报道显示,在接到伊利公司和潘刚本人书面报案后,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依法开展侦查,以涉嫌寻衅滋事罪、诽谤罪将此前在自媒体发布上述谣言信息的2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对2人批准逮捕。


10月24日,就在伊利公开信发布前几个小时,自媒体人“伊利谣言案”一审宣判,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邹光祥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以寻衅滋事罪判处刘成昆有期徒刑八个月。两人当庭表示上诉。

  

伊利谣言案发生后,郑俊怀的代理律师曾发声明称,郑俊怀与刘成昆等人“不认识,没有任何交往”。从目前媒体披露的消息看,上述一审宣判也并未提到刘成昆与郑俊怀存在被指使与指使关系。

 

公开信中的一些细节


有关郑俊怀和伊利谣言案的关系,伊利公开信中提到了一些细节。

 

公开信称,检方出具的证据显示,刘成昆供述案发前,郑俊怀主动约他在北京建外SOHO见面,向其提供了谣言案文章中的相关信息。

 

随后,刘成昆在朋友圈大张旗鼓地发了预告:“今晚我要写篇短篇小说,超级重磅,大家敬请期待。”当晚,他就将造谣伊利及管理层的文章发表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并将链接发到一个有着200多人的财经记者群里,引发了群里对伊利及管理层的讨论。


刘成昆与郑俊怀(微信名“关怀”)之间有微信聊天记录,谣言引爆网络后刘成昆向郑俊怀汇报,说“给我更多消息,才能接着写”。此前,刘成昆鼓吹郑俊怀的文章也暴露出:他曾与郑俊怀多次见面,接受过郑俊怀的宴请,称呼郑俊怀“老爷子”……


郑俊怀有强大“保护伞”?


伊利公开信称:


记录郑俊怀挪用2.4亿公款犯罪事实、证据确凿、犯罪分子供认不讳的78册案卷,14年来一直存放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今年机构改革后转到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被长期包庇,至今未公诉。


2004年郑俊怀等人被抓后,其“保护伞”四处活动,人为抹掉郑俊怀挪用2.4亿巨额公款及诸多涉嫌重大经济违法犯罪线索,只选择了涉案金额较小的1650万予以6年有期徒刑的轻判;又人为操控假减刑,把郑俊怀的刑期减到3年半。


伊利还称,郑俊怀除了有“保护伞”,还有“马前卒”打手。刘成昆就是其中一员,刘成昆在庭审中当着妻子的面辩称“与人约炮”“与卖淫女聊天”是工作需要。


事件后续将如何发展?

我们拭目以待……


新闻多看点


郑俊怀、潘刚、自媒体……中国乳业江湖流传许多年的“伊利恩仇录”,比连续剧剧情还令人猝不及防。


▲郑俊怀 图据东方ic


如果不是实名举报,郑俊怀在很多民众的印象中将定格于“上一代企业家”代表。


1983年,郑俊怀担任伊利集团前身、呼市回民奶食品厂厂长;1993年,伊利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于3年后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时任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的郑俊怀,自此被业内称为“乳业教父”。


上世纪90年代,正是中国乳业开始蓬勃发展的阶段,时值国企股权改制大潮,在直接谋求产权清晰化不可能的前提下,很多人采取了比较激进的方式,郑俊怀就是其中之一。


他跟当时的很多人一样,选择了曲线MBO的道路,即他和伊利的二十多名主管出资成立了一家“华世商贸公司”,相继收购一些国有企业所持的伊利法人股。由于郑俊怀团队并没有太多的现金,因此在收购中便采取了一些“灰色”做法。


潘刚


故事的另一条线索,则要从郑俊怀推动伊利股份制改革前一年(1992年)说起。那一年22岁的潘刚进入呼市回民奶食品厂,从一线起步,担任质检员。科班出身的潘刚年轻能干,颇受郑俊怀器重。


2002年,32岁的潘刚出任伊利集团总裁、董事,是当年全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最年轻的总裁。此次伊利的举报信中也提到,“潘刚总裁带领着这样一个一心为伊利拼搏、屡创佳绩的团队,却莫名其妙遭遇了来自时任伊利董事长郑俊怀的打压。”


郑俊怀与曾任伊利高管的蒙牛创始人牛根生


而1998年,时任伊利高管的蒙牛创始人牛根生与郑俊怀的矛盾激化,出走伊利随之创办了蒙牛,掀起乳业江湖著名的双雄对抗。


从此,郑、牛、潘三个人的命运走上了不同方向。


2004年6月,郑俊怀被举报“侵吞国有资产”,曲线MBO的做法原本就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在法庭上郑俊怀称:“所为一切均是为了解决管理层持股的来源问题,至今不明白我的行为已经犯法。”


而牛根生和他的蒙牛则迎来辉煌,2004年6月10日,就在郑俊怀被举报的同一个月,蒙牛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牛根生也以1.35亿美元的身价进入当年度《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榜”。


潘刚则临危受命,在郑俊怀被捕11 个月后上演了令人惊叹不已的乾坤大逆转,带领伊利从低谷走上反弹,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乳业领军者。


-- END --


来源:央视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侠客岛

编辑:胡心玥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查看省级机构改革专题




大家都在读

1、受贿细节披露!曾自封合肥“地铁之父”的他受审了

2、一目了然!十九大一年间打“虎”全纪录

3、机构改革后,12省的省级党政机构数量已披露

4、全国副省长最少的省,2人同日获任省政府副职!

5、他率组巡视安徽




不点个赞再走吗?↓↓↓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