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书】2013-2014思想潮阅读榜

2014-03-02 S 思想潮

    题外话、真心话:就在昨晚(2014年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我们谴责任何组织或个人的暴力行为,无论他们身披何色;我们为所有遇难和受伤的同胞祈福,无论他们来自何处。

---------------------------

  潮友们,非常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春节前我们开始了第一次好书征集活动--“2013,我读过的好书”(暨“今年春节你带了什么书回家?”)。这次征集活动,我们未设主题,也未限制题材,关注新书也关注经典,这段时间很多潮友发来了自己的推荐。我们感谢大家的支持。


    对于是否只限于2013年出版的新书,大家也有争议。潮友“婧婧苏”说,“我觉得2013荐书还是应该2013出版的,不然重复率太高了。”似乎也有道理。但潮友“流畅畅”在推荐两本过年回家带的书《君主论》、《菊与刀》时说,“坚持阅读经典,无他。”倒也干脆利落。至于以后是否只推荐新书,我们以后再议。这一次就先新书+经典一起推荐吧!


  感谢潮友“夜尽天明”对我们的肯定,让小编感动,也觉信心十足。他说,“2014年才开始关注思想潮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渐渐让读书变得困难,让思想变得浅薄,也许依然有一些人还能接受深度,也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让思想潮还有意义。”感谢您对思想潮的肯定。他推荐了卡尔-雅思贝尔斯的《悲剧的超越》、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慧能的《坛经》。


  潮友“yinhb”在看到思想潮《致出版界朋友及潮友们的一封信》后说,“其实真正对思想敢兴趣的人来说,最需要的是好文章和好书,不需要其他物质。赠书对主页君也许会造成负担,对我们来说却不算什么,所以还请继续推送好文章,或分类荐书吧。”他2013春节读的书有《苏联真相》、《倒转“红轮”》、《我们家》。


  太感激了!下面开始介绍活动及活动征集的好书吧!为了不伤害大家的积极性,本次潮友所荐全录于此(如有疏漏,还请见谅)。(当然,以后会尽可能严格标准,没有充分的推荐理由,可能就不会在下面列了--一来避免让大家不明所以;二来让小编减少一些额外工作。) 我们这次活动,是纯天然的“海选”、“普选”,所有推荐均来自潮友,没有任何出版社走后门干扰。


    那封《致出版社朋友的信》发出后,有好几家出版社的朋友与我们联系,表示愿意为我们接下来的活动提供图书支持,我们再次感谢。以后的活动,我们会在活动中对提供支持的出版社表示感谢,并将出版社提供的书籍作为礼品,有筛选的提供给积极参与的部分潮友。


    以下的前十一本书的编号是小编综合网友的推荐理由以及推荐人数做的一个简单排序,不必太在意!小编对大家推荐的部分书籍补充了一些介绍(多来源网络),避免让潮友们不明所以,这些介绍已用斜体加以区别。


    还有一句必须要向大家做个交代,因为无精力逐个确认推荐者的性别,小编在整理过程中,必要处,只能以“他”来代指,并非对女性的歧视,请广大女性潮友见谅。

---------------------------------

  榜单No1:《看见》 柴静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13-1-1 / 39.80元。


  据说这本书在2013年也是大卖,看了潮友们的评价,看来当之无愧! 


  潮友“胖嘟嘟的兔子”说它:“从最初用mp4 到用手机看电子书后,已经有将近八年时间没有在书店里买过书。自我感觉就是,现在的很多书就属于看过就过的书,买了以后反而是一种浪费。也有些书,比如评论类,易经国学类的,自己会在图书馆里借来看,也不在我的收藏之内。在书店里第一次看到《看见》,就被它的封皮所吸引,然后翻看它的目录以及绪论就深深爱上它,毫不犹豫的把它打包带回家。其实在看它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它描述的现实离我的生活很远很远,可是这也确确实实是中国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我害怕一切不好的事情,一方面又要强迫自己去看去接受。推荐它最大的理由--真实。”这评价,够高了吧!


  潮友“高静”的推荐理由是:这是一本十年的记者采访记录,用感性的文字理性的记录了中国社会的某些方面的一些事件,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记者”就是“记着”。


  “Huimin”的评价则是,“柴静的文字里,蕴含着简单朴实的人生态度,总能给人温暖”。他还推荐了野夫的新作《身边的江湖》。


  “邪恶的小妖怪。”一定对央视很关注,他不仅推荐了《看见》,还推荐了孙玉胜的《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历任新闻评论部主任、新闻中心主任,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这本书2003年由三联书店出版过,2012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据说在业内被誉为“入行必读”,是传媒文化的新经典。


  潮友“菜菜。”也推荐了《看见》。此外他还推荐了《他们最幸福》(大冰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9月)。他的评价是,“看着不错。告诉你生活的方式不只一种。”不过,之后他又对后者增加了一句评价,“幸福永远在别人眼中。”


  榜单No2:《中国在梁庄》,梁鸿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初版,中信出版社2014年1月再版


  看目录,新版标题更简洁了,不知道内容是否有些变化,定价从25元变成了38元。


  把这本书列为No2,不是因为推荐的人数多,而是因为推荐的理由太充分!


