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实践】治理的空间:曾厝垵“美好环境共同缔造”

李郇教授 城市化研究 2019-12-27

厦门的美丽厦门发展战略,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基础,美好环境共同缔造,基础在社区,核心在共同,共同就是要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曾厝垵文创村在共同缔造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完善社区自我管理机制,推动业主、商家、游客等多元主体自治共管,让各类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让群众成为曾厝垵发展的“主角”。


  • 曾厝垵的愿景


海子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描绘了尘世的清新可爱,充满生机活力的幸福生活。而背山面海的曾厝垵里有着质朴的民宿、文艺清新的店铺、古色古香的民厝……正代表着这样一种生活的氛围。一群有梦想的曾厝垵人,为了曾厝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愿望一直努力着。


图1曾厝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空间发展历程


纵观曾厝垵的历史,主要为组团式布局的古厝群,沿五条街道分布;随着侨民回乡投资建设,围绕着古厝群发展起许多西式洋房,当时土地及房屋出租比较少,保持了较好的农村风貌,开始东西向拓展。1997年左右,厦门环岛路建设完毕,良好的交通条件、背山靠海的格局,以及较少的人口、充裕的空间、自由的创作环境吸引了厦大的文青、雕塑艺术家等前来,形成了曾厝垵“文艺渔村”的氛围;此时空间拓展以南北向为主,从靠海向靠山延伸。


图2曾厝垵空间发展历程


在2004—2005年,受鼓浪屿旅游热影响,陆陆续续有客栈经营的业态进驻曾厝垵,特别是2010年动车开通,更多的游客前来曾厝垵游玩,曾厝垵家庭旅馆业井喷,使曾厝垵内餐饮等商业发展势头强劲,土地价值不断上升,原本以居住为主的功能在商业化侵蚀下,形成了文艺店铺、餐饮商业、客栈等不同功能高度混杂的格局。


图3多样的空间格局


文艺店铺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山街、文青街、旗杆內街沿街两侧。餐饮商业沿着曾厝垵五街沿街蓬勃发展,这一空间特征有利于集聚游客等人群进行消费,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文艺店铺与餐饮商业沿五街呈现线性布局不同,客栈主要分布在五街内部的巷道之内;目前曾厝垵保存良好的开放场所主要有拥湖宫、基督教堂等宗教建筑。


图4曾厝垵内的文艺店铺


图5基督教曾厝垵堂


  • 共同治理的关系


曾厝垵名气大大提升,经济利益促使商业化。商业化带来的租金上涨使得文艺青年的生存空间越发狭小。由此,代表民宿商家的曾厝垵文创会应运而生,之后又进一步建立居民、业主、店主的多方沟通协商机制——曾厝垵文创村公共议事理事会。其职能在于对曾厝垵发展决策、建设规划、日常管理、声誉形象等进行讨论、决议,理事会的议题需经业主协会、文创会分别初审后递交公议会讨论。这个由官方、资方、业主组成的议事会,大大促进了各方沟通和整改议题的实施。


图6曾厝垵文创村公共议事理事会


由于“文艺青年”活动活跃,村内家庭客栈很快兴起,但是由于政府相关政策未能及时跟进,客栈迟迟无法正规化,一直处于违章经营的状态,常被工商部门查处。没有家庭客栈,曾厝垵就只能是一个景点而不能成为一个文化休闲区。为摆脱这个困境,文创会通过公共议事理事会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合理整顿家庭客栈的方式。为了帮助社区保持“文艺”特色经营,基层政府寻找变通,实施一些只在曾厝垵社区内生效的管理规则。通过客栈自愿整改、业主配合、政府部门政策支持重启家庭客栈的发展。


图7曾厝垵内的民宿


思明区基层政府为推动曾厝垵社区主动参与改造提出了奖励、补助等方法,鼓励社区提出改造方案,共同出资建设。政府首先出资租赁社区物业并把它改造为曾厝垵“渔村时光空间”民俗文化馆,交予文创会管理;用于陈列南音、高甲戏、掌上木偶戏等艺术精品,讲述曾厝垵民俗艺术发展史。其后文创会联合社区内业主和商家提出两个重要文化设施改造方案:


图8渔村时光空间


(1)由政府与金门大赞会所合资把原金门大赞会所物业改造为渔村文化馆;


图9渔村文化馆


(2)由政府与红素客栈合资把客栈部分空间改造为曾厝垵闽台文化馆,通过展品、文物、照片及交流活动讲述曾厝垵闽台文化历史。不难看出,文创会的改造方案旨在强化曾厝垵社区的文化特色,以重新塑造“文艺村”空间景观。


曾厝垵社区的政治、行政组织也参与景区建设。社区的党委和居委会充分利用辖内退伍军人、热心居民、消防协会等资源,协助群众成立文创村义务消防队、义务巡逻队等特色自治队伍。联系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对自治队成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其掌握相关备勤、排险知识,不定期对宫庙及周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在社区公共空间重整方面,基层政府聘请大学规划及建筑专业人士联同社区公共议事理事会,组织业主、商户共同讨论方案,通过协商条件来协调整改所涉及到的个别业主及商户利益。


图10专业人士与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公共空间重整


从渔村、文艺村到特色文化旅游区的社区景观变化,显示出曾厝垵社区治理关系始终由国家、资本和居民三种力量构成,而且企业、居民的组织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功能角色。在社会治理模式上,曾厝垵社区不是通过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来实现的,而是大量依靠文创的意识和文创的力量来推动管理,这是一种社会治理的创新。它不仅能改变环境,还能改善居民生活,提高就业能力,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提供了新的“城中村”改造的样本。



---------------------------

更多内容分享请关注“STSU城市化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