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0本(必备书单)
中国文化,于世界为先进。
——钱穆
一个人必确定了他的人生才得往前走动,多数人也是这样;只有昭苏了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才能把生机剥尽死气沉沉的中国人复活过来,从里面发出动作,才是真动。中国人不复活则已,中国而复活,只能于此得之;这是唯一无二的路。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小编为您带来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0本书,分为24类,每类5种。
一、 蒙学
1.《三字经》: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蒙学经典,被奉为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之首
《三字经》采用三个字一句的形式,对自然、社会、历史、古代经典、学习的重要性等展开全面的介绍,意思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且易于背诵。童声初啼,便是向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千字文》:中国古代历时最久的蒙学经典,一千四百年前编写的书法教材
一千个字,字字不重复、通篇押韵,历代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乐于书写的内容。
举凡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政治、军事、建筑、动物、植物、处世之道等等,可谓无所不包。
《尚书固实》中记载,梁武帝教王子们练习书法,命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书法中拓出一千个不重复的字,每个字一张纸,杂乱无序。梁武帝把周兴嗣召来令其将这一千字编排成韵文。周兴嗣花了整整一晚时间,把这一千字编排成韵文呈献给梁武帝,劳心劳神以致鬓角的头发都变白了。此后,遂有《千字文》面世。
3.《幼学琼林》:本书是系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极佳读物,堪称“国学琼林”
被誉为“袖珍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哲理和智慧。
内容囊括了社会生活中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婚姻家庭、朝廷文武、服饰饮食、技艺制作、释道鬼神、医术占卜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幼学”:指初入学的年幼学生;
“琼林”:意即希望该书就像蓝田和元圃的美玉一样,能使见到它的人视之为珍宝,每个人都想把它秘密珍藏起来,所以称之为“琼林”。
《幼学琼林》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故事寻源》,由明末西昌人程允升编著。
4.《增广贤文》:一部古代格言警句集;是故事,是叮咛,是经验和忠告;让你读懂世事复杂、人性弱点,习得处世对策,领悟人生真谛。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该书通俗易懂、文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填补了以往蒙学读物重知识教育、重行为指导而缺乏说理论证的空白,为中国古代蒙学经典增添了多姿多彩的篇章。
5.《笠翁对韵》:一部讲授对仗、用韵知识的启蒙读物;现代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启蒙读物。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对韵”:即对仗、押韵。
对仗:指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押韵:指在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尾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笠翁对韵》是由笠翁创作的关于怎样对仗、用韵的启蒙读物。笠翁即李渔,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戏剧家,浙江兰溪人。《笠翁对韵》是他仿照清代学者车万育的《声律启蒙》而编写的。
二、读书
6.《古今名人读书法》:不仅是读书法方法,更是一部中国人阅读的历史,一部国学指导教材
7.《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
我国书院的程度,足可以比外国的大学研究院。譬如南菁书院,它所出版的书籍,等于外国博士所做的论文。书院之废,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
——胡适
书院萌芽、肇始于唐代,定型、兴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最终在清末因改制而退出历史舞台。
8.《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余嘉锡先生在目录学领域的主要著作。
余先生认为目录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9.《中国的类书、政书和丛书》
“我国古籍中还有不少大部头的书,其本身不是工具书,但因部头太大,一般并不要求人们从头到尾把它们读完,往往是利用它们翻检材料的,所以,它们也就有了工具书的性质。”
10.《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研究《诗经》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之作。
因为这本书(《经典常谈》)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 叶圣陶
《诗言志辨》:从“诗言志”的意念为中心。
《经典常谈》: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更为亲近、熟悉。
三、诗
11.《诗的八堂课》:中国人的世界是舌尖上的世界,中国人的诗也是舌尖上的诗 —— 中国人与生俱来地能够品味诗的味道。
通往学诗入门与诗学进阶的八堂课:
(1)博弈:写诗就是下棋?下棋是理性上的竞争,奕棋型的诗人必须是精算师,要耐心地从众多的可能性中追求最佳。比如卞之琳。
(2)滋味:诗歌也许能给我们这个时代元素的甜,本来的美。
(3)声文:语音与某种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物性挂钩,这是公开的秘密。
(4)肌理:诗是活的有机体,可以全方位地感知,从滋味到味觉,到声音的听觉,再到肌理的触觉。
(5)玄思:“哲理诗”文本基本上跟包装纸一样,一打开就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哲理放在里面。
(6)情色: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7)乡愁:哲学是一种乡愁,是一种无论身在何处都想回家的冲动。
(8)死亡:死亡是接近巅峰时刻的生命,“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
12.《唐诗三百首》(精编本):被誉为“中国文学之美的典范”
唐诗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浓缩了当时最为朴实的生活场面和最为先进的思想精粹。通过阅读唐诗中对于唐代人民生活的描写,可以了解唐代的时代背景、政治制度、文化策略等时代特征,感受文化的自由开放和各种思想的交汇融合。
延伸阅读:《诗经选》
13.《诗经选》:重回“诗经世界”,再塑民族精神,“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李山四注《诗经》
