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中,未来哪六类影视公司将很快被淘汰?(第879期)
来源:票房透视镜(ID:piaofangtoushijing),影投人获授权转载。
去年年末,爆出了小米影业宣传部门解散的消息,其影业10余人或调岗,或离职。据媒体报道其在当初刚刚成立时,曾想参与制作电影,甚至想用大数据预测票房,用VR手段做电影宣传等极度奇葩的事情。
如今的部分解散基本也在预期之内。可以说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国内电影市场大好,资本大跨步介入,几乎各行各业都想进入电影行业,成立影视公司捞金。
而2016年却又是一个“所谓的”转折点,当看到市场不景气时,资本却跑得比谁都快,于是造成了大量公司没有资金支持或项目举步维艰,甚至面临解散的局面。包括小米影业这类有互联网巨头背景的影视公司,在接下来都面临解散的危险,更何况是一些没有干爹、没有资源的其它中小影视公司。
下面分析预测一下,未来的时间里,哪些影视公司将被淘汰:
1
人傻钱多的金融背景影视公司
由于前两年影视行业前景大好,大量组建影视公司是整个行业喜闻乐见的事情,一些金融背景的投资公司也纷纷成立影视公司或影视基金,专门参与投资电影。
这一类影视公司并没有影视基础,甚至凭兴趣爱好来投资,每个人都号称一年有10亿基金,专门投资影视项目,但这也正是完全不懂行的体现。首先,一年当中,有几千亿的基金在投影视,但真正影视项目需要的盘子,顶多才百亿多;然后,真正的好项目,他们投不进去,只能投一些很外围、满天飞的项目,并且还得接受高溢价。
基本上,这一类影视公司投资的电影,有95%以上是亏损的,经过这两年的洗礼,到了2017年之后,这些基金开始变得“谈电影色变”,纷纷解散或者撤资。另外,这类影视公司的属性注定了它只能加磅,不能操盘。而且他们只能看到演员合同、导演合同,看到剧本,看到预算表才能过顺利过会,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的影视公司。
2
为了资本市场炒作而成立的跟风公司
可以说互联网进入影视行业有着先天的优势,从最早的乐视,到阿里、到腾讯、爱奇艺、合一、58同城、陌陌等等,这些互联网企业成立公司,他们的侧重点与传统的影视公司不同。这就要回归到影视公司最核心的部分,即抓内容的能力与码盘子的能力。但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是很难具备的。很多公司的人员构成,基本以宣传、运营、策划、商务等为主,没有真正影视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更没有自主研发项目的能力。
之所以互联网公司在过去几年过得还算不错,那只是因为整体的大环境优势,是一个猪都能飞的局面。但随着观众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对内容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以渠道资源、商务植入、投资为主业的公司没有制作和孵化项目的能力,没有干货也没有资源、没有评估能力的话在未来很难立足。
如果说互联网公司做影视还有获取用户这一理由勉强说得过去的话,那么,还有一些主营业务和影视传媒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例如重工机械、鞭炮、有色亲属等等,完全就是为了炒作市值或者包装上市,才纷纷并购其它影视公司或者自己成立影视业务部门。
这些玩票性质的企业本身进入市场的动机就不纯,当影视火时就做影视,当VR火时就做VR,完全是什么概念火就跟风在市场上炒什么,他们怎么可能做出好作品?
3
没资源的中小型影视公司
从近年来的影视格局来看,两极分化越发明显。影视行业与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它是极度需要资源对接、置换的,资源和人脉对于一家影视公司至关重要,那些企图用钱来搞定一切的人,要么被淘汰,要么在被淘汰的路上。
在国内,拥有自主操盘、具备码盘子能力的影视公司大概20家,对于没有太多资源的中小公司来说,他们很难攒出很有价值的盘子,依然还要与大公司进行对接。尤其是一些非北京、上海的中小影视公司,他们想自主操盘做院线电影,是非常困难的,即便做了,就市场结果来看,也是接近100%都在亏损。
一些中小影视公司,不论是制作公司、发行公司、营销公司,做砸一部,就很难翻身,意味着基本要解散。尤其是2016年暑期过后,融资难和持续亏损是中小公司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一家影视公司来说,首先要弄清楚究竟你是制作公司,还是投资公司。如果是后者,那么未来基本很难生存,好项目很难轮到你来投,周星驰的项目不会给你投。那么,除了北京这一线的20家公司,其他公司就没有活路吗?
