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少年杀死母亲,一周后被释放,还要重返学校 | “未成年”是恶魔的护身符?
▼
最近,湖南益阳沅江市泗湖山镇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杀人案,12岁的少年吴兵(化名)因为不满妈妈的数落和管教,竟然一气之下拿刀杀了她。
由于中国法律规定未满14岁的青少年,不得追究刑事责任,所以杀人犯吴某安然无恙地被当地公安机关释放,目前已由家长接回监管。
吴兵在接受警方问讯
在众人都为这个消息感到震惊和悲痛时,吴兵本人对“弑母”这件事觉得无足轻重。释放回家后,亲戚忍不住问他:
"为什么要杀死妈妈?"
"妈妈不好。"
"你把你妈妈杀了,你认为错了没有?"
"错了……但是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
"那以后怎么办?"
"学校不可能不让我上学吧?"
事发后的吴兵
这就是一个12岁少年对杀人的认知:不喜欢一个人就可以杀了她,更何况是自己的妈妈,反正因为是小孩子杀人又不会怎么样,该上学还是上学呗。
和杀人犯同班?当地的家长们顿时陷入了恐慌,纷纷抵制孩子上学。
但要是从此不上学,这个孩子长大了会怎么样呢?吴兵的亲属们不禁担心起来。
01
为了四包烟而杀了亲生母亲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残忍野蛮少年杀害母亲的故事。但每一个孩子的悲剧背后都有一个掉以轻心的家长,这话依然没错。家庭教育的缺失无疑是让孩子走上犯罪之路的必然原因。
由于父母亲要外出打工,吴兵才半岁的时候,已经不知道父母为何物了。父母对他来说,就是视频那头的两个陌生人,生活没有交集,感情没有交流。
爷爷奶奶家墙上贴着吴兵幼儿园时的照片
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他,是一个7岁时候被面包车撞到流血不止,父母都不愿意从外地赶回来看他一眼的孤独少年。
在缺爱环境中长大的吴兵,慢慢变成了一个在学校被同学推倒、头被撞流血也不愿意和爷爷奶奶诉说的冷漠少年。
手机游戏成了他的最爱,除此以外,他毫无其他兴趣。除了要钱,他和爷爷奶奶也无话可说。
头部的两次被撞,加上无爱的家庭环境,吴兵经常表现出异常,不是一圈圈在房间里走动,就是骂骂咧咧,半夜大哭。
爷爷奶奶对孙子的这些反常行为束手无策。即使看到他有很多陋习,如偷家里的钱等也毫无办法,经常只能不了了之。
2016年,吴兵父母生下弟弟,由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带不动孩子,妈妈不得已回家,让爸爸一个人在外打工。吴兵也因此开始和妈妈相处。
十几年的亲情缺失,生活中忽然闯入一个妈妈,吴兵对她的严厉管教很不满。
这些年乡间自由漂浮的日子,让吴兵养成了很多恶习,但爷爷奶奶管不了。妈妈却看不惯自己的亲生儿子身上的斑斑劣迹,经常要教育他。
吴兵妈妈
有一天妈妈发现自己平时参加村里酒席积攒的四包烟竟然被吴兵偷完了,平时省吃俭用的她一方面心疼,一方面对儿子养成抽烟偷窃的陋习气愤不已,就打了他。
没想到,这一争执就让儿子动了杀心。吴兵直接拿刀砍了妈妈。
案发现场
一个12岁的孩子,杀人后的表现简直堪比一个职业老手。他冷静地锁好门,和弟弟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用妈妈的手机给老师发了一条请假短信:
胡老师,吴兵明天请假行不?他感冒了。
这一切细节,都让人不寒而栗。这个12岁的孩子在亲人的忽视下,早已有了超越同龄人的成熟。而这一切,大人们却浑然不知。
PS: 据后续报道,吴兵已被送往长沙一家机构接受管束教育,为期三年,父亲将继续外出打工赚钱养家。
02
青少年犯罪,新西兰社会之殇
在新西兰,青少年犯罪问题也非常严重,抢劫、盗窃、杀人、破坏公共安全……
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新西兰由于抢劫而被告上法庭的青少年数量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10到16岁之间的青少年被控抢劫罪名的人数较前一年上升了56%。
然而和中国一样,新西兰政府对14岁以下青少年犯罪的政策也不是严厉的惩罚,而是温和的引导和采取道德管教措施为主。
由于新西兰有大量保护青少年人权的法律,主要围绕着年轻人的利益,惩罚不是最重要的方面。
如果青少年犯罪了,把他们送进监狱并不是法律关心的内容,它们主要着眼于青少年今后的发展,如何帮助他们回到正常轨迹,让他们了解犯罪的后果才是核心。
这就导致了很多入室盗窃、抢劫案发生后,警察抓了青少年罪犯,也只能隔天就放,这让很多财物甚至生命受到威胁的市民大为不满。
不以惩戒为目的,以劝勉为主。轻量刑、为青少年罪犯的未来着想、希望他们悔过自新是现在新西兰法律目前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很多受害者因此忿忿不平,这难道就是罪犯应有的下场吗?
