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鼓浪屿认知:“快闪”的申遗建筑手绘和“心灵对对碰”的旅游从业人员座谈

2015-07-31 李渊,马梦麟 SYSU城市化研究院


作者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李渊副教授,学生马梦麟

序言
  四校(中大、清华、厦大、华大)暑假“鼓浪屿共同缔造工作坊”在同步开展鼓浪屿的历史格局演变分析、空间结构与交通分析、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优化分析、旅游指引系统分析、社区提升分析、龙头路立面改造分析等工作基础上,开始有针对性的进行鼓浪屿的认知调查和座谈。其中,认知调查包括全岛的意向调查和单体建筑的意向调查,座谈涉及的利益主体包括当地居民、游客、旅游从业人员、店家、管理部门等。这一期我们将呈现空间认知中的申遗建筑手绘和旅游从业人员座谈的内容。



Part1 申遗建筑认知:手绘图
Mission 认领建筑并手绘

  为了加深对鼓浪屿53个核心申遗要素的空间认知,工作坊的四校老师提出一个有趣的想法,即安排每个学生随机抽取一个申遗核心建筑,利用午饭前的1-2个小时,“快闪式”出现在申遗建筑现场,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速写运动(矮油,突如其来的mission搞得大家都很兴奋和各种惊讶 )。



[图1:同学绘图现场]


Card 独一无二的申遗建筑卡片

  绘制的作品中,包含了鼓浪屿的风琴博物滚(八卦楼)、各国留存下来的领事馆、西方的天主教堂、传统的建筑单体,等等。通过我们的观察和认知,进行了空间抽象和意向增强,利用手边的钢笔、马克笔、铅笔等不同的工具表达出我们对这53个核心申遗要素的独特理解。当然,我们呈现的建筑手绘图,出至于中大、清华、厦大、华大不同的同学之手,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很难取舍最优作品(只能用一个表情表达万种感情 )。老师们精心挑选了此次学生们的手稿,做了一套明信片。这个成果,即作为我们后面开展座谈的赠送小礼物,也作为此次工作坊同学们集体记忆的承载体(鉴于篇幅所限,就不把单张作品一一成列了,其实好想一一排列)。

[图2:同学的申遗建筑手绘图]



Part2 旅游认知:从业人员座谈
Public participation 座谈

  鼓浪屿承载着多元文化,也肩负着多种功能,既是中西文化交汇的人文社区,也作为国家级5A级景区,招揽了海内外各方游客。

  感谢街道办的协调和组织,我们对鼓浪屿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了座谈与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诉求和愿景,打开一扇“心灵对对碰”的大门,将公众参与的思想和理念落到实际。参与的旅游从业人员包括旅行社、旅馆商家等,在宽松自由的座谈氛围中,大家充分调动参与性和互动性,畅所欲言。

[图3:座谈现场]


Voice 意见

  概况而言,旅游从业人员反馈的问题主要包括:

(1)轮渡问题

  旅游从业人员首先反馈出对轮渡和航线管控的看法。目前,市民码头航线大概600米长,交通快速便捷;东渡码头航线距离较远。此外,由于游客还存在买不到票、等很久买票、买高价黄牛票、临时改变行程等问题,使得游客在上岛第一站就心浮气躁,抱怨不止。对于在岛上接待的导游来说,游客的怨气难免发到导游身上,游客对鼓浪屿导游会造成不信任、不好沟通等现象。对于岛上的酒店来说,因为买票难的问题,游客大多在下午4:00以后办理入住手续,这时员工将要下班,存在员工少接待不足和酒店管理上等问题。

[图4:码头现状示意图]

(2)辨识度高的旅游集中区较少,且需提升空间设计

  旅游从业人员反馈,目前辨识度高的旅游集中区有音乐学校、日光岩等这样知名景点,但是太少。此外,龙头路是最容易迷失散客旅游团的地方,且空间存在一定的提升必要性,比如榕树下遮荫空间人气火爆拥挤,旁边的空间因为没有遮阳变得空旷如也(矮油,晒呀 )。

