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厂当一颗出色的螺丝钉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业余码农 Author Amazing10
如若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前言
目前我已经毕业将近三年,在所谓互联网大厂也工作了将近三年。在技术沉淀以及职业发展上也慢慢建立了自己的认知,今天就来给大家谈谈如何在互联网大厂当一个出色的螺丝钉。
没错,尽管出色,但仍是螺丝钉。当我们从大学毕业,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校招,好不容易拿到互联网大厂的offer,准备在千万甚至上亿级别的产品上施展才华时,现实总会当头一棒,时刻提醒我们只是所谓敏捷流程中的一个节点,只是巨无霸产品运作下的一颗螺丝钉。
第一层
技术服务业务,业务驱动产品价值。
这是我们作为螺丝钉需要理解到的第一层认知。在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下,技术更多的是为业务服务,研发团队的目标或者说是愿景几乎都是为了更高效更高质量地交付业务。
所以这就意味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稳定可靠的业务产出。这个产出怎么来?不用着急,自然有人会给你派活。对于一线研发而言,基本的业务产出简单来说就是做需求。由产品经理或者项目经理整体推进需求上线,而研发在其中就是承担开发任务的角色。
事实上,做好业务需求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部分更多的是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比如编码水平、代码规范、架构思维等硬实力,甚至还有一部分的业务文档理、技术方案总结等文字表达能力。
第二层
第一层只能算是公司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用行业内的话来说就是,符合预期。但想成为一颗出色的螺丝钉,肯定是不够的。
抛开基础的业务交付,站在技术的视角,我们或许能做的更多。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技术去发掘业务的可能性,解决业务上的瓶颈或者挑战。这是成为一颗出色螺丝钉的第二层认知。
光这么说可能太干了太虚了,举几个例子。通过技术来反哺业务的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用技术的手段去提升用户的体验。比如对于客户端而言,App的启动耗时,视频图片的加载速度,手势滑动的交互,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更底层的系统级手段去优化;而对于服务端而言,核心场景接口的耗时,长连接的稳定性以及互动投稿分发的时效性等,也都可以通过架构升级改造或推动上下游来共同解决。
说总比做容易,这些技术上的重构也好优化也好,实现起来总不会那么顺利。需要我们去深入业务场景去发掘,需要我们力排万难去推动依赖方去优化,需要我们去时刻思考业务价值去衡量收益。
在这一层,对我们的要求就不只是停留在代码编写能力或文档能力等个人层面,还要求我们在技术上兼具深度的同时扩展广度,在团队协作项目推进上还需要更积极的主动性和协调能力。
第三层
公司都希望我们都是螺丝钉,但又希望我们不只是螺丝钉。前者要求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好交付的任务;后者又要求我们不设边界,积极拓展自身的可能性。打工人夹在中央,躺也躺不平,卷又卷不动。
但如果想成为一颗更出色的螺丝钉,这一层是绕不过的一道坎。上一层的要求让我们能够站在一定高度,同时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视野。那么这一层则要求我们具备更全面的技术规划能力。
从业务出发,发掘研发流程中的痛点,分析工程底层的漏洞,规划并落地可行的解决方案,未雨绸缪地保障短期、中长期的业务迭代、团队发展。
从需求交付到技术优化再到技术规划,从帮别人干活到给自己找活干再到找活给一批人人看。这是格局的变化,是做事角度的改变。
但其中不变的,还是螺丝钉的本质。始终考虑的还是公司利益,团队价值。
总结
有同学会问,怎么要求这么多,我就想好好写代码不行吗?
不行吗?行。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生存下去。毕竟大环境使然,很多人并没有足够的底气去摆脱这种若有若无的束缚。
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只能默默的提升自己,从一枚稳当的螺丝钉不断打磨,或许哪天在阳光的照耀下也能闪烁出金子般的光芒。
PS:
上面谈到的所谓的能力层级并不完全与互联网公司的职级体系所对应,更多的讲的是个人程序员在职场中的发展方向。不过大厂的晋升机制的确与这些能力强相关。
这次分享对于职场老油条或者领导层大佬来说,肯定已经是门清的事情。但是对于入职的同学,或者还不了解互联网职场的同学而言,可能还是具有一些借鉴意义。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遇到职场迷茫时能够突破迷雾,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
程序员专属T恤
商品直购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