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hat ID urban-sysu Intro 致力于城市化研究,为您提供最前沿的学术观点及活动介绍。 张和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15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现为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原作者。 宝藏岩聚落是我从中山大学毕业后,到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就全力投入,摸索参与式规划的一个小区。用了整整五个月扎根小区,直到最近推进第一场参与活动——种菜故事会。本文从我们的报告书整理「议题认识」部份。 宝藏岩聚落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其纪录了闽南人「唐山过台湾」的历史,更在于它见证了国民党撤退台湾和台北的发展史,是台湾第一个就地合法化的「违建聚落」。二十几年来,这里从过去抵抗迫切运动到今日的小区发展,无数的社会运动团体进进出出,居民虽然得到培力,但其同样有着台湾小区从抗争共识到发展共识的共同困境。然而,在我们五个月的扎根小区,却发现宝藏岩聚落最大的困境在于小区和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租户」、「房东」困境。 于是在课程作业上我们做了「会想望的宝藏严」报告,希望藉由「经验叙事、共同协商、共谋发展」的路线,促进宝藏岩小区形成以文化协会为领头的,以居民为主体的居住小区,打破「房东」、「租户」的认同困局,通过城乡所以及玮氏的协助,让居民积极表达自己的需求,共同谋画小区的未来。 图 1:早期观音亭 图2:1980年代宝藏岩聚落形态 与台湾传统聚落形成背景相同,宝藏岩聚落「先有庙宇,再有聚落」。清代,宝藏岩观音庙是当地泉州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在1980年代以前,这里属于日治时期8号公园地。1970年代,台湾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城乡移民涌入都市,大都居住于都市边缘,宝藏岩成为其落脚城市之一,居住着荣民、城乡移民与都市原住民等社会弱势族群,聚落迅速成长到200多户,是具有代表性的都市边缘山地违建聚落。 1980年,宝藏岩被划入台北297号公园预定地。1993年,台北市政府开始公告拆迁,拆除了46间房,多位居民则陈情对拆迁的异议。1997年,居民组织自救会,保存运动持续进行。2000年,台北工务局委托城乡所进行聚落公园型态保留可行性研究,研究简报于2005年建议将此区便更为保存区,就地安置弱势住户,并再利用为艺术村。 2005年8月、 12月,「台北市都市计划委员会」通过「变更台北市中正297号公园用地部份(宝藏岩寺古迹周边地区)为保存区主要计划案」、「变更台北市中正297号公园用地部份为宝藏岩历史聚落风貌特定专用区主要计划案」,宝藏岩聚落成为「历史建筑」。2011年,变更为「聚落」(《文化资产保存法》第八次修法后,才增加「聚落」这个文资身份,宝藏岩改为「聚落」)。 图 3:宝藏岩聚落性质及土地权属演变 通过「艺术介入」的方式,宝藏岩聚落从「违建聚落」到「特定专用区」,被规划为包含「艺术村驻村」、「国际青年会所」、「宝藏家园」三部分的「共生聚落」,成为台湾第一个「就地合法化」的小区。但是吊诡的是,居民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地上物所有权」。2010年,22户以「租户」身分重返宝藏岩聚落,被「房东」台北市文化局安置在「宝藏家园」部份。 图 4:宝藏家园历史演变 数据源:本文绘制 图 5:宝藏岩聚落现状(黄色为「宝藏家园」) 数据源:本文绘制 从「违建聚落」到2006年成为「历史聚落风貌专用区」,2010年22户被安置在重新规划的「宝藏家园」部份,居民的身分发生的巨大的转变——从「居民」变为「租户」。原本的宝藏岩居民虽未持有土地权属,但是居民拥有「地上物」所有权。随着登录文化资产,文化局接管宝藏岩历史聚落,重新入住的居民沦为「租户」,并接受文化局委托的委外中介管理者(目前是玮氏传播公司)的管理,而由自救会演变而来的宝藏岩文化村协会扮演着直接管理小区的角色(如图6)。 在我们的五个月的小区参与中,发现这种「租户」身分在小区所起到的的限制。宝藏岩聚落被制度化、正式化为文化资产聚落时,居民由于「租户」的身分,对于文化局持一种「房东」的态度。于是,不管是在小区发展想要做的生态农园、还是文化局即将要安置在此的影视学校,居民都持一种「观望」、「无权干涉」的态度。因为背后有着「续约」的攸关利益,居民的主体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如图7)。如同玮氏办公室所言,「它和其他小区不一样,上头还有文化局。房东与房客的角色,是这里的现实。」、「有利用价值,才能续约。」。 图 6:文化局与宝藏岩聚落的关系图 数据源:本文绘制 图 7:文化资产下的居民主体性困境 数据源:本文绘制 我们尝试将这样的「租户」困境放到台湾的小区发展中来,在时间脉络下,以小区凝聚力才观察,宝藏岩聚落的发展。如图8,除了要面对台湾小区「小区头人部份培力」,导致不足以面对下一个威胁因子。在宝藏岩聚落,「租户」的身分阻力,严重阻碍了居民「小区凝聚力」的组成,导致目前,每个人对于小区的发展,对于文化局空降安排的影视学校,虽有意见,却不敢集体讨论,不敢表达,害怕无法「续约」的情况发生。 图 8:文化资产下的居民主体性困境 数据源:本文绘制 目前,台湾的不少「违建聚落」会通过登录「文化资产」的形式来进行保存,但是同样面临的问题就是「丧失地上所有权」、「沦为租户」的困境。所以这是我们在五个月的扎根小区,不断论证所得到的议题。 在参与过程,通过与文化村协会以及玮氏进行沟通讨论,我们也发现直接让居民参与到小区公共事务的讨论有相当大的困难。这个困难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小区头人」对于这个只进来不到半年的外来团体,「贸然」涉猎小区发展的大方向的不允许。其二,居民「租户」身分的限制和「观望」的态度,让他们不敢直接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于是,我们调整战略,从本来的直接讨论「菜园的公共性」、「影视学校的进入与否」,转入先「说故事」挖掘这里种菜历史的「经验叙事」。 图 9:种菜故事会 我们期待能够「经验叙事、共同协商、共谋发展」的路线,促进宝藏岩小区形成以文化协会为领头的,以居民为主体的居住小区,打破「房东」、「租户」的认同困局,通过城乡所以及玮氏的协助,让居民共同谋画小区的未来。 图 10:目标 图 11:路线 在短期的行动方案中,我们通过「种菜故事会」、「影视学校认知工作坊」的方式,来推动居民共同讨论的气氛。通过举办「种菜故事会」让他们分享更多关于这个聚落的种菜历史和故事,为生态农园的营造汲取灵感和题材,培养居民在公开场合表达自我需求的习惯。 通过「影视学校认知工作坊」,让居民对这个空降的邻居有感。同时收集居民意见,呈报给文化局,期待能够对影视学校的空间改造起到一定的影响。 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是第一次活动「种菜故事会」于1月17日在宝藏岩顺利举行,作了一个好的开始。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