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笔记】爱德华﹒格莱泽:美国的城市复兴和消费型城市

刘晔、李志刚 城市化研究 2019-12-27
点击上方“SYSU城市化研究院”可以订阅哦


摘要
  城市兴衰与人口密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哈佛大学城市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指出,美国部分大都市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人口增长、租金上涨等社会经济复苏的景象,其根源在于人们对近距离交流需求的增加,犯罪率的下降,以及大都市具有无可替代的舒适性和便利性(Amenities)。

文献来源: Glaeser, E. L. and J. D. Gottlieb (2006). "Urban Resurgence and the Consumer City." Urban Studies 43(8): 1275-1299.
作者简介
刘晔: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 副研究员李志刚: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城市设计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导




1
研究背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州际公路的建设和小汽车的普及,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郊区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传统大都市的衰落,具体表现为人口外流、资产贬值、税收锐减、市政设施破败、犯罪率上升以及生活水准下降。然而,美国的人口版图在20世纪九十年代出现新的变化:以纽约、芝加哥、波士顿为代表的部分传统大都市,人口回升,房价上涨,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有所改观(表1)。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城市出现复苏的迹象?为此,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及其合作者基于20世纪后半叶美国城市统计数据的分析,探讨这些传统城市走向复兴的根源。

表1 1950-2000年美国部分大都市的人口变化



2
人口规模,工资水平和房价水平

  作者采用三个统计指标探讨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都市复兴的动力,即人口规模、名义工资水平和房价水平。名义工资是雇员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回报,名义工资水平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直接挂钩。名义工资扣除生活费用为雇员的实际工资。在空间均衡的状态下,一个地方的名义工资水平高意味着这个地方的企业生产率高,否则企业将不堪高昂的劳动力成本而选址到其他地方;同样在空间均衡的状态下,名义工资为雇员所带来的效用必将为生活费用(包括住房成本)和不舒适的生活环境(如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所完全抵消,否则仍然会存在劳动力的流入或流出。基于上述推论,作者提出以下假设:

如果一个城市的名义工资涨幅大于房价涨幅,且人口规模扩张,那么生产性因素(如高生产率)很可能是城市增长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个城市的名义工资涨幅小于房价涨幅,且人口规模扩张,那么消费性因素(如城市舒适性和便利性)很可能是城市增长的主要原因。


3
大都市复苏的原因:生产OR消费?

  究竟是生产性因素还是消费性因素导致美国部分大都市在20世纪90年代的复苏?首先,作者基于全美26个大都会区的人口普查微观数据(Census Individual Public Use Micro Sample),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因素(教育和年龄)和城市固定效应的工资回归方程,并基于城市固定效应回归系数的估计值,绘制了实际工资与城市人口规模之间关系的散点图(图3和图4)。图3和图4显示,实际工资与城市规模在1970年存在正相关,在2000年存在负相关。在1970年,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一倍,实际工资提高约为4.2%。在2000年,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一倍,平均实际工资降低约为7.0%。



图3 1970年实际工资和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


图4 2000年实际工资和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实际工资水平与城市规模的关系会在20世纪末出现反转?作者认为,不断攀升的房价是特大城市丧失工资优势的主要原因。在20世纪最后二十年,人口密度越高的城市,房价上涨的速度越快(图5)。城市人口密度提高一倍,房价提高约为8%。相反,人口密度越高的城市,名义收入上涨的速度反而越慢(图6)。


图5 1980年-2000年 房屋价格中位数变动与城市密度之间的关系


图6 1990年-2000年 人均收入变动与城市密度之间的关系


  作者把研究范围扩大到全美所有的都市区。采用1970年、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全美318个都市区的横截面数据,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算出名义收入增长、房价增长和租金增长对人口增长的比率(即弹性系数)。在三十年内,名义收入的人口弹性系数由0.083上升到0.095,房价的人口弹性系数由0.092上升到0.15,租金的人口弹性系数由0.067上升到0.103。可见,房价/租金与城市人口规模之间的联系,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紧密。相对而言,名义收入与城市人口规模之间的联系随时间的变动而相对平缓。模型的结果表明,到了20世纪最后十年,工资水平已经不是纽约、芝加哥等特大城市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而城市消费功能才是这些城市最大的吸引力。


