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单身书单:不将就,得自由

2017-08-25 吴学锐 新京报书评周刊

七夕就要来了。不管愿意与否,每当这样的节日来临,一种氛围就会被制造出来:仿佛全世界只剩下两种人,一种是已经恋爱、结婚的人,另一种是汲汲以求要恋爱的人,你不在这一边,那就是在另一边,或者在来这边的路上。

           

这样的语境似乎把“单身”这一状态归类为过渡性,它本身只能是亲密关系的准备阶段。而且,这种意义上的单身,很难不与“成功”、“幸福”一类的词产生违和感。不过,单身难道不能成为自足的状态吗?单身的人总是不情不愿吗?


美剧《欲望都市》中追求自主自由的单身女性。


如果从本质而言,单身完全是一种经选择的社会身份,“主动单身”是其中应有之义,绝不能被“被动单身”的面相所蒙蔽。一个人不必顾念他人喜乐,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一个人的生活可以免去茶米油盐的庸俗,一个人是因为不愿将就,一个人是因为渴望自由。


恋爱就如围城,墙外的人羡慕里面的温存与安稳,墙内的人也未必不嫉妒墙外的无拘无束。既然我们对单身有诸多误会,那么今天,我们就为单身正名。



撰文  |  吴学锐


1


人类已经有二十万年的集体生活经验,孤独一直是社会主流的对立面。上帝为了不使亚当孤独,遂创造了夏娃,这才有了人类生生不息;在监狱里,牢房的主要目的就是隔绝社会关系,制造孤独的精神痛楚,来显示惩罚的威慑力。而今,我们创造出“空巢青年”的概念,将他们定义为空虚、失落、封闭的群体。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孤独感与人类基因的社会性格格不入,但讽刺的是现代社会如此文明,却制造了更大程度、更大规模的孤独:如今,我们国家的单身人口已近两亿,成年人口独居比例达到14%;彼岸的美国也有50%的成年人处于单身状态。时代欣欣向荣,但难以阻挡“单身社会”的到来。


《单身社会》

作者:  [美]艾里克·克里南伯格

译者: 沈开喜

版本: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2月


单身、独居的人口很少不感到孤独,然而单身与孤独确实是两个概念。美国最大的社会行为研究中心GSS曾经研究过,单身女性比起他们的同龄人,更常拜访好友、拜访邻居、参加社会群体。而《美国社会学杂志》做过对成年独居者心理状态的调查,发现独居者的心理状态并不比结婚者更糟糕。孤独是内在的失落感,并不完全受单身这个外部状态的支配;同样,单身者不会都是孤独的,因为城市化、社会服务和社交网络的发达,使得独自生活不再是一种不可承受的负担,它是个体对自由的尊重和释放。单身可以是一道选择题,而不是一篇命题作文。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人类一直在从事一项伟大的社会试验。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界各地数量庞大的不同年龄、不同政治信仰的人们,都选择了独居生活。”这是在开创新的生活方式,代表人的社会状态可以不被舆论和世俗绑架,代表单身不再甘于被误解,至少现在不想被误解。

 

2


大规模的单身在现代社会才得以流行,不仅仅因为现代人比以往更珍视自主性,还有更重要的现实背景,谓之现代性。发达的社会网络、多元的社会联结导出更加复杂、更加碎片化的社会认同。安东尼·吉登斯曾提出现代性的三个作用:时空分离、抽离化机制、制度反思性,意味着现代性将以往社会关系加以剥离,并引导人们通过反思予以重构。“现代性的反思性已延伸到自我的核心部位。在后传统秩序的场景中,自我成为反思性投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相关联,让人们更多地关注自我、身体、内在自尊与羞耻感。


于是日常生活的变迁加深了人们与自我的交涉,而自我意识的成长也塑造了新的生活样态。亲密关系开始褪下必然性的外壳,因为传统的亲密关系建立与依附性的基础之上,本质是权力关系失衡,并由此差值制造的关系上的张力,也就是一系列权力博弈、缠斗和纷争。当人们厌倦了被裹挟的亲密关系、厌倦了“相爱相杀”的亲密关系,自然地要求变革,向着吉登斯所说“纯粹关系”演进。


《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

作者:  [英] 安东尼·吉登斯

译者: 陈永国 / 汪民安 等

版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2月

 

纯粹关系是一种模型,建立在双向、民主、平等的逻辑之上。通过纯粹关系中自由发展的权力平衡机制,实现个人生活的民主化,并且关系的双方在一种民主可交流的情境中实现双向的自我规划。单身是推进关系纯粹化的实践,首先在物理意义上剪除冗余低效的社会关系,进而在心理上重现自我价值,来获得对外交往的自尊感与自主性。单身把一切社会关系都塑造为“友谊”,真正解构了世俗等级秩序,真正凸显了社会交往的双向度。如此,单身就完成了个体价值的重新发现。


3


单身的时候,你就是孩子。这时不需要苦心经营那些关系网络,不必过度伪装以显得表里不一。可以重拾那被遗忘的自由,被掩藏的纯真。像电影里的游侠 39 31337 39 12440 0 0 1163 0 0:00:26 0:00:10 0:00:16 2282子,可以做很酷的事情。


 “当你飞行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满足,就像拥有了整个非洲。你觉得目力所及的一切都属于你:所有的碎片都合而为一,合部归你所有。并不是你想要,而是你独自身处机舱,没有人能与你分享。它存在着,属于你,它让你感觉自己比真实的那个自己更强大,已接近你感觉到自己可以达成的事,但你从未提起胆量认真细想。”