  潮友“Xueying-Ji”推荐说,“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话--‘有些中国在北京,有些中国在重庆,有些中国在西北,有些中国在沿海,但更多的中国在梁庄!’当人们越来越多的目光集中在北京这种大城市的空气污染、房价、交通拥堵的问题上时,却越来越少的有人关注我们千千万万个像梁庄一样的农村。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还有更多更多的问题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作者用写实的手法用她的文字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我们很少关注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梁庄。这本书给我感触很大,所以我向小编推荐。”您向小编推荐,小编也就顺手推给大家吧!


  潮友“Shirley”的推荐理由也非常用心:“在春节,回到自己的村庄,目睹这块土地的变与不变,阅读《中国在梁庄》,有极强的代入感,仿佛书中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我都可以在自己的村庄找到类似的人物,我甚至假想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书本。这或许正如梁鸿所说:中国有千千万万个梁庄。而我的故乡也是这样一个‘梁庄’。当我随着书本故事而重新审视自己的故乡,我发现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国家层面推进‘城镇化’,而农村成为应该要铲除的‘痼疾’,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混杂的当代农村。我们所遵循的所倡导的价值观是不是要再重新拷问?梁鸿的这本书做出过许多思考,值得我们去关注。”


  类似记录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城乡变化的还有[美]张彤禾的《打工女孩》,这是潮友“丁卯晨泓”推荐的,他说,“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外出打工的,过年回家能深刻感受乡村与城市之间那种观念上的差别。《打工女孩》虽说是讲的九十年代打工者的事,但现在看来打工者的状态一点也没变。结合《乡土中国》看更好。”


  榜单No3:《乡土中国》,费孝通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说实话,这本书上榜,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此书出版过多版,只因在豆瓣上搜索时,这个版本在最上面,所以其他出版社的朋友别嫌小编偏心。小编当初入手的一本好像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请大家自行选择吧。


  潮友“Sunny”说,《乡土中国》是“课堂讲义集成的小册子,但颇有深度地剖析了中国基层社会。对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以及文化进行了思考与反思。值得一读。” 


  潮友“翘毛不抽筋.?”在推荐此书时说,“经典之作就不多说了,特意把它带回家,一边体味一边思考。”


  “丁卯晨泓”在推荐《打工女孩》时也说,“结合《乡土中国》看更好。”


  你们不多介绍一点,小编就得多说一点了。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初版于1947年。一共由12篇文章组成。该书本为其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土社会学’时的上课内容,辑录而成一书。在此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而‘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描绘,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段摘自维基百科。)


  榜单No4:《观念的水位》,刘瑜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


  潮友“洛小静”在推荐这本书时说,“常识,却不为很多人所知。刘瑜总能将思维边边角角娓娓道来,而且文字活泼,不像有些时事评论,严肃,义正言辞,让人看了觉得是在道德‘制低点’被批判着。而刘瑜的文字,则是从自身出发,写感想,能够让人感同身受。”


  推荐这本书的还有潮友“眺望”(推荐理由呢?)和“于永强”。永强同志还推荐了刘瑜的另一本著作《民主的细节》,两本书给了四个字的推荐理由--“民主启蒙”。也忒爱护手机屏幕了!(开个玩笑!)他还推荐了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0-9),“属于重读,当时觉得厚度和旅程匹配,顺手塞进行李。第二次读完仍觉得真好。”


  榜单No5:《文学回忆录》,木心/口述、陈丹青/笔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13-1


  潮友“吴博”的推荐理由是:“明明说是很枯燥的主题,却让我体会到一种深情,就像长辈再给我讲故事。读过就不会忘记。”


  潮友“卡乐”给这本书的推荐理由是:“有时你总会自视清高的觉得自己有文化,有内涵,看了《文学回忆录》,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啥都不懂,啥都不是,原来自己是那么的无知。于是你开始喜欢木心,开始顺着他去阅读那些没碰触过的书,渐渐的你发现阅读是件愉快的事,阅读让你的视野更开阔,让你的生活思路更清新。2013年遇到木心,感悟到:阅读让生活更快乐!”


  榜单No6:《身边的江湖》,野夫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9


  这几年,频频看到土家野夫的旧文新作,在读者那里反响都不错。这一次,也有几位潮友推荐了他的两部作品。但是,要么没给理由,要么理由过于简单。“Huimin”推荐了,没给理由。而潮友“梧桐树”则只给了俩字的评价--“好书”。 你们是太吝啬文字了?还是在野夫的文字面前没了自信呢?


