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女性拥有现在的地位,尚不足百年

2018-03-11 张畅 新京报书评周刊

尽管在就业、家庭分工等方面,女性仍然需要争取更为充分的权利和机会。但当今世界,无论是在公共领域还是一家之内,女性都与男性一道,一定程度上享有相对平等的竞争、共事、说话权利。


然而,女性作为群体获得现有的地位、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两性关系,至今尚不足百年。占据一半人口的女性,其实是历史叙事的“失语者”和“缺席者”。她们究竟是如何生存且如何讲述他们的生命故事的?


我们邀请了四位专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妇女史、性别史的优秀女性学者,进行“女性与历史”的专题讨论。


从秦汉至晚清,我们追溯女性的历史,亦是追溯当今女性的前世故事,追溯一个个女性个体如何为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付出努力、做出牺牲,从而使得我们最终成为今天的女性。


但女性史研究繁复且博大,我们只能借几位学者所专注的领域之维度,拣选某些历史时期女性生活的片段,一窥中国古代女性如何度过她们的生命历程。



圆桌讨论之

回望历史

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女性


采写 | 新京报记者 张畅


本期嘉宾:


李志生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妇女史、社会性别史。

赵崔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女性史、社会史研究。

衣若兰  台湾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国明代研究学会理事长,《明代研究》主编。

夏晓虹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已退休),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文学思潮、女性生活与社会文化。



女性地位

女性为获自由,也曾付出生命代价


Q

从秦汉到隋唐,中国妇女的社会身份、家庭地位发生了哪些转折性的变化?

李志生

关注:唐代

从秦汉到隋唐,重大变化起码包括如下两次:

一是《晋书·刑法志》记载的毌丘俭大狱,自此女子“从父”、“从夫”的界限划定;

二是隋炀帝仁寿四年(604)出台的一项划时代规定,即妇女不再承担租调之课,“炀帝即位,是时户口益多,府库盈溢,乃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课”(《隋书·食货志》)。


按照均田制“未受地者皆不课”的原则,这就意味着原本受田的已婚妇女从此不再受田。也就是在理论上,均田制虽然并未废止,但妇女已不再承担租调之课,也不再承担劳役,由于这一政策的出台,均田制下妇女的社会身份大幅降低。

Q

在唐代社会中上阶层的观念看来,不同身份的理想女性需要具备哪些与之前不同的特点?

李志生

关注:唐代

在唐代中上阶层的妇女观中,对各阶层妇女的基本要求即儒家的基本性别观——“三从四德”、“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


这些化为妇女的具体日常实践,就是要敬尊先人、敬顺舅姑、敬贞丈夫、诚谦族人。为了达到夫家族属的延续、更好团结族人的目的,唐人也主张妇女要接受一定的教育,“妇人亦要读书解文字”。这些观念反映了唐代的支配观念依然是儒家的性别观。


虽然在通常的认识中,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但它却是妇女撰作女教书多且盛行的时代。其中最吊诡的是,武则天居然是中国历史上撰作女教著作最多的一位女性。

Q

传统观点普遍认为,明代贞烈之风盛行,那么明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怎样的?

赵崔莉

关注:明清

传统观点认为:明清社会,程朱理学盛行,封建礼教造成社会上贞烈之风盛行。的确,相比汉唐等朝代,明清妇女的节烈不但数量多,种类繁,而且程度惨烈,情节离奇。但以此臆断明清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是不准确的。


明清两代,古老的传统中国悄然发生着改变,开始向近代社会过渡,从而孕育了中国性别政治的一次剧烈革命。明清女性参与经济活动,涉及农业、工商及服务等领域。在文化氛围深厚的江南官宦之家,产生了江南闺阁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象。明清女性还从事体育锻炼、旅游活动和文化等休闲活动,她们在家礼佛、寺庙拜佛、职业礼佛和参加庙会,还参与到一些宗族活动和公益慈善。还有少数女性涉足政治,在法律领域也获得一定的宽宥。

Q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中,你指出“女性在社会现实中的处境远较男子复杂,遭遇的困扰也远较男性繁多”。以晚清为例,为什么说女性的社会处境较男性更艰难?

夏晓虹

关注:晚清

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多于男子,比如“三从四德”,都是对女子片面的道德与行为要求。这些已成为常识,不必多说。由此也使得晚清妇女的解放之路走得格外艰难。


我在《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中设专章讨论的胡仿兰,就因为放足和想进女学堂,被公婆逼迫服毒自尽,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案例。因为缠足的功能,除了满足男子畸形的审美心理,更重要的是限制女性的活动范围,以便把女性禁锢在家中。


因此,胡仿兰的放足才会让她的公婆十分恐慌,担心她“自行潜逃”,进学堂,信洋教,有辱家门,以致不惜将其置于死地。可见,女性为了获得自由,确曾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理想女性

从三从四德,到新型女子教育


Q

清文人为女性作传的风气是如何形成的?这一过程如何塑造了明代女性的群像和想象?如何影响了社会对于女性角色及道德的普遍要求?

