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裁员的预兆和手段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脑子进煎鱼了 Author 匿名用户Q
已获得原公众号的授权转载
今天是来自匿名用户Q 的授权投稿。
前段时间看到煎鱼分享了互联网大厂裁员的原因和预兆,里面包含了许多互联网公司的裁员原因分析和预兆。
有许多同学反馈,规模不同的公司,有一些更经典的预兆和步骤,对于大家来说更普适。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后目的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裁员的目的,大部分都比较单纯,就是:降低经营成本,少亏点,赶紧盈利。
单针对某条业务线,背后的原因不外乎:
公司(也可能是业务线)已经进入长期亏损状况,高管们认为通过市场无法短时间扭亏。最快的办法就是降低支出。 大佬们认为投入的成本无法产生更多的收益(前文提到的市梦率),看不到未来,幻想开始破灭。再投入只会继续扩大亏损。
基于上述目的(不限于,但大多是钱的问题),从员工角度来看,公司就会开始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骚操作了。
以下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
裁员预兆
小试牛刀:省钱加班
在最早的初期来讲,一般是不会马上开始裁员的,会想想其他路子。
大佬们会想着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和缩减福利开支,看看能不能挤挤,有没有新希望。
转到打工人侧,初中期常看到的步骤是:
抓考勤:如果早上上班时间比较灵活,主打一个宽松感。那么大佬们为了提效,会要求 9 点或 9 点 30 要到。不再像以前那样,会进行收紧,不会再有过于活自由的时间点。 多加班:会有领导层认为只要员工多加班,公司就能得到更多的益处。例如:提高交付效率。因此会改变工作时长,暗地里要求 9105,9106 等时长的执行。 砍开支:加班餐、下午茶等经费缩减或直接取消。食堂控制每个人可以拿的分量等。这对于大佬们都是实打实的银子。(也会抓一些不合规的行为) 卡福利:严格意义来讲,这属于砍开支的一部分。但这对于我们打工人而言,感触也比较深。因此单独拎出来。常见的操作,像是推迟加班餐到达时间、推迟加班允许打车时间、节假日的礼品调整等。 加制度:为了上述动作合规,时常会有加制度的行为。例如抓考勤,有的公司就会要求上下班要打卡,加到规章制度中,确保不会被人抓到漏洞。
当然。到中后期后。大部分措施已经落地,米已成炊了,发现这些措施对公司盈利其实没有特别大的作用。
并不会说什么你做了这次,公司业务的业绩就蹭蹭蹭涨了。后面大家也就直接略过这种提效降本的步骤。
大刀阔斧:减人合并
在发现无论如何降本、提效(加班)都无法提高公司业绩的利润后,真正的裁员步骤开始了。
常用的步骤如下:
部门人员盘点:在正式动手前,中层及以上管理岗还有人力部门,会有密集的盘点行为。这是一个哨声。 直接缩减 HC:在公司经过盘点测算后,在裁员的早期,会下发给每个部门 HC,要求直接减员。这是最基础的裁员。 合并业务后裁员:在经过多轮的切香肠式裁员后,会发现一个问题:切不动了。这种时候,就会用 “高阶” 办法,将原有的业务再进行切割和划分,用看起来多给了几个人的 HC,让既有部门负责更多的业务。再进行减员。 整条业务线裁员:这个比较常出现在大厂,这个业务的梦想破灭了。从总监、基层管理、研发都会被减员。可以认为是第二点的加强版。
一般企业中会分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对于程序员们最熟悉的就是 “成本中心” 了。
纯粹的技术部门,例如:工具、架构、数据、中台等部门,如果没有产生实际的客户业绩增收,都很可能被归属为成本中心。
许多公司裁员会先动成本中心的相关部门,如果你已经发现了蹊跷,就可以找这些部门的同学了解一下当前情况,就能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个人应对措施
千言万语,多说无益。主要以下几点:
多存些钱,留好备用金。应对被裁员后的相当一段时间的经济支出。 多卷八股文和算法等,以备突发面试,保证自己常在面试状态。 多居安思危,要考量在公司自己的技术能得到什么。 多了解公司现状和未来预期,看好当前和未来的风险,做好心里预期。 多看看多渠道收入发展,看看能不能有 ABZ 计划。有就是最好的。 少背些负债,像房贷、月供等,要量力而行。不要一崩就全崩了。
总结
目前的行业情况和局面,需要大家保持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身边有许多的朋友都有过被裁员或主动离职。大多数最后还是能找到工作,又或是降薪才找到的。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观察细节和日常警醒,公司裁员一般还是有迹可循的。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对自己和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
编译器大佬Chris Lattner全新编程语言「Mojo」:兼容Python核心功能,提速35000倍 2024届秋招直接让我破防 看完这位小哥的GitHub,我沉默了 为什么学编程都建议不要用拼音命名? 电话背调,我给他打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