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希望这样关注时事、温暖理性的随笔越来越多

2018-02-12 各位评审员 新京报书评周刊

今天我们的评审员们的评审书目,是来自作家熊培云的新作《慈悲与玫瑰》。


熊培云的社会观察,他的文笔,总是如此细致和娓娓道来。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我们总能感受到独立思考的光芒,如果你也是一个热衷观察和思考的读者,你会感兴趣本期阅读评审团。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慈悲与玫瑰》

《慈悲与玫瑰》

作者:  熊培云 
版本: 新星出版社  2017年10月


评审员

001

王宏泽(校报记者,喜欢阅读与写作)


《慈悲与玫瑰》,乍看书名,由慈悲我联想到了佛教,从玫瑰我感受到了浪漫。从地藏王菩萨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再到加缪笔下的默尔索,慈悲与玫瑰交织,温暖与浪漫并存。“天使存在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之中”,与其忧愁,不如歌唱,前一刻还沉浸在对美的憧憬与思念,下一刻便陷入对现实的沉重思考当中,“没有生之绝望,就没有生之热爱”,我们看到了巨龙与沙砾、疯狂的蚂蚁,这便是思想的力量,这就是思考的魅力。


李慎之说:“二十世纪是鲁迅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胡适的世纪”,不置可否,熊培云老师用温暖细腻的笔触关怀着芸芸众生,这一刻他是站在了自由的高处审视着世界,而当谈到完整的慈悲时,熊培云又和加缪站在了同一阵营,这一刻他又是极其渺小的。若说《自由在高处》更多的是将自由具象化,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慈悲与玫瑰》则是在进行着自我救赎,不论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需要在荒诞的世界中得到救赎!读小说能让我们看到世间百态,以此来拓宽人生的宽度;评论更像是在探寻自己的人生哲学,使我们变得更有深度。


自序花了太多笔墨对慈悲与玫瑰进行解释,觉得有点过犹不及,作为评论的合集,意思到了即可,实不该对书名着墨太多。而书中有几篇是关于鲁迅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亦有一代人的局限性,每读鲁迅文章,总觉得有一种压不住的力量,这种力量正应是那个时代的需求。关于书中的一些观点,或许是年纪的缘故,总觉得有点难以接受,比如《庆祝无节日》 ,内心颇不认同。我更喜欢的是欧阳修与民同乐的这种意境,以及苏东坡“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的这份心胸。


阅读评分:8.5分(满分10分)



评审员

002

Lainey

( 一无所知,一事无成的空瓶子)


     认识你自己

——不是书评的书评


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引用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认识你自己,作为他的哲学原则宣言。而今,当我看完这本书后,心里最直观的感受是:我被这本书温暖了,整本书的内容留给我的是简单而富有哲理的五个字:认识你自己。


《慈悲与玫瑰》这本书,讲述了作者日常的所思、所想、所遇、所为之事。文风平静而柔和,字里行间没有歇斯底里,没有讽刺怨恨,更没有硝烟弥漫之感。有的是温情脉脉,恬淡静谧之感,这是一本可以让读者内心安静下来,去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书。虽然这本书中有作者对民众的关怀同情,对社会深切的忧虑,但是字里行间却充满着在积极向上、乐观坚强的价值观与人生信仰。人对于自我的认知,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是作者关注的焦点,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应该如何构建?又将何去何从?作为个体,生而为人,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为人处事?应该做出怎样的人生抉择?这些问题都是作者探讨的重点。


时间与命运、不完整的慈悲、大地上的玫瑰和明日的世界,是本书的四个章节。在“时间与命运”中,作者描述了个体生命的脆弱性,以集体名义行事时个人行为的残暴性,主张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当一个社会需要牺牲一个人,而后才能成全大众时,那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社会,这个人却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无数的你、我、他。在这章中,作者的其中观点——永远不要考验人性——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是啊,人本来就是脆弱的存在,对任何人都不应该过分苛责,人人皆有生而为人的不易。当我们能够理解个体的不易,体谅个体的辛劳时,也就完成了自己心灵的升华,就会形成一个不治而治的社会。


在不完整的慈悲中,作者讨论了深圳作家罗尔募捐事件、天津赵春华事件等曾经的社会热点,分析了社会公众在这些热点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做出的行为。呼吁公众要打破思维的标签化,不盲目跟风,而要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与选择。当然,作者也描述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情形,在国家危难面前,个人的信仰与国家现实如何实现协调?是不是在革命时期,我们只需革命文学,其他类型的文学都要舍弃?是不是在敌我对立的交战国,两国之间只存在仇杀,而不存在对生命的尊重?作者在这里给出了回答——遵从你内在的良知。要敢于拒绝权威,正如雨果所言:在绝对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的东西,即人道主义。


总之,这是一本由一个个简短却深刻的故事所组成的,内涵丰富的哲理性书籍。我无法在短短几百字中,就作者所宣扬的思想一一进行说明,但是这是一本让人认识自己,使人心中有爱,有诗和远方,但同时又扎根与现实的书。作者如一位智者,将自己的智慧娓娓道出,传授给他人,虽然他自己却并不这样认为。我初读这本书时,头脑中想到了另外一本书——《沉思录》,这两本书的内容均展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思考,虽然简短却意义重大,对个人有着很强的启发性。