影视行业是资源换资源的行业,你手里得有资源,才能跟别人换到资源,这资源可以是绑定了一个演员、导演,他的戏都能捆绑参投,或者踏踏实实的孵化电影项目,用好剧本作为撬动资源的杠杆,通过好剧本与一线公司对接等等。总之,非一线的公司手里必须有一张牌可打。如果是没项目、没资源、没核心人才的三无公司,在未来将会异常的艰难。
4
乱保底和根本不懂市场的公司
自从《心花路放》以来,保底发行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概念。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6年,《美人鱼》的爆发使得保底发行更加被热炒。而事实上保底的结果如何呢?可以说大部分都失败了,这里指的失败不仅是说票房低于对外公布的保底金额,而是所有收益加起来后低于盈亏点,亏的很惨的大有人在。
小部分保底大概打平了,而真正能名利双收的少之又少。更有像XX电影和XX映画这样连续保底失败的知名公司。可谓辛辛苦苦十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保底发行是一场豪赌,考验的是团队对项目的市场判断能力,市场预测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而且也没有特别的公式和算法。但如果看了片还能出现结果和预期上的巨大偏差,就只能证明其判断能力完全是不靠谱的,懂市场并懂得项目的基本票房区间应该是从业者的基本素质。
保底赌博的原因无非是正常情况下拿不到好项目,想通过这种方式搏一把,实现一战成名以引起资本市场关注。但一些公司,由于自身没有宣发能力,保底之后再像包工头一样分发交给其它执行公司,完全把保底当成了一个金融游戏或其目的只是在资本市场上圈钱套现,因此也催生出了种种行业乱象。这样的行为无疑就是在走钢丝,一着不慎将满盘皆输。
5
依靠忽悠为生的混子公司
京城漫咖啡的老板们二十几块钱的咖啡能喝一下午,却言必称自己的某某项目已经搞定了四大神兽或某某小鲜肉;不少人整天吹嘘自己做过某某项目,实际上他和这个所谓的大项目可能只是沾了一点边,做的还都是打下手的活。
成天说自己和某某知名人士很熟的人,或许只是厚着脸皮加过别人微信,在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你在各种影视圈饭局上认识的各种金牌、著名“导演”,“制片人”、“经纪人”、“网红”,很可能是下个月还为房租发愁的苦逼北漂。
这些人的特征就是朋友圈成天晒的都是又拜访了哪家大公司、或是参加了什么不入流活动就爱自拍,然后混入了一个微信群就拼命和每个人加好友拉关系,但实际上真正做成的事却一件也没有。这些人都太想成功了,但是,他们想的成功是那种不用付出什么努力,在家里躺着就能来的成功。
也有不少忽悠成功的案例,这样人作者认识的就不少。这些大忽悠表面上指点江山,还善于把“不忽悠”挂在嘴边,其实内心空虚自卑,并没有多少真本事,把1吹成10是常态。
只能说,退潮之后,就会知道谁在裸泳。
6
没有丝毫竞争力的边缘公司
在市场好的时候,资金多、项目多,产业链上的各种需求十分旺盛,一、二线公司(工作室)接活接到忙不过来,因此也催生出了大批产业链前中后期的新公司,但是这些人的水平通常都很难恭维。
例如各种业务水平完全不行的小编剧公司、经纪公司、前后期制作公司、做预告片海报的物料公司、新媒体营销公司、网大网剧的制作、宣发公司等等。这些公司的特点就是一个有点稍微经验的老板加几个新手就随便凑起一套人马,什么活都敢接,什么牛都敢吹,但实际业务能力却和吹牛水平相差甚远,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此前电影市场火爆,再加上网大和网剧市场也火了,因此很多人完全是趁势“混入”的这个行业。还别说,混的不错的人整天在各种群和朋友圈发发广告也能接到点活干。
但当“大跃进”的热潮退却时,第一个被抛弃的也是他们。
— END —
———— 因你的梦想而存在 ————
影投人—中国影视投资人及从业者的自媒体平台,致力于打造具有专业精神的影视基金及优质影视项目。凭借项目开发、制作、发行、宣传的产业链优势服务于出品人、制片人、导演、编剧及各类影视投资机构和影视公司。
影投人依托国内外优质产业资源正式启动工作室、导演、编剧的扶持、签约计划。
媒体合作请联系:
微信:lover2ee3
电话:010-62231601-801
扶持计划、项目合作请联系:
QQ:2237960700
邮箱:2237960700@qq.com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