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时隔七年,村上春树新作终于来了

2018-03-12 新京报书评周刊

自《IQ84》以来睽违七年的大长篇,《刺杀骑士团长》的中译本最近终于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这部七年磨一剑的新作,终于要跟广大书迷揭开神秘面纱!


这一次,村上还是循着“丧失──探索──发现──再丧失”这一直以来的手法,塑造着当代生活里的孤独、疏离与困境,但又有些东西不同了。不少评论指出故事结尾令人大呼意外,至于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是部怎样的作品?我们等你来阅读,欢迎报名参加本期阅读评审团。

 

另外, 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刺杀骑士团长》

《刺杀骑士团长》

作者:村上春树 译者:林少华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年3月



村上春树 Haruki Murakami,1949年生于京都。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1979年以《且听风吟》(群像新人文学奖)登上文坛。主要长篇小说有《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1Q84》等。另有《神的孩子全跳舞》、《东京奇谭集》等短篇小说集、随笔集、游记、翻译作品等诸多著作。是日本当今文坛最富盛名的小说家之一。


它讲的是什么?


《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春树七年磨一剑的突破之作。由一幅藏匿于阁楼的惊世画作,串起战争年代挥之不去的伤痛经历,以及现实生活中超脱想象的意外离奇。

 

夜半铃声与古庙洞口、神秘邻居免色涉与绘画班女学生秋川真理惠、“骑士团长”与“长面人”、现实世界与隐喻世界……村上春树用他擅长的层层剥开的写法,将读者步步引入奇妙之境。

 

而正如村上春树曾经说过的:“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村上在《刺杀骑士团长》中忠实记录了纳粹在二战时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以及中国读者最为关心的侵华日军在南京对中国民众的屠戮。通过这样的方式,村上春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对作家应负有的责任感的追求。

 

此外,村上春树还第一次在自己的小说中表现出了作为家庭的温情,这也让《刺杀骑士团长》与村上以往的作品有了完全不同的“闭合式”的结尾,值得读者朋友们反复体会。

 

它为何吸引人?

 

对村上而言,写作小说就是不断潜入自我内部,潜入意识洞穴的底部中,进而获得升华的力量。这样强大的信念,在他的作品中反复出现。……村上这次选择回归第一人称的写作……挖掘自我内在的黑暗,同时描绘外在社会巨大的邪恶。这两者之间实质上互相关联……要挑战社会巨大的邪恶,不深刻了解自我内在是不可能做到的。”

——中岛京子(直木赏获奖作家)

  

 

“书中仔细描写主角开的车子与特征,我读本书也觉得好像驾驶着一台‘村上春树最新款车’,驾驭感跟阅读感受都很棒。”

——小野正嗣(小说家、立教大学文学部教授)

 

 

“能和村上春树活在同一个时代,阅读他的最新作品,这样的喜悦是什么事也比不上的……作为一个村上迷,随着阅读脚步的前进,脑海里不禁反复揣想作者想要叙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小说一边写到纳粹进攻奥地利、南京大屠杀,甚至是日本东北大地震,眼睛看得到的世界里,诸如此类的暴力无所不在。而另一方面,主角肖像画家却在看不见的世界里同样战斗着,追寻重生……村上春树的小说,创造出一种「村上 44 35532 44 15883 0 0 5248 0 0:00:06 0:00:03 0:00:03 5248树式」的风格发明。就如同音乐世界里,爵士乐的诞生。阅读《刺杀骑士团长》如同聆听优秀的音乐家游刃有余地演奏自己的拿手曲目。”

——洼美澄(作家)

 

  

《刺杀骑士团长》抢先试读  

 

我在床上直挺挺坐起,在半夜黑暗中屏息敛气细听铃声。声音到底从哪里传来的呢?铃声较以前更大、更清晰。毫无疑问。而且,传来的方向也和以前不同。


铃是在这座房子里响的,我这样判断。只能如此认为。继而,我在前后混乱的记忆中想起铃几天前就放在画室板架上没动——是我在开洞发现铃之后亲手放在板架上的。

铃声从画室中传来。


没有怀疑的余地。


可是如何是好呢?我脑袋乱作一团。恐惧感当然是有的。在这个家中、在这个屋檐下,莫名其妙的事正在发生。时值深更半夜,场所是在孤立无援的山间,而且我彻底孑然一身。不可能不感到恐惧。但事后细想,在那一时刻,脑袋混乱要或多或少超过恐惧心理。人的脑袋想必天生是那样的东西——为了消除或减轻强烈的恐惧和痛苦而彻底动员现有的情感和感觉,如同在火灾现场为了装水而拿出大凡所有的容器。


我最大限度梳理脑袋,盘算自己姑且应采取的方法。继续蒙头大睡也是个选项,即雨田政彦所说的做法:反正不同莫名其妙的东西打交道。关掉思考开关,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听。但问题在于,入睡根本无从谈起。就算蒙上棉被塞住耳朵,就算关掉思考开关,对如此真切传来的铃声充耳不闻也不可能。毕竟是在这个家中响的。


铃一如既往时断时续。摇响几次,间隔片刻静默,再摇响几次。间隔的静默并不一致,每次都或长一些或短一些。这种参差不齐,奇异地给人以人情味之感。铃不是自动响的,也不是使用什么机关弄响的。而是有人拿在手里摇动。其中可能含带某种信号。


既然不能继续逃避,那么只能断然调查真相。长此以往,我的睡眠势必分崩离析,正常生活也化为乌有。索性主动出击,看画室里发生什么好了!其中也有气恼在起作用(我何苦非有如此遭遇不可?)此外不用说,些许好奇心也是有的。这里究竟在发生什么,我要亲眼看个究竟!