再者,这本书中蕴含了众多星光璀璨的文学家、哲人的思想观点,如果你把这本书当做一把钥匙,去探索思辨的逻辑之旅,去开启哲学知识的宝藏,也将会是一个美妙的过程与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困扰你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你的思想会更加自由,人格会更加独立,或许你会不同意作者的某些观点,但在批评之前,请先进行认真、理性地思考,而这之后作者即使受到了批评,我想他也会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引导下,又多了一个人试图摆脱自己的蒙昧状态,进行启蒙,寻求生而为人的哲理。而这也是作者的最终目标:希望人们运用理性,认识自己,坚守自己的良知,探求人生真理。


阅读评分:8.5分



评审员

003

小侯(坚持阅读只为阅己



希望关注时事、讲道理且有人文情怀的随笔书籍越来越多。初中高中甚至更小一些的时候,每次读散文诗歌时,我总以为能写出那么优美文字的人,一定也过着像诗一般的生活,我脑海中满是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向往,长大之后才明白,也许恰恰相反,他们往往经历了比普通人更多的挣扎才能写出那么敏感细腻的文字。比如这一段,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我不确定那是不是一种被触及到灵魂深处的感觉,但我确定我理解作者要说的:


“当我看到一个人在困境中作恶时,我会想,也许他只是在担负另一个我的罪与罚。而我日日以文字念经或者祷告,也可能是在成全另一个人想要的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我不只是我,我是一切人。佛经里讲的‘众生即我,我即众生’,想必也有这层意思吧”。

 

关于“罗一笑事件”


看到"罗一笑事件"时,我真的很无奈也很心痛。我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条新闻,大概是说一位女工为了要自己的工钱赤身跪在打工工厂前的马路上几个小时,期间工厂都没有人出来解决此事,也没有一个路人上前为这位妇女披上一件衣服;山东母亲苏银霞因欠债被催债人凌辱,其儿子愤怒之下刺死对方1人而被判无期事件在网络闹的沸沸扬扬;近日的“幼儿园针扎幼儿”事件也让网民愤怒至极。所有此类事件,人们的反应似乎都差不多:同情、愤怒、各种转发,然后淡忘(更可悲的是,我也是其中一员)。我在想,生活在红灯酒绿中的我们是不是缺乏了对一些真理发出自己声音的坚持?还是我们已经习惯了事不关己的议论一下然后冷眼旁观?如果大家再一起努力一下,事情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对这些事件的处理结果人们也有稍许相似的反应:那就是人们似乎对这些事件的处理结果并没有那么满意。苏银霞的儿子真的值得判无期吗?抛开苏银霞为何会走到如此负债累累的地步不谈,难道一个儿子眼睁睁看着母亲被侮辱出手保护有错吗?如果真的要以如此重罪刑事问责其儿子,那当时袖手旁观的人是不是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呢?再说,针扎幼儿就以刑事拘留了结了吗?究竟是哪个环节的不完善导致了虐待儿童幼儿的悲剧频繁发生?就像书中所提出的,法律究竟是应该站在正义的角度还是保护人的角度?如果是站在正义的角度,这个标准又该如何衡量?


写在最后


《慈悲与玫瑰》是一本我愿意向旁人推荐的书。通常来说,我会推荐某本书或某部电影给周围的人,原因无外乎两种,一是电影或书是朋友做的,帮忙给宣传;二是内容过硬,值得分享。《慈悲与玫瑰》属于后者。它关注了我们身边实实在在出现了的事与物,字里行间讲道理的同时也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看的出作者对这个世界的善意。我相信,喜欢写字的人都是柔软感性与棱角分明的集合体。希望这类关注时事、讲道理且有人文情怀的随笔书籍越来越多,也能更广泛的发行。


阅读评分:9分 



评审员

004

菲菲幸(一枚不断学习的研究僧)


面对种种现实问题,许多人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评头论足,却很少能够保持理性而仁慈。但作者熊培云却做到了,他始终独到而不失从容地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可以说,他是当前少有的冷静者与观察者。


很多人钟情于这本书的题目:《慈悲与玫瑰》,我也不例外。关于玫瑰,作者在文中说道:“许多人把玫瑰当成爱情的象征……相较于爱情,我更愿意将玫瑰虚指为一种优雅而美好的生活。”我相信这样的情话淳朴而打动人心,我们拼尽全力,不过是渴望在这纷繁的世界里寻求到理想生活罢了。而慈悲呢,它不仅是人的本性,也是作者本人的心结。于是在这本书中,作者探讨了时间与命运、不完整的慈悲,大地上的玫瑰,并分析了世界之明日。


通过他的文字,我能感受到作者本人的沉静与包容:他既能够站在卑微者的角度探讨人性,也能够心怀仁慈的去捍卫每一个个体的权利;他能够客观的去批评那些被吹捧的大家,也能够在世态炎凉之后保持内心的温热。


最后,借用文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时间的大河不会为一道堤坝停留。时间终究会流向千秋万代去。”我们依旧热爱生活。


阅读评分:8分




终审

意见


综合几位评审员的打分,《慈悲与玫瑰》的得分为——8.5分(满分10分),综合来看,分数不低的同时,每位读者都有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在读此书前,每一位读者都出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对此书充满了期待和好奇,而读罢此书,由于视角和关注点的不同,他们的评价又有所区别。对情感的沉浸、对文笔的欣赏、对思辨的盛赞……无论如何,熊培云的《慈悲与玫瑰》都让拿到此书的评审团们看到了一本好看的随笔集,忍不住期待作者的下一部作品。


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


评审团

阅读需要主张

微信公众号ID : ibookrevie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