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仍旧被互联网觊觎,真正融合之路在哪儿?
今年的美国CES展是小米第一次出现,在创业公司集聚的二楼,租下了几百平米的展区,不停的对外讲述着:他们不只是一个手机公司。
2016年,OPPO、vivo等品牌在传统渠道上打了胜仗,小米手机在这样的压力下,出货量6年来首度下滑。不做常规广告的小米在2016年还请来了梁朝伟、刘浩然、吴秀波做代言,冠名了国内某热门网综节目;任命原来管理供应链的周光平去做“首席科学家”,手机研发和供应链团队,直接向雷军汇报;接着,小米影业成立一年后刹车,解散宣发部门。
抛开研发、渠道、供应链不谈,2016年,硬件市场也遭遇了瓶颈入场的选手太多、市场竞争太激烈;恰逢内容产业迎来春天,与内容息息相关的手机、电视、盒子等多端就像抱住了风口,纷纷成立某某影业。小米就是其中之一,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微博高调宣布回归,“我未来主要负责两个事情:小米市场和小米影业,影业是全新的子公司,目前在组建团队筹备阶段”——时间是2016年1月。
此前,小米也确实在内容上频频发力,500万元入股华策影视,2015年10月宣布和华谊成立新生堂影业,在去年年末的时候又投资了上海乐向VR;
彼时,硬件市场从价格战役烧到了内容战役。
互联网的确是个看不懂的江湖,小米这边高举高打声称要用内容补齐全服务的时候,内容产业的大佬屈尊跑来做了电视, 2015年8月黎瑞刚带着微鲸电视落地了,首次融资20亿,投资方包括阿里、腾讯,以及黎瑞刚自己的华人文化。用CEO李怀宇的话说,“黎叔和我都觉得这个事情必须做,所以我就来了”,的确,在当时情况看来,单纯做硬件,抵抗力不足,单纯做内容,好像内容总离用户有那么一层隔阂,尤其是华人文化投的项目还以家庭娱乐为主。
可惜互联网这个江湖,挂羊头卖狗肉的人太多了。
小米影业已经成立了一年了,一个爱好摄影的黎万强若真能做出个像样的东西来,那真是能把传统影视产业的人气吐血,好在的确没有,小米影业也的确该刹车了,所谓的在影视制作、投资上的大动作败给现实纯属必然。
传统电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说互联网电视,过去两年来,已经稳定在5500万台左右的出货量,微鲸、小米、乐视、暴风等玩家们纷纷占领着各自的高地,这之中乐视电视早在2013年就入场了,所以时至今日技术、产品体验、市场份额等等方面也最牢固,小米原本也在时间上占有先机,却在是否要坚持手机业务为主业的问题上摇摆不定,错失了机会。微鲸的主要精力还在内容上,电视品牌似乎并没有树立起来,至于暴风,一直在完全照搬乐视的套路……
对于乐视,经过这一年来的爆发、急刹、再重新上路,时间在改变,有些该印证的东西也慢慢有了答案,前几日刚刚拿到融创投资的150亿融资,乐视影业、乐视致新、乐视网都在这个投资范围内,资本的“投票”证明了,市场还是认可这个模式——内容、硬件、视频平台。
跟小米不一样的是,乐视影业2011年就成立了,创始人张昭是正经的电影产业人士,从业二十几年,初心即内容,做过《归来》,做过《小时代》系列、《熊出没》系列、《敢死队》系列,2016年又交付了11部电影,部部过了亿。
跟其它企业“硬件不够内容来凑”思路不同,乐视的业务逻辑内,无论是电视、还是影业都是优质资产,乐视视频只需要加强在自制内容的把控上也有机会挤进三甲之地。
这之中,发达国家影视产业的价值也远未在中国奏效——以IP为核心的票房、游戏、衍生品、线下娱乐、多窗口期的收入还存在一个较大的增长空间,这也是BAT等诸多互联网巨头一定要占领这块领地的原因,不过,从阿里影业、腾讯影业过去一段时间交付的成绩看,内容产业的门槛一直被低估了,只有像乐视影业这样真正扎根于内容产业的企业,才能够用好互联网,向真正的互联网影视巨头发展。
2016年,市场用户换血变慢,第一批互联网原生住民已基本成型,随着用户的体验增多,个性化需求明显增强,价格战失灵、炒概念、病毒式营销效率降低,用户对于产品的喜好趋于稳定,企业们是时候精耕细作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容的趋动作用似乎在变得越来越强。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 因你的梦想而存在 ————
影投人—中国影视投资人及从业者的自媒体平台,致力于打造具有专业精神的影视基金及优质影视项目。凭借项目开发、制作、发行、宣传的产业链优势服务于出品人、制片人、导演、编剧及各类影视投资机构和影视公司。
影投人依托国内外优质产业资源正式启动工作室、导演、编剧的扶持、签约计划。
媒体合作请联系:
微信:lover2ee3
电话:010-62231601-801
扶持计划、项目合作请联系:
QQ:2237960700
邮箱:2237960700@qq.com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