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幸福吗?

2017-07-11 吴学锐 新京报书评周刊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对幸福的解读。寒夜里的一个壁炉,热天午后的一支冰棍,幸福可以具体成很多摸样。但幸福应当有一种共性,它意味着我们对现有生活的跳脱与超越。


这种生活无法被准确地描摹,它寄托于内在的安心感,就像我们无法精准地翻译“hygge”一样。


前段时间,书评君推送了《丹麦人说,记住这个单词,做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说的就是这个陌生的词,即hygge。它是被丹麦人“灵魂演绎”的一种生活哲学,仔细剖析起来,仿佛然有许多条条框框来定义。其实并非如此,hygge只在乎心满意足的妥当生活安排,而无论时空的限制,比如书评君在《生活就要hygge!丹麦式“小确幸”可以被复制吗?》一文中向你推荐的分享活动。


的确,丹麦人演绎的幸福感,由“舒适”“温馨”“满足”等词语串联成“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但我们仍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窥探、审视“hygge”及其所代表的舒适慢活,寻找不同时空、不同角度的“小确幸”,而这便是今天书单的探寻目的。



整理  |  吴学锐


《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

作者:  [英] 迈克尔·布斯

译者: 梁卿 

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1月


涉猎北欧文化的书不算多,而《北欧,冰与火之地的寻真之旅》一书可以算作其中的精品。作者布斯是一名英国记者,妻子则是一个丹麦人。因此他对北欧既有同我们一样的心境上的陌生,也有微妙的现实联结,更奇妙的是,布斯富于英国人风雅幽默甚至有些贱兮兮的作风,以别样的方式为我们揭开北欧神秘的面纱。


为什么hygge是由丹麦人定义的?为什么北欧堪当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想必这是大家看到这个词就会产生的疑惑作。而要理解这个词,我们也应当考察它所诞生的语境。好在有人跟我们一样好奇,并很有执行力地实地检验,为我们做了一次导游。


作为刻薄的英国人,作者非常怀疑他妻子的故乡——北欧是否像各种报道所说,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由此他开启一场旅行,从丹麦乡间,到挪威北极、冰岛间歇泉,到芬兰,到瑞典,经历令人惊叹的故事和惊喜,并探讨社会平等、教育制度、金融危机等等话题:北欧人在普遍服用抗抑郁药来获得幸福的幻觉吗?丹麦人幸福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冰岛小国寡民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曾经的北方强国瑞典有着何种国民特性?这些随笔和剖析,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游记的格局,开始带有风俗史、文化史、民族志的韵味。


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很好地平衡了广博和深度,也兼容了启发性和趣味性:追问幸福的过程里,作者带着独有的英式幽默,呼应着北欧生活带来的愉悦感。作者也承认,满怀憧憬的生活哲学与欢快轻盈的生活方式营造的感染力是无穷的,这也解释了朴实单纯的hygge为何能让遍览灯红酒绿的我们心驰神往。


《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

作者: [瑞典] 奥维·洛夫格伦 乔纳森·弗雷克曼 

译者: 赵丙祥等 

版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美好生活需要倡导,倡导者要以巨大的勇气与旧的传统、新的未知作斗争,而最可能的推动者是中产阶级,他们有充分的进步意识、足够规模的成员,促进了从“野蛮”到“文明”的人类生活方式蜕变,也很有希望将“文明”推向“幸福”。


本书以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为观察对象,透过丰富鲜活的民俗材料,以1880年至1910年间的瑞典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为例证,呈现了中产阶级推动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尝试摆脱“暴发户”的嘴脸,并希望与农民、没落贵族以及无产者划清界限;在努力营造自身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他们也认为自己的文化形式是最文明、最先进的,并应被推广给普罗大众。


例如整洁,迟至1890年代,尚有许多人认为“一周洗澡一次以上是发神经”。而一旦中产阶级的洁净观念开始萌生,就驱使人们不断向污秽、不洁、混乱和无序开战;人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养成卫生习惯,要在个人清洁、打扫房间时从肮脏、混乱中制造出秩序。中产阶级由此用新潮的理性创造了人类有尊严的生活。