14.《唐诗综论》: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诗歌传统为中心的文化,因此才真正成为诗的国度。
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不觉得夸大,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觉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的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
—— 林庚
在新诗当中,林庚的分量或者比任何人都要重些。
—— 现代诗人废名
《唐诗综论》分三组:唐诗高潮、唐诗远音和谈诗稿。
15. 《谈艺录》:中国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
以中国古典诗歌、诗论为切入点,融中西于一体,贯古今为一家
凡所考论,颇采“二西”之书,以供三隅之反,盖取资异国,岂徒色乐器用,流布四方,可征气泽芳臭。故李斯上书,有逐客之谏:郑君序谱,曰“旁行以观”。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虽宣尼书不过拔提河,每同《七音略序》所慨:而西来意即名“东土法”,堪譬《借根方说》之言。非作调人,稍通骑驿。
——钱锺书
四、词
16.《唐宋词举要》:62位词人的219首词,一部汇聚才、胆、识、力的唐宋词选本。
“中国好书”入围图书,中山大学中文系指定教材。
17.《词史》:我国第一部通代词史,一代词学大家刘毓盘先生的代表作。
20世纪20年代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史的四部权威性著作:刘毓盘《词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黄季刚《文心雕龙札记》、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
《词史》是中国词学史上的第一部通代词史,它既是第一部,又是有继承和有创见的。
—— 刘扬忠
18.《李清照诗词选》:近半个世纪研究“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集成”之作。
“一代词宗”夏承焘说“易安心事岳王知”,乃是指李清照与爱国名将岳飞有着同样的江山社稷之虑。
本书更贴近李清照的种种内心隐秘,从而绎出李易安的诸种“心事”——在作者四十年间有关李清照的十余种撰著中,陆续考证出其幼年失恃、党争株连、婕妤之叹,以及终生无嗣的庄姜之悲等等十余桩“心事”,提出了多种新人耳目的独到见解。
延伸阅读(古代诗词典藏本):
(1)《晚唐五代词选》
(2)《柳永词选》
19.《宋词三百首》(精编本):读宋词,品人生百味。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作“词名”,依调填词叫“依声”。根据词作内容与情感表达的不同,他们被后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词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唐诗、元曲相互辉映,同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直到今天仍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许多名篇名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20. 《休闲宋词鉴赏辞典》:在“休闲”的状态和心境下,获得有益的人生启迪
本书选录宋词400余首,按题材分为十六类,从自然山水到社会人生,从历史时空到梦幻天地,跨越乡村与都市,出入边塞与宫廷,涉及宋代社会文化生活和词人情感心灵的各个层面,取材广泛,内蕴丰富,一类一风景,一词一世界,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五、曲
21. 《中国古典戏曲故事七篇》:了解古典戏曲的入门书
本书收集了张友鸾先生根据中国古典戏曲故事撰写的七部中篇说部。包括《十五贯》,《魔合罗》、《救风尘》等。这些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间,曾在上海《新民晚报》上连载;现在将七部作品汇编成一集,是为《中国古典戏曲故事七篇》。
22. 《元曲三百首》(精编本):丰富的民间故事,展现深刻的社会现实。
元曲,是一种与唐诗、宋词三足鼎立的文学体式,包含散曲和杂剧两大类,其中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元曲的产生和宋词一样起于民间,后经乐师、文人之手而形成严密的格律定式。
23. 《元曲故事大全》:“大抵相当于一部全元杂剧”
本书收录了元人戏曲作品近200部,搜集元人杂剧及部分明初杂剧162出,它综括了《元曲选》和《元曲选外编》的所有内容。
24.《齐如山国剧论丛》:文明国之剧园,国家最为注意
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饮誉世界,这一成绩有赖于齐如山在其背后的鼎力支持。
《齐如山国剧论丛》除选收了齐氏具有代表性的剧学著作,还首次整理集合了散见于报刊、杂志中的单篇文章。阅读本书不仅可以收获关于京剧方方面面的知识,还可以看到当时戏界的小掌故、趣谈。先生的语言生动鲜活、京味十足。
25.《卢前曲学论著三种》:通才型学者、 “江南第一才子”,撰写了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戏曲通史
本书以《中国戏剧概论》、《读曲小识》两书为主体,兼收《中国戏曲所受印度文学及佛教之影响》、《剧曲和散曲有怎样的区别?》《读道藏中之自然集》等十余篇近年未曾再版过的论著
六、儒
26.《论语》:“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人,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推荐读物:
(1)《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钱穆)
(2)《论语初级读本》(钱逊等编,国际儒学联合会 组编)
(3)《儿童论语一百句(拼音插图本)》(钱逊等编,国际儒学联合会 组编)
(4)《论语(中日文对照)》刘德润 刘淙淙 编注
(5)《孟子初级读本》(儒学经典初级读本系列)
(6)《论语集注》
27.《孟子》:被誉为“儒家学说代表作、传统散文写作之高峰”。
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
本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推荐读物:
(1)《孟子初级读本》(儒学经典初级读本系列)
(2)《孟子译注》(精编本)
28.《大学·中庸》:南宋朱熹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
《大学》作为“四书”之首,是儒学重要的思想载体。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依据,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荐读物:
(1)《大学中庸初级读本(汉英对照)》
(2)《论语·大学·中庸》(精编本)
(3)《国子监官韵诵唸·大学》
(4)《国子监官韵诵唸·中庸》
29.《荀子》:春秋战国时期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精通《诗》《礼》《易》《春秋》,李斯、韩非、浮丘伯等皆曾受业为弟子。
《荀子》是战国末期荀子所撰,共二十卷,三十二篇。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很好的治国理念。
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推荐读物:
(1)《荀子》(诸子现代版丛书)
(2)《荀子译注》(精编本)
30.《传奇王阳明》: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孙中山、西乡隆盛、稻盛和夫的精神偶像。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哲学家,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之一。
