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走路时,她是独立且自由的

2017-09-04 张畅 新京报书评周刊

“一周书单”又跟大家见面啦!


本期的主打推荐书目,来自台湾作家朱天心的《三十三年梦》。这是一本与记忆有关的散文随笔集,记录下作者三十三年来一次次返回日本京都,或独自一人,或与友人同游的旅途。旅行或客居异地,是大家都有的体验,看看朱天心如何描绘这种“在路上”的孤独与自由。


本周书单从社科、艺术、历史、心理等类别选择了8本好书为大家推荐。来看看书评君都选了哪些新书,或许值得你关注和借鉴。


 

本期主持|新京报记者  张畅


主打

《三十三年梦》

作者:朱天心

版本:理想国·学林出版社  2017年7月


这是一本与记忆有关的散文随笔集,记录下作者三十三年来一次次返回日本京都,或独自一人,或与友人同游的旅途。“我第一次来京都(一九七九)至今,樱花已开过三十三次了。”对于朱天心而言,京都是高中时代“三三”社团幻灭后的倒影,是无数从她生命中穿过、仅留下记忆印痕的人和事,是写作征途中不可替代也无法泯灭的精神灯塔,更是一场她似梦还醒、欲说还休的人生际遇。


用作家杨照的话说:“在京都漫长、仿佛没完没了地步行,因而取得了一种现实以外的根本意义,正常旅人,甚至正常的生活者无法体会的意义——只靠自己,不依赖任何操之在人、操之在财富的工具与机制,走路时,她是独立且自由的。”“独立且自由”的朱天心,用一贯绵密、细腻的笔触,以打碎、融化在时间里的不悲不喜的情绪,一笔一笔书写宁宁道上的人影、穿着长袄打两条辫子的姊姊天文、因疾走而长袍角扬起的胡兰成、盛年时的父母、如风穿过树林般无声却永恒的友人们……


一个创作者飘摇无际的宿命,摇身穿过一千两百年不变的古都,终在文字中得了自由。


小说

《上锁的房子》


作者:三岛由纪夫

译者:陈德文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2017年8月

  



这本集子收录了日本当代文坛大师三岛由纪夫自少年至终年的短篇作品,创作时间横跨三十年。细腻描摹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冷酷笔调刻画的人性的阴暗与扭曲、不吝笔墨铺排的浓厚的抒情色彩,无一不体现出作家对于美、迷恋、残虐、孤独、情爱和人性等母题的探寻。


有人说,三岛代表了每个人心中欲语还休的成分——自我迷恋、诗化了的恋物癖、对青春肉体的信仰、在欲望与天真、纯洁与堕落之间来回撕扯的灵魂。这些既构成了作者看似矛盾的心性:身处藩篱又渴慕自由、追求美又试图毁灭美、爱与残虐相伴相生;又让其文字获得了某种奇诡多变的迷幻之美。


读这些文字,你会看见一个曾经身处时代洪流之中的个体,在信仰塌陷过后,冷眼凝望现实世界的废墟。



社科

《远方的陌生人:英国是如何成为现代国家的》

作者:詹姆斯·弗农

译者:张祝馨

版本:三辉图书/商务印书馆  2017年7月


主流史学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是促成欧洲现代社会诞生的主要原因。本书通过对19世纪前后大量的社会细节进行对比和分析,从选举制度、金融体系、人口普查、社交媒体等多个视角,为读者呈现出英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图景,同时一反上述观点,指出19世纪交通运输的革命(铁路和汽船)催生的“陌生人社会”,以及随之而来的政府管理与经济交易模式,才是英国现代社会形成的根本动因。


本书是对“宏大历史叙述”的一次回归。正如本书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教授詹姆斯·弗农在序言中所写:“重新审视‘向现代性的转型’这样的历史问题,似乎是证明历史研究工作仍具有公共价值的一种适时的方法。重拾我们对从宏观角度解析历史变化的信心,能使公众更好地了解过去以及我们的现在。”




历史

《教养身体的政治》

作者:深町英夫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7月



1934年至1949年,中国国民党在全国上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新生活运动,旨在以“礼义廉耻”为思想核心,从卫生习惯、吃喝拉撒及儿童养育方法等国民生活领域进行“切身”改造,试图重塑生活形态以改造国民精神。