衣若兰

关注:明代

明代社会对于女德的重视,让许多文人为自己女眷或受邀为他人写传,以显亲扬名;家族内若有女德突出者,自然也会在家谱中留下传记。也有写文人关心乡里,自发歌颂贞烈妇女,或者在文集出版、贞烈事迹流传较为普及的情况下,读到墓志铭、贞烈相关的诗文而回应。亦有明人意识到留史的重要性与责任而写作。


明代节妇烈女的表扬制度,更加促成了节妇烈女类型传记的生产。繁复检核的旌表制度,在当时“内闱不为人道”的氛围下,从地方到中央如何理解与断定一位贞节烈女?相当程度靠的就是女性传记所提供的事迹。这种侧重描写节烈的传记,当然会影响家族、社会对女性的品行要求,而此气氛又催化了不断传衍、书写此类女性的热潮。

Q

在女性教育方面,女性走出家门,建立公共学堂,接受社会化的教育,也自晚清而始。女学堂的开办对于女性的精神解放起到怎样作用?

夏晓虹

关注:晚清

晚清女性生活中的新变化,核心要素实为女学堂的开办。女性从放足获得身体的解放,还必须进入新式学校读书,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无论办报还是组织社团,知识女性都是其中的主力或主要的诉求对象。“文明结婚”最先也是流行于学堂师生间。因此接受新教育确是新女性成长的关键一环。


我在《晚清文人妇女观》中论及的四位杰出女性:吴孟班、吕碧城、秋瑾与何震,吴、何二人均出身上海的女学堂,吕碧城和秋瑾又都担任过女学堂教习。这一共同的新教育背景,使她们可以及时感受与吸纳新思潮。这些新女性的崭新言论与行动,全都是以新型女子教育为根基。



生活样貌

妇女的生活面向,随社会变迁而不断变化


Q

作为史学家,如何以文本为依托,力图还原古代女性的生活样貌?

衣若兰

关注:明代

除了研究才女文化可以借由女性自身的书写来发声以外,想要呈现古代女性的生活、生命经验,确实对现代学者来说是一大考验,过往我研究明代的三姑六婆,须从笔记、小说、文集、医案等不同材料,带着质疑与后设的眼光,穿透史料,探究男性文人为何丑化下层妇女或者避之如蛇蝎的背后历史文化。


然而实际上,广泛阅读会发现妇女史料无所不在,只是我们是否带着性别的眼光去关注它,这些资料虽然多是男性士大夫所写,但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书写目的与期待,也就是说,道德劝说的史料当然为符合教化目的而强调女德,不易求得真实与多样的女性面貌,但是契约、碑文、法律文书或者家庭内部的资料,常可以让我们看到女性的能动性。而细读墓志铭等生命史书写,也可在教化的包装下,瞥见妇女的生活情境。

Q

作为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明清之际的妇女有哪些休闲活动?

赵崔莉

关注:明清

明代,体育活动得到广大女性的参与,如蹴鞠、剑舞器、对弈等。节令旅游休闲活动可分为节日郊游和闲暇旅游。如立春、元宵节,还有一些女性色彩浓厚的节日,如花朝、七夕、中秋,明代女性成群结队,游山玩水,纵情自然。因佛道信仰盛行,明代妇女多随香会出行,进香礼佛。


有些青楼女子对山水之娱情有独钟,不辞辛苦游历,写下游记。明代女性在日常家居生活中,或观花斗草,吟风赏月品茶,刺绣、纺织、缝纫等。此外,文化休闲活动还有诗词、书画、曲艺、参禅悟道、阅读史传诸子等。一些明清女性,在闲暇时间里广泛阅读古训史书、小说、戏曲,寻找到情感的慰藉与共鸣。

Q

如从报刊等史料回溯历史,晚清女性的婚姻生活的大致状况是怎样的?

夏晓虹

关注:晚清

梁启超把晚清称为“过渡时代”,我觉得是非常恰切的命名。晚清社会的半新半旧、方生方死,到处都留下了印记。即如蔡元培1900年所写的《夫妇公约》,虽然力求体现男女平等,提出家庭中以丈夫或妻子为主均可,但他以君臣关系比拟夫妇,以及无意间流露出的男性优越感,倒是证明了平权的实现并非一蹴可就。


即便像蔡元培这样努力实践的先进者,也还需要不断校正认识偏差,逐步加深对男女平等的理解,一般社会大众的情况更可想而知。因此,就总体状况来说,晚清女性的婚姻还是延续着传统形态,但出现了“文明结婚”。


本文整理自2018年3月10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1-B05版。作者:李志生、赵崔莉、衣若兰、夏晓虹;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畅;编辑:李佳钰、宫子、张得得。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3月10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1版~B12版

点击图片直接浏览


「主题」B01 |  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女性

「主题」B02 |  中国妇女史: 她们如何度过生命的历程?(1)

「主题」B03 |  中国妇女史: 她们如何度过生命的历程?(2)

「主题」B04 |  史学家应透过史料,看到女性真实的生命

「主题」B05 |  女性为获自由,曾付出生命代价

「文学」B06 |  《一日长于百年》: 小人物与小星球的无知之歌

「艺术」B07 |  基弗: 穿越废墟与迷津的艺术镜像

「传记」B08 |  库斯图里卡: 生活要求我们记住真相

「思想」B09 |  “我们如何想象这个由各国构成的世界”

「新媒体」B10 |  承认复杂性,而后安身立命

「书情」B11 |  《刺杀骑士团长》等6本

「精读」B12 | 对话史明智: 一条街道里的中国表情


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