通俗而不失品位,严谨又兼具趣味,《百家讲坛》最纯粹的学者 。
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国家主席习近平
问我是不是原汁原味地还原王阳明,我做不到,但是我讲的每一点都有史料依据。对于今天的人来说,王阳明的两种性格仍有启发作用,一是他始终不渝地追求生活目标;另一个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董平
董平以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形式,从王阳明被廷杖这一场景开始,把他的14个月怀胎的传奇降生、17岁当“落跑”新郎、“格”竹子而致生病、金蝉脱壳避开锦衣卫追杀、虚虚实实剿灭宿盗、不到十天平定严重军事叛乱等故事讲得有声有色。
王阳明虽为文臣,却屡建军功;功勋卓著,却不被重用;深受谣言攻讦,却保有光明峻伟的人格;转战南北、九死一生,却创立了中国古代思想界的最后一座高峰,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七、释
31.《中国佛教史》:第一部以近代方法写就的佛教通史
一九二九年, 胡适写成了《荷泽大师神会传》, 蒋维乔出版了《中国佛教史》, 之后, 整个三十年代成了中国佛教研究的黄金时代。
——葛兆光
32.《欧阳竟无内外学》:佛学为内学,把一切非佛学归之为外学;内学重个人内心的修炼和解脱,外学以世俗事实作论证。
33. 《古译佛经寓言选》:由我国古典文学专家张友鸾先生晚年亲自选录并注释
寓言从《百喻经》《大庄严论经》《贤愚经》《大智度论》等多部经典汉译佛教中取材,选取的寓言具有现实意义与教育意义。作者引经据典,注释可靠权威,编写的按语结合当代现实生活,分析精辟。
34.《佛学研究十八篇》(校点本):梁启超晚年佛学代表作的汇编
倘若有人问佛教经典全藏八千卷,能用一句话包括它吗?我便毫不迟疑答道:“无我,无所。”再省略也可以仅回答两个字:“无我。”因为“我”既“无”,“我所”不消说也无了。
怎样才能理会得这“无我”境界呢?我们为措辞便利起见,可以说有两条路:一是证,二是学。
佛教所说的叫作“法”。倘若有人问我:“法”是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就是心理学。”
35.《等不等观杂录》:现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中国佛学的中兴之祖
中国佛学重昌关系最巨之一人。
——太虚
故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皈依文会。
——梁启超
延伸阅读:《法相唯识学》
八、道
36.《老子》:被誉为“万经之王”的伟大著作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推荐读物:
(1)《道德经译注》
(2)《老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注译)
37.《庄子》: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是道家学说的典范之作。
《庄子》又名《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评庄子文章
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推荐读物:
(1)《庄子译注》(精编本)
(2)《庄子今注今释》
38.《周易》:中国古典哲学的源头
中国典籍中,世界各国学界翻译和解释《周易》的数量仅次于老子。
推荐读物:
(1)《周易今注今译》
(2)《周易》(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冯国超译注)
(3)《朱熹易学研究》
(4)《易传与道家思想(修订版)》
39.《中国道教史》:第一部道教史著作
惟各教皆有其历史,而道教无有也。
——傅勤家
40.《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作者的心灵与诗人的生命交会的结晶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篇幅不大,但却是一部诗人李白的全面研究,举凡政治生活、思想趣向、文学创作都论涉到了。其中很有一些敏锐的观察,并且作了专题的阐发。
九、国学
41.《中华国学》:所谓“中华国学”,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生活具有深刻影响的学术思想
本书是作者在南开大学讲授“中华国学”课程的实录。,其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如易学、儒学、道学、兵学、法家之学、阴阳五行与医学、人才学、道教内丹和外丹之学、佛教唯识学和禅学、史学等。通过本书的阅读,不仅可从宏观上了解或把握中国传统学术的精髓,也可获得宝贵的人生智慧,从而使人生更有意义。
42.《国学概论》:以清代学术界盛行的《榖梁传》作为思想核心
讲述“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
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
——钱穆
本书将我国古代学术,按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要潮流,略加阐发,使读者了解两千年来学术思想流传变迁的趋势,可使今人获知70年前学者对当时学术思想的一种看法,亦可作为一种资料阅读。
43.《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校本):未完成却影响深远的名著,讲演出来的一本书,看书如同在听其讲学,一本书读懂300年学术史。
晚明的20多年,清代,民国12年,是为300年。
本书原为1923年秋至1924年春夏间,梁启超在清华等校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课程的讲义,成书后共分十六讲。中国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藏有题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清华学校讲义”一册,现存第一至十二讲(第十二讲未完)内容,经过与当时听讲者回忆的对照,应即为梁启超在清华学校的讲义原本。
44. 《国学读本》: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生前主编的最后一部著作
该书不同于传统的经史子集编纂,分文学、历史、哲学三编,以阅读学习经典为主,有导读、注释、评析,辅以中外名家评论,配有参考书目。
45.《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文化的走向
孔子的真价值,却无宁在他那刚强,热烈,勤奋,极端积极的性格。这种性格却又有一种极为特殊的面目,即是那强有力的生命力并不是向外侵蚀的,却是反射到自身来,变成了一种刚强而无害于人,热烈而并非幻想,勤奋却依然从容,极端积极而丝毫不计成败的伟大雄厚气魄。
玉所代表的美感是颇高等的,不稚弱,不琐碎,不浅薄,不单调,不暂时,不变动不居,不死滞不前。在人格上能与之符合者,也恐怕只有孔子而已。……玉和孔子代表了美育发达的古代中国。
李长之先生对于中国文化有着一整套的看法,《迎中国的文艺复兴》则是他探讨中国文化走向的文章集。
十、文
46. 《休闲古文鉴赏辞典》:立足文化背景,探索精神内涵
本书精选200余篇古代散文,按“山水名胜”、“艺苑撷英”等12子目,分门别类加以介绍。注释择善而从,简明扼要。尤其每篇的赏析与一般拘泥于原文的点评不同,而是立足于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与探索作品的精神内涵,并与原文相映成趣,给读者以极大的精神享受。
47. 《古文观止译注》(精编本):领略中国古代散文精粹的绝佳选择
《古文观止》的作者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调侯叔侄俩,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是一部纵横交美,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好文选。