这段话激励了一个向往自由的女性,使她选择了单独从事两项有趣又传奇的事业: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她是英国人,四岁开始就在东非生活。她参与狩猎、训练赛马,甚至独自驾驶单翼木螺旋桨飞机,从事职业飞行,并驾机从非洲回英国、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直抵北美。当她最终个人单机飞越大西洋,她得到了大多数人从来没得到过的人生满足感,因为她触及到个人能力的极限,而这正是她所追求的,此后她再也不用把时间浪费在迎合他人和感伤之上,而这也正是人生独立、自由的顶点。


《夜航西飞》

作者:  [英] 柏瑞尔·马卡姆

译者:  陶立夏

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因此单身让我们开拓人生的更大可能,当你足够坚定,人生的精彩程度就不需要一种僵化的生活方式来定义。“我学会了如果你必须离开一个地方,一个你曾经住过、爱过、深埋着你所有过往的地方,无论以何种方式离开,都不要慢慢离开,要尽你所能决绝地离开,永远不要回头,也永远不要相信过去的时光才是更好的,因为它们已经消亡。过去的岁月看来安全无害,被轻易跨越,而未来藏在迷雾之中,隔着距离,叫人看来胆怯。但当你踏足其中,就会云开雾散。”

 

4


单身的另一个原因是性别政治的语境转换。没有女权的时代,妇女生活在封建式的关系中,在这里,男性是自为的存在,靠自身的行动证明自己的意义;女性则是被物化的他者,必须显示自己对男性的价值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如此一来,女性需要凭借与男人组建家庭来实现价值,尽管这种价值还在婚姻关系里被不同程度地压榨。女权主义的首要任务是扭转一直以来被男性主宰的社会环境与政治氛围,不求压倒男权的地位,而是争取女性获得合理的权利份额。如西蒙娜·波伏娃所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女权的崛起也为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了强大的助力。


《独白》

作者: (法) 波伏瓦

译者: 张香筠

版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年4月


由于恋爱和婚姻关系的直观性,它也成为女权运动首先打破的标靶。单身是这种变革的一种极端方式,试图彻底摒弃不对等关系对自身价值的困扰。也确实因为,有太多女性在婚姻关系中居于弱势的例子。波伏娃给我们讲述了三个故事:第一个女性是一个六十岁的退休妇女,功成名就,家庭和睦,但并不如想象的十全十美,衰老成为她必须抗争的敌人;于是她不服,想要掌控一切,却引来儿子的逆反、婚姻的变质。


第二个女性四十八岁,离过两次婚,儿子被前夫带走,女儿也服药自杀,她就活在无穷无尽的痛苦里。第三个女性温柔贤淑,偶然发现丈夫出轨,却软弱无力没有任何谈判砝码,为了不让这段婚姻走向结束,竟然选择和另外一个女人“共享”自己的丈夫,在这个共享的过程中,她活得心惊胆战,丈夫突然的“加班”、夜里匆匆离去,都是扼死她的慌张与绝望。


单身成为女性逃离“一眼望到头”的庸碌的方法,也是她们规避亲密关系的伤害、寻找生活更多可能性的主动选择。若为自由故,连爱情也可以退居其次。

 

5


人的适应能力是惊人的,选择了单身,也并不会难以忍受。困难的是,要为这种生活寻求一种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生活”,那么我们如何过好单身生活?首要的,不是以无拘无束来自欺欺人,而要在自处的契机里发现生命的大内涵,告别选择单身的自我怀疑。


单身的敌人是孤独,“家徒四壁”的冷清容易把单身定义为无依无靠的漂泊和挫折感,即使舆论不明说,单身者也常常陷于孤独的自我反思。但是孤独不等于社交障碍,它是人类固有的公约数;因为我们都是一个人长大,独自面对未来、承诺和梦想。不管把现实描绘得如何丰满,世界很空,世界的中心只有自己。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  [日] 青山七惠

译者: 竺家荣

版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年9月


“一个人”这个关键词会引来孤独、空虚、害怕的联想,甚至年纪轻轻也会想死想活,但青山七惠说,她非得想出一个积极的词跟在“一个人”后面不可。她觉察到“在都市生活的年轻人有一种被虚无感证实了的孤独感”,于是她以一种都市的轻松笔调描写了出来。:“人们不停地从我面前走过,没有人朝我看,他们看起来就像一张铅笔画,要乘着微风飘然而去似的。这张看似平常的纸片却不知不觉中划破了我的皮肤。我叹了口气,抱紧胳膊,低头快步走向车站。”“就这样,我不断地更换认识的人,也不断地使自己进入不认识的人们之中去。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只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个人努力过下去。”


“一个人”后面跟着“好天气”,并不是说一个人就有好天气,而是一个人未必有坏天气。孤身一人,就意味着要接纳世界的空旷,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没有什么外面的世界,从来都只有一个世界。但这个世界里的好天气是可以创造的,我们平静地生活,找到自我与世界契合的平衡点,就会知道,孤独虽然不是多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却并不悲伤。单身就是如此,像多云的好天气,没有晴热的灼人,更不会有阴雨的黏腻。

 

恋爱有时,单身有时,现在,书评君请你也来宣告你的故事和主张。单身需要被拯救吗?“有时·青年说”第一期 [ 重新定义单身生活 ] ,我们邀请了几位青年,在8月27日,谈谈单身这件大事。


正视偏见、打破单身鄙视链,讨论婚恋的本来面目,还原单身最真实的状态。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了解活动流程及直播详情。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吴学锐;编辑:阿东。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