本书是日本中央大学经济学部教授深町英夫的学术专著,通过“身体政治”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新生活运动何以在国家面临深刻的内忧外患之际发动,并得以大规模且长期推动?国民党政权如何试图介入、干预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作者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身体美学与近代西方生活礼节的差异入手,通过研究、分析普通民众对新生活运动的理解和反应,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性别、医疗等多角度重新发现这场“教养身体的政治”的历史意涵。


心理

《黑匣子思维》

作者:马修·萨伊德

译者:孙鹏

版本:后浪|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年7月

   

每一次飞行,飞机上的黑匣子会记录飞行数据,如飞机失事也可用于鉴定事故原因,航空从业人员会从黑匣子的记录中,获得有用的数据,为下一次飞行做准备。记录错误,并从中学习教训和经验,是一种力求进步的思维方式,可以为很多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


尽管这并不是多新鲜的结论,但很多人依然会受困于思维定式,永远不会认错或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事实上,我们越笃信自己的判断,就越容易对质疑这些判断的证据进行认知上的修正,从而再次印证之前的错误判断,这是一种人性,被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称为“认知失调”。在医学、法律、航空等领域,认知失调十分常见。


本书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创新力最强的组织采用的总结失败经验的案例,教会我们用成长型思维看待失败,以及“更理性地犯错”。



《另一种选择》

作者:(美)谢丽尔·桑德伯格、(美)亚当·格兰特

译者:田蓝、乐怡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8月


 畅销书《向前一步》的作者、脸书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的丈夫戴夫·高德伯格于2015年5月突然去世,她认为自己和孩子们可能从此失去了真正纯粹的快乐。然而谢丽尔的朋友、沃顿商学院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却告诉她,尽管悲伤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运转,但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帮助自己一步步从支离破碎的不幸和灾难中复原。


这种复原力并非天生就有,需要后天培养和提升。这本书由谢丽尔和亚当合著,既涵盖了谢丽尔面对悲痛时的个人心路历程,也涉及亚当关于培养复原力的心理学研究。面对人生中的逆境,如亲人的死亡、疾病、失业、自然灾害、战争、暴力、性侵等,当选择A已不复存在,那我们只能直面选择B。



漫画

《遗产》

作者:露图·莫丹

译者:来兹

版本: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8月


  

波兰对于以色列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集中营、大屠杀、苦难、沉重的历史?


以色列插画师和漫画家露图·莫丹在漫画《遗产》中,刻画了两位未曾亲历大屠杀的现代以色列人主人公莱吉娜和米卡祖孙,为收回父母留下的一处房产,两人返回了阔别六十七年的华沙。作者莫丹的创作意图,并非着眼于历史与灾难本身,而是用多线的叙事结构、风趣幽默的人物形象、三代犹太人战后重游华沙的见闻感受,讲述一个犹太家族见证下的历史的残酷,以及人与人之间因战争而产生的隔阂与恩怨。


这本曾获2014年法国安古兰漫画节年度漫画大奖的书,会带我们走进一张关于爱与谎言、历史与过往的网,娓娓讲述:“历史可以塑造我们,却不能毁灭我们。”



艺术

《论巴赫》


作者:阿尔贝特·施韦泽

译者:何源、陈广琛

版本:六点图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8月



施韦泽,旧译史怀哲,德国哲学家、神学家、医生、管风琴演奏家、社会活动家、人道主义者,一生获奖无数,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在近代西方神学研究领域,他试图还原历史中的耶稣和使徒保罗;在近代古典音乐领域,他译释巴赫,成为西方音乐研究中的里程碑。这两项成就,使他名列西方神学与古典音乐学史册。


这本《论巴赫》即是后者的成果。通过论证巴赫作品的来源,分析巴赫乐思中的图像化倾向,推敲与讨论巴赫作品的正确演奏方法,本书引导人们重新调整对音乐美学的总体观念,填补了国内巴赫研究中的长期空白。


学者李欧梵评价说:“这是一本经典名著——两位伟人,一位是音乐家,另一位是哲学家和宗教学家,他们代表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人文传统。而后者研究前者,其心得远远超过一般水平。译者也是学问渊博的年轻学者,精通音乐和文学,相得益彰。此书值得精读。”

  

微信公众号ID : ibookrevie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