我翻身下床,在睡衣外披了件对襟毛衣,拿起手电筒走去门厅。在门厅,我把雨田具彦留在伞筒里的深色橡木手杖拿在右手。结结实实沉甸甸的手杖。很难认为这种东西有什么现实用处,但同空手相比,还是手拿什么心里踏实。毕竟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不言而喻,我心惊胆战。光着脚走,但脚心几乎没有感觉。四肢僵挺,每动一下都好像听得见所有骨头吱呀作响。家中恐怕有谁进来,并且在摇铃。估计和井底摇铃的是同一人。他是什么人?或是什么东西?我揣度不出。木乃伊?万一我走进画室目睹木乃伊——肤色像牛肉干似的干瘪瘪的男子——正在摇铃,到底如何应对才好呢?挥起雨田具彦的手杖朝木乃伊狠砸下去不成?


何至于!我想。那种事做不来。木乃伊恐是即身佛,和僵尸不同。

那么,究竟如何是好呢?我的困惑仍在继续。或者莫如说已经变本加厉。如果不能采取某种有效手段,往下莫非要一直同木乃伊在这个家中生活下去不成?每晚这一时刻都不得不听这铃声不成?


我蓦然想到免色。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他多此一举才形成这种麻烦事态的。因为他带来重型机械挪走石堆打开神秘洞穴,所以结果上才有来历不明的东西连同那个铃进入这个家中的。我考虑是不是给免色打电话。即使这种时刻,大概他也会开着捷豹马上跑来。但归终转念作罢。没有等待免色准备赶来的工夫。我此时此刻必须做点什么。那是必须以我的责任做的事。


我毅然决然把脚踏进客厅,打开房间灯。开灯以后铃声也照样响个不停。声音毫无疑问是从通往画室的门的对面一侧传来的。我右手再次紧紧握住手杖,蹑手蹑脚穿过宽敞的客厅,把手搭在通向画室的门扇拉手上。然后大大做了个深呼吸,决心旋转门拉手。与我开门的同时,铃声就好像正等待这一时刻似的戛然而止,深沉的静默随之降临。


画室一团漆黑,一无所见。我把手伸往左侧墙壁,摸索着按下照明开关。天花板有吊灯,房间一下子大放光明。我双腿叉开站在门口,以便随时做出反应。右手握着手杖,迅速环视房间。由于过于紧张,喉咙渴得冒烟,唾液都几乎咽不下去。


画室里谁也没有。没有摇铃的干瘪瘪的木乃伊。谁的形影也没有。房间正中孤零零立着一个画架,上面支着画布。画架前有个三腿旧木凳。别无其他。画室空无一人,虫声一无所闻,风也没有,窗口拉着白色窗帘。一切近乎异常地静悄悄无声无息。我感觉得出,握手杖的右手由于紧张而微微颤抖。手杖尖随着颤抖而触动地板,“咯咯噔噔”发出不规则的干涩声响。


铃依然放在板架上。我近前细细打量这铃。没拿在手里,哪里也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位置仍是我昨天上午拿起又放回板架的位置,没有改变的痕迹。

我坐在画架前的圆木凳上,再次三百六十度环视房间。慎之又慎,不放过任何边边角角。还是谁也没有。平日熟悉的画室场景。画布的画也是我画开头的样子:《白色斯巴鲁男子》草图。


我把视线投向板架上的闹钟,恰是后半夜两点。因铃声醒来记得是一点三十五分,即过去了二十五分钟左右。但我身上没有过去那么多时间的感觉,觉得也就五六分钟。时间感觉出了问题,或者时间流程出了问题。非此即彼。


我气馁地从凳上下来,关掉画室的灯,出来关门。站在门前细听片刻,铃声再也听不见了。所有声音都听不见。听见的只有静默。听见静默——这不是语言游戏。在孤立的山头上,静默也是有声音的。我站在通向画室的门前,侧耳听那声音,听了好一会儿。


这时,我倏然觉察客厅沙发上有个陌生物。或靠垫或偶人,大小也就那个程度。但记忆中不曾把那样的东西放在那里。凝神细看,原来既不是靠垫也不是偶人,是活着的小人儿。身高约有六十厘米吧。小人儿身穿奇妙的白色衣服,身体一下下动来动去,就好像衣服还没有完全适应身体,感觉特不舒服。衣服有印象。古式传统衣裳。日本古代身居高位的人穿的那种衣服。不但衣服,人的长相也似曾相识。

骑士团长!


如何参与阅读“评审团”?

 

我们希望你:

 

| 是一位认真的阅读者,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 期待将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与更多人交流,甚至引领一种主张。

 

| 时间观念强,能够遵循我们的约定。

 

你只需要:

 

| 点击“阅读原文”,在表单中告诉我们你为什么想要读《刺杀骑士团长》,或者你对这本书所涉及的人或事有怎样的了解或兴趣。

 

| 等待我们的回复。我们会在两天之内选取5位评审员,然后确认地址与联系方式,尽快将书寄出。

 

| 在12天内(从收到书之日起)将书读完,发回500字左右的评论或读后感。

  

如果你被选中为当期阅读评审员,我们还将邀你加入“阅读评审团”微信群,让你遇到更多热爱阅读、认真思考的同路人。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一本免费寄送的书,换来这么多的要求,不值得呀。

 

但赠阅并不是“阅读评审团”的核心,我们所期待的,是让有意愿有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读者,有一个发表和交流的平台;是让那些原本灵光一闪、只有自己知道的思考,在鼓励和督促之下能够被文字所记录、被他人所阅读;是为了通过认真的讨论,让“热点”的潮水中多一些独立的、真诚的声音;甚至,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新的书评作者,让我们以这种方式相遇,然后看到你从此不断成长。


你,来吗?记得是“阅读原文”哦。 


评审团

阅读需要主张

微信公众号ID : ibookreview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