  不过,潮友“Cho”推荐的野夫另一部作品《乡关何处》(中信出版社 / 2012),理由虽短,却很能概括此书:“温柔又残忍的文字,动人的故事,时代的悲剧。”


  野夫的书,大家自己选着吧。


  榜单No7:《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口述、[美] 艾恺/采访, 东方出版中心2006-1


  梁老爷子的粉丝更懒,一句介绍都没有。潮友“野马”推荐了“梁漱溟两本口述”,却未明言是哪两本,小编知道有一本应是艾恺做的《这个世界会好吗?》,追问了一下这批野马,他告知另一本是《吾曹不出如苍生何》,也是艾恺做的。潮友“H J”也推荐了前者,未留下理由。梁漱溟这老头儿是个有意思的读书人,敢跟毛泽东叫板。这样的人有几个?


  潮友“夜未央”则推荐了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小编也是梁老爷子的粉丝,当年多处寻找此书而不得,那会儿还不懂网购,记得最后好像是在济南英雄山图书市场找到的。


  “野马”还推荐了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和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1),并称后者为“了解民国范第一书是也”。


  榜单No8:《近距离看美国》系列,林达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野马”推荐的《历史深处的忧虑》是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之一,而潮友“JH”则直接推荐了这个系列,理由是:这本书“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及制度发展……”


  相信很多潮友都看过货知道这个系列吧,小编将几本书的名字列在这里:《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看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如彗星划过夜空》。此外,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等都很经典了(上面的封面图,也包括了美国系列之外的几本书封)。


  潮友“在路上”推荐了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前年因为某领导人推荐而大火了一把,看看各大书店,各种版本啊!现在热乎劲儿过了,还有人在读,小编倒觉得这才是正常的。


  潮友“Goal”春节回家带了看了一半的《民主的精神》([美] 拉里·戴蒙德著,张大军翻译, 群言出版社2013-10),这本书在年底也被很多师友关注并推荐,值得推荐。Goal备用的一本是雷颐的《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1-12)。


  No9:《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 范晔译 / 南海出版公司 / 2011.6


  潮友“旅人蕉”推荐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百年孤独》, 理由是:“马尔克斯的文字令人欲罢不能,书里的人大多孤寂而孤独,没有一个人不孤独。孤独,却能带着你升华,特别是百年孤独。”


  推荐这本书的还有潮友“茗儿”,他说,“书中描述真实接近生命又有震撼人心的人物性格,经历,再配上许嵩的幻听的旋律,让人感受到时间缓缓流逝,生命演绎自然而然,历历在目……”


  潮友“天伦”则推荐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丢下一句话:“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带着对另一个人的思念回家。”



  No10. 《罗马人的故事》,三民书局(台),盐也七生著。台版较早就有了,大陆去年也引进出版了。


  潮友“方玉红”推荐了这套书,他的推荐理由是:“煌煌十五部的巨著,全面了解罗马史的非专业著作。”


    潮友“李恒”也推荐了它,不知是否是同一版本,理由简单明了:“制度维系帝国长久。”


    小编在网上搜罗了一下作者及本书的一些信息,供大家参考:


    盐野七生,日本最受男性欢迎的女作家。1937年生于日本,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深感日本是个没有英雄的国度,回日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定居罗马,一住至今,终生研究罗马史。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英雄梦,而唯有昔日罗马能让人一圆夙梦。


    提起写罗马的作家,首推盐野七生。盐野七生自1992年开始,以古罗马帝国为题材,编织她的英雄梦,她以每年一册的速度,历时十五年,至2006年完成这部时空纵深长达一千多年的罗马史。《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丛书的出版后,斩获意大利国家勋章及日本国内的各项大奖。引起日本、韩国商界、政、学界巨大震荡,日韩企业界领袖及政府高层都曾与她有过多次高端对谈。


  No11:《瓦尔登湖》,[美]亨利·戴维·梭罗 / 徐迟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9.6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本经典之作,老书了,却也在这次的榜单中两次出现。楼上的“卡乐”说这是他2014最想看的书,理由是:“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让自己回归到简单和平凡!”


  还有潮友“帅帅积极的”,他的推荐理由也差不多,“宁静 清新 充满能量又引人向上!”看来,这是这本书的吸引力之所在。


    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呢?补充一点: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




  下一本:《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01


  潮友“夏晓昕”推荐,推荐理由:“科学预言未来。” “阿吕”也推荐了这本书。


    小编摘一段相关简介来作补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书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并用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维克托最具洞见之处在于,他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以下好书多多,小编粗略地分现实类、历史类、人物传记类、哲学文化类、文学类等。(因为视野所限,加上有些潮友提供的信息不足,有些书放的分类或许有问题,请大家不必纠缠于此。)小编会抽选其中部分书籍配上封面图,或加上一点小说明,不代表对其他未另外配图或另加说明的书有偏见。


  关注中国现实的书:


  《变革中国》,罗纳德·科斯和王宁著,潮友“牛尔克斯”推荐,小编读过,其中的“边缘革命”一说,颇受关注。作者在书中提出“‘中国奇迹’的背后原因是双向的,上层主动开启中国经济改革,但市场的庞大活力却在之后出发了难以阻挡的‘边缘革命’,这在部份程度上其实是出乎政府意料之外的。


    牛尔克斯还推荐了一本堀辰雄《起风了》,这是一本什么书?理由呢?起风了,要下雨?



