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发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贫困问题

袁媛 古叶恒 城市化研究 2019-12-27



珠三角全域规划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继广东省城市户籍贫困报道之后,今天我们看看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城市户籍贫困人口主要有哪些种类?总量有多少?分布在哪里?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积极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率先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2012年底,这个土地面积仅占全国0.43%,常住人口仅占全国4.2%的地区,创造了全国9.2%的经济总量,城镇化率达84%,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


然而,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浪潮中,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珠三角的城市贫困问题也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相比计划经济时代的“三无”人员,现时的城市贫困阶层构成更加复杂,空间分布特征也更加明显。接下来,将选取民政部公布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①,衡量城市户籍人口的贫困程度,并分析珠三角地区城市贫困的规模变化和空间差异。


城市户籍贫困概况

截至2013年底,珠三角共有城市户籍贫困人口9.21万人,占广东省城市户籍贫困总规模的27.01%。城市人均低保金支出303.68元/月,高于全省236.67元/月的水平。城镇户籍贫困人口中,传统“三无”人员有0.54万,新增城市户籍贫困人口8.67万。失业者、女性、残疾人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比例较高 (②)。

图1 珠三角弱势群体占城市户籍贫困规模的比例


特征一:城市户籍贫困规模逐年下降
珠三角的城市户籍贫困规模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13.55万下降至2013年的9.21万,降速也在不断增大(图2)。分地市看,2007-2013年间,除了惠州市的城市户籍贫困规模有稍微上升外,其他八个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图3),这表明近年来珠三角整体的城市贫困状况在逐步改善。
图2 2007-2013年珠三角城市户籍贫困规模变化
图3 2007-2013年珠三角各市城市户籍贫困规模变化


特征二:珠三角西岸的贫困发生率高于东岸
珠三角的城市户籍贫困存在地区差异。从绝对规模(贫困总量)看,广佛肇都市区的城市户籍贫困规模最高(55.6%),其次为深莞惠都市区(24.6%)和珠中江都市圈区(19.8%)。但从相对规模(即贫困发生率)看,珠中江都市区的贫困发生率最高(0.45%),广佛肇都市区次之(0.41%),深莞惠都市区最低(0.38%)(图4)。珠三角西岸的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东岸,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珠三角东西两岸发展的不平衡。
图4 2013年珠三角城市户籍贫困的地区差异


特征三:广佛成为珠三角城市户籍贫困的高度集聚区
以县、县级市和市辖区为空间单元③,分析2013年珠三角地区城市户籍贫困的分布格局。广州和佛山是珠三角城市户籍贫困的高度集聚区(图5)。两地的城市户籍贫困人口占珠三角总量的47.76%,仅广州就占了37.48%。贫困规模排在前十位的区县有六个位于广佛两地,包括荔湾、越秀、海珠、白云、顺德和南海等。
图5 2013年珠三角城市户籍贫困规模分布


特征四:中心城区成为珠三角城市户籍贫困的高发区

贫困发生率的分布图显示,广州的荔湾区、越秀区和海珠区,肇庆端州区,深圳罗湖区,珠海香洲区,江门江海区等中心城区的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外围郊区和县(图6)。内城区成了珠三角城市户籍贫困的高发区,尽管有别于西方国家存在的内城贫困现象,但在政策上仍需对此加以重视,避免珠三角中心城内局部地区贫困的进一步加剧。

图6 2013年珠三角城市户籍贫困发生率分布



注释:①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面向城市户籍人口,不包含农村户籍人口,也不包含未入户当地的外来人口。②各弱势群体之间存在交集,如部分贫困人口既是老年人同时又是残疾人,因而各弱势群体的比例加和并不等于1。③东莞、中山以地级市范围为空间单元。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在标题处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