[图5:旅游集中区与旁边的空旷区]


(3)龙头路小吃店需提供坐店服务

  座谈中也了解到目前鼓浪屿的商业业态模式也影响着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体验。比如,龙头路商业街人流排队就餐现象比较突出,很多小吃店无坐店服务,由此产生人流拥堵、过于吵杂、垃圾不好管理等问题,这些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游客组织和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图6:龙头路餐饮坐店服务不足]


(4)期望得到引导性的弹性规划

  旅游从业人员表达出对引导性规划的诉求,希望政府不要回避旅游和商业发展,强调鼓浪屿是需要游客的鼓浪屿,担心去商业化会导致很多岛民、外来人口等失业。


Response 尊重事实,客观看待

  站在旅游从业人员角度,希望限流不要太严重,不影响目前旅游业发展,这些观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旅游从业人员也表达出支持鼓浪屿的申遗工作,认可申遗的目的是为了让鼓浪屿居民具有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好的保护好历史风貌建筑、为鼓浪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从事实来看,鼓浪屿码头在2014年10月20日进行了调整,对游客的分布确实有一定的改变和影响。用直观的第三方数据来看(数据采用百度热力图,仅仅辅助说明,不去考究精度问题 ),鼓浪屿码头调整后,内厝澳区域的游客活动区域会有明显增强。这也印证了座谈中得到的信息,即码头调整后,鼓浪屿的导游在内厝澳的游客接待率明显提升。而另一方面,仅从数据来看,码头调整后,对龙头路和鼓浪屿核心景区的游客分散调节作用并不明显。在一年前(2014年7月30日),热力图上可以看到同一时间内厝澳码头区域的人流非常少,游客的分布集中度比码头调整后会明显,但是游客仍然主要集中在龙头路和几大知名景区(要来龙头路的,总将会来 )。

[图7: 码头调整前后的高峰人流分布]


  为了分析更为细致的道路上的流量,我们根据实际GPS调研结果,区分三丘田和内厝澳两个码头上岛游客的空间分布差异,可以看到码头调整后,三丘田码头上岛游客基本上活动分布在岛的南侧,而内厝澳上岛游客在一定程度带动了内厝澳社区的商业活动和游客造访。码头调整后,游览路线的选择出现了分化,三丘田码头的游客主要活动范围:延平路、龙头路、泉州路、福州路、毓园、皓月园、日光岩、菽庄花园、鼓声路沿线,内厝澳码头的游客主要活动范围:鼓声路、内厝澳路、延平路、龙头路、泉州路、福州路、毓园、皓月园、日光岩、菽庄花园、鼓声路沿线。

[图8:不同码头上岛游客空间分布]


  回到我们的起点(53个核心申遗要素),在叠合现状的人流分布情况后可以看到:鼓浪屿的人流主要分布在龙头路商业街和从码头前往龙头路商业街的主要道路上,其他异常热区为采样人气造访的景点或旅馆点、休息点。针对于53个核心申遗要素,可以看到很多游客并没有去参观游览,这点从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座谈中也得到了印证。因此,对于鼓浪屿的核心申遗要素的大力宣传和介绍变得很有必要,对核心申遗要素的指引系统和空间组织也非常有意义。我们后续的方案,也希望能够对申遗核心要素的人流组织和空间利用,提供好的解决办法(后面的故事更精彩 )。

[图9:53个核心申遗要素的人流造访情况]



结语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需要各方的参与,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不在于急于得到了什么结论,而在于这个过程本身具有意义,激发了各个利益主体的思考、实际参与到规划中来、表达了不同维度的诉求和愿景,这对于后续的规划方案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实施基础。

  最后,我们也将鼓浪屿的“快闪式”申遗核心建筑手绘图赠送给了参与座谈的旅游从业人员,起到了很好的互动效果,取得圆满结果。我们也再次感谢参与我们座谈的人员和街道办组织者,共同缔造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