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性侵犯罪报道中的“被动句”问题,是需要一次反思了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可能都见过这样一些标题,它们的前半部分是“阿里女员工被性侵”“国台酒业女员工被性侵”。再往前,也有“某学校女生被性侵”“某剧女演员被性侵”等。可以说,这是在性侵犯罪报道中最为常见的一类标题。如此刺眼的标题强调的从来只是受害者,而非嫌疑人。标题的前半部分理应是“某男性性侵”或“某男性涉嫌性侵”。
当然也有少数例外,比如当嫌疑人是知名度较高的公众人物时(如近期的吴亦凡涉嫌性侵事件),事件命名原本突出的便是嫌疑人。
书评君的视频栏目“罗东时间”在本期节目中探讨的,也就是性侵犯罪报道中的“被动句”,包括它存在的根本性问题,以及我们依然无法彻底摆脱它的原因。哪怕现在还不能完全避开“被动句”,也可以有所作为,在标题上做细节调整。
以下为本期视频内容。
“多年后,当我们去回忆当年某起性侵犯罪事件,印象最深的可能也依然是受害者,如果说记忆是一种社会力量,‘被动句‘在叙事上让我们忘记,至少没有去记住侵犯者……‘被动句’也在无意中强调了受害者本不该负有的责任。”
“如果将来某一天,受害者第一时间只需要通过司法就可得到正义,使侵犯者受到惩罚,而不再依靠社会关注,所有的报道、评论都发生在结案后,‘被动句’的社会基础其实就基本被摧毁了。”
——整理自本期视频
本期书目
译者:孟醒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20年9月
更多内容
“阅读迷雾”系列
从李子柒到“好嗨哟”:在2019,想象一种过去的“人”
“毕业论文”系列
“书架上新了”系列
“是不一样的文化评论”系列
点击阅读原文,进我们的小铺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