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法(12)|汪国垣读书法
微信ID:shangwu1897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汪国垣,字辟疆,江西彭泽人,著有《目录学研究》等。
(一)学校教学国文之弊,其最显著者有二,则用耳不用目,用口不用手是已。治学治文,自治为贵。孙仲容幼时从太仆公居京邸,日取架上《汉魏丛书》阅读之,随手疏记,卒成通儒。章行严先生尝语余,吾辈业文,皆弱冠时乱翻阅书卷而得,初不关乎讲课,此自治之效也。今时学子,由小学而初高中,而大学,挟册听讲,全凭耳授,操管作记,音误字误,触目皆是,其退而稽考典籍者,百无一二焉。辗转稗贩,贻误无穷,偶布篇章,通人齿冷,则任耳不任目之弊也。曩时学子伏案下帷,偶有所得,辄笔于书,学成名立,积卷盈尺,笔札既勤,则文不加点。今观所传名贤手记,如李慈铭,王闽运,曾文正,叶昌炽诸公日记,高可隐人,则平居用手之时,可以想见。侯官严氏,精研西籍,返国以后,肆力中学,凡所浏览,丹黄满帙。余尝亲见其读《庄子》《老子》《王荆公集》《太史公书》,皆批校十数过。今人但惊其文章美妙,不知其勤于笔劄之独深也。若在近日学子,群以用手为苦事,每遇作文,辄多方推诿。教者利因循而惮改削,而学者又不肯自动撰文,但以耳口相传,为弋禄获名之捷径,一旦出而任事,假手记室,其偾事当何如哉?凡此皆学校教学之通病也。欲救此病,当反其道而施之,则治学治文之坦途,庶可遵循矣。
(二)学求有益:有益于身心,有益于治事,有益于国家社会;大之可以经国宏远,小之可以律己修人,非平居玩索之余,有慎思明辨之力,未足语此。学子呫哔之余,于读经则详考其立法垂训之大原;于读史则博稽成败兴衰之得失,举凡一名一物一制度一因革,皆宜用综合分析之法,或比较其异同,或钩稽其奥义,或于一事未著而决其成败得失,或于一言之细而求其是非利害,则以我观书,书尽为我用矣。此法古人多有行之者,其法在每读一书,置册座隅,或排日而作记,或积劄而成篇;如顾亭林、阎百诗、钱竹汀、陈兰甫诸先生之所为者,幼而习之,长而弗倦,则益己益人,为功不细矣。
内容推荐: 本书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
本书最早于1940年由本馆以繁体竖排形式出版,后又多次重印。本次改成简体横排形式出版,只做了少量必要的校订,内容并无增删。
作者简介:张明仁(1918—2003),字少孙,笔名慎盦、鸣人,湖南常德人。幼时随父张文治研读中国古典文学,后就读于上海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编著《古今名人读书法》《国学研究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