比如一个青少年抢劫了商店,新西兰警方最多限制他在家里呆足够长时间,限制他靠近犯事地点,仅此而已。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青少年走上犯罪之路呢?
归根结底,也是家庭看护和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现在,一共有6300名儿童在新西兰国家看护机构State Care中。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原生家庭都有问题。
近期,新西兰当地媒体报道了Jasse和Gabriel两个孩子的故事。由于孩子的妈妈有滥用药物、酗酒和打孩子的问题,这两个孩子从此就只能跟着爸爸过。
3年来,从北岛到南岛,他们搬了18次家。每到一个地方,有关部门就能接到来自学校老师、邻居的投诉电话,他们纷纷对孩子的安全状况表示担忧,社工几度出来和他们的爸爸协商养护问题。
两个孩子时不时不去上学,经常被发现独自在家,出门坐车也没有安全座椅,披头散发……
最终,地方政府出手,决定把他们带离这个不负责任的爸爸身边。
由于家长自身原因导致的儿童看护问题在新西兰很严重,这些被迫离开父母的孩子被寄养在不同的家里。到8岁为止,这些孩子平均要搬7次家,有些孩子甚至换了60多个住所。
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会遭受从情绪困扰到性虐待等方面的伤害。
这些孩子大多15岁左右就会离开学校,通常只读到高中,三分之一的人会有首次犯罪记录。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童年动荡不安的孩子本没有错,他们本应该有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童年,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因为父母的原因,家庭教育早早从他们生命中缺失。
父母,只是他们痛苦的源泉。什么是家庭?他们的心中毫无答案。那些所谓的家,只是一个个令人不安的容身之所而已。
长大后,这些可怜的孩子就成了人人痛恨的过街老鼠——谁能想到他们也曾有烂漫无邪的笑容。
03
“杀人犯和我同班”
日本电影《告白》讲述了一个残酷的故事。
森口老师的女儿爱美被发现溺死在学校游泳池里,警方断定她是意外溺水而亡。但森口明白杀害她女儿的凶手是她班级里的学生。
老师当着所有人的面问:
同学们,在这个年纪你们认为最能保护自己的是什么呢?是父母还是武器呢?
其实都不是,最能保护你们的是《少年法》。
“所以尽管知道真相,我也并不打算翻案,即使报警也只是让他们写个悔过书罢了。”
这个案件的凶手有A和B两个人,A成绩优秀是个天才,但却十分缺爱,希望通过杀人来引起别人,尤其是母亲的注意。
B的成绩不好且性格自卑。他曾在游戏厅被欺负然后被警察带到警局,因为此事向森口老师求救时,森口没有亲自出面,而是拜托一个男同事去接他,所以B怀恨在心,并在A找到他一同实施杀人计划的时候同意了。
A将爱美骗到泳池并用加强版防盗钱包将她电晕,然后告诉B同学她已经死了。B将其实只是晕过去的爱美扔进了泳池,最终爱美溺死了。
其实在两个杀人的孩子背后,站着两位有问题的母亲。
A的母亲是一个理工科领域学有所成的学者,因为结婚生子不得已退出了学术界。但孩子出生之后她却十分后悔,觉得是A耽误了自己的前程,经常打骂孩子并说些“假如没有你就好了”这样的话。
在发现母亲再婚并且怀孕后,A痛苦不堪,整日想着怎么报复社会。
B的母亲由于过分溺爱自己的儿子,不肯面对孩子杀人的事实,而不断为自己孩子找开脱的借口,在终于受不了儿子整日堕落和发疯之后准备跟B一起死,却不幸被B反杀。
无论是杀害母亲的吴兵,还是这两个合谋杀人、心理扭曲的孩子,正是缺失的家庭之爱和荒唐的家庭教育让他们走上了犯罪之路。
杀人犯就在你孩子的班上。这听起来很恐怖,但事实未必不可能。每个不负责任的父母都是在培养潜在的罪犯。
社会为少年罪犯提供了宽容的环境,这的确对受害人很不公平。不负责任的父母酿成的家庭悲剧要整个社会来承担后果,至少目前为止还是一种无奈。
///
青少年杀人却能堂而皇之逍遥法外
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 End -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