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学应当怎样改造、怎样建设?

2017-08-07 李妍 新京报书评周刊

“一周书单”又跟大家见面啦!


本期的推荐书目中,有一本来自费孝通先生的文集《大学的改造》。他考察大学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思考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当怎样改造、怎样建设。书中涉及的问题兼具宏观与细节,比如学科课程如何设置,考大学为何如此之难,寒暑假应该怎样修改才更为合理,节俭办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等等。如今读来,仍然是大学建设值得借鉴的智慧之作。


此外,本周书单从历史、思想、新知、艺术、儿童等类别选择了8本好书为大家推荐。来看看书评君都选了哪些新书,或许值得你关注和借鉴。


 

本期主持|新京报记者 李妍


社科

《司法的细节》

作者:刘仁文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8月



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刘仁文发表文章,主张所有被告人在法庭上都应自由着装,反对要求他们穿统一囚服出庭,因其属于身份歧视。十年之后,最高法明确禁止被告穿“囚服”受审。在刘仁文看来,这属于建设真正法治社会所必需的细节,而需要重视和改变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怎样才能遏制刑讯逼供?中国人为何信访而不信法?死刑判罚能否削减?多年来,刘仁文对中国司法现状和法律制度进行观察和研究,并且一直在坚持表达和呼吁。

  

《司法的细节》中收录的文章都不长,却挖掘了许多在平时已经被习以为常的现象和细节,大到“一把手”的权力,小到法庭的布局。作者身为学者,却并非从学理层面论说,而是专就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在对细节的评析中审视现实弊端,思考法治良方。书中意见与观点,有些在现实中已得到改进,有些或许仍需要讨论,但都体现了一位法律学者的良知与情怀。


历史

《耶鲁美国小历史》

作者: [美]詹姆斯·韦斯特·戴维森

译者: 曾毅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7月


一本好读又可靠的通史读物总是必要的,因为绝大多数人对那些被认为属于“常识”的知识往往都不够了解。耶鲁大学出版社的“小历史”系列就是这样一套通识书,它从贡布里希的《世界小历史》开始,陆续出版了“文学小历史”“经济小历史”“哲学小历史”等等,最近被译成中文出版的《耶鲁美国小历史》正是其中一种。这本“小历史”的写作方式是用一个个人物和具体的故事来串联起美国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5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讲述“美国何以成为美国”,故事细节丰富,但整体节奏很快,易读性完全不需要怀疑。

 

当然,对历史进行“概览”难免会损失其中的复杂和多面性,而且当强调“我们自由,我们平等,我们结为一体”,印第安原住民的悲惨命运即便被提及也仍然被叙述得过于平静。但如果我们把贯穿其中的这种精神信念也作为美国历史的一部分来读,那它就不仅不是问题,而且使这本小书成为更加立体真实的历史。


文学

《红豆生南国》


作者:王安忆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6月



王安忆还在写,一直在写,仅是“王安忆新作”就已令众多老读者期待。最近这部新书包含三个中篇小说:《乡关处处》《红豆生南国》《向西,向西,向南》。仿佛是小说集,因为三个故事彼此独立,分别发生在上海、香港和美国纽约;但读完三个故事,又感到它们之间似乎有茫茫中的关联,主人公们虽身份各异,却都是漂泊在异乡的孤独旅人。如果用时下流行的命名法,他们都是“城市新移民”,王安忆所写正是他们相异又相通的生存体验。

  

写得够好吗?对王安忆这样的名作家,每部新作都要经受这样的疑问,去年的《匿名》就收到不少说“失败”的评价。这次,有人说她还是最熟悉的写法,琐细质密,大背景中描摹小人物的生存境遇;有人说她在格局上没新突破,不像当年的《小鲍庄》《纪实与虚构》那样令人惊艳;也有人说,王安忆毕竟是王安忆,笔触、眼光与柔情都非一般水准可比。但没关系,写了三十年的王安忆依然在尝试新可能,每位读者也都可以有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思想

《雇员们:来自最新德国》


作者: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7月


书名副标题中的“最新德国”,是上世纪20年代末的德国。当时,后来成为著名文化批评家和电影理论家的克拉考尔40岁,在德国《法兰克福报》工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当时德国白领雇员生存现状的文章。他走进他们的生活,采访相关人士,作出研究和分析,极似“田野调查”。正如“最新德国”所显示的,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白领”“中间阶层”这些话语,在当时还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克拉考尔所完成的,是对这一尚未被测量和描述的地区的一次勘测,是一次发现之旅。

  

在这本著作中,他觉察到城市雇员们正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公共生活力量,并分析“认同形成”的过程得益于媒介性的公众和时尚。1933年,他因遭纳粹迫害而流亡,1941年定居美国。之后他在电影研究中对现代都市空间和大众娱乐的关注,也可以说是与《雇员们》一脉相承。


