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境管制对珠江三角洲污染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

2015-02-12 沈静等 SYSU城市化研究院
本期内容来自中山大学沈静老师,是“珠三角系列”的第十一篇,感谢作者授权发布。
作者介绍
沈 静: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广东 广州 510275向 澄:宜昌市规划信息咨询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0符文颖: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东 广州 510631
环境管制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已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课题,但这一问题又是复杂和多维的。著名的“污染避难所”假说(Pollution Heaven Hypothesis)指出发展中国家因为环境管制宽松而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污染产业的“避难所”。相反,著名的“波特假设”却认为适当严格的环境管制将促使企业技术创新,以抵消环境管制造成的成本,从而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区位因环境管制而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比较小。本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在分析其2000~2010年污染产业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模型来论证环境管制是否影响产业空间分布以及其对不同产业类型的影响程度。本研究中污染产业的界定,采用赵细康依据中国各工业行业的污染强度划分的严重污染类型产业和中度污染类型产业,即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
一、珠三角污染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
珠三角污染产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1 168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6 417亿元,翻了5.5倍,增长速度呈“S”的趋势。2001~2010年珠三角污染产业占广东省的份额比重下降,充分说明某些污染产业开始由珠三角地区向非珠三角地区转移。珠三角污染产业空间分布呈现梯队式的特征。2000年的三个梯队分别是广州、佛山和深圳、其他城市,2010年则变为佛山和广州、深圳和东莞、其他城市。2000~2010年珠三角污染产业的各行业增长变化差别大。增长最快的行业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和化学工业,其次是非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黑色金属行业。珠三角污染产业的各行业占广东省份额的变化速度差别大,非金属制品业所占份额明显下降,由2000年的80%下降为2010年的64%,而造纸及纸制品业、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下降幅度很小,化学工业、有色金属行业先升后降,黑色金属行业所占比例却上升。说明2008年广东省实施“双转移”政策以后,非金属制品业由珠三角向非珠三角产业转移,黑色金属行业却向珠三角集聚。珠三角各市各污染行业的空间分布变化较大,见图。广州市除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占珠三角同行业比重有所增长之外,其余行业所占比重都在下降;佛山市各行业所占比重都在上升;东莞市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比重不断增加;深圳市各行业比重均有下降;肇庆市非金属制品业和有色金属行业比重明显增长;惠州市化学工业比重增长明显;珠海市化学工业和黑色金属行业的比重有所增加;江门市有色金属行业比重有所增加。
图 2000年、2005年、2007年、2010年珠三角各市各污染行业的产值比重
二、环境管制对污染产业空间的影响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珠三角地区的政策机制体现出环境管制对污染产业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家层面各项环境治理规章和制度越来越完善、珠三角地区内部各城市环境管制水平存在差异,在2001年的《广东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2003年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及2007年9月落实“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政策法规的影响下,某些珠三角城市直接采取措施迫使污染密集型企业搬迁,如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地提出对电镀、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建材、冶炼和发酵等行业的严格控制和逐步搬迁的要求,以佛山对陶瓷企业的整治为例,最终使4/5的企业搬迁或者关闭。本研究再依据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与劳动力、成本、集聚等投入相关,其中成本与资本投入、交通条件等相关,建立面板计量模型如下:Nit=αi+ Bi1ln(FDIit)+Bi2ln(SOPit) + Bi3ln(WAGEit) + Bi4ln(ROADit) +Bi5ln(AGGit) +Bi6ln(ERit) + Bi7 ln(AGGit)ln(ERit)εit (2)其中,α为个体固定效应,表示与各地区相关的、时间上恒定的未观察因素,ε则为随机扰动项。N为污染产业总产值/广东省该污染产业总产值比重,代表污染产业区位; FDI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SOP为国有资产总值(实际统计为国有控股和集体工业资产之和),实际利用外资投资额和国有资产总值代表资本投入;WAGE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反映人力资本的投入;ROAD为单位面积晴雨通车里程,反映基础设施的投入;AGG为当地工业企业数占广东省比重,作为商值反映产业集聚程度;ER为环境管制的变量。衡量环境管制的水平是研究环境管制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关键,目前所采用的指标包括许治污成本、治污设备的投资额、污染物的排放量(特别是SO2的排放量)、环境管制政策执行情况、某一环境政策实施前后来判断,甚至还有学者选取替代变量,如用人均收入作为内生变量代替环境管制水平。本研究分别用工业SO2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获得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等四个指标来测度环境管制。模型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区位要素水平的情况下,工业SO2排放量的环境管制程度与污染产业分布呈负相关。该结果也证实了,明确将SO2减排率作为考核指标的节能减排政策,促使各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治理SO2污染严重企业(如水泥产业、陶瓷产业等)的实践效果,由此也能解释以大气污染为主的非金属制品业向非珠三角地区转移最明显的现象。再以SO2作为环境管制变量代入面板模型,结果显示,非金属制品业、电力煤气和水的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行业的空间分布受环境管制变量影响,证实这些产业的分布与宽松的环境管制相关。以上产业中,非金属制品业、电力煤气和水的供应业的影响非常显著,显著水平接近100%,主要因为此类产业以大气污染为主,因此受到以SO2减排为手段的环境管制的影响较明显;其次是造纸及纸制品业,虽然该产业主要以废水污染为主,但也产生部分大气污染;最后是有色金属行业,影响显著性较低主要由于其产生大气污染较少。除此之外,交叉变量在分行业模型的4个行业中都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凸显了基于大气治理的环境管制手段在产业集聚的经济发达地区对污染型产业发展的抑制作用,也证明环境管制在珠三角地区已成为产业升级的手段之一,而非仅传统意义上提高社会福利的手段。
三、结论
本研究发现如下两个基本结论:①环境管制也已成为影响中国污染产业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发现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影响大气污染严重产业的空间分布,尤其以非金属制品业最为显著。这与中国近年来环境管制政策越来越严格有关,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因为环境管制政策的实施会有较高的执行成本,往往经济发达的地区更愿意将环境管制政策与本地产业政策结合起来,使环境管制手段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影响了污染产业的区位。②环境管制对不同类型污染产业的区位影响不同。本研究以单位工业产值SO2排放量为环境管制因子,发现化学工业和黑色金属行业的空间分布不受环境管制影响,非金属制品业、水电煤气生产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的空间分布受宽松环境管制的影响较显著。国外研究把这种影响差异归因于行业的要素密集程度,即资金密集型产业如钢铁产业、化工产业等的空间分布受环境管制影响小,资源密集型产业如采矿业、造纸业等的空间分布受环境管制影响也较小。而本研究发现这种影响程度的差异也受到环境管制手段的影响,即基于空气污染治理的环境手段影响空气污染严重的产业的空间分布,其背后的原因与中国的环境管制手段以“命令控制型”为主有关。
(本研究发表于《地理科学》2014年第6期)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投稿请在标题处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获得文章列表,更多内容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