48.《大一国文读本》:“看你点得对不对,即知你的国文程度”
陈师是史学大家,在选文外,别有寓意,其选文倾向于史学的痕迹很明显。他所选内容,是当时大部分学生能大致了解的故事。通用各系科,既可使他们探求故事缘起,又能增加若干历史知识,更能学到作文的章法。
——著名史学家来新夏
《大一国文读本》是由陈垣先生任辅仁大学校长期间自选、自编、自校的稿纸钞本《国文读本》和各年度《国文读本》以及所附《论孟一脔》合并而成,由其哲孙陈智超先生整理修订并导读。
49.《文心雕龙札记》:对《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作了细致入微的剖析
一般研究者多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作为现代学科的确立,是以黄侃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心雕龙》课程并最终写成《文心雕龙札记》为标志。
50.《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先声和经典之作
此书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对中国历代歌谣、民歌、变文、杂剧词、鼓子词、诸宫调、散曲、宝卷、弹词、子弟书等民间文学作了系统的梳理,材料丰富,引证广博,为俗文学史一本划时代的名著。
十一、史
51.《史记(白话本)》: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研究界翘楚、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北京《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张大可最新《史记》白话本翻译力作,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52. 《国史大纲》(上、下) :在民族危亡时期, 用以唤醒国魂、御敌救国的佳作
钱先生的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博大精深,并世无人能出其右。
——杨联陞(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有汉学界第一人之誉)
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
53.《国史要义》 :先生文史学之晚年定论
公精于礼,言史一本于礼。
——熊十力
吾国之礼,相当于外国之法,裁制君权,不亚于他国宪法。
——柳诒徵
本书站在维护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引证大量史料,从史原、史权、史统、史联、史德、史识、史义、史例、史术、史化十个方面对中国史学传统做了全面回顾,阐述了作者眼中中国史学的精义所在和基本特征。
54.《岳飞传》: 为中国历史人物传记的写作树立了标杆,中国20世纪宋代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自然就会太平!这个答案,成了千百年来传诵极广的名言。
——邓广铭
55.《史学要论》:20世纪中国史学上最早面世的史学理论著作之一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奠基之作
十二、 哲
56.《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
他在逆流而上,顶着全盘西化的狂澜,竭力提倡儒家文化的真精神。他不愧为现代儒学思想的第一人,是现代新儒家的源头活水。
——胡军(北大哲学系教授)
57.《中国哲学史大纲》:由经学转向的创始之功
梁启超赞其“凡关于知识论方面,到处发见石破天惊的伟论”。
在传统中国,经学凌驾于所有的学术之下,而胡适的这部中国哲学史,将其当成独立学科,将经学与之剥离开,因此冯友兰说“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中国哲学史的近代化,其实也就是学术转型,由经学范型转向西学范例,由此可见胡适的创始之功的意义。
58.《理学纲要》:一本书了解理学
中国无纯粹之哲学,凡讲哲学者,其意皆欲措之人事者也……《理学纲要》计十五篇,乃民国十五年予在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时所手编之讲义也。
——吕思勉“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之一
59.《新唯识论》:“识”或“本心”乃宇宙之本体、万化之根源,“体用不二”
宇宙万象刹那顿变,都不暂住,犹如幻化,故曰无常。
——熊十力
60.《论道》: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最完备、最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
关于道的思想我觉得它是元学的题材。我现在要表示我对于元学的态度与对于知识论的态度不同。研究知识论我可以站在知识底对象范围之外,我可以暂时忘记我是人。凡问题之直接牵扯到人者我可以用冷静的态度去研究它,片面地忘记我是人适所以冷静我底态度。研究元学则不然,我虽可以忘记我是人,而我不能忘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我不仅在研究对象上求理智的了解,而且在研究底结果上求情感的满足。
——金岳霖
十三、子
61.《诸子百家逻辑故事趣谈》:介绍并解读的诸子百家逻辑学的大众化读物,趣谈诸子百家经典,体味中国古代逻辑学之精华。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为我国文化贡献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精神财富,从中可以体会到诸子百家逻辑思想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原副会长孙中原教授以平实、幽默的语言解读诸子百家经典,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精美的中国逻辑学发展画卷。
62.《墨子今注今译》: 全方位理解墨家典籍要义
鲁迅说,墨子是“中国的脊梁”,传奇式的伟大英雄。
杨向奎说,墨子个人的成就,等于整个希腊。
《墨子》是公元前5至3世纪墨家著作的总集。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的重要一家,曾与儒家并盛,同称显学,后一度中绝,近现代又受重视。
63.《孙子兵法》: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军事专著、“百代谈兵之祖”
反映了目前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采用了“导读加图说”的全新经典解读方式
列举历史上相关的著名战例,帮读者正确理解和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思想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战而屈人之兵。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64.《韩非子》:既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大文学家,战国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子》作为一部散文集,成就远远超过了战国早期其他诸子的语录体散文,是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优秀代表。
《韩非子》在中国思想上、文学上和史学上都具有重要价值和地位,其书在后世流传也较为广泛,对中国古代社会乃至于整个汉语文化圈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5.《吕氏春秋》:总晚周诸子之精英,荟先秦百家之眇义。
一人之立,尚需精神;一国之力,何能无精神而自行?
