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纪念这位湖北作家
一个正道直行、德能兼备的湖北作家,不被重视,反倒遭到小人的诋毁和领导的迫害。但在此挫折面前,他仍然以拯救国家为己任。
一个缺少公平性,丧失了正义价值的时代,无数国人视而不见,他仍然积极倡导,并痛苦地追寻社会公平和正义价值,永恒坚定地走着,走过了迢遥时光而不曾褪色。
一个在世俗中挣扎的鲜活个体,一个处于“热恋”中的作家。国是他的“爱人”。他爱得专一、爱得深沉,哪怕热恋的结果是失恋或者没有希望的单恋,他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到底,他会在“爱人”需要的时候鞠躬尽瘁。
他,名平,字原,芈姓,屈氏。据说是湖北秭归人。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他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伟大诗人,也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伟大诗人。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屈原为世界文化名人。
2009年,以纪念屈原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端午节及其传说进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标志着屈原及屈原的作品所体现的精神价值,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是一个爱恨交加的爱国者和殉道者。有爱。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国时代,所谓的热爱与忠贞并非是常态。那些身负倾世才华的名士们,无不期冀着以自身之力,倾覆天下或扭转乾坤。国家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一方舞台,他们热爱舞台,却不会执着也不甘心只在一块特定的幕布前表演。
但屈原不一样,他始终是一个处于“热恋”中的男子,楚国是他的“爱人”,他爱得专一、爱得深沉,因此他绝不可能像别人那样左顾右盼、朝秦暮楚。哪怕热恋的结果是失恋或者没有希望的单恋,他也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到底,他会在“爱人”需要自己的时候为她鞠躬尽瘁。
太史公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博闻强识”体现的是屈原才能的杰出,“正道直行”体现的是屈原人格的高尚。这样一个德能兼备的人才,在楚国不能受到重用,反倒遭到小人的诋毁和君主的迫害。屈原在此挫折面前,仍然以拯救楚国为己任。屈原以他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士人所具有的人文情怀。屈原是在一个缺少公平性,丧失了正义价值的时代,积极倡导社会公平和正义价值,并痛苦地追寻社会公平和正义价值的伟大诗人。
但从上文中,中文编辑校对网觉得,屈原的文学成就虽无人可望其项背,但作为政治家,他却似乎“不合时宜”。屈原之能展现于光明正大的明处,当面对政治斗争中的权谋之术时,他没有了反击的能力。
于是,在与张仪“合纵”“连横”的斗争中,屈原战败了。但骨子里的骄傲,使得屈原只能持胜而无法持败,这就注定了他的政治生涯是痛苦而短暂的。
面对怀王的猜忌、张仪的狡诈、郑袖的挑拨、子兰的谗言、上官的陷害,这种种痛苦与磨难最终让屈原懂得了恨:“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其铿锵之音是对丑恶的控诉,他恨得至真,却并不恶毒,只有深深的怜悯与哀叹——“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但即使有再多的苦难,也无法动摇他的志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恨的最终力量。
屈原最终没能改变世界,但他的伟大在于,世界也没能改变他。这是向死而生的精神,也是涅槃的起点。
又到端午。很幸运,我们有这样一位穿越了两千余年迢遥时光而不曾褪色的老人,一个清癯飘逸的风雨夜行人,在这传统的节日里永恒而坚定地走着。他的身上累积了太多中国人的理想;他早已化成了精神的图腾,永远融进了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
中文编辑校对网
全心全意服务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