混乱和污秽不再是现代人头疼的问题,而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束缚感成为了首要的困扰。从物质的丰裕到精神的满足,人们已经开始向往更高层次的生活境界。让生活慢下来、让人们走得更近一些,hygge指代了超前的理性,随着越来越多人被这个概念吸引,我们的社会也许将迎来又一次的进步。


《生活之盐》

作者: [法]弗朗索瓦丝•埃里捷

译者: 周行

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1月


获得hygge式的幸福感,不一定要颠覆往常的生活方式,有时候,为现有生活增添一些别样的味道,也能让人接近温馨与舒适。这种味道,有人称作“生活之盐”,“盐”是我们的感官创造力以及对一切的好奇心,是对千篇一律生活的重新诠释,是对庸碌生命中丰富质感的挖掘。


《生活之盐》,语出《圣经·马太福音》:“你们是世上的盐。”盐是洁净的,盐可调味,谕示人们要过纯粹的生活,要能调和百味。我们活着,就被赐予生活之盐,它超越职业,超越强烈的情感,超越任何立场,构成了我们生活中轻盈和美好的那一部分。作者截取11天平淡的生活细节,观察其中“小确幸”的痕迹:在雨季的夜里抵达尼亚美,看着月光下一对狮子悄无声息地横穿飞机跑道;迷失在约翰·福特无垠的天空里,乘小飞机飞越非洲丛林;暮色四合时感觉空气微凉而轻轻颤抖,独自一人时感受情绪尽情释放……


从自然、光影、度假、远足、胡思乱想、运动、对话、休息等等,作者就像讲述了一段长长的呓语般的独白,获得“我”生而为人的独特感受。对一切保持“兴味盎然”,足以使我们触摸到比原本生活更丰富有趣的片段,而这些片段,将组成温暖闲适的幸福图谱。


《生活的艺术》

作者: 林语堂

版本: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年1月


Hygge指向的是未来吗?在匆忙的语境里,闲适好像已经遥不可及,如同未来时空的梦想。但林语堂先生告诉我们,闲适是中国式的生活艺术,是根植于东方哲学的传统,既不是现在式,也不是未来式。


林语堂学贯中西,“喝足了洋墨水,古今中外通吃又带点传统士大夫清高气”,使得他的散文通灵性、有人情、富幽默。《生活的艺术》是他向外国读者讲述的中国式生活艺术: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讲了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吟风、弄月……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展现“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


林语堂看不惯美国人讲究效率、讲究准时、希望事业成功,他称为三大恶习。美国人“求全的欲望近乎淫”,中国人则素喜悠闲享受,他也因此诱导读者去享受生活,谁最会享受生活、生命的享受、悠闲的重要、旅行的享受、文化的享受……


林语堂在自序称:自己并非在创作,很多东西前人已经讲过,他传达的东方的真理在本土习以为常。这样看来,闲适生活、自在生活的基因并不是外在之物,是存在于人们基因里的属性。也就是说,hygge的幸福,也许并非遥不可及。


《每天都是小春日和》

作者:[日]津端英子 津端修一 

译者:黄少安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7年5月


Hygge是生活的加法。在冷漠之上加温情,在单调之上加丰富,在沉重之上加梦幻,是在喧嚣都市建立世外桃源,就像名古屋市郊的田园生活,纯粹又温暖。


名古屋市郊的一片杂木林和一居小木屋,是津端夫妇的梦幻田园。为圆妻子的田园梦,酷爱帆船和航海的修一停泊在这块乡间土地,亲手搭起木屋,开辟菜园,从此与太太英子远离都市,在春种秋收中一任四季更迭。英子则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修一的生活起居,连早餐都要准备十种小菜,用“彩虹食材”搭配出营养又美味的料理……同时,她始终没有忘记修一收藏在心间的航海梦。终于在八十八岁那年,修一再次回到惦念许久的塔希提岛。而刚一启程,他便开始想念留在家里的英子了,“她一个人多孤单啊。”