耽于功利,惑于途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所谓中国者竟何谓乎?
十四、政治
66.《先秦政治思想史》:经历对西方文明怀疑后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该书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被编入英国出版的“国际文库”。
1922年10月下旬,梁启超往东南大学讲授中国政治思想史,11月21日突发心脏病停讲。后将讲稿整理为《先秦政治思想史》。书中分析了儒、道、墨、法四大政治思想流派的哲学观点与政治主张,论述了统一、寝兵、教育、生计、乡治、民权等颇具时代意义的话题。
67.《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
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68.《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重点剖析了两千年来中国兵员的组成、兵制和兵文化
探讨了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文官与武官的关系、士大夫与流氓的关系、家族制度与国家架构的关系、皇族血统退化与中国国力盛衰的关系、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等,由此引申出他对中国历史的全新解释。作者把注意力放在中国古代军队的人员组成上,认为这是决定中国军队战斗力、乃至决定中国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69.《中国政治思想史(全两册)》:中国政治思想学奠基之作,运用西方实证治学方法,全面考量和分析中国政治思想史,开创中国政治思想研究新局面
富强为国策之主干,君主为国政之中心。毁灭宗周,解散封建之政治离心力,至此竟转化为促成集权专制之向心力。始皇之统一,不过因势利导,以一王全局之专制,代七雄分地之集权而已。
——萧公权70.《中国民治论》
民治国家,人民对于所有政事,皆负有莫大之责,而国家兴亡,亦惟全国人民是赖,此吾人今日谈民治学不可不从根本上彻底以研求民治国必须之要件也。
——鲍明钤
十五、法律
71.《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是一部法制史,也是一部社会史,学术界的开新之作,研究中国法律和中国社会的必读参考书,被认为是关于中国法律研究最好的西文著作
本书从法律和社会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这一专著探赜发微,独辟蹊径,书中涉及家族、婚姻、巫术及宗教,既是一部法制史,也是一部社会史,成为学术界的开新之作。他认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是中国古代法律所着重维护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在法律上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
72.《九朝律考》:近代法律史学的奠基作之一,作者程树德为中国近代法律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
——《管子》
本书搜集了唐以前已经散失了的法律、科令、格式、刑名以及相关史料,并作了综合的考订与论述,在中国古代法律史史料的搜集整理方面具有重要贡献。
本书包括汉律考、魏律考、晋律考、南北朝律考、隋律考,对研究唐以前中国法律的变迁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73.《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梁治平先生的成名作,分析中国古代法传统的由来,探究制度背后的文化依据。
作者以反思和批判的态度运用现代概念,有意识利用古今中西概念之间的种种差异,在避免历史研究中常见的种族中心主义和现代中心主义的同时,达致对历史更切近真实的理解和解释。
74.《中国法制史概要》:公认的法制史名著,堪称以近代部门法理论研究法制史的经典性著作,被法学界誉为开专题史研究之先的著作
本书与传统法制史研究重考据不同,着重按照法律门类系统梳理史料,其关于中华法系演进的理论独成一家。
75.《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回顾数千年来心血造指之宝贵财产,不惟不至纷失,且更进一步力采欧、美之所长,斟酌损益,以创造斩新宏伟之“东洋法系”
距今百年余年以前,东亚大地之文化殆无不以中国为惟一之微源地,而东亚诸国家亦咸兢兢以追随中国为当务之急,法律特其一端耳。
——杨鸿烈
作者从中国法系在世界法系中的位置讲起,论述了中国法系的内容和范围,并对中国法律在朝鲜、日本、琉球、安南的影响为核心内容展开叙述。本书对于了解中国法律在东南亚诸国家的影响,以及对于研究中国法律史的学者、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已于20世纪30年代出版,此次再版请专家学者写有长篇评论文,并附上作者学术年表。
十六、生活
76.《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本书从读书生活、住与行、衣与食、聚会结社等方面详细论证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组成结构及其分化。
77.《华夏饮食文化》:探求古人生活的真相
本书以历史学、哲学、文化学、民俗学的大视角,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我国饮食文化加以探讨,重点介绍了各时代的食物、肴饌、食品加工、烹调、饮食习俗乃至进餐环境、食具餐具等等情况,并论述了不同阶层人群的饮食生活。
78.《从中医看中国文化》:了解中医,是认识生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入口。
中医不只是看病把脉的技术。
中医与儒道是国学的一体两面、不可偏废。
常听到的一些名言,其实都是来自中国的医学经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医者舍方书何以为疗病之本。
——《世医得效方·序》危亦林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养生要集》张湛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
79.《古代器物溯源》:著名考古学家、民俗学家宋兆麟先生四十多年研究中国古代各民族生活劳作工具研究成果的集成
作者在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50余种中国古代曾经被广泛使用的器具,如弹、弓、弩、鹿笛等,并对其使用和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学术性高,可读性强。