  《走向宪政》,蔡定剑、王占阳编著,潮友“耕野”推荐,著名宪政学者蔡定剑先生已经去世三年多了,他的那句“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至今仍在流传。耕野的推荐理由是:“在党大肆反宪政的浪潮之下,让我们重温这些关于宪政的坚定之声。”谁是“党”?


  “#独立思考#”推荐了秦晖的《共同的底线》一书,他的评价:“虽然作者集结的是十年以前的文章,但现今读来,依然没有过时的感觉。”小编赞同。


    来一段秦晖先生的话,解释该书主旨:“‘共同的底线’并不是调和折中。虽然我并不反对调和折中,正如我既不反对自由主义也不反对社会民主主义一样。也许将来在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之争成为真问题时,我会持某种有原则合逻辑的折中态度,但是现在,我们需要持守底线。”


  “从深高到暨大的Mr.Lai”推荐了《人权论集》,该书胡适、罗隆基等人的相关文章。通过这本书“回顾七十年前的人权讨论,以史鉴今,用常识唤醒我们的公民意识”。


    摘一点该书的相关介绍:1929年,胡适、梁实秋、罗隆基等人,发起了一场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人权运动,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体制,反对“训政”,维护自由,要求尽快落实“宪政”。这场运动震动了文化思想界,许多学者先后卷入其中。最终,面对统治者的暴力专横,他们不得不妥协退让。


  这场人权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是中国宪政史上意义深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作为这场运动的原始材料记录,《人权论集》一书具有非常独特的历史意义,非常值得今天的国人重新了解阅读。


  《斑马线上的中国》(法律出版社,2013-7),邓子滨著,潮友“梅子”推荐,推荐理由:“请您看书。”这个理由,让人想丢砖头过去!


    小编再对这本书摘补一段简介:从测谎仪到摄像头,从安检到城管,从公捕公判到因言获罪,法治十年观察,备感路程艰辛。法治是一种许诺,“走在斑马线上是安全的”。可是,若不能真诚落实法治,斑马线将成为死亡线,死因则是对制度的信赖。这是国家和国民最不能承受的。在本书冷静而富有感情的文字里,相信读者自会发现,法 治还在艰难前行,法律人一直在为法治的启蒙而呐喊。


------------------

  历史类好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6-1957》(香港中文大学版),沈志华著,潮友“韶峰”推荐。推荐理由是:“只有当你知道真相的时候,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奴才。”


    补充简介:在共和国的历史上,1956-1957年被称为“多事之秋”。作者充分利用十几个省市的档案、俄国解密档案、当时的报刊杂志、当事人的口述记录和回忆录,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共中央知识分子会议的目标和结果、苏共二十大在中国的反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和推行,中共八大的作用和局限,中国在波匈事件中的角色和影响,整风反右运动的起因、转变和结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过程,作出翔实的描述和分析。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高华著,潮友“Jasmine”推荐。作者高华教授于2011年底去世了。小编补充一点介绍:


  高华先生历时十余年,搜寻考辨大量历史资料,在此基础上,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详细剖析了延安整风的前因后果及运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力图再现当年这场运动的历史真貌,是目前海内外唯一一本全面研究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著作。这本书揭示了中国式思想改造的缘起与模式。


  《重构近代中国》,李怀印著,“鹏程万里”推荐,理由是:“作者事实上是对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叙事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小编搜集补充一些介绍:本书第一次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各个时期的中国近现代史历史书写,包括1949年以前现代化史学与革命史学的平行发展和对抗、195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科化以及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的“激进史学”、1980年代的新启蒙主义和现代化理论的引进、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史学主叙事危机和史学的“后现代转向”,并深入探讨了主叙事构建背后的复杂原因。由此得出结论:尽管史学家们努力如实还原历史,但最后总是不可避免地写出既符合现实议程,又为政冶合法性服务的历史。在解构过去一个世纪的历史叙事之后,《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提出了一个在时的、开放的历史观,以期有助于辨清现今的中国在通往最终目标的漫长道路上所处的位置,从存在诸多可能性的、杂乱无章的过去找出线索,以把握中国未来社会改造的轨迹。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冠聰”推荐,他的读后感是:“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些历史重要事件的发生,不是突然就发生的,而是一个由于之前的种种小事件叠加在一起。”


    补充一点介绍: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这本书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中国人史纲》,柏杨著,“白水”推荐,理由:这是“很基础的历史书,观点鲜明,好看,前部分的名词解释很科普”。


    补充一点介绍:《中国人史纲》是柏杨在九年零二十六天的监狱岁月里“埋头整理中国历史”而成的一部皇皇巨著。就篇幅而言,全书近八十万字,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一直讲到二十世纪叶满清王朝末期最不堪的那段屈辱岁月。本书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持有鲜明的态度。每章最后的“东西方世界”一节,别具匠心和视野。特有的以世纪分章和以问题分节,不以帝王年号而以普遍的公历算法来纪年,和将一个世纪分成十个年代来分别表示,等等做法,都使得全书脉络清晰,重点主题一目了然,大大地方便了阅读。


