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带一路”要读的十本书

2017-05-18 商务印书馆

3年多前,我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经在北京胜利闭幕,此次高峰论坛是自2013年秋天,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以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是今年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地宣传了中国主张,进一步推进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发展。


“一带一路”的10本必读书,来了。


1.《共同的声音:“一带一路”高端访谈》(5月重磅推荐):“一带一路”从中国方案成长为国际共识的见证和记录。


与100多位国际政要、商业领袖和学界精英的深度访谈

原汁原味地呈现全球政、商、学界领袖对新时期“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对外关系和全球角色的认知思考。


现在“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逐步过渡到基本框架更加清晰、工作方式更加明确、合作共识更加广泛、建设成果更加丰富、“朋友圈”不断扩员的新阶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司巡视员欧晓理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首先让全世界意识到了基础设施发展的这一需求,并将带动电力、商业服务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将会是巨大的商业机遇。

——麦肯锡董事长鲍达民


6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以某种形式被纳入“一带一路”倡议中是不同寻常的。我非常支持这项支持发展、本地区受益的合作倡议。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


这部历时近四年、足迹遍布亚欧非美四大洲的访谈录,由40余篇精彩对话集结而成,构建了开放、双向、动态的“一带一路”国际对话平台,真正诠释了“ ‘一带一路’ 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各国的合唱” 。

2.《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2016年度中国好书


从大历史、大未来理解“一带一路”的逻辑,堪称“21世纪新全球化宣言”。林毅夫、胡鞍钢、李稻葵倾情推荐。


本书是王义桅教授继“2015年中国好书”《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后又一力作,从历史、经济、文化、外交、全球化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一带一路”的逻辑,以“世界是通的”智慧超越了“世界是平的”思维,打造包容性全球化,非常值得一读。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王义桅教授是中国学界“一带一路”战略的最前沿的研究者和呐喊者,他的新作《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纵论四海,上下千年,读来畅快淋漓,特别值得关心中国发展大势的社会各界仔细研读。

一一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


共赢主义的完美阐释,雅俗共赏的精品之作。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3.《“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2017年4月光明书榜

本书作者之一刘卫东参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2016年8月17日)并作为唯一专家代表发言。

标志着“一带一路”以推介为主的研究,进入以战略研究为主的新的历史阶段。


本书一方面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构建了“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础,提出“一带一路”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倡议,将开启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另一方面从跨境运输通道、“中欧班列”组织方案、境外产业聚集合作区、中国对外开放平台及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格局、人文合作等方面研究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实践问题。


另外,本书还包括了八个国家的国别概况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国家有关规划提供科学支撑,也有助于社会各界深入理解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4.《一带一路》:中央电视台《一带一路》摄制组跨越亚非欧美四大洲,行走20万公里,寻访“一带一路”途中的人物与故事。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指导

30多个国家镜头一一走过

60余位普通人物与“一带一路”的故事

50余位具有国际影响力人物的精辟论述


《一带一路》将宏大主题与绵密的叙事风格相融合,用纪录片这一通行的国际语言,为新时期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创新表达、树立了典范。

——《人民日报》


从《一带一路》中可以看出这几年中国国内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就是具体实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则提供平台,开放这个机会给各国参与,从“一带一路”的布局来看,这个计划既有策略,在执行面上,也确实有步骤及方法。

——《商业周刊》


《一带一路》真实地记录了在这一倡议的指导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金融、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密切合作,以及这一倡议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美国《外交事务》


  • 公元前240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定义了地球的大小。随着丝绸开始风靡于罗马上流社会,罗马人渐渐知道,华美名贵的丝绸是由一个相距遥远的民族织造出来的——他们把这个国度称为“赛里斯”,意思是“丝绸之国”。