80.《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系统化工程的开山之作,它为历史研究提出了以实论史的新方法
这部从服饰角度以实证史的编写项目,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实物为展示主体,以文献为背景资料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揭开传统服饰文化发展的面纱。
——王亚蓉
十七、科学
81.《尔雅注证:中国科学技术文化的历史纪录》: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中国博物学的典籍祖本
本书通过自然科学研究的视角,选取百余幅反映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精彩图片,力求拉近历史的距离,证实书中那些古代事物存在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作者还提出《尔雅》反映了古人以“真、善、美、和”为社会关系、人际交流的道德标准和文明准则,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82.《千年一笔谈》:用文化普及科学,《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记载了科技方面的很多“世界第一”。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很多世界领先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古代科技很少被记录下来流传至今。
作者除了书写《梦溪笔谈》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之外,还把沈括和《梦溪笔谈》放在北宋历史大背景中,结合北宋政治经济的大环境和沈括家庭教育的小环境来概括沈括和《梦溪笔谈》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
83.《文明的滴定: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次影响世界的自问自答,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问题”的回答
“李约瑟问题”:
“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以及“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
荷兰著名科技史家弗洛里斯·科恩(H.Floris Cohen)评价说,在20世纪的学术史上,鲜有一个朴素的问题能够引出如此壮观的成果。
中国人天生就倾向于场论,这种偏爱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关于海潮原因的正确观念。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人说过,没有远距离物理接触的超距作用是可能的。
中国数学的思想和做法永远是代数式的,而不是几何式的。
公元8世纪初,当一行和梁令瓒第一次发明这种时钟时也有同样的情形出现,这比带有立轴横杆式擒纵机构的第一批欧洲机械钟早了6个世纪。
那么,李约瑟本人对于这个思索了一生的问题给出了何种答案呢?可以说,他对此问题的最完整表述都包含在了这本《文明的滴定》中。
84.《科学与玄学》:如何认识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之间的“科玄论战”
我以为中国如果想在世界学术上有点贡献,对于人类知识总量的基础上有点增加,则非从纯粹科学上着手不可。就是要谋科学在中国有真正的实用,也须从此着手。
——罗志希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玄学?科学和玄学的关系怎样?作者以独立的思想综合西洋思想界研究的所得,用剥蕉抽茧式的讨论法,去说明科学与玄学本身的性质、其所研究的问题、所用的方法、所具的特长、所受的限制等方面,使读者把最近代科学与玄学的地位和关系认清楚,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仍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85.《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典籍》:看中国古代科技典籍,了解中国古代的伟大科技成就
据统计,仅中国古代医药学的著作就有万种以上,数学著作也有上千种,农学著作近400种。
十八、经济
86.《孔门理财学》:“以义理财之科学”中国学者在西方刊行的第一部中国经济思想名著,中国人第一次以西方现代经济学语言,向世界学者全面展示中国古代儒学经济思想的重要著作。本书是一部思想史、经济史、制度史,甚至是财政史。
在陈焕章博士这本博学而令人愉悦的书中,有大量的内容人们将会引述。
——凯恩斯
站在康有为的现代改革派的立场上描述儒家学说。
——马克思·韦伯
中国学者在西方刊行的第一部中国经济思想名著,也是国人在西方刊行的各种经济学科论著中的最早一部名著。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首任会长胡寄窗
87.《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也许是迄今为止任何西文书籍中有关中国历史发展方面的最卓越的著作”(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
88.《中国经济原论》:本书首倡“中国经济学”概念,是“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的代表作。1940年至1945年,王亚南在中山大学经济系担任《高等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本书是这一时期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产物。
89.《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也许是迄今为止任何西文书籍中有关中国历史发展方面的最卓越的著作”(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
本书是作者193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论文,用英语写的。阐述水利系统对中国历史的经济区影响,乃至对政治区域发展变化的关系,开创性提出“基本经济区”概念。
