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区规划研究】基于城市社区文化建构的社区认同感培育研究 ——以厦门市典型社区规划为例

2016-03-08 袁媛等 SYSU城市化研究院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导读
  在新型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背景下,从社区认同感培育入手,可以有效建构社区文化,有助于形成基于特定地域的城市文化基本单元。综合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研究,“参与”、“互动”是培育社区认同感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不同学科对比研究法和社区居民深度访谈法,以厦门市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两类典型社区为例,探讨社区认同感培育策略。本地人口社区核心在于提升公共设施与空间的需求供给,通过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构筑互动平台。外来人口社区因人群异质性与流动性特征,核心在于转变管理模式、实现均等化设施服务,构筑社企共建互动平台,积极发挥企业在组织活动和提供服务中的作用,营造温暖的社区文化环境。
作者介绍袁 媛: 博士,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主任,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君: 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刘 菁: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硕士生
本文发表于《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1期,感谢刘菁同学缩写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城市实体环境的集约建设、高效利用,更要做好城市文化环境的建构、保护和传承。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整体文化的基本单元,更需要在新型城镇化、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背景下、在居民参与社区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通过培育社区认同感来建构和传承社区文化。
1 社区文化和社区认同
  社区文化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帕克1929年来华讲学提出的。关于社区文化的概念并无统一说法,但可以通过多个角度来界定。综合各家观点,社区文化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上升到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规范结构等。  社区认同则是居民对社区的一种特殊的认知和情感。社区文化是培育社区认同感的基础(图1)。而社区认同感的培育过程中,通过组织居民参与各类集体活动与社区生活,加强居民对社区的依恋与归属,有助于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共同的行为模式,并最终建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规范结构等社区文化。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从社区认同感培育入手,可以有效建构社区文化,有助于形成基于特定地域的城市基本文化单元。  综合国内外不同学科对社区认同感培育的相关研究,皆提及“参与”、“互动”在培育社区认同感中的作用,强调了居民在共同的社区环境中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事务管理对于形成社区认同感的重要性,良好的物质空间设计、设施配套和完善的社区功能,开展丰富多样的各类社区活动,创新社区服务与管理等都是培养社区认同感,进而构筑与维护社区文化特色的主要途径。
2 不同类型社区的认同感培育策略
  基于对培育社区认同感的相关文献的梳理,作者选取厦门市本地人口(海虹)和外来人口(兴旺)两个不同类型的社区(图2),探讨研究运用和具体策略。
2.1 两种社区的特征和面临问题


2.1.1本地人口社区——海虹社区

  海虹社区是由20个居住小区构成的现代社区,居住环境优良、整体配套设施齐全。社区内以城市人口为主,职业类型构成多样,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由于是新建社区,居民之间缺乏共同的集体经历和记忆,居民又存在各自的社交和活动圈子,导致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薄弱;此外,居民就业地点差异大,工作生活压力以及网络发达等原因,使得居民相互交往的概率较低。


2.1.2外来人口社区——兴旺社区  兴旺社区居民则主要由外来务工人员、外来经商者、少部分本地居民构成,人口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内部居住与工业功能混合,工业用地占多数,社区环境与设施配套水平较低,以小型商业设施为主,缺乏必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对外来人口的社区服务受到城市财政与户籍制度影响,形成强烈城乡二元分割。由于外来人口工作压力较大,活动时间不一致、人口流动性大,此类社区也较难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活动。
2.2社区认同感培育策略


2.2.1本地人口社区的认同感培育

  城市社区居民互动频率较低,海虹社区主要考虑提供完善的交流互动平台、提升社区质量及创新文化活动与服务(图3)。


(1)构建互动平台。完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公共活动的平台以及提升服务水平。首先,提出元虹仁家等特色服务的活动及组织,以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活动场所,实现激活社会关系的触媒作用。其次,加强居民社区参与的平台建设,提升社区自治能力。以居委会及社工队伍为媒介,动员成立自治公会及同心合议厅,作为社区居民实现社区综治、计生等事务以及物业管理问题共商共推的功能空间。


(2)提升社区质量。通过公共空间的改造提升实现社区环境的优化。首先,改造海沧湾滨海公园等社区主要活动节点,提高对居民的吸引力;其次,实行各居住小区内部的公园改善计划,针对各小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绿地认养等空间手段,逐步增强交往和理解的空间;最后,在小区内部布局文化长廊作为小区标志性景观节点,增强形象的象征性。


(3)创新文化活动与服务。创新提出地域货币及道德银行功能空间,道德银行将社区志愿者服务时间作为一种货币类型存入储蓄卡,形成志愿者服务社区的记录。以文化及艺术形式成立艺术团、慈善家园以及台胞携手行的社区文化品牌,提升社区荣誉感。 2.2.2外来人口社区的认同感培育  根据外来人口构成与面临问题,兴旺社区主要考虑完善公共服务及环境、转变管理模式、社企共建文化环境(图4)。


(1)完善公共设施及环境。首先,完善服务设施,兴旺广场合理增加针对新厦门人的设施,并通过宣传与企业联合组织活动,达到设施的公平共享;其次,联合企业设计微公交通勤路线,在通勤时间实现定时定点定趟营运,并可在节假日作为公交接驳车;最后,与周边企业及行政部门建立环境治理协商机制,将生态理念融入产城融合中,实现工业区及居住小区的生活环境提升

(2)转变管理模式。转变管理模式发展多远治理主体,加快各个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及协商平台建设。搭建新厦门人社区治理平台与社会组织基层孵化基地,将社区居委会的部分职能交给孵化公益类新厦门人社会组织,以项目为导向,实现服务的均等化。


(3)社企共建文化环境。考虑新厦门人主要的活动空间在企业,建立社企共建机制,包括理事会、服务平台以及活动平台三个功能构成,以组织社区居民与新厦门人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促成居委会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结合兴旺社区外来人口主导的特点,塑造“微笑和美”的社区文化。通过社企共建与文化塑造策略,构筑社区认同感培育的重要平台。

3 结论
  综合厦门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两类典型社区,结合社区各自人群特点与设施配置现状,社区认同感培育策略侧重点不同。本地人口社区核心在于提升公共设施与空间的个性化的需求供给,通过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构筑互动平台。外来人口社区因人群异质性与流动性特征,核心在于转变管理模式、实现均等化设施服务,构筑社企共建互动平台,积极发挥企业在组织活动和提供服务中的作用,营造温暖的社区文化环境。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回复关键字查看往期经典好文‍

回复“067”,查看“城市形态迷思,用空间分析说话”

回复“068”,查看“再论广州城市发展战略”

回复“070”,查看“制度与转型——广州开发区三代园区演化评述”

回复“071”,查看“哪里是珠三角就业增长最快的地方?”

回复“075”,查看“城中村改造 = 市民化?广州猎德安置房社区的村民市民化状况调查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