  《国史大纲》,钱穆著,潮友“适岸”推荐,“当代国人必读”。小编经常看到有人推荐它,也看到有朋友买来就束之高阁了。


    补充说明,这本书是这样的:這是一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納,刪其瑣節。內容於學術思想,政治制度,社會風氣,國際形勢,兼有顧及,惟但求其通為一體,明其治亂盛衰之所由,聞其一貫相承之為統,以指陳吾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則待教者讀者之自加參考,自為引伸。本書主旨則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鑒。



  潮友“方玉红”推荐了三本书:1、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港版),他说,这是“一部可以较真实介绍邓小平和反映中共党史的力作”。这本书,比较厚,大陆也出版了,没想到一出版就成了畅销书。


  2、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港版),他说,这是“一部不同于官方的中国近代史,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历史观”。记住,是港版,大陆版差别相当大,薄了太多,原因你懂的!


  3、《罗马人的故事》,前面已经介绍了。


  《极简欧洲史》,约翰 贺斯特著,“闻 强”推荐,理由是:“简约而不简单。”此外他还推荐了《谋生之道》和《重新认识你自己》,克里希那穆提著,理由:“智慧在于无偏见看清真相,真相在于内心。”


    补充一点《极简欧洲史》的介绍:本书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它以清晰、幽默、发人深省的笔调,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


  “周健”说,“我倒是想看看有多少人重解《资本论》。老马的《资本论》其实是一本扎实的经济论,他的政治推理太缺必然逻辑。一切政治不过是经济的人格影射。其实,当我们要搜寻历史时,我们就成了选择者,所以历史确实是人类的手纸,读史不如读史经济”。“史经济”? “经济史”?


  这不,潮友“周升”就推荐了吴晓波著作《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他说,“经济变革推动社会变革,鉴史知今”。


    豆瓣上是这么介绍吴著的: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著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的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希望后面这句吐槽不要影响了大家的判断——不知道这书如何,但对介绍中的“集大成”、“高屋建瓴”之类带倾向性的推介,很不以为然,不知是否是摘自该书?


  《人类群星闪耀时》,斯帝芬·茨威格著,“李小峰”推荐,理由呢!


    小编再来补充一下:《人类群星闪耀时》内容: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巴尔沃亚成为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仅仅一秒钟的优柔寡断,格鲁希元帅就决定了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的命运;七十多岁的歌德像情窦初开的男孩爱上了十几岁的少女,求婚未遂之后,老人在萧萧秋色中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流亡国外的列宁不顾自己的荣辱毁誉,乘坐一列铅封的火车取道德国返回俄国,十月革命就这样开启了历史的火车头……


  《绝版恭亲王》,雪珥著,“Fraunhofer”推荐,“另一个角度解读近代史”。


    豆瓣上的内容简介是这么说的:这是一位曾令周恩来魂牵梦绕的帝国总理,周恩来在百忙中曾多次前来凭吊他的王府,并将王府的开放列入临终嘱托。难道这只是因为恭王府被视作大观园的原型,还是另有深意?有人说李鸿章是晚清改革的总设计师,其实这位睿智的帝国总理才是航船上真正的舵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不过是桨手而已。是他拉开了中国近代一个半世纪改革的序幕,从内忧外患的荆棘丛中开辟强国之路,周旋于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的潜规则和显规则,摸着石头过河,他奠定了中国近代改革开放的基调……


  《中国历史的屈辱》,王重旭著。“gulbahar”推荐,理由:“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看历史。”


  人物传记类:


  “T. R.”推荐的是台湾作家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2013年我所读书中最喜欢或者说印象最深的是齐邦媛的《巨流河》。它从不同的视角把中国近代史婉婉道来,让人深思。”2014年他最喜欢的书,是门罗的《逃离》。


    补充介绍《巨流河》: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那立志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父亲,在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事。她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南渡北归》,岳南著,“唐俊”推荐。理由:“很好的书,作者岳南,描述了民国以及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命运浮沉,让人看到除了他们作品之外的人生。更可贵的是有大量笔墨去写国民党方面的知识分子,如胡适,傅斯年等,这些是我们历史课本上没有的。”我相信大家都会希望多看到一些“我们历史课本上没有的”记录。


    补充一点介绍:《南渡北归》三部曲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


  《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范泓著。在整理过程中,小编把您的名字给疏漏了,实在是抱歉。他的推荐理由:“台湾今日民主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几代人、全社会为之奋斗的结果,对于深处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借鉴意义。”说得真好!


  补充一点介绍:在战后台湾民主宪政运动发展中,雷震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与胡适等人一手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以宣传民主自由与宪政理念为主旨,使一大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台湾有了重新集结的机会,并以公共论坛的方式臧否时政,发表建言,将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书生议政”在那个时代发挥到了极致。


  本书作者以第一手资料,透过雷震的风雨一生,叙述一代知识分子与民主政治的互动关系,并以其个人政治生命的沉浮及历史背景为考量,着力表述这位骨鲠之士从坚守“自由”、“民主”等理念,到付诸实践的精神风貌,彰显那个时代的困局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的艰难处境……


  “尘海舟子”在思想潮网站上跟帖推荐了吴经熊著作《超越东西方--吴经熊自传》,理由是:“中国现代影响巨大的政治和法学界的天主教学者,用优美典雅的文笔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宗教皈依的心路历程,中国现代基督宗教灵修文学的杰作!”