90.《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以人口密度和职业分派为标准,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分为四种类型
国内社会学者之注重经济因素者,以吴景超、乔启明二氏为最著。吴氏倡导工业化运动,以为惟有工业化,始可提高人民的生活。
——孙本文
吴景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社会学家,《第四种国家的出路》是其代表性著作。在这部著名的社会学著作中,作者提出了"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的理论。作者以人口密度和职业分派为标准,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分为四种类型。中国属于第四种类型,即人口密度颇高,但在农业中谋生的比例也较高。中国人要提高生活程度就必须开发资源,实现工业化,公平分配,控制人口数量。
十九、艺术
91.《艺境》:“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唯一自选的文集
92.《如是清凉》:囊括了王健先生35年姑苏扇艺的创作精华,代表着苏州文人扇这门传统手工艺的艺术巅峰,其器物之美、工艺之精、文化内涵之丰赡,在本书中细细呈现、娓娓道来。
传统的苏州制扇行分工精细,扇骨、扇面、扇刻,制扇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专攻一项,各司其职,最后由专门的扇庄负责协调、采购、组装和销售。
王健则以非凡的天赋与超常的努力打破了界限,成为极为罕见的能够“独立成章”的制扇人,不仅扇骨、扇面、扇刻兼擅,而且将各门技艺融会贯通,并博采现代艺术的优长,创造出了众多前代所无的形制,尤其在扇头设计上,更是新意迭出,极大地拓展了苏州文人扇的审美疆域。
93.《旧石器时代之艺术》:这种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这种作品是真正老字号的古物
惟所谓“黑影”者,即只涂出对象之影,或用黑色,或用红色,不必一定都是黑色。
——裴文中
从有人类以来,艺术始见于旧石器时代末期,在末期以前,艺术作品是没有的。今天我们读到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的这部著作,恍然发现,原来在几万年前,我们的远祖就有了了不起的艺术。本书更附有大量精美插图,图文相参,对旧石器时代末期的艺术做出了精当的描述。
延伸阅读:《中国艺术精神》只有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艺术精神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的出现,乃庄学在人生中、艺术上的落实。
94.《中国工艺美术史》:国内第一部《中国工艺美术史》,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程的一部权威著作
本书是田自秉教授三十多年探索和研究的心血之作,曾收入庞薰琹先生主编的“中国工艺美术丛书”。本书汇集和整理了我国自原始社会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工艺美术史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丰富的史料,详尽的图录,使本书不仅成为我国工艺美术学习和研究的必备参考书,也成为重要的鉴宝收藏指南。
95.《启功谈艺录》:本书由启功先生关于书画创作与鉴定的品介文章,及关于恩师知交如齐白石、吴镜汀、李叔同、傅心畲、赵朴初等先生的回忆文章组成。
什么是碑?碑本来是坟墓竖立的一种标志。碑石有大有小,记载着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后来推而广之,不光是为死者立碑,也应用到生人,譬如一个官员调离,当地有人立碑为他歌功颂德。
事实上这种大块的碑,就是石头做的大块布告牌,譬如修一座庙,前面立一块碑,说明庙的缘起;皇帝办了一件事,臣下恭维,或者皇帝自吹自擂,也刻一块,岂不是布告牌?
当初立碑的本意不过是歌颂、吹捧死者、官员乃至皇帝,但后来意料之外地被人注意,得以保存流传的,却不在于它那歌功颂德的内容,而在于它书写的文字,在于它保存了许许多多的书法。他们吹捧的内容,已无人注意。
二十、 小说
96.《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
鲁迅将《红楼梦》定位为“清之人情小说”。
《红楼梦》本事之异说:明珠家事说,董鄂妃故事说,康熙朝政象说。
作者及续成者之考定:曹霑与高鹗。 续书之多。
97.《新批校注红楼梦》:带你畅读红楼梦,程乙本诞生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批点”形式
《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毛泽东
《红楼梦》程乙本是程伟元、高鹗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整理的“定本”,也是目前流行版本的底本。本书是程乙本诞生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批点”形式,在注释、校订之外,每回附以回批、夹批。长期从事《红楼梦》研究和教学的两代学者披阅十余载而成。
98.《中国四大名著·价值阅读》(全四册):四大名著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99.《话本小说概论(全两册)》:“研究话本的百科全书”
沿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辟的道路,首次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话本小说勾画出完整而详尽的图景。
100.《中国旧小说考证》:汇集了胡适通俗小说研究的大多数重要成果,胡适被认为是“新红学”的开创者。
二十一、汉字
101.《汉字博物馆》:透过汉字讲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书中选取最能代表中华文化发展史和汉字发展规律的近300个汉字,按天文、地理、植物、人事、动物、器物建筑分为六大类。
全面配图讲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演变形体,汉字构造,细说源流,讲述该字的知识和故事,并概说汉字学。
书中还全面讲述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偏旁与部首的来历和含义。
102.《辞源》(第三版):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大型语文性工具书,阅读古籍必备,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常备。
沈从文说:《辞源》是宝贝,天下什么都写在上面,你想知道的各样问题,全部写得有条有理,清楚明白!