教育

《大学的改造》

作者:费孝通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7年6月


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费孝通先生不仅长期在大学任教授,成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还曾在1945-1952年间担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在这一行政职务任上,他考察大学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思考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应当怎样改造、怎样建设,并在1950年出版了关于这一问题的文集《大学的改造》,在当年即再版两次。书中涉及的问题兼具宏观与细节,比如学科课程如何设置,考大学为何如此之难,寒暑假应该怎样修改才更为合理,节俭办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等等。

  

如今这本六十余年前的著作再版,可以看作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史的重要史料。其中不乏很多有先见之明的观点,体现着费孝通先生身为社会学者务实而积极的品格;同时也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折射着新中国成立伊始,方方面面都亟待改造,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参与并出谋划策的新生氛围。


艺术

《荒野之歌》

作者:罗莎蒙德·基德曼·考克斯

版本: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7月


自然和野生动物摄影一直是网络上颇受欢迎的题材——因其壮美与陌生。事实上,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自然摄影师所拍下的影像,是我们接触真正荒野和大型野生动物的唯一方式。这本《荒野之歌》可以满足爱好者们对自然摄影的“饕餮”欲望,书中所选,是十位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冠军的代表作合集,是自然摄影界的顶尖作品。绝美的自然,震撼的瞬间,当然都不会缺少。

  

但美丽本身还不是自然摄影作品的灵魂,它们的最终目的,是引导人们关心自然保护,回馈自然的赠予。书中除了照片,摄影师们还用文字讲述了自己的拍摄手法、灵感来源和作品背后的故事。


近年来,“动物摄影”在大众中流行,但有人为了轻松拍得美图而将镜头对准被圈养起的野生鸟类,有人为了所谓的“萌”态特地摆拍甚至虐待动物……所以摄影师们的讲述与照片同样重要,读者可以从中明白:只有带着敬畏之心,才是真正的自然摄影。


科普

《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


作者:汪洁

版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7月


想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用文字吸引人的注意力,很难;想用讲科学的文字吸引人的注意力,更难。所以当五年前的一本讲相对论的书《时间的形状》竟能不断重印并再版,足以证明作者汪洁在用有趣的方式讲科学这件事上,确实有相当的能力。


《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是汪洁的新书,讲述的内容从相对论换成了天文学史,但不变的是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和包含在其中的科学精神。汪洁在“讲故事”这件事上相当大胆,他虚构了很多细节,用小说化的手法来保证文字的吸引力——不仅让人“读得下去”,还要让人“放不下”。他说,自己努力想做到的是“通过这些小说化的情节表达的知识都是准确无误的”,并且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让科学精神慢慢地注入到你的头脑中”。


儿童

《文森特·梵·高》

作者:帕特里夏·盖斯

版本:青豆书坊·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



文森特·梵·高?只看书名完全看不出本书的独特之处,但如果拿起实体书将其展开,会发现书中有太多“玄机”。这是本立体设计书,比如梵·高住过的黄房子,在书中立了起来;那片仿佛在转动的星空,真的可以转动;梵·高画过的房间,读者可以亲手一点一点把它搭建起来。几乎每一页都让人惊叹于设计的精巧和工艺的复杂。

  

当然,决定一本书是否够好的并非只是工艺。作为一本主要面向儿童的艺术启蒙书,这样注重互动感的方式是否能让孩子真的被梵·高的艺术所吸引?是的,也许没谁能“教会”孩子如何被画作中的灵魂所震撼,但能像盖斯这套书一样,将丰富、准确的信息用充满童心和设计感的方式展示,让孩子——包括对艺术家一知半解的大人——感到自己仿佛回到历史现场,靠近了画家与画中人,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启蒙。


新知

《不列颠博物学家:一部社会史》

作者: [英]大卫•埃利斯顿•艾伦

译者: 程玺

版本: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

历史上,英国是博物学最为发达的国家,从吉尔伯特·怀特《赛尔彭自然史》到达尔文《物种起源》,那里诞生了近代最重要的一批博物学家和博物学著作。为什么博物学在英国能够发展壮大?这股潮流是如何兴起?《不列颠博物学家:一部社会史》正是从这样一个视角来考察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期博物学在英国的发展史。

 

近年来博物学图书在国内出版不少,但多数都是从生态或审美的角度切入,所以跟随大卫•埃利斯顿•艾伦的叙述,将博物学视作一种社会现象,考察它从学徒药剂师们的“植物采集活动”开始渐趋流行和组织化的过程,会感到新鲜而厚重的历史感。书中内容涉及科学观念,流行风尚,宗教动机,文学影响,不断增加的有闲时间及可支配收入,以及志同道合者的集聚与社会团体的产生,是一本包罗万象、严谨又不失趣味的历史著作。


微信公众号ID : ibookrevie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