    补充一点简介:吴经熊是现代中国政治和法学界颇有影响的天主教学者,更是一位跨越东西方文明的奇才。本书是他的自传,原用英文撰写,于1951年在夏威夷完稿,在纽约初版,此后先后被译为法文、葡萄牙文、荷兰文、德文、韩文出版。在本书中,吴经熊以一种信仰的虔诚叙述了其对基督宗教的体验、见证,亦以一种比较的视域论及其对儒家、佛教、道教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精神之真谛精髓的体会、见解。


  “齊天大盛”推荐了章诒和著作《往事并不如煙》,推荐理由也是极简单:“读完此书,对反右、右派有了更深入了解。”


    这本书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简单补充吧:章诒和是“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次女,在《往事并不如烟》这本书中,章诒和在书中描述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五七时期被打入右派的一些人物故事。


       

  “小新2805”推荐了沈博爱老先生的作品《蹉跎坡旧事——一代中国农人的耕读梦》,“沈老先生自述一代农人的坎坷耕读经历,令人唏嘘不已”。


    补充一点介绍: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大时代中的农人的个人故事,告诉我们,正常社会迷失之后会发生什么。在那个时代,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农民,却很少有人出来讲述农人故事,作者非常特别,他罕见地在填补这个空缺。他生活在湖南乡村最底层,禀赋奇异,记忆超强,能写善画,关注细节,有天生的历史感,而他的年龄,恰恰连接了那个各种动荡摧毁的传统社会,以及被经济大潮淹没了的一段五十年重要历史。


    沈老先生是谁?知名媒体人石扉客他老爸。


  “崔彤”推荐了杨绛先生的作品《我们仨》,他说,“图书馆三次才预约到”。这个理由也很简单,很牵强,但小编为啥就觉得欣慰呢?!


   “一爿彳亍”推荐了胡发云的著作《迷冬》,这本是记录了“一个畸形时代裹挟下的青春”。他说,“其实因为喜欢作者的《如焉》才去看的《迷冬》”。他还推荐了余杰给中国的那位诺奖得主写的传记,名字我就不写了。他说,这本书“让我对一个人,一个群体,一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胡发云是这么说《迷冬》的:这本书,力图撕破多年以来,有关当局给文革蒙上的层层帷幕。我希望能被更多的青少年能看到,要像西方一代代青少年了解二战背景和法西斯起源一样,了解文革,避免文革重起,也认清那些随时甚至已经将我们再次拽入万劫不复之地的人。


  “Kingsley Yu”推荐了许知远的《抗爭者》,“抗争是一种生活态度”。小编只搜到了台版信息,貌似大陆连删节版都没有。


    补充一点信息,许知远说:书中多数人物都是我感佩的对象。他们可能曾关押在绿岛多年,可能是活跃在中环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可能仍身陷北京的囹圄。他们不仅是行动者,也是思考者,知道倘若没有一套新的语言与价值,抗争可能只会沦为权力争夺,丧失更高的意义;没有一个充沛的内在世界,外在的行动便注定难以持久;没有个人的孤独坚持,集体行动则容易消散。这些人物与故事既平行前进,又彼此交叉。参差互异的年龄、不同的口音表明他们所处的时代与情境的不同,但在他们在许多时刻里,几乎是精神上的同代人。


   “格桑”推荐了陆键东的《最后二十年》,谁的二十年?!写清楚点嘛,小编补完整《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差点写成“陈独秀的最后二十年”。


    补充一点说明:《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绘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陈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八手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1996年初版。2013年9月修订再版,作者参考了近年发现的新材料。新研究,在“时代与入”的一些节骨眼上,新注入近年治学的思考与心得,并补入当年尚未知晓的一些重要史迹。


----------------

  哲学、文化、心理、宗教类

  “威廉”分两次推荐了两本,一本是萨克斯医生著的《睡人》。“一窥人的本性;欠缺父母心的医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面对病患有好建议。”另一本也是萨克斯医生的《错把妻子当帽子》,小编查了一下这本书的简介:


  “本书诉说了24个神经失序患者神奇的遭遇和经历。他们中有人能通过意志成为自己想要的角色,而这种身份转瞬之间便会消失不见;有人把自己的妻子当成帽子,要一把抓过头上戴!有人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灵肉分离;有人完全不能和人交流,却能与动物自如对话;还有人不会加减乘除,却能直接用眼看到复杂算式的精确答案;有人连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却能自如地吟咏歌剧、挥毫作画……”有点意思!