在两人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呵护下,如今的菜园四季果实累累。菜园和木屋连接起来,仿佛修一喜爱的大型帆船,正中立着的旗杆上,各色旗帜随风摇曳。本书讲述了英子和修一让人艳羡的生活态度,对待食物,他们不肯敷衍,对待梦想,他们相濡以沫,把日子过成了每天都是小春日和的美好。这种并不耀眼的晴空暖阳,恰似日复一日的长情陪伴,非但没有消磨掉对生命的希望,反而越发坚定了向明天迈进的信心。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

作者:  [日] 本田直之 

译者: 李雨潭 

版本: 重庆出版社2015年9月


hygge是生活的减法,从冗杂的事务里减去拖累的物质主义,留下丰盈的精神体验。hygge是让生活更轻松的人生整理术,是“加速”时代的减速器。《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正是对这种理想生活方式和幸福观的全新定义。


向往简约的日本人前往崇尚自由的北欧国家,寻找新时代的生活哲学,作者本田直之采访居住在“世界幸福排行榜”前几名的北欧各国当地居民,发现他们都摈弃了旧有的物质至上主义价值观,崇尚物质简朴、精神丰盈的“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简单生活方式,更为珍视精神和体验带来的幸福感,并将时间与金钱投入其中。


这并非苦行僧似的节约和忍耐,而是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与人生,仔细甄选对自己最为重要的东西之后的主动选择,以此摆脱外在的金钱、时间、场所限制,以及内在的欲望束缚,从而专注于现下、放眼未来。尽管每个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北欧自由生活方式并非只有住在北欧才能实现。如果现有的生活让你感觉不到幸福,就可以试着放下负担,为生活减负、重设生活格局,制造质感舒服、轻松愉悦的群体氛围,从中幸福感将自然浮现。


《梭罗日记》

作者:  [美] 亨利·戴维·梭罗 

译者: 朱子仪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


梭罗说,如果一个人活得真诚,那么他一定活在遥远的地方。他开始伐木筑屋,过起了自给自足的湖畔生活。他用这种方式实现了对生活的掌控,“世界就是一架乐器。触动它就会得到极大的愉悦。”也许,幸福就是弹奏生活。


“我并非一贫如洗;我能闻到成熟的苹果味;这里的小河都很深;秋天的花儿......成了我的精神食粮,使我对大地产生了爱恋,并使我产生自信和欢喜;鸽子翅膀的颤抖让我想到它们割裂的空气具有韧性的纤维。.......我不够纯洁、微不足道,可这世界却为了让我高兴而镀了金,还为我准备了假期,我走的路径上铺撒着花朵。” 


对生活方式的自觉选择和对世界的肯定是梭罗生命中最重要的信条,他也建议我们,如果对这个世界满怀热恋,就应当找到自我与世界交汇的节点,自主选择生活的模样,成为生活真正的主人。“在我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足之后,当我热切地想要加以改善时,我就更加谨慎小心,更加有所保留和自我节制,就像在期待什么,突然我发现自己如同一颗坚果仁那样充满生命力,洋溢着平静和适度的快乐。”


hygge是被丹麦人“灵魂演绎”的一种生活哲学,仔细剖析起来,仿佛然有许多条条框框来定义。其实并非如此,hygge只在乎心满意足的妥当生活安排,而无论时空的限制;从生活里发掘小小的闪光点,从忙碌中找到片刻的安宁,就已经到达了hygge。


相信这样的hygge时刻你一定也有,拍一张你最hygge的照片给我们。我们将于7月17日评选出50位最“HYGGE“的小伙伴,送出《丹麦人为什么幸福》一书+NORNIR(诺伦)丹麦天然矿泉水一箱。详见底部海报。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整理:吴学锐;编辑:阿东。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一起加入hygge生活大本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