季羡林说:我就靠一部《辞源》和过去读的那一些旧书,堂而皇之当起国文教员来。
王蒙说:我不管想一个什么问题都先查《辞源》,查完以后,我的学问立刻就大了。
《辞源》作为“中国现代辞书之母”的地位不可动摇。
——《光明日报》
103.《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语文教师、中学生、文字工作者案头必备
释疑解惑 融通古今
北京大学张双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殷国光教授主持修订
品牌辞书,读者认同。荣获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
104.《成语密码》:看似平常的成语,却蕴藏着迷人的文化密码。
细细考察成语的前世今生与来龙去脉,世间百态、风物人情、趣闻逸事、诗词歌赋尽在其中,多角度展现成语中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情怀。
更有妙趣横生的 “成语小话”“奇思妙想”“看图猜成语”等栏目,近300条成语挑战阅读者的智慧与想象力,给人更多意外惊喜。
105.《文字学概要(修订本)》:文字学理论方面的经典专著,出版以后影响深远,对汉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国内外学者、学生了解、研究汉字的必读书,也是高校中文系及相关专业的经典讲义。获得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二十二、中外交流
106.《汉学书评》:杨联陞先生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
其书评“篇篇都有深度,能纠正原著中的重大失误,或澄清专家困惑已久的关键问题,其结果是把专门领域内的知识向前推进一步”。
汉学界第一流学人杨联陞先生
中英文书评首次结集翻译出版
他是陈寅恪的学生、余英时的老师
汉学界第一流学人
一门学问之进展,常有赖于公平的评介
这些书评包罗了中国文化史的全部
107.《震惊世界的壮举: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发现美洲?一段六百年前的壮举,牵动着世人对中国历史的执着探索
本书讲诉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提出:发现美洲大陆的人不是哥伦布,最早实现环球航行的人也不是麦哲伦!孟席斯的郑和发现美洲说引起了世人关注,郑和率领的船队七下西洋的研究重新成为热点。
郑和船队从永乐年间到宣德年间,最远到达了波斯湾、红海以及东非的土地,沿途访问了30余个国家和地区。
108.《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 介绍中国外销瓷的生产、定制、运输方式的独特之处,考察以外销瓷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产生的影响。
“缺少中国花瓶的房子不能成为一流的房子。”
——“小说之父”尼尔•笛福
中国瓷成为了十七八世纪欧洲人最时尚的室内装饰品。
海上瓷路不是一条由唯一起点和唯一终点连接而成的路线,而是因中国瓷器外销所引发的连接世界各地的瓷器海路贸易交通网线的总称,这条商路既是东西方世界陶瓷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多种文明交流融合的桥梁。
无论是青瓷、白瓷,还是黑瓷、彩瓷, 都犹如一个个流动的文化使者,推动了中西文明的不断深入交流融合。
天目瓷、雪拉冬、中国白、blue and white、满大人,等等,这些响彻海外的名字,蕴涵着中国外销瓷走向世界的轶事,耐人寻味。
109.《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传教士们试图学习中国地图的绘制方法来绘制世界地图,而晚明的中国学者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将西方地图摹刻下来。往来间,反映出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
地图的历史反映着人类的历史。本书以17世纪耶稣会来华传教为历史背景,描述了欧洲与中国晚明时期地图的渊源与演变、它们的科学基础以及艺术表现。
110.《“伟大相遇”与“对等较量”:明清之际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研究》:“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被证实拥有影响世界大部地区的能力”
明清之际,即16至18世纪,中国与欧洲之间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直接接触与交流,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莱布尼茨认为此时的中国与欧洲在许多方面不分轩轾,处于“对等的较量”中。孟德卫将其著作题为《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称“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被证实拥有影响世界大部地区的能力”。“伟大相遇”与“对等较量”,基本上揭示了明清之际中西交流的性质和特征,共同构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与商业贸易的那幅绚丽多彩且寓意深远的画卷。
二十三、博物
111.《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的世界》(第二版):不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可能无法了解古典文学的美。2015中国好书。
112.《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一花一树一世界,等你驻足欣赏。一起走进那些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113.《生机与雅意——中国花鸟画的世界》:中国博物传统最好的视觉呈现方式
“一花一鸟都是对具体自然物的观照,特别是宋人画花鸟,写实达到了相当严格的程度。这是建立在对所画之物细致入微的体察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写实的花鸟画与博物密切相关。”
本书对中国花鸟画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魏晋发端,经唐、五代、两宋、元、明、清至近现代,展现了一个完整的中国花鸟画演变历程。
114.《野草离离——角落中的绿色诗篇》:用中国古代博物学的眼光,以生态和文化两方面视角,对于被现代人遗忘而古时国人所熟知的不起眼的小草,重新予以诠释。
作者将野草食用和名字、评价等流变结合起来,让本书具有了传统的美;此外,作者结合自身认识草类的经历以及科学分类上的故事,让本书带有都市现代的情调。可堪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便令读者随时随地发现身边的自然之美,并能够体验身边的大自然所寓含的诗情画意。
115.《荷花五讲》:以荷为线,以诗词为伴,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自述与荷花、佛法相伴的人生
二十四、乡土
116.《中国乡约制度》:研究乡村组织和自治习俗的代表性著作,中国农村社会学的早期开拓者
乡约制度是中国古来昔贤先觉建设乡村的一种理想,一种试验。他试验过多少次,有时成功,有时失败,然而理论一天一天的完成,工作一天一天的具体,整个实现,整个成功的时机大约也快了。
——杨开道
117.《乡村建设理论》:一个现代国家建设的系统方案
我们的两大难处:第一点是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政权;第二点是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1935年10月25日在研究院演讲)
118.《延续与断裂:徽州乡村的超稳定结构与社会变迁》:通过对徽州几个村落的具体研究,揭示近代徽州乡村自治的规律和特点。
119.《山西文明史》:一部以文明史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山西区域历史文化、反映山西区域文明发展总貌的著作
本书力图把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演变发展的基本区域,把山西区域文明历史作为中华文明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变革、文化繁荣、集体心理在内的六个维度进行探讨,以理清山西区域文明的发展脉络,呈现其演化图景,展示其重要成果,突出反映山西区域历史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主要贡献。
120.《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
"传统中国的乡村经济不必要依赖城市就可以维持一种匮乏的自足。"
猜你喜欢: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