  “魏阿毛帶你奔小康”推荐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理由是:“追随西化的脚步,2013年这一年中看了太多西方哲人的著作,其实本国又何尝不是一个热衷于探讨哲学的国度。冯先生建构了自己的哲学体系,然后将种种出世与去世之道娓娓道来,足以让过年时更加浮躁的我们新生安宁。”


  潮友“迈鼎”推荐了雷海宗先生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一句话:“此书道尽国史精髓。”


    补充介绍:雷海宗(1902—1962),河北永清人,是扬名中外的史学大家,我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这本书主要内容写成于1930年代,作者对中国古代兵制尤为关注。作者认为,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未能对中原构成大的威胁,原因在于中原各诸侯国不仅平民当兵,富人、贵族也当兵,近于全民皆兵,军队素质高、战斗力强;而自汉代以后,军队多由流民组成,战斗力明显下降,所以不断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作者推崇文武兼备,认为武德使人坦白光明,而文德之畸形发展会导致中国社会走向病态。


  “艾葉”推荐了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理由是:“以叙事的方式阐述生活中的伦理,探究种种生命感觉: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补充一点介绍:全书收录了刘小枫的8篇随笔。作为一个学者,刘小枫的每一部著作似乎总能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刘小枫在这本书中用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事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毕希纳、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这些卓越的叙事思想家的叙事在刘小枫的喃喃复叙事中重新又鲜活了起来,呈现着它们敞开着的意义。


    小编听说刘小枫先生的思想近年有较大变化,您听说了吗?是这样吗?


  “苏慕白”推荐了袁珂的《山海经校译》,“这本书很好地还原了古本风貌,句句皆有据,给我们展现了古大荒的宏大场景”。


    补充说明:《山海经》自古号称奇书,自战国至汉初成书至今,公认是一部奇书。书中所记神灵四百五十多个,个个奇形怪状,神通广大。记载了约四十多个方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个历史人物,它是现存的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堪称中国上古神话的宝库。袁珂先生1916年出生,四川新都县新繁镇人,1946年到台湾省编译馆就职,开始系统地研究中国神话传说。1949年初,先生回到四川,一直从事文学暨神话学的研究工作;1987年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2001年7月14日逝世。

  “雁留声”推荐了段永朝、姜奇平著作《新物种起源——互联网的思想基石》,“审视一下自己生存状态”。


    补充一点介绍:本书是一部看上去较为松散的对话集。姜奇平和段永朝,作为中国互联网思想始终不渝的追寻者和思考者,他们试图在穿越文明史的对话中,重新审视互联网这一文明创建的伟大力量,探究源于、但不同于工业革命思想基石的达尔文主义,在新文明构建中,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


  “周晓夏”推荐了(美)卡伦·霍尼的《我们内心的冲突》,理由:“认识自我,寻求完整人格的方法。”


   “lily” 2013年读过比较好的书有:周国平的 《尼采 在世纪的转折点上》;the catcher in the rye, by Salinger;理查德·耶茨的《十一种孤独》。“其他书也有,但以上三本更值得推荐。谢谢! 希望有更多好书。”


  “王雪”推荐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理由:“日神与酒神精神的深刻描述,警醒我们灵魂深处沉睡的潜意识,对精神精英的渴望。”


  “朱瑞”推荐了肯威尔伯著作《宠与勇气》,“看意识学领域的‘爱因斯坦’如何与灵魂伴侣崔雅超越死亡”。


  “傅长青Evergreen”推荐了卢丁的《数学分析原理》 ,一个字评价:“好!”好在哪?


  “Nanwoo”推荐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他说:“世界的真理啊!”真的吗?


   “小鱼”推荐了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


  “周培源”推荐了格雷林的《维特根斯坦与哲学》,就一句:“理由,不用说了吧?”


  “梦瑶 on the way.”2013读的好书是《文化的解释》,只提供了一个书名,查了一下,应该是克利福德·格尔茨著的吧?


  “伊索比亚芥”带了《人间失格》和《沉默的大多数》回家。


  “林隆建 Button”春节带了三本书回家:《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诗词例话》、《福州史话》。


    补充一点对《乌合之众》的介绍:古斯塔夫·勒庞在他在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


  “新墨子曰”推荐了鲍鹏山的《论语导读》,“简明精当”。


  “幽兰”推荐了《道解皇帝内经》,推荐理由:“易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郭清华”推荐了《圣经》,“它是人类智慧的开端”。“liugaojian”春节来家也带了《圣经》,此外还带了《中国新闻社会史》,《精神交往论》。


---------------

  文学类


  “·余洁洁儿”推荐了《娱乐至死·童年消逝》,书中“有很多有意义的头脑风暴”。


  “葛晓笛”推荐了阿扎尔·纳菲西著作《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理由是:“专制主义下,文学孕育的独立与自由。”


  “上善若水”推荐了奥威尔的《1984》和《动物庄园》,王奇生的《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小编多次见到一句关于这本书的推荐语——“多一个人读《1984》,自由就多了一份保障。”《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退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尽头》,唐诺著。潮友“曾政”推荐,理由:“这本书每一篇散文都很长,定价当然不便宜。正如《每天都在查禁书的唐诺》讲的,出版商往往要根据读者的口味出版书,无形之中尘封了那些受众少的好书,这比禁书局更恐怖也更严密。每天照着形色各一的畅销书单读下来,何尝不是成为埋没好书的恶力?书籍一拉厚,什么样的书该久读,读者也要谨慎购买吧。尽管这本书列上了书榜。”


