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理群 | 如何读书,读什么书

2016-09-17 商务印书馆

今天看到同学们,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四十八年前的事。四十八年前我十七岁,考取了北大中文系,也是非常的兴奋,同时也有点惶惑。我想,这跟诸位上大学的心情是一样的。上大学对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情,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当年思考的,我想也是今天在座的诸位同学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这人生最宝贵的时光。


如何读书,读什么书


这里侧重谈一谈该怎么求知识、怎么读书的问题。关于读书,周氏兄弟有两个出人意料却意味深长的比喻。鲁迅说:“读书如赌博”。就像今天爱打麻将的人,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打,有时候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继续打。打麻将的妙处在于一张一张的牌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而读书也一样,每一页都有深厚的趣味。


真正会打牌的人打牌不计输赢,为赢钱去打牌在赌徒中被称为“下品”,赌徒中的高手是为打牌而打牌,专去追求打牌中的趣味的。读书也一样,要为读书而读书,要超功利,就是为了好玩,去追求读书的无穷趣味。周作人也有一个比方,他说:“读书就像烟鬼抽烟”。爱抽烟的人是手嘴闲空就觉得无聊,而且真正的烟鬼不在抽,而是在于进入那种烟雾缥缈的境界。读书也是这样,就在那种读书的境界—它是其乐无穷的。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把这如此有趣、如此让人神往的读书变得如此功利、如此累,让学生害怕读书。我想同学们在中学里都是深有体会的:一见到书就头痛。其实要是我,一见到书就高兴,就兴奋。中学教育却把最有趣味的读书变成最乏味的读书。现在同学们进入大学后就应从中学那种压抑的、苦不堪言的读书中解放出来,真正为趣味而读书,起码不要再为考试去读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一部永不褪色的阅读经典(点击图片读更多)


这里涉及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读书是为什么?读书就是为了好玩!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上课,有一次正讲得得意扬扬、满头大汗,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发问—这位女同学也很著名,就是后来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金先生,你的逻辑学有什么用呢?你为什么搞逻辑学?”“我觉得它很好玩。”金先生答道,在座的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新鲜。其实“好玩”两个字,是道出了一切读书、一切研究的真谛的。


还有一个问题:读什么书?读书的范围,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更现实、更具体的问题。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有非常精辟的见解:年轻人大可看本分以外的书,也就是课外的书。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的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对于别人、别的事情可以有更深切的理解。周作人也自称是杂家,他主张大家要开拓自己的阅读范围,要读点专业之外的书。


沉潜十年:最诚恳的希望


我还要讲一个问题,读书、学习是要有献身精神的。这些年大家都不谈献身了,但是根据我的体会,你真正想读好书,想搞好研究,必须要有献身精神。我至今还记得王瑶先生在我刚刚入学做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对我说:“钱理群,一进校你先给我算一个数学题:时间是个恒量,对于任何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要牢牢地记住这个常识—你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这二十四小时就看你如何支配,这方面花得多了,另一方面就有所损失。要有所得,必须有所失,不能求全。”讲通俗点,天下好事不能一个人占了。


现在的年轻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想把好事占全,样样都不肯损失。你要取得学习上的成功、研究上的成功,必须有大量的付出,时间、精力、体力、脑力,必须有所牺牲,少玩点甚至是少睡点觉,少打扮自己。你打扮自己的时间多了,读书的时间就少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怎么安排时间,我没有一个价值判断。你打扮自己,你整天玩,那也是一种人生追求,不能说读书一定就比玩好。


不过你要想清楚,这边花得多那边就有损失,你打扮的时间、玩的时间多了,那就会影响读书。想多读书就不要过分想去玩、去打扮自己。这背后有一个如何处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的问题,既要物质的充分满足又要精神的充分满足,那是一种理论的说法,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说法,或者是从整个社会发展的合理角度说的,落实到个人是比较难实现的。


《诗酒趁年华》阅读碎片化、浅薄化时代里我们需要的精神佳酿(点击图片一键阅读与购买)


我认为落实到个人,物质首先是第一的,所以鲁迅先生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他说得很清楚,生存、温饱是物质方面的,发展是精神方面的。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证之前是谈不上精神的发展的。过去我们有一种说法就是要安贫乐道,这是一种骗人的东西,千万不要上当。要你安贫乐道的人自己在那里挥霍,我们不能安贫,我们基本的物质要求要满足,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物质利益。


但是你基本的物质权利得到保证了,比如你已经有助学金了,你已经基本吃饱了,有教室让你学习,有宿舍让你住下来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就应该考虑如何设计、安排自己今后的一生,并为此做好准备了。


如果你一门心思去追求物质也可以,但你就不要想精神方面要怎么样,不要喊:“我痛苦啦!我痛苦啦!”有人在全心赚钱,同时又在想“我空虚”—你不要空虚,你就是要追求享乐,那就这样做好了,不必求全。将物质要求作为人生的主要追求,那你精神方面一定有损失。


两层理想:永远活出生命的诗意与尊严


我经常讲,我们对大环境无能为力,但我们是可以自己创造小环境的。我一直相信梭罗的话:人类无疑是有力量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的,人是可以使自己生活得诗意而又神圣的。这句话可能听起来比较抽象,我讲具体一点。


我大学毕业以后,由于家庭出身,由于我一贯自觉地走“白专”道路,尽管我毕业成绩非常好,但就是不被准许读研究生。他们说:“钱理群,你书读得还不够吗?正是因为书读得多,你越来越愚蠢。再读书,你要变修正主义了。你的任务是到底层去工作。”所以大学毕业以后我被分到贵州安顺,现在看是旅游胜地了,当时是很荒凉的。我是在北京、南京这种大城市长大的,一下子到了一个很边远的底层,又正遇上饥饿的年代,饭都吃不饱。


我当时被分到贵州安顺的一个卫生学校教语文。我印象很深,一进课堂就看到讲台前面放了一个大骷髅头标本。卫生学校的学生对语文课程根本不重视,我讲课没人听。对我来说,这是遇到了生活的困境,是一个挫折、一个坎坷。话说回来,这对当地人来说不是坎坷,他们也那样活下去了,但从我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坎坷。我当时想考研究生,想跳出来,人家不让我考。这个时候怎么办?


《阅读史》阅读是为了活着(点击图片读更多)


我觉得我的经验可能对在座的朋友有一点启示,就是你必须给自己设置两个目标,一个是现实目标,没有现实目标,只是空想,你不可能坚持下来。只有在现实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不断有成功感,觉得你的生活有价值,你才能坚持下去。反过来讲,只有现实目标,没有理想目标,你很可能就会满足现状,等机会来的时候,你就抓不住。


人总是希望不断往上走的,所以我觉得人应该有现实目标和理想目标这样两个目标,而且必须有坚持的精神。对于我,十八年是一个什么概念?是我二十一岁到三十九岁这十八年。一个人的选择是重要的,更可贵的是有坚持下来的恒心,有定力。这十八年有多少诱惑,多少压力,不管怎样,认定了就要这么做。你可以想见“文化大革命”那种干扰多大呀,不管这些干扰,你要认定这么做,坚持下来,总会有一个机会。即使没有机会实现理想目标,你还有一个可以实现的现实目标。


大家可以体会到,人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很小,但并不是毫无作为的,人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小环境里,掌握自己的命运,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人可以使自己在任何条件下都生活得诗意而神圣。


 

2004年11月整理;

2008年3月12日再整理,有删节



本文选编自《风雨故人来 —— 钱理群谈读书》,原题为《大学之大,大在能够自由读书》。



猜你喜欢: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