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发现】中国城市贫困报道(1):中国城市户籍贫困人口有多少?在哪里?

袁媛 教授 城市化研究 2019-12-27

计划经济时期,在充分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下,中国城市中陷入贫困的家庭数量较少、增长速度慢,贫困人口主要是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的“三无人员”。与大规模的农村贫困人口相比,城市贫困是无足轻重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深化引发下岗、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户籍制度改革带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在社会福利改革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的背景下,以下岗、失业和农民工为主体的新贫困人口大量涌现。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城市贫困人口来源广泛、数量增多、涉及面大,引起了政府、学者和媒体特别的关注。

本系列报道将简述中国城市贫困的背景、度量、不同空间尺度下贫困人口的分布、发展趋势和反贫困的地域政策等,期望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研究信息。

今天首先谈谈中国城市户籍贫困人口主要有哪些种类?总量有多少?分布在哪里?贫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贫困的度量有绝对和相对之分。本文仅探讨狭义贫困概念下的绝对贫困人口。


城市贫困线和贫困深度

“贫困线povertylevel/line)是为度量贫困人口而制定的标准,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各个城市的财政状况不同,建立全国统一的城市贫困线比较困难。1997年全国开始推行最低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低保线可用作衡量每个城市的绝对贫困线。

贫困深度是贫困者人均收入与贫困线的缺口。最低保障金是补齐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与最低生活标准的差距,因此人均最低保障金支出额度,即为贫困深度。


以下选取1997-2013年民政部最低保障人口数据,来衡量城市户籍人口的贫困规模、种类、程度和发展阶段。


城市户籍贫困人口概况

截至2013年底,全国城市户籍贫困人口2064.2万,相比上年下降3.7%城市低保金支出人均252/月,城市贫困深度比上年增长3%。城市户籍贫困人口类型多样(图1)。

1 2013年我国城市户籍贫困人口类型


城市户籍贫困规模的演变

1997年设立低保制度以来,全国城市户籍贫困规模呈现3个发展阶段(图2)。快速增长阶段(1997-2003年):城市贫困人口增长迅速,从1997年的87.9万增长到2003年的2246.8万;相对稳定阶段(2004-2009年):城市贫困人口规模相对稳定,但也有缓慢增长,并于2009年达到2435.6万人的高峰;缓慢下降阶段(2010年之后):城市贫困人口规模开始缓慢下降,2013年回落到了2002年的水平。

2 1997-2013年全国低保人口总量和增长率变化图


城市户籍贫困人口分布

全国城市户籍贫困人口分布的地区间差异较大。按照东中西三大区域划分,2013年中部地区最多,约1048万人(51%;其次为西部地区,约692万人(33%;东部地区最少,约324万人(16%(图3)。

图3 我国东中西部城市贫困人口比例


分省份看,城市贫困规模总量较大的基本是人口大省,例如四川、黑龙江、湖南、河南和湖北等;而西藏、浙江、海南、福建和宁夏等城市贫困规模较小。城市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的是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如:甘肃、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和山西等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贫困发生率较低,如: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和北京等地(图4)。

4 2013年全国主要省份的贫困状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