表3 人均名义收入、房屋价值和租金中位数的人口弹性



4
大都市的消费导向

  作者认为,以纽约、芝加哥、波士顿为代表的传统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焕发新春,原因在于这些城市在城市发展策略上的成功转型,即城市功能由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美国人愿意回归大都市生活,承受高昂的生活费用,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客观的原因,是大都市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例如,纽约和芝加哥两座城市的犯罪率在1980年代初开始大幅下降(图10),城市面貌也有所改善。又如,由于博物馆、艺术馆、歌剧院和高档消费场所等文化、创意和休闲娱乐设施需要足够的人口密度作为支撑,这些设施大多布局在人口众多且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地方(图11)。主观的原因,是美国人教育水平和购买力的普遍提升,对城市独有的文化、创意和休闲娱乐设施的需求更大,而对日常通勤所带来的时间成本更为敏感。因此,在大都市工作的高学历高收入人士,开始厌倦长时间通勤的、大众消费导向的、千篇一律的和缺乏文化多元性的郊区化生活,重新回到内城居住(如果想了解更详细的解释,请阅读爱德华﹒格莱泽的另外一篇文章:Glaeser, E. L., J. Kolko and A. Saiz (2001). "Consumer City."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1(1): 27-50.)。



图10 1980年-2000年纽约和芝加哥的入室行窃和抢劫案件的发生率


图11 1990年博物馆数目与大都会地区人口之间关系的散点图


  为了支持上述观点,作者基于一份横跨四分之一个世纪的调查数据(DDB Needham Life Style Survey),探讨大都市生活和各种休闲娱乐方式之间的联系。本调查从1975年开始第一轮调查,到1998年开展最后一轮调查,内容包括了受访者参与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的频率,以及受访者的个人和家庭特征。作者把受访者的居住地分为三个类别,即“大城市市区”、“大城市郊区”和“小城镇与乡村地区”,并以常住人口5万人作为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分界点。参与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的次数分为七个类别,从最低的“从不”到最高的“一年52次或以上”。作者采用回归模型,因变量为受访者参与各类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的次数,自变量包括居住地、调查年份、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收入、婚姻状况和种族等。

表4 1975年-1998年美国人文化休闲娱乐活动频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如果受访者在大城市市区居住(City resident),他们参加下列活动的次数更多:去美术馆和博物馆(模型1)、泡酒吧(模型2)、上餐馆吃饭(模型3)、去电影院(模型4)、去流行和摇滚演唱会(模型5)和去古典音乐会(模型6)(表4)。开展这些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的空间,大多布局在人口密集的市区而非郊区。相对而言,在大城市市区居住的人在家请客的次数相对较少(模型7)。此外,受教育程度(College graduate)和收入水平(Log income)越高的人,参加上述活动(除了泡酒吧和在家请客)的次数也越多。尽管受访者参加某些活动(如去美术馆和博物馆、泡酒吧、看电影和听古典音乐会)的次数在1990年代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模型结果为前文分析的结论提供有力的佐证:随着美国人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其对大都市内城独有的文化、创意和休闲娱乐设施的需求更大,因此相对于以前更愿意居住在内城。


5
结语

  本研究发现,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以纽约、芝加哥为代表的美国部分大都市开始出现复苏,其根源在于这些城市实现了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的成功转型。由于生活成本太高,这些城市工资水平的上涨不足以解释人口的大量流入。这些城市房价的涨幅高于工资的涨幅,说明了城市舒适性和便利性已经成为了这些城市增长的主要动力。高密度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包括有助于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营,以及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交流。负面的影响包括犯罪、空气质量差和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美国部分大都市的复兴,正是因为犯罪等城市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人们对近距离交流以及文化和休闲娱乐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其2011年出版的《城市的胜利(Triumph of the City)》著作中,爱德华﹒格莱泽洋溢着对大都市的热爱以及对新城市主义的推崇:“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城市的未来将决定人类的未来!”这篇文章最后的结论,有力地支持了爱德华﹒格莱泽一直所信奉的城市乐观主义观点。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回复关键字查看往期经典好文‍回复“051”,查看“珠三角创新的那些事儿”回复“053”,查看“有预算的消费与中国旅游发展”回复“059”,查看“2015春节回乡笔记:湖北省浠水县FX村”回复“060”,查看“广佛同城化规划面临困难的深思”回复“065”,查看“珠三角四次区域规划回顾——“多中心”目标下的协调规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