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发现】回乡劳动力能成为小城镇发展的新动力吗?

2014-12-13 殷江滨 李郇 SYSU城市化研究院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建国以来,国家在城市发展方面一直强调限制大城市的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大城市获得了较快增长,小城镇则未实现预期发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进大城市快速增长的城乡人口流动格局正出现新的变化,即出现农民工返乡就业——劳动力回流的现象。


我们对广东省山区城市云浮全市5个县(市、区)进行农户调查,共调查农户602户,涉及人口2940人,劳动力1916人,其中,回流劳动力340人,外出劳动力612人,留村劳动力964人,回流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7.8%,占具有外出经历劳动力的35.7%。农村劳动力回流新趋势对于当前小城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回流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为小城镇发展提供新的人口动力


从事非农产业,实现就业结构的非农化转化是城镇化的重要表现。云浮市农村回流劳动力在就业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非农化趋势(如下图)。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在回流后分布于工业和建筑、商业餐饮等服务业,从事传统农业的劳动力逐渐减少。从事非农产业回流者的比重从1995年之前的25%迅速升至2006年以后的56%,其中,从事工业行业的回流者增加最为明显。


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回流后的就业体现出明显的向城镇集中的空间趋势(如下图)。回流后选择在家乡的县城或镇就业的比重从1995年之前的19.6%上升至2006年以后的32.6%。其中,2000年以后,县城就业比重明显增加,镇的比重则变化不大。这表明县城作为农村地区传统的政治、文化中心,正逐渐成为农村非农就业的重要载体,其经济中心的地位在不断增强。


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回流后选择进入县城就业,为小城镇的增长提供了新的人口动力。来自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回流相结合,促进了县城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这将改变我国长期以来中小城镇增长乏力的局面,从而对区域城镇体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2.回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小城镇发展提供新的服务业动力


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回流后从事传统农业的越来越少,而是选择从事农业的规模经营。


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龙头企业相结合,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生产组织模式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并在当地产生了对农副产品加工的巨大需求,促进了县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专业化及组织化程度提高,对县城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开始增加,从而为县城传统的以商贸、物流为主导的服务业注人新的内容,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新的服务业动力。


3.回流者多已成家立室,为小城镇发展提供新的社会保障需求


调研发现,云浮市外出劳动力回流时的平均年龄为30.34岁,照顾小孩和老人是回流的主要原因。这部分劳动力进入城镇,其带眷系数明显大于大城市的年轻劳动力,从而对县域城镇中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产生大量的需求,为小城镇的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但是,当前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建设的不足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有限转移,表现为目前较为普遍的亦工亦农的就业模式。它导致了每天往返于农村地区城镇与村庄的钟摆式的交通,造成农村地区的不完全城镇化。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投稿时请在标题处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