  “昭小伙儿他老姐”分几次推荐了以下几本书:  


  1.《绿山墙的安妮》,蒙哥玛丽(加拿大)著,“有趣可爱的童年成长书,小主人公天马行空的幻想和美丽的景色特别适合枯燥的旅途中阅读,既能有效缓解飞行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眩晕也能屏蔽长途火车上的嘈杂与纷扰。”


  2.《京华烟云》,林语堂著、张振玉译,“适合长假中大块时间进行阅读,描述近代革命和思想变革中青年一代的家庭变迁与成长,其中的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中亦能引起共鸣。”


  隔了一段时间他又推荐了3.米奇·阿尔博姆(美国)系列书籍(吴正翻译):《相约星期二》、《你在天堂里遇到的五个人》、《一日重生》、《来一点信仰》、《时光守护者》,推荐理由:“以爱过好生命,以安宁之心面对死亡。”让您费心了!


  “胖大海”这个假期看完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本以为这是一本只有故事情节的小说,想不到书里充满让人惊叹的哲学思辨,引人深思,作者深刻的见解每每让我产生共鸣。这是一本值得品读玩味的书,推荐有兴趣的网友们读读”。


  “桃园小散人”推荐了阿多尼斯的《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汪曾祺的《受戒》,“给我们带来一个绝美的世界”;曹文轩的《草房子》和《青铜葵花》,推荐理由都是:“中国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c”推荐了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他说,“最先从冯唐书中得知这本书,看了以后,和冯唐有同样的感觉。汁液淋漓!根本就没有什么禁忌,就像脱僵的野马,奔腾的瀑布,横冲直撞,一泻千里。康妮真的不是一位性瘾患者,她只想得到扭曲人类中那份无关等级,身份的爱情”。


  “局外人哈哈”推荐了豆豆的著作《天幕红尘》,推荐理由:“对于当前政治,文化,历史都极具影响力的一部小说,书中提及的‘见路不走’,是基于唯物辩证法而来的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对于思维方式,又得到一次洗礼。切忌主观,唯经验,唯教条,见相非相,如是如法。”


   “夏晓昕”还推荐了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理由:“仿佛打开另一扇时空之门,对自然如此贴近和尊崇。”(小编也很喜欢这本书,刘亮程老师能把新疆的一切静物写活。


  “艾葉”推荐了余华的 《我能否相信自己》 ,他的理由是:“一个作家的阅读经历:写作会把一个人变成作家,会把一颗原本坚强的心变得多愁善感。”


  “张文生”推荐了范稳的《水乳大地》,理由:“了解西藏。佛教。天主教。东巴教。 西藏生死书。 无字”。


  “寂地格格”推荐了李海鹏的《晚来寂静》,推荐理由俩字:“定心”!


  “晓晓”推荐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面对身心的双重束缚,教人以勇敢”。


  “66”推荐了雨果的《海上劳工》,理由是:“雨果作品中时常被忽略的一部,但不影响它的精彩,全书充满雨果诗一般的语言。”


  “苇丛。”推荐了周云蓬的《绿皮火车》,理由:“不要逆流而上,那也是一种造作。周云蓬尽管看不见,但对于人生,生命,的领悟看得比谁都清楚。”

  “焦半糖”推荐了《偷书贼》,理由是:“以死神角度 二战 另一个想像空间”


    补充一点简介: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她是个孤苦的孩子,父亲被打上了共产主义者的烙印,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这是个讲述书是如何振奋灵魂的令人难忘的故事。


   “老海”推荐了贾平凹的《古炉》,他说,“同时中国人,生活大不同”。还有贾平凹的《带灯》,“挺好看”。


  “高小高”推荐了自己写的诗集《纸条》,他说,“也是一本好书。读到的人不多!”希望有更多人读到您的著作。


  其他


  “恒久远”带了一本任志强的《野心优雅》和一本电子书《黑天鹅》回家。


  “PaulWang”推荐了冯仑的《理想丰满》,说是“冯仑 《野蛮生长》之后的又一力作”。


  “上班族a ba”推荐了刘大卫的《地产青春》,说是“青年创业励志好书!”


  “小白龍”推荐了乐嘉的《本色》,“写的是他更是我,人生需要自剖”。


  “Little Sunshine~”回家带了一本《秘密》,“发掘潜意识能力”;《金融资本》,“补补专业知识”;《麦肯锡箴言》,“管理精华”。


  “snow”推荐了金一南的《心胜》。


  “干啥成啥”推荐了《批评领导的尺度》,但小编并未搜到这么一本书?难道是想推荐《批判官员的尺度》?若是如此,您对“领导”的意见得多大啊!哈哈


  “邱盼盼”说,“我回家过年带了司考的复习资料,《民法60讲》等四本/::</::</::<是不是很苦逼……”小编回复他:是的,哈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