  • 我们生活在纸的时代,造纸术正是沿着丝绸之路传播的。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海洋上的信风是对贸易的召唤。借助信风,人类很早就往来海上进行贸易。信风又被称作“贸易风”。就像水和空气对于生命一样,贸易也与文明须臾不可离,它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商业活动,也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5.《说“一带一路”》:大数据揭秘“一带一路”,欧阳夏丹带你寻访沿线国家。用准确的数据、真实可感的故事,为你呈现一个立体真实的“一带一路”。


150万公里和8.7万人:“一带一路”飞行路线图

1个枕头和5000亿美元:中国买什么,世界都关注

1克黑胡椒与20000亿生意:食物从来不只是食物

161亿元与18亿人民币:影视的文化传播

……


本书用真实的数据、切身的体验,从新闻记者的视角告诉你一个可触可感的“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彼此需要,在生生不息的相连中,货物、人员、能量、食物、产品、文化甚至货币都在不停地奔跑,在位移和交换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一册在手能够满足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语言国情的了解。简明便携,信息全面。


分别介绍“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国除外)的语言国情,包括各国官方语言、主要民族语言、语言历史、语言与民族或社会关系等,目的是为对外交流人员提供方便快捷、全面准确的相关国家的语言国情咨询服务。

7.《“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编撰,官方发布,权威解读。


上篇为综合性评价指数分析报告,共3篇,其中:《“一带一路”发展成效综合评价体系》旨在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一带一路”国别融合度大数据评价报告2016》《“一带一路”省市参与度大数据评价报告201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各省市进行综合排名,为国内首发。


下篇为重点专题报告,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重要领域、重点国别进行分析。全书以数据说话,特别引入大数据分析手段和技术,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前瞻性强,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8.《“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从愿景到行动(2016)》:汇聚“一带一路”核心研究者的思想精华从不同的视角剖析“一带一路”。


有理论、有实践,有观点、有案例,有思考、有启发、有思路,才有丝路。

全面呈现“一带一路”核心研究者的2015年的思想精华。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既需要理论与学理支撑,更需要实践落地。在这一过程中,学者专家、政府、企业、媒体,四大主体缺一不可。为促进四大主体有效对接、资源整合,上百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从业者等各界精英组建了“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首届论坛于2015年8月8日在北京成功举行。主题是“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初步开创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学术与实践对接平台。本书由“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精选本年度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报告、研究文章等21篇。


9.《“一带一路”年度报告:行者智见(2017) 》:深度剖析“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现实机遇,并对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与挑战提出务实建议。

 

有观点,有案例

接地气,有底气

以例服人,用精品案例呈现年度成果


本书依托“一带一路”百人论坛,由论坛专家撰稿,全书分为四部分,共25篇文章。北京大学翟崑撰写“一带一路”年度总报告。

【政府与政策】包括7篇文章,包括南京市政府外办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南京实践、李芝兰等的《“一带一路”:香港专业服务的软实力作用》、贾宇等《“一带一路”倡议安全研究——以反恐怖主义为视角》等;

【企业与经济】7篇,包括:孙子宇《中交“笑脸模式”:基于“一带一路”建设实践的理论思考》、许维鸿《“一带一路”倡议是宏观经济新常态最佳再开放路径》等。

【人文与媒体】9篇,包括:陈平《“一带一路”的文化遗产再利用与创意产业的发展》、谢戎彬《媒体要敢于亮剑维护“一带一路”》等。

【附录】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建设进展课题组《坚持规划引领 有序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三周年进展报告》。



10.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代一路》 十场讲座,带你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全面了解“一代一路”的前世今生。


 迄今为止,从世界遗产的角度研究“一带一路”的中文文献仅寥寥数篇,本书收录的10篇讲稿对于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帮助读者更为全面地了解“一带一路”大有裨益。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和平共处的象征和典范。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时代命题。由此,“一带一路”成为衔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和战略纽带。


为使学术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国家图书馆与中国圆明园学会联合举办了“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系列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从不同角度全面讲授相关知识,旨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发